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645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doc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doc

 资产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实物流”管控。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资产业务内部控制已从如何防范资金挪用、非法占用和实物资产被盗拓展到重点关注资产效能、充分发挥资产资源的物质基础作用。

  一、资产管理的总体要求

  全面梳理各项资产的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进,不断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确保资产安全,提高资产效能。

  

(一)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

  存货需要从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等进行梳理;

  固定资产需要从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梳理;

  无形资产需要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进行梳理。

  企业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应当贯穿各类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从进入到退出”各个环节。

不仅要对照现有管理制度,检查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落实到位,而且应当审视相关管理流程是否科学、是否能够较好地保证物流顺畅、是否能够不断减少物流风险、是否能够不断降低相关成本费用、各项资产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应有的效能,等等。

  

(二)查找资产管理薄弱环节

  资产管理指引针对当前企业资产管理实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别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要求企业着力关注下列主要风险:

  第一,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

  第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

  第三,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健全和落实资产管控措施

  在全面梳理资产流程、查找管理薄弱环节之后,企业应当对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健全和落实相关措施。

企业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规范提出的各项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要求,结合所在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措施。

  二、关于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以及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半成品、商品及周转材料等。

企业代销、代管、代修、受托加工的存货,虽不归企业所有,也应纳入企业存货管理范畴。

  

(一)存货业务流程

  企业建立和完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技术和方法,针对存货业务流程中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会计、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存货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图9-1、图9-2分别列示了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流转的程序。

  

  从图9-1可以看出,一般生产企业的存货业务流程可分为取得、验收、仓储保管、生产加工、盘点处置等阶段,历经取得存货、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原料加工、装配包装、盘点清查、销售处置等主要环节。

  

  从图9-2可以看出,作为商品流通企业的批发商的存货,通常经过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和销售发出等主要环节;零售商从生产企业或批发商(经销商)里取得商品,经验收后入库保管或者直接放置在经营场所对外销售。

  

(二)存货管理的主要风险和管控措施

  1.取得存货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存货预算编制不科学、采购计划不合理,可能导致存货积压或短缺。

  主要管控措施:

企业存货管理实务中,应当根据各种存货采购间隔期和当前库存,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市场供求等因素,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合理确定存货采购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

  2.验收入库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验收程序不规范、标准不明确,可能导致数量克扣、以次充好、账实不符。

  主要管控措施:

企业应当重视存货验收工作,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对各种方式取得存货的质量、数量、技术规格等方面进行查验,在验收无误后方可办理入库或其他手续。

不同方式取得的存货,验收环节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

  

(1)外购存货的验收应当重点关注合同、发票等原始单据与存货的数量、质量、规格等核对一致。

外购存货一般应经过下列验收程序:

  ①外购货物运抵后,检查收到货物的交货期、数量、型号等与采购合同、订购单、发票以及供货企业提供的材质证明、合格证、运单、提货通知单等原始单据是否相符。

  ②对收到货物进行数量、技术规格复核和质量检验。

  ③根据验收结果,编制书面验收报告。

  ④对于经验收合格的货物,根据经审核无误的验收报告开具入库单,与仓储部门办理相关入库手续。

  ⑤不经仓储直接运抵生产或销售现场的存货,亦必须在现场严格履行上述验收程序。

  

(2)企业自己生产的产成品、半成品的验收(质检),应当重点关注产品质量。

自制存货一般应经过下列验收程序:

  ①检验产品的品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和企业内部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

  ②通过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产成品,办理合格品相关入库手续;

  ③不经仓储直接销售(发出至客户)的产品,亦必须在生产现场严格履行上述验收(质检)程序。

  (3)其他方式取得存货,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的存货、债务重组收到的抵债存货、投资方投入的存货等,应当重点关注存货来源、质量状况、实际价值(市场价格)是否符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约定。

  存货验收入库内部控制流程如图9-3所示。

  

  3.仓储保管

  存货仓储保管的基本目标:

一是存货不会失窃流失;二是存货不会变质损坏。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存货仓储保管方法不适当、监管不严密,可能导致损坏变质、价值贬损、资源浪费。

  主要管控措施:

企业应当制定完整的存货仓储保管制度和工作规程,对入库人员授权、存货登记、各类存货储藏条件、存放区域、内部流转方式、保管负责人、定期检查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详细规范,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对于进入仓库的人员应办理进出登记手续,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接触存货。

  第二,仓储部门根据入库单、出库单、退库单等编制详细的存货登记表,记录现时库存的具体情况。

  第三,存货仓储期间要按照仓储物资所要求的储存条件妥善储存。

  第四,不同批次、型号和用途的产品要分类存放。

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

  第五,仓储部门应对库存物料和产品进行每日巡查和定期抽检,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第六,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内部移库)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

  第七,生产现场的在加工原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要按照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摆放,同时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

  第八,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4.领用发出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存货领用发出审核不严格、手续不完备,可能导致货物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确定适用的存货发出管理模式,制定严格的存货准出制度和领用流程,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健全存货出库手续,加强存货领用记录。

对于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应当实行特别授权。

  

(1)对于一般的生产企业,存货的领用发出主要包括领用材料和发出产品,均应做到领用单据齐全,符合条件的准予领用或发出,发出货物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准确,并与领用人当面核对、点清交付。

  ①生产领用材料内部控制流程如图9-4所示。

  

  ②销售发出产品内部控制流程如图9-5所示。

  

  

(2)对于商品流通行业中的批发企业,其售出商品时出库(发出)环节的管控流程与上述生产企业售出产品时的管控流程基本一致。

  (3)商场、超市等零售企业,应侧重于防止商品失窃、随时整理弃置商品、每日核对销售记录和库存记录等。

  存货领用发出后,仓储部门应定期(每日)或即时登记出库记录,并与财务等部门相互核对,若发现存在信息不一致的,及时查找原因,直到核对一致为止。

  5.盘点清查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存货盘点清查制度不完善、计划不可行,可能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查清存货真实状况。

  主要管控措施:

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工作规程,视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盘点方法等相关内容,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分类盘点和全面清查相结合,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开展全面的存货清查。

  6.存货处置

  就存货报废处置而言,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存货报废处置责任不明确、审批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主要管控措施:

企业应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及时、充分了解存货的存储状态,对于发现的存货变质、毁损、报废或流失,要分清责任、分析原因,编制存货处置单,列明应处置存货名称、品种、规格、数量、价值、存放地点以及处置原因、处置方式等内容,报经批准后予以处置。

  【案例】2007年10月13日CCTV-2“经济与法”栏目播出了题为“超市里的‘漏斗’”的节目。

上海一家超市的信息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自己编制的电脑软件安装到超市的POS系统中,该电脑软件可以更改销售总额,由收银员提出部分货款私吞。

至案发时超市已经损失近400万元。

  1.全面分析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目前采取的控制措施。

  2.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

  3.加强内部审计。

  4.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

  三、关于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一)固定资产业务流程

  固定资产业务流程通常可以分为取得、使用和淘汰三个大的阶段,经过取得验收、登记投保、运行维护、更新改造、清查盘点、淘汰处置等多个环节,如图9-6所示。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和管控措施

  1.取得固定资产

  必须在增加固定资产之前进行科学的决策,建立固定资产预算制度。

尤其是固定资产建造通常规模大、耗资多,首先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投资计划,开展可行性研究,提出项目方案,报经批准后确定工程立项。

  2.固定资产验收

  通常来说,办公家具、电脑、打印机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固定资产验收过程较为简化,对一些复杂的大型生产设备,尤其是定制的高科技精密仪器,以及建筑物竣工验收等,需要一套规范、严密的验收制度。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新增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资产质量不符合要求、进而影响资产运行。

  主要管控措施: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购入或建成交付的固定资产均必须经过认真验收,保证新增固定资产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计划的使用要求和采购或建造合同的其他有关内容,对大型固定资产需组织多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联合验收,必要时进行决算审计。

  第一,企业外购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合同、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书面验收报告。

  第二,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建造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等联合验收,编制书面验收报告,经验收合格的,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清单,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

  第三,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经验收合格后即可交付有关部门投入使用;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收到固定资产经初步验收后进行安装调试,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第二次验收,合格的才可交付使用。

  第四,未通过验收的不合格资产,不得接收,必须按照合同等有关规定办理退换货或其他弥补措施。

  第五,对于具有权属证明的固定资产,取得时必须有合法的权属证书。

  3.固定资产登记造册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主要管控措施:

  第一,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

  第二,在固定资产目录的基础上,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第三,固定资产目录和卡片均应定期或不定期复核,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4.固定资产投保

  固定资产投保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资产因人为事故或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应投保资产未投保、索赔不力,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

  主要管控措施:

  第一,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通盘考虑企业固定资产状况,根据其性质和特点,确定固定资产投保范围和投保政策。

  第二,严格执行既定的固定资产投保范围和政策,投保金额与投保项目力求适当。

  第三,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的投保,应当考虑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人,防范固定资产投保舞弊。

  第四,已投保的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及时调查原因及受损金额,向保险公司办理相关的索赔手续。

  5.固定资产运行维护

  固定资产操作运行是固定资产业务最主要的活动环节,在此过程中固定资产的价值转化为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不到位,可能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品残次率高或资源浪费,甚至发生生产事故,生产停顿。

  主要管控措施:

  第一,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修和保养,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维护和安全防范制度。

  第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并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并经主管领导审批。

  第三,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特殊设备实行岗位许可制度,需持证上岗,必须对资产运转进行实时监控。

  6.固定资产更新改造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可能造成企业产品线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

  主要管控措施:

  第一,定期对固定资产技术先进性评估,资产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技改方案,与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算可行性分析,并且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

  第二,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国家有关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技改投入,淘汰落后设备。

  第三,部分更新的目的通常包括局部技术改造、更换高性能部件、增加新功能等方面,需权衡更新活动的成本与效益综合决策;整体更新主要指对陈旧设备的淘汰与全面升级,更侧重于资产技术的先进性,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

  第四,管理部门需对技改方案实施过程适时监控、加强管理。

  7.固定资产清查盘点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的目的是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时掌握资产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

  该环节的风险主要是:

固定资产丢失、毁损等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严重。

  主要管控措施:

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全面清查,对于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

  第一,财务部门需组织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定期进行清查。

  第二,在清查结束后,清查人员需要编制清查报告,管理部门需就清查报告进行审核,确保真实性、可靠性。

  第三,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盘盈(盘亏),应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

  8.固定资产抵押、质押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固定资产抵押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抵押资产价值低估和资产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

企业应当规范和加强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管理,明晰固定资产抵押、质押流程,规定固定资产抵押、质押的程序和审批权限等,确保资产抵押、质押经过授权审批及适当程序。

同时,应做好相应记录,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9.固定资产淘汰处置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主要管控措施: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区分固定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保证固定资产处置的科学性,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

  第一,对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对该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清理。

  第二,对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

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按规定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

  第三,对拟出售或投资转出及非货币交换的固定资产,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处置申请,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并出具资产评估报告。

报经企业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予以出售或转让。

  第四,对出租的固定资产由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出租或出借的申请,写明申请的理由和原因,并由相关授权人员和部门就申请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应签订出租或出借合同。

  四、关于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一)无形资产业务流程

  无形资产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无形资产的取得、验收并落实权属、自用或授权其他单位使用、安全防范、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处置与转移等环节。

  

(二)无形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和管控措施

  1.无形资产取得与验收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没有先进技术自主权、无形资产权属不清、取得的无形资产不具先进性、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引发法律诉讼。

  主要管控措施: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无形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明确无形资产的权属关系,及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一,企业外购无形资产,必须仔细审核有关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及时取得无形资产所有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同时特别关注外购无形资产的技术先进性。

  第二,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由研发部门、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无形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移交使用部门使用。

  第三,企业购入或者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必须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有效证明文件。

  第四,当无形资产权属关系发生变动时,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办理产权转移手续。

  2.无形资产的使用与保全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无形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效能发挥不到位;缺乏严格的保密制度,致使体现在无形资产中的商业机密泄露;由于商标等无形资产疏于管理,导致其他企业侵权,严重损害企业利益。

  主要管控措施:

对有形资产的保护主要在于实物资源的维护与保管,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则需要重点防范无形资产的技术和产权风险,加强无形资产权益保护,防范技术泄露、侵权行为和法律风险。

  第一,企业应当强化无形资产使用过程的风险管控,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第二,建立健全无形资产核心技术保密制度。

  第三,对侵害本企业无形资产的,要积极取证并形成书面调查记录,提出维权对策,按规定程序审核并上报。

  3.无形资产的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无形资产内含的技术未能及时升级换代,导致技术落后或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

  主要管控措施:

企业应当定期对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先进性进行评估。

  4.无形资产的处置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在于:

无形资产长期闲置或低效使用,就会逐渐失去其使用价值;无形资产处置不当,往往造成企业资产流失。

  主要管控措施:

企业应当建立无形资产处置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无形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等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