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杂谈》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5491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方杂谈》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方杂谈》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方杂谈》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经方杂谈》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经方杂谈》二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经方杂谈》二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经方杂谈》二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方杂谈》二Word格式.docx

《《经方杂谈》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方杂谈》二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方杂谈》二Word格式.docx

痰凝气聚成梅核,化痰开郁气自舒。

  

半夏厚朴汤是主治咽喉部异物感的专方。

这种异物感常常表现为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前贤谓之“梅核气”,妇人尤其多见。

此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

据此,可以看出本方经典主治的两大特点:

一是病位多在咽喉,二是病性多为自我感觉的异常。

临床上对于咽喉部疾病我多喜欢以本方加减治疗。

半夏是治疗咽喉病的要药,《本经》说它主“咽喉肿痛”;

《伤寒论》的苦酒汤和半夏散及汤也是用来治咽喉病的。

本方所主的咽喉病,除了上述的咽神经官能症外,还见于急慢性咽炎、咽干痛、粘痰、声带麻痹造成的失音等炎症性疾病,而不局限于咽异物感。

若红肿热痛等炎症明显时可加山栀、连翘、黄芩、桔梗以增强消炎作用。

小儿的咽痛也可用本方。

半夏厚朴汤对于以自我感觉异常为特征的疾病运用的机会也很多。

这种自我感觉异常是多部位、多系统的,临床上决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咽喉上,否则将会大大限制本方的运用范围。

比如更年期综合征,其人主诉特多,或烦躁、或焦虑、或抑郁、或失眠、或多疑;

或恶风、汗出、手抖、烘热、腹胀。

有些主诉则特别怪异,如有位中年妇女因阴蒂的跳动感而坚持要认为是细菌已经入血液,有男子为会阴睾丸的下坠感而惶惶不可终日,有位中年妇女则为舌头的疼痛灼热感到处求医,大多以精神症状为多见。

临证常加山栀、连翘、枳壳,可认为是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

烦躁焦虑明显时,我常以此方去生姜,加山栀、连翘、黄芩、甘草清心除烦,名为“八味除烦汤”。

是我临床常用之方。

用连翘、枳壳时,少数病人可出现腹泻,但病人并不感到难过,反觉得舒适。

肛门排气增多,腹胀也随之减轻。

另外,一些女性的关节疼痛,心情抑郁时关节痛甚,情绪兴奋时则不痛。

也可以看作是自我感觉的异常。

古方指迷茯苓丸即是治痰气交阻的关节痛,方中也含有半夏茯苓。

这种自我感觉异常也可以表现为幻觉,如幻听、幻视、幻嗅等。

其人多有精神过敏,一闻到不适气味就想呕吐,恶心是常见症状。

半夏厚朴汤是小半夏加茯苓汤的变方,小半夏加茯苓汤即主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本经》载半夏也主“头眩”。

关于“眩”,有两层含义,一为眩晕,患者自觉的旋转感、上下或左右晃动感、倾斜感、地动感、如坐舟中感;

一通“幻”,即是伴有怪异感、恍惚感、紧张感、恐惧感的幻觉。

半夏茯苓是很好的精神镇静剂。

就临床所见,半夏厚朴汤证多以精神上的不舒为主,其体质上往往相对较好。

半夏厚朴汤含半夏厚朴,能除胸满腹胀,有化痰降气的作用,又是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

如以心下痞、腹胀为主诉的慢性胃炎、食管炎、小儿厌食、过敏性结肠炎;

呼吸系统的上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胸闷、腹胀不思饮食,本方与四逆散、小柴胡汤合用的机会也不少。

我常用本方加枳壳、麦芽治疗小儿厌食症。

这些小儿除了食欲不振外,常有胆小,性格偏于内向,面色黄,大便干结等。

服用本方可明显提高食欲,面色与大便也会得以改善,且性格也会变得比以前活泼。

我还以此方治一例神经性厌食,表现为饮食后即吐,以此方重用半夏60克(先煎),呕吐得到明显抑制。

半夏生姜有较强的止呕作用。

有关于半夏的用量,我所知道的最大剂量是日本江部洋一郎用的120克,但必须久煎。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

厚朴、紫苏有抑制喉反射的作用,生姜、紫苏有健胃、促进胃液分泌及肠管蠕动作用。

对于紫苏,我喜欢用苏梗而不用苏叶,原因是苏叶煎煮后药汁颜色多呈黑色,此类病人心理又比较敏感,难免见药多虑,而苏梗则药液色较淡。

本方还可以加大枣来矫味。

除了配合心理疏导外,我多嘱病人自己煎药,以令其思想上重视,且闻到清香的药味对病人心理无疑也是一种良性的刺激。

我还以此方与温胆汤合用治疗冠心病和帕金森氏病。

所治疗的冠心病,其人多有恐惧、失眠、胸闷。

平素胆小,常常担心心绞痛发作,很注重随身携带救心丸,一旦忘带,则心绞痛必发。

这类疾病治疗的关键是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而不是单纯的扩张冠脉。

胸闷一症,未必真是器质性的,有时也是心因性的,可以视为咽异物感的延伸表现。

《本经》谓半夏主治“胸胀”,想必即是此证。

帕金森氏病以手抖不能自控为主要表现。

中医有疑难怪病从痰论治的经验,本方与温胆汤合用以加强理气化痰的作用。

据报道,厚朴也有治疗震颤的作用。

根据我的治验,病人服药后手抖减轻,感到舒适,但不能根治。

病情反复时,可再次服药,吃吃停停,间断使用。

此病勿求治愈,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治疗目的所在。

半夏厚朴汤也同样可以化裁治疗外感病,如中暑、夏秋季节的腹泻等,藿朴夏苓汤、藿香正气散即是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而成的。

11栀子厚朴汤

栀子厚朴汤:

栀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

分二服,温进一服。

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厚朴汤是一张小方,小得很不起眼,也没有大多少人重视。

我对此方却情有独衷。

《伤寒论》说“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此方虽小,主治却很明了。

栀子除心烦,厚朴消胸腹胀满,枳实除心下痞闷。

此方与小承气汤仅一味之差,虽都治腹满,然小承气汤所治偏下,本方所主则病位偏上。

“卧起不安”点出了病情的严重程度,也暗含了失眠之义。

临床上遇到神经官能症、焦虑症、失眠症,我常以此方配合半夏厚朴汤或四逆散治之,往往腹胀消除,睡眠改善,则患者的精神状态随之好转。

本方的运用除了抓主证外,舌象也是重要的参考。

临床所见其舌象多为舌质红而舌苔粘腻较厚。

《伤寒论》221条提及“舌上苔”,厚朴所主,舌苔也多厚腻。

另外,栀子、黄连、连翘均可治烦,但烦的性质和部位都不同。

黄连之烦是烦悸,栀子之烦是烦闷、连翘之烦是烦而汗;

黄连烦悸而心下痞,栀子烦闷而胸中窒,连翘烦汗而咽中痛,此为鉴别要点。

但临床烦热而胸中窒者,多易患咽痛、目赤、鼻衄、小便短赤涩痛、舌红等证,因此三者又常常合用。

12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汤:

肥栀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

分温再服。

栀子柏皮汤在《伤寒论》中治疗“伤寒身黄发热。

”关于本方的特点,我以一个“黄”统之。

如临床以之治疗黄汗、黄疸的目黄、尿黄、皮肤黄;

妇人带下色黄、皮肤脓包疮流黄水、脚癣的流黄水。

而栀子、黄柏、甘草三药煎出的药汁也是黄色。

所以,本方常用于肝炎、皮肤病、关节炎、生殖系统感染等。

不过需要配合、小柴胡汤、猪苓汤、五苓散、半夏厚朴汤、茵陈蒿汤等方,效果才更好。

13泻心汤

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金匮要略》)

泻心汤是人体上部出血的特效止血剂。

《金匮要略》说本方治疗“心气不定,吐血,衄血”。

清代名医陈修园说:

“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

本方可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及颅内出血(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血性中风和脑外伤造成的颅内出血)。

黄芩黄连是泻心汤的方根,黄芩用于充血性出血,大黄能引血下行,使人体下部充血,调整体内血流的异常分布。

大黄还含有鞣质,具有收敛作用,也有很强的局部止血作用。

大黄的止血作用也得到了历代名医的验证。

如孙思邈《千金方》记载吐血百治不愈,疗十十瘥,神验不传方:

大黄粉用生地黄汁吞服治疗呕血。

用药关键是“以利为度”。

明代龚廷贤用将军丸,即单味大黄酒拌,经九蒸九晒为末,水泛为丸,说“治吐血不止如神”。

张锡纯有秘红丹一方,用大黄、肉桂研粉等分,用代赭石汤送下,用于吐血、衄血屡服他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效。

我用泻心汤治疗3例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满意。

治疗多例高血压、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也有起到稳定血压、改善症状等效果。

适用本方的患者,大多面色潮红、脉实有力,往往伴有烦躁不安或失眠,或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其大便倒不一定是秘结者,相反有不少大便一天几次,或粘滞不爽,本方中大黄可用制大黄,药后相反大便转干而顺畅。

鼻衄,不论何人,只要无严重贫血或全身虚弱状态,就可考虑使用本方,而且,原方就有效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属于衄血的范畴,是所谓的“肌衄”,可用本方合牛角地黄汤,另服用阿胶等。

月经过多,色红有血块,腹痛腰坠者,不必用补血活血药,可用本方,重用黄芩,大黄用制。

不过,血色鲜红,无血块者,不宜使用。

本方还能用于治疗肺部感染。

如哮喘患者,见咳喘多黄痰,唇红舌红,大便干燥难解者,我多用大柴胡汤加黄连、连翘、生石膏等,也就是泻心汤合大柴胡汤。

本方也有抑制异常心律的作用,曾治疗1例中年妇女早搏频发,尤其是饱餐以后,观其面色红润,唇红舌红,且大便干,用本方合大柴胡汤,半月后西药心得安便停服。

本方可作为保健药使用。

《千金方》记载,巴郡太守上奏“加减三黄丸”,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说“一月病愈,久服走及奔马”。

加减三黄丸,即是本方的另外剂型。

黄连清热除烦,大黄推陈致新,以通为补,对于现代社会的那些大腹便便,面红目赤,舌红苔厚,活动则气喘,营养过剩的人们,泻心汤恰是他们最好的保健药。

这方面的成药也很多,如三黄片、一清胶囊、黄连上清丸等,其中均有泻心汤。

14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临床上根据此条条文用本方的情况很少,其实际运用要远远超出《伤寒论》中太少两感的范畴。

方中的三味药都是温药,对全身多器官都有较好的兴奋作用。

我在临床上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心动过缓为表现的心脏病,如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此类疾病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除了心跳过慢,往往还伴有乏力、怕冷、疲倦感、思睡、没有精神等症状。

脉搏也很沉弱无力,此时可以考虑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有较明显的提高心率的作用。

麻黄可促使心跳加快,在10克左右可使心率每分钟提高5-10次。

附子有强心作用。

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曾于80年代开展该方面的研究,用本方加红参、仙灵脾等有效。

因此,可以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天然的心脏起搏器。

不过,临床应用,常配合肉桂、黄芪、甘草、干姜、红枣等。

二是治疗性功能低下。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性神经也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麻黄可以兴奋盆底肌肉。

我曾治疗一位中年阳萎患者,久治无效,因感冒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3剂后感冒解,阳萎也随之好转,后用补肾养阴药,反无效,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果又见效。

可以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即为中医的“伟哥”。

这一发现对我治疗性功能低下又拓宽了思路。

不过,这些性功能障碍患者大多是壮实的中年男子,如果体格瘦弱的白面书生,就要慎用了。

三是用于感冒、鼻炎、哮喘、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闭经、嗜睡、遗尿等。

其患者的共同特征是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体格壮实,唇舌不红,无血压高、糖尿病,心肺肾等重要脏器无损害者。

临床结合具体的疾病,可作以下加减。

感冒合葛根汤;

鼻炎合玉屏风散、桂枝汤;

哮喘合小青龙汤;

急性腰扭伤合芍药甘草汤;

腰椎间盘突出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闭经合阳和汤、温经汤;

嗜睡合葛根汤;

遗尿合五苓散。

15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是治疗“脚挛急”的主方。

古人称小腿为脚,“脚挛急”为小腿曲伸不利,即是今之腓肠肌痉挛。

《朱氏集验方》记载芍药甘草汤治疗脚弱无力,行步艰难,又名去杖汤。

方名暗示了服此方后可恢复下肢功能,使病人扔掉拐杖。

芍药甘草汤虽然是治疗脚挛急的有效方,但临床运用却不能单纯地局限于腓肠肌的痉挛。

对于“脚挛急”应当灵活地看待。

在性质上抓住“挛急”的特点,在部位上又要突破“脚”的局限。

所谓的挛急是指肌肉呈痉挛性疼痛、有紧缩感。

包括胃痉挛、肠痉挛、胆道括约肌痉挛、输尿管痉挛、膈肌痉挛、支气管痉挛、子宫痉挛等脏器平滑肌的痉挛以及腓肠肌痉挛、咀嚼肌痉挛等骨骼肌的痉挛。

甚至是血管的痉挛。

因此本方可以治疗以下疾病:

胃肠炎、胆囊炎、结石等引起的腹痛、呃逆、痛经、哮喘、百日咳、不安腿综合征、磨牙、面肌抽搐等。

这类疾病都有阵发性的特点。

而时发时止的疼痛张仲景则称为“时痛”。

本方能够有效地解除肌肉的痉挛,缓解相应的症状。

是解痉止痛的基本方。

不过,芍药甘草汤的奥秘还有待揭开,如芍药甘草汤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我以本方加肉桂、大黄、桃仁等治疗胆汁性肝硬化,加龙骨牡蛎山药阿胶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其证也未必有痛,只是患者体型瘦弱,且舌苔干净。

16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

内清肠胃外解表,胁热下利喘汗除。

葛根芩连汤是《伤寒论》中治热利之方,原文谓“利遂不止”,热利之甚由此可见。

黄芩黄连是泻心汤的核心成分,不仅止利,更主治心下痞而烦;

葛根升清止利,其用量与下利程度呈正比,葛根汤主“自下利”,葛根用四两,本方主“利遂不止”,葛根用半斤。

葛根芩连汤所主的热利多表现为大便色黄粘秽,肛门灼热,见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但由于抗生素的广泛运用与飞速发展,本方治疗感染性肠炎的机会并不多。

相反,在糖尿病、高血压病等非感染性疾病中却大有用武之地。

葛根有降血糖作用,《本经》谓之“主消渴”;

黄连也可治疗糖尿病,《千金翼方》治消渴有数方均用黄连。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伴有腹泻、脑供血不足、心烦上火时我多以此方化裁治之。

葛根还能扩张脑血管,解除高血压造成的脑部小动脉痉挛;

黄芩黄连也有降血压的作用。

当高血压病人出现头昏、耳鸣、面红目赤、心烦失眠可使用本方,不应只想到平肝潜阳。

不过这时葛根的用量应该加大,可用到80~120克。

对于以突发性耳聋为表现的中风前兆,本方也可以使用。

《类聚方广义》载此方加大黄治疗“眼目牙齿疼痛,或口舌肿痛糜烂者。

”我也曾治一病人,其人体壮腹圆,原本服用泻心汤,后来出现下利与落枕,遂施与本方加大黄,取效颇佳。

本方加大黄也可以视为与泻心汤的合方。

原文有“脉促者,表未解也”,桂林版《伤寒论》载“脉促者,热未解也”,似乎更接近临床。

“促”有数义,提示本方所治之证其脉决非迟缓。

17防己黄芪汤

金匮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加枣姜;

益气祛风利水良,表虚风水风湿康。

《金匮要略》治疗水气病的原则是腰以上肿发汗,腰以下肿利小便。

防己黄芪汤即是一张治疗腰以下肿的利小便代表方。

《外台》以之治“腰以上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

即是以下半身浮肿,腰以下酸重为特征。

当然,腰以下肿也包括膝关节、踝关节的肿胀。

另外,还可以见到脚重,爬楼梯拖不动腿的情况。

然而,对于本方主治的认识却又不能停留在上述的层次,还应探求体质上的特点。

就体质而言,本方证多见于虚胖体型,其人多肌肉松软,触之如盛水的皮囊;

皮肤多黄,上半身多易出汗,而下半身皮肤干燥。

其人多为悠闲者,或为养尊处优之人,或为大病恢复期养病之人。

因为体内水分容易外渗,故而平时容易多汗、浮肿、身重。

整个人如同一块吸满水的海绵,一动就有水液流。

由于多汗与水肿,病人多伴有小便不利。

掌握了这种体质特点对于辨别方证是大有帮助的。

为了更好地认识本方主治,很有必要与其他方作鉴别。

就体型而言:

防风通圣散与大柴胡汤也多用于肥胖之人,但那是实胖,是腹壁肥厚,按之有力的壮实。

而本方所主则是虚 

胖,是水胖。

桂枝汤也主脉浮、汗出恶风,但却无浮肿身重,也无小便不利,而且多见于白瘦之人。

牡蛎泽泻散也主“腰以下有水气”,但多为“大病差后”,出汗也不及本方证多。

麻黄剂也主水肿,但多为全身性的,至少是侧重于上半身,属于腰以上肿当发汗的范畴。

本方以黄芪固表止汗,主肌表之水;

以防己、白术利水于内,以杜外渗之源。

不惟治标,久服也能改善体质。

18葛根汤 

葛根汤: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葛根汤由桂枝加葛根汤再加麻黄而成。

传统的观点是将葛根汤作为发汗解表剂,针对那些项背强急的感冒来使用的。

落枕和颈椎病使用的机会也很多,这是基于葛根主治“项背强兀兀”而运用的。

但并非对所有的颈椎病都可以运用本方,只是对于那些体形肥胖大便不实的病人才能取效满意。

那么,“项背强兀兀”又该如何理解?

就部位而言,头连项,背及腰,“项背强兀兀”可以认为是从头部到腰部之间的酸痛不适,乏力沉重。

事实上病人自己不可能说“项背强兀兀”的。

再者,“项背强兀兀”很有可能是古代的方言。

在日本,葛根汤是作为感冒药来使用的,其运用之广恰似国人感冒服用板蓝根一样。

台湾生产的明通治伤风颗粒,实质上也是本方。

虽然葛根汤是治感冒的常用方,但临床上总以苔薄白,咽喉不红为重要参考。

花粉症等过敏性疾病也可以见到鼻塞流涕,类似于感冒,本方同样可以试用。

葛根汤还是一张提神剂,是抗疲倦良方。

对于那些开出租车的“的哥”“的姐”们,他们出现的思睡、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哈欠连天,精神不振,面部似有浮肿貌者,我常施与此方,可使精力充沛。

在日本,考生们也常服本方来增加精力以便于通宵达旦地开夜车。

据日本朋友平马直树先生说,他的老师大冢敬节先生晚年诊病,常饮此方以提神。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葛根汤具有显著的扩张脑血管作用,可使脑血管阻力下降,脑血流量增加。

麻黄也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兴奋大脑和皮层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