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5335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7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文档格式.docx

A、1:

5B、5:

1C、1:

4D、4:

1

11、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冰红茶”“雪碧饮料”“生理盐水”和“矿泉水”均属于()A. 

纯净物B.混合物 

C. 

氧化物D.无法判断

1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酒精能挥发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C.汽油能燃烧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13、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熄灭酒精灯;

f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bacdfeB.abcdefC.bacdefD.abcdfe

14、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B.放出氧气速率慢C.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D.放出氧气总量更多

1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为防止药品滴在桌面上,胶头滴管可伸入试管内部滴加液体

B、用量筒取13.37mL的稀硫酸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4D、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17、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化学变化)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物理变化)D.纯净物加热后变为混合物(物理变化)

18、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困难,应携带的物质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

1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鱼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带火星的术条一定能在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20、小强用托盘天平称5.0克食盐,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

称量后天平达到平衡时(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

A.等于5.0克B.小于5.0克C.大于5.0克D.无法判断

二、我会填:

(每空1分,共30分)

16、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______放在_____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说明氧气已满。

17、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前   ,然后再集中加热;

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人。

18、把下列符合题意要求的物质名称写在横线上: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氧气、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氧化铝、稀有气体、过氧化氢溶液。

(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

(2)白色固体物质有;

(3)能供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有;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第3页)

(5)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

19、实验室用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为了安全在实验室使用药品时应做到“三不”不能_____,不要_________,更不能。

20、(9分)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

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

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4)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为什么?

_______成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酒精易挥发,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22、(6分)右图是探究酒精灯灯焰结构

及性质的实验示意图:

①请写出图中所示灯焰各部分的名称:

a,b,c。

②认真观察,仔细分析酒精灯旁细木条上标出的e、f、g处各对应的灯焰部分的名称:

e,f,g。

三、我会探究(每空一分,共20分)

23、(5分)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请根据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第3页)

(2)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

(3)某同学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末见木条复燃。

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4、(15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

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1)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右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

a_______b______c_______d________

(3)他们所用的装置图中有一些错误,请你为他们指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_______________再开始收集,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且应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5)他们用这种方法收集了两瓶气体。

在先收集的一瓶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只看到火星亮了一些,插入后收集的一瓶木条则能复燃。

导致这个现象的可能的原因是(写出操作上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在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过程中,发现试管炸裂,试你帮她分析一下造成此后果的原因可能有(至少答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会设计(每空2分共10分)

25、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产生了兴趣,他确定了“探

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

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1/4,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氮气。

探究分两步进行。

(1)测量鳔内气体体积。

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剌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右图)。

你认为两种方法中合理的是 

(2)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

给你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验证

方 

现 

鳔内含O2

鳔内含CO2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B.水是常见的溶剂

C.水既可作为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一种氧化物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右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4、北京市严重缺水,我们要保护好水资源。

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5、下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的是()

6、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处理过程可表示为:

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送水。

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消毒 

B.过滤 

C.吸附 

D.沉降

7、为了解释水电解的微观变化,小丽做了许多分子、原子模型,其中能表示水分子模型的是()

8.过滤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其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

A.量筒 

B.漏斗 C.烧杯 

D.玻璃棒

9、水与我们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物质溶解于水是都会放出热量

C.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质可以使水软化D.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10、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蒸馏水 

C.海水 

D.糖水

11、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D.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

12、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A.原子的质量极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极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13、下列物质的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1)水蒸气

(2)0℃的水(3)冰(4)4℃的水

 A.(4)

(2)(3)

(1)B.

(2)(3)

(1)(4)C.

(1)(3)

(2)(4)D.

(1)

(2)(3)(4)、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 

A.空气、铁粉 

B.水银、氧化汞 

C.二氧化硫、氧气 

D.冰、干冰

15、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

对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 

B.“普通水”含有氧分子

C.“普通水”含有氮分子 

D.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16、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错误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D.水中加入硫酸是为增强水的导电性

1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和物,后者是化合物的是()。

A.高锰酸钾、氮气B.洁净的空气、水C.铝、二氧化碳D.硫粉、氧化镁

1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粒子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19、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真空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在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上述操作中没发生任何变化B.这两个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C.此技术说明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再分D.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进入原子操纵的阶段

20、我们的饮用水是由河水净化所得,已知明矾能将水中的悬浮物凝聚而沉淀,氯气可杀菌。

则家庭饮用水的正确净化过程是()

A.河水→过滤→加氯气→加明矾→沉淀→净水B.河水→加氯气→过滤→加明矾→沉淀→净水

C.河水→加明矾→加氯气→过滤→沉淀→净水D.河水→加明矾→沉淀→过滤→加氯气→净水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21、用分子或原子填空:

⑴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铁、汞等;

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 

构成的,如氮气、水等。

⑵氧化汞 

_______ 

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_______ 

分解成汞______ 

和氧 

______ 

汞_______直接构成汞,每两个氧 

构成一个氧_______,无数个氧____________构成氧气。

22、生活离不开水。

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__________ 

.

(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 

_______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 

23、如右图所示,是某同学用酚酞溶液和浓氨水做“氨分子的扩散”实验,结果发现试管内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红色。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错误操

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 

这一实验说明,所用的两种试剂中_______ 

具有挥发性。

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42分)

24、

(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

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 

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

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农村人们常常饮用河水,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

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

将漂白粉

(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

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粉)→净水

(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 

(3)A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两个方

面的原因)。

(2分)

26、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

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通电后电极上出现________,并汇集到试管上端。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

则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________。

(3)水通电后发生_______变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4)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NaOH溶液,测得了分别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阳、阴两极上产生的气体的实验数据如下:

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1~6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

l,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7分钟开始,每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

l,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

构成物质的奥秘>

>

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关于钠离子(Na+)和钠原子的认识不正确的()

A、它们质子数相同B、Na+的最外层是稳定结构

C、Na比Na+少一个电子D、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2、“O2”表示氧气,还可以表示:

①氧元素;

②一个氧分子;

③二个氧元素;

④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⑤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⑥二个氧原子。

()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④⑥D.①④⑥

3、有一种氮的氧化物,氮和氧的质量比为7∶4,则此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N2O4B、N2O5C、NO2D、N2O

4、通过化学反应不能生成的是()

A.一种新分子B.一种新原子C.一种新离子D.一种新单质

5、下列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

6、下列物质与对应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钠NaClB、氧化鉄FeO

C、高锰酸钾K2MnO4D、氢氧化钾K(OH)2

7、LiFePO4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奥运会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P的化合价为+5价,则LiFePO4中Fe的化合价为()

A.+1B.+2C.+3D.+4

8、“A、D钙奶”中的“钙”指的是()

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

9、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10、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A.H2O——1个水分子B.

——1个钠离子

C.3Fe3+——3个铁原子D.2H——2个氢元素

11、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5B.核外电子数为94C.质子数为94D.核电荷数为239

1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13、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

B.钠为非金属元素

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g

D.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4、下表呈现的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等信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铝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

B.元素的正化合价数一定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核电荷数分别为8和14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O2

D.同一周期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向右逐渐增多

15、右图是镁和氯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原子结构图中X=8

B.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C.镁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

D.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

16、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玉玲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17、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氧气、水都是化合物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8、明矶[KAl(SO4)m·

12H2O]可用作净水剂,其中m的值是()

A.1B.2C.3D.4

19、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由少到多依次是( )

A.氧硅铝铁 B.硅氧铝铁 

C.硅铝铁氧  D.铁铝硅氧

20、下面是对“2”的含义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Fe2+:

一个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

B.Ba(OH)2:

氢氧化钡的化学式中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个数比是1:

2

C.

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D.2SO42-:

2个硫酸根离子,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与简答(共28分)

21、(8分)有S2--和S两种粒子,回答:

S2--中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

S2--和S的质子数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已知S2--有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