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5567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陈共财政学习题Word格式.docx

()

A.社会公共需要B.私人需要C.混合需要D.国有企业的需要

12.政府干预经济(调节经济)主要是因为:

A.政府拥有政治权力B.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C.政府是全社会的管理者D.市场本身存在缺陷

13.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也有缺陷,导致政府缺陷的根源是:

()

A.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B.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支配

C.政治权力的滥用D.政治权力对财产权力的排斥

14.寻租是指:

A.由于让渡财产使用权而收取的租金B.厂商寻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

C.政府因让渡国有资源使用权而获取收益的行为

D.政府职员靠手中的职权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是:

A.决定全社会的资源配置B.指导经济发展方向

C.弥补市场缺陷D.实现公平分配

16.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国家机关D.公共事业单位

17.财政是随着()的产生而产生的:

A.人类B.社会C.国家D.经济活动

18.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资源配置B.供求关系C.公平分配D.价格

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A.政府B.计划C.市场D.宏观调控

20.资源配置在本质上是解决:

A.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B.劳动力结构问题

C.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合理分布的结构性问题D.经济效益问题

2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

A.财政收支平衡B.国际收支平衡

C.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D.充分就业

四、判断题

1.外部效应是微观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害.(错)

2.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害社会经济发展.(错)

3.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由政府提供.(对)

4.无论消费者是否购买,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可为消费者享有.(对)

5.混合产品由于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能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错)

6.私人产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市场提供的.(错)

7.混合产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的方式.(对)

8.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在任何社会都是相同的.(错)

9.政府干预外部效应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财政手段(对)

10.公平分配是财政的主要职能.(错)

五、名词解释

1财政

2公共物品

3混合物品

4公共需要

5配置资源

6稳定经济

7外部效应

8市场失灵

六.简答题

1公共需要有哪些特征?

2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市场为什么是失效的?

4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有哪些具体表现?

5政府干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6财政如何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七.论述题

1怎样从市场与政府的相互关系来理解财政对经济的干预?

2.财政的职能表现为哪几方面?

财政采取哪些政策手段来实现其职能?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1.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

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

2.纯公共物品只能由什么来提供:

()

A.市场B.政府C.企业D.社会组织

3.对混合物品,较好的提供方式是:

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

C.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D.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

4.国有国营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哪类国有企业(或单位):

A.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B.垄断性国有企业

C.大中型国有企业D.小型国有企业

5.我国现阶段公平分配是指:

A.按劳分配B.按资分配C.按权力分配D.按对社会的贡献分配

6.实现社会公平(个人或家庭收入公平),主要借助的财政措施是:

A.税收B.国债C.财政投资D.转移支付制度

7*.一定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和民间部门合理配置的最低条件是:

A.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大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B.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等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C.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率应小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率

D.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平均成本应等于民间部门使用该资源的平均成本

8.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是:

A.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益B.实现社会公平分配

C.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D.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9.衡量财政支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高低时,其标准是:

A.社会净效益最大化B.征税成本最小化

C.财政投资的具体项目效益最大化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最小化

10.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衡量财政支出效益时,其主要适用的对象为:

()

A.政府的经济类投资项目B.政治军事项目

C.文化教育项目D.公共事业项目

11.“最低费用选择法”在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时,主要适用于:

A.经济项目B.政治军事项目

C.公共事业项目D.基础设施项目

12.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使用量来确定公共劳务收费标准的定价方法是:

A.平均成本定价法B.边际成本定价法

C.二部定价法D.负荷定价法

三、名词解释

1搭便车

2要素分配

3规模收入分配

4政府采购制度

5最低费用选择法

6二部定价法

7负荷定价法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而不是由市场提供?

2如何看待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统一性及矛盾性?

五、论述题

1公共物品(包括混合物品)的生产方式及提供方式有哪些组合?

2什么是政府采购制度?

其对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有何意义?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二、单选题

1.扩大再生产是指:

()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

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

2.从社会产品的使用过程看,财政的重置投资是指:

()

A.满足社会消费后,剩余部分的社会产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B.剩余产品(M)中的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C.剩余产品中用于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

D.由C转化而来的用于弥补生产资料消耗的简单再生产的投资

3.财政支出发生时,同时伴随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类支出称为:

A.购买支出B.转移支出C.生产性支出D.非生产性支出

4.能够较准确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财政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D.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

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A.不断扩大B.日渐萎缩C.基本不变D.无规则波动

6.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说明财政支出有增长趋势的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瓦格纳B.皮科克C.马斯格雷夫D.拉弗

1.从社会资金的最终使用去向看,C的价值全部用于补偿性支出,V的价值全部用于消费性支出,M的价值全部用于积累性支出.(错)

2.购买性支出侧重于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侧重于执行收入分配职能.(对)

3.转移性支出使政府资金无偿地转移,参与收入分配,说明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主要作用.(错)

4.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应逐渐减少其活动范围,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呈不断下降趋势.(错)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说明:

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呈下降趋势是一个基本规律.错()

6.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对)

1财政重置投资

2经济建设费

3购买支出

4转移支出

六、简答题

1比较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对经济活动的不同作用?

2为什么说财政支出规模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3为什么说"

用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来衡量财政活动的规模,比"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更符合实际情况?

七、论述题

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增减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改革开放以来,从政府职能及支出性质两方面考察,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有什么变化?

并分析其原因.

第四章购买性支出

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B.投资性支出C.救济支出D.财政补贴

2.能够保证国家政治职能得以实现的财政支出是:

3.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作为无偿性的财政支出,属于:

A.社会消费支出B.投资性支出C.社会保障支出D.转移性支出

4.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属于:

()

 A.积累支出B消费支出C补偿支出D.投资支出

5.教育需求是:

()

A.私人需求B.团体需求C.纯公共需求D.准公共需求

6。

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投资B.消费C.生产D.流通

7.每增加一元投资所导致的收入的增长倍数被称作:

A.资本边际收益递增B.边际消费倾向递增

C.流动性偏好上升D.乘数作用

8.加速原理是指:

A.投资变化所引起的收入变化B.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投资变化

C.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D.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

9.将基础设施视为"

公共物品"

其原因在于:

A.它主要是政府进行投资的B.社会发展离不了它

C.它为社会发展提供共同条件D.它需要的投资额很大

10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呈现:

A.上升趋势B.下降趋势C.不变D.与GDP增长相一致

11.财政投融资属于:

A.商业性投融资B.风险性投融资C.政策性投融资D.财政资金有偿使用

12.财政投融资主要用于:

A.高科技产业B.基础产业C.农业D.增加银行资本金

14.从供求关系看,农产品供求的特殊性表现为:

A价格波动大B.与工业品存在剪刀差

C.供给稳定而需求波动大D.需求稳定但供给波动大

1.在财政支出的安排上,应首先保证投资性支出,再安排社会消费性支出.(错)

2.社会消费和投资支出的最大区别是:

消费支出是无偿的,而投资性支出是有偿的.(错)

3行政,国防支出是非生产性支出,其使用过程是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应尽量减少.(对)

4.文教卫生支出用于满足共同需要,属于“公共物品”,个人享用无需付费.(错)

5.接受教育所得到的利益完全是内在化和私人化的(即不存在外部效应),因此,教育是私人需要,教育费用应该完全由受教育者自己负担.(错)

6.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表现为:

投资首先是刺激需求,投资过程完成后又可以增加供给。

(对)

7.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主要采取直接调控;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主要采取间接调控.(对)

8.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弥补非政府部门投资的不足,使两者投资之和与社会所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

二是纠正非政府部门的偏差.(对)

9.私人投资追求盈利最大化,而政府投资完全不求盈利,只有产量最大化才能更好满足公共需要.(错)

10.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最好的方式是无偿拔款.(错)

11.财政投融资是将财政资金按商业银行规则运作,追求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对)

12.农业的特殊性表现为:

农产品的供给相对稳定,而农产品的需求具有波动性.(错)

1乘数作用

2加速作用

3基础产业

4财政投融资

1试简要分析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支出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为什么说"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

教育经费应由政府和享受教育的人们共同分担"

4各国政府对基础产业都奉行干预政策,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基础产业的干预有何不同?

5财政投融资有哪些特征?

6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分析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并说明财政投资的主要范围有哪些?

2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说明,为什么需要财政对农业进行投资?

财政投资于农业的重点领域是什么?

第五章转移性支出

二、单项选择

2.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3.计划经济时期内,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A.就业B.怃恤C.福利D.救济

5.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A.个人所得税B.社会保障税C.企业所得税D.公积金

6.同社会保障支出相比,财政补贴支出的不同之处在于:

A.财政补贴是无偿的B.补贴可使领受人收入增加

C.补贴是由政府预算支付D.补贴与价格变动有直接关系

7.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因为其能够:

A.增加受补贴者的收入B.改变相对价格结构

C.完善财政支出的方式D.解决困难企业的困境

11税收支出是指:

A.通过征税所形成的财政收入用于财政支出

B.将税收收入用于特定用途的财政支出

C因法定的税收优惠使政府放弃的财政收入

D.在征税过程中形成的成本费用支出

12.税收支出的实质是:

A.将税收收入用于特定的支出项目B.特殊的财政补贴

C.征税过程发生的费用支出D.征管不严所形成的税收流失

1.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公共劳务,应由政府来提供.()

2.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支出同属转移性支出,由政府无偿提供.()

3.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障支出都具有反周期调节的"

自动稳定器"

作用.()

4.财政补贴的作用侧重于收入分配,而社会保障侧重于调节资源配置结构.()

5.财政补贴总是与相对价格的变动相联系,而社会保障与价格变动无关.()

6.财政补贴在校正市场缺陷方面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越多越好.()

7.财政补贴是通过调节企业盈利水平来调节供求结构的.()

8.税收支出是用于特定用途的一项财政支出.()

9.税收支出的实质是税务机关将多征的税退还给纳税人.()

1社会保障制度

2财政补贴

3财政帖息

4税前还贷

5税收支出

1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比较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的同异点.

3我国财政补贴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4试比较照顾性税收支出与刺激性税收支出有何不同?

1如何进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2.分析财政补贴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第六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二.单项选择

1.从形式上看,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是:

A.税收收入B.利润收入C.国债收入D.收费收入

2.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有:

A.不断增长的趋势B.不断下降的趋势

C.绝对量增长而相对量下降D.绝对量减少而相对量增长

3.能够更准确反映政府财政活动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B.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C.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D.中央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

4."

经济决定财政"

这一命题反映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财政收入规模越大B.财政收入随价格的增长而增长

C.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分配制度决定D.财政收入规模由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

5.经济改革以来(1978-1995年期间),我国财政收入变化表现为:

A.财政收入总额增长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B.财政收入总额减少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

C.财政收入总额增长,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增长

D.财政收入总额增长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保持不变

6.在什么情况下,物价上涨才会导致实际财政收入增长:

A.物价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B.物价上涨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

C.物价上涨率等于财政收入增长率D.物价上涨率高于GDP增长率

7.从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看,我国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于: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私营、个体经济D.外资经济

四.判断题

1.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下降是指财政收入总额的不断减少.()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因此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因素.()

3.通货膨胀使财政通过对GDP的再分配可得到更多的收入(即"

通货膨胀"

税),因而通货膨胀使财政实际收入增加,对财政收入是有利的.()

4.财政收入的规模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与社会制度没有本质联系.()

5.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财政收入规模呈下降趋势,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参与公共产品分配规模减少是普遍规律.()

6.经济越发达,政府财政收入规模越大.()

7.物价上涨率与财政收入增长率相等时,造成名义财政收入虚增,但实际财政收入并未增加.()

五.名词解释

1财政收入

2规费收入

3."

通货膨胀税"

1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2试从分配制度及政策的变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方面,说明为什么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达轨过程中,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降趋势.

3.从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增加我国财政收入的途径是什么?

1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变化起决定作用?

2.分析价格变动如何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

第七章税收原理

二.单选题

1.纳税主体为:

A.纳税人B.负税人C.国家D.征税对象

2.税收客体是指:

A.纳税人B.负税人C.国家D.征税对象

3.能够反映国家征税深度的指标是:

A.纳税人B.课税对象C.税目D.税率

4.能够实现税负转嫁的税被称为:

A.直接税B.间接税C.中央税D.地方税

5.能够体现税收"

纵向公平"

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B.定额税率C.全额累进税率D.超额累进税率

6.衡量微观税负水平的指标是:

A.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B.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C.税率D.税目

7.对下列商品征税后,哪一种商品最容易实现税负转嫁:

A.自来水B.矿泉水C.水果D.北京烤鸭

8.税收转嫁中的前转是指:

A.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供货商B.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购买者

C.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投资人D.纳税人将税款转移给本企业员工

9.税收的"

横向公平"

是指:

A.对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普遍征税B.凡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征税

C.凡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征不同的税D.凡与企业进有横向交易关系的企业都征税

10.政府征税使纳税人减少高税商品需求,增加低税商品的购买,被称为:

A.挤出效应B.收入效应C.支出效应D.替代效应

11.拉弗曲线主要说明的是:

A.公平分配B.最优税率C.税负转嫁D.经济波动

12.下列不符合税收中性的是:

A.国家征税使社会的损失尽量以税款为限B.国家征税尽可能不带来超额负担

C.国家征税要避免对市场的任何影响D.不使税收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收入.(对)

2.国家无偿征税的税收负担,最终都由纳税人承担.(对)

3.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国家征税后会使财政收入增加.(错)

4.拉弗曲线说明,提高税率可更多地增加财政收入.(错)

7.税收中性是指税收对经济过程的不干预.(错)

8.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其税款也越容易转嫁.(对)

1纳税人

2负税人

3课税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