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6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6456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6Word文档格式.docx

《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6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6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6Word文档格式.docx

泉州模拟)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小亩

平均亩产量/石

粮食总收入量/石

南方农耕区

23

1.37

32

中原农耕区

30

1.5

45

西北屯垦区

74

0.4

29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中原地区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高于南方和西北,说明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故C项正确;

A、B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D项说法错误,排除。

C

3.(2017·

濮阳模拟)下图是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数据整理)。

下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

B.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C.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

D.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

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是粮食亩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

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只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因此A项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

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是在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

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是粮食亩产增加的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

B

4.(2017·

安庆模拟)下表是根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编制的北宋某一时期部分州县商税数额统计表,该表反映了(  )

州县

苏州

杭州

桂州(今桂林)

陕州(今陕县)

数额/贯

51000

82000

6600

22000

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 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C.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落后D.北宋政府不再重农抑商

由材料可以看出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商税远超北方地区,反映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故B项正确;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才开始解体,故A项错误;

由材料可以看出黄河流域经济虽然不及苏杭地区发展好,但是远比桂林地区发展好,故C项错误;

由材料无法看出政府对农业和商业的态度,故D项错误。

5.(2017·

太原模拟)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

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

这一做法(  )

A.提高了工匠社会地位B.促进了手工技术发展

C.固化了社会阶层等级D.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互讨论工事,交流经验,能促进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故B项正确;

“四民分业论”“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说明工匠地位处于第三点,社会地位较低,故A项错误;

将四民分开居住可以固化社会阶层等级,但仅反映材料一层信息,故C项错误;

“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提出,故D项错误。

6.(2017·

武汉调研)《唐六典》载,“凡营军器,皆榜题年月及工人姓名,辩其名物而阔其虚实”;

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

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

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  )

A.加强对私营手工业的监管B.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

C.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D.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

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记录下工人姓名,以“监之”“诛赏之”促使工匠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故C项正确;

材料中“其百工在官者”,反映出官营手工业的状况,与私营手工业无关,故A项错误;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投放市场,与面向市场无关,故B项错误;

“功致为上,华靡为下”,提倡产品实用,但与“物勒工名”无关,故D项错误。

7.(2017·

青岛模拟)唐律规定:

“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

入己者,以盗论。

”“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

”唐律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结伙行骗等行为,规定最低要杖八十。

A.唐政府重农抑商,遏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B.唐代对市场的严格管理维护了市场秩序

C.唐代坊市制度不断完善,商品经济发展

D.唐代对市场管理遵循了商品的价值规律

唐政府对这些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结伙行骗等行为的打击和严惩,有利于塑造和维持一种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故B项正确;

A、C两项材料无涉及,排除;

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8.(2017·

衡阳调研)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

由此可知,宋代(  )

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

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

材料中宋太宗时开始临街开店,宋仁宗时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店,说明“市坊界限”打破,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故C项正确;

材料是对东京等城市中商人经营地点的描述,未反映城市规模的大小,故A项错误;

材料无关城市治安问题,故B项错误;

材料无关商业税的征收问题,故D项错误。

9.(2017·

皖南八校联考)宋、元时期,黄金一两约合白银十两钱,明时约合六两四钱七分;

同时宋元时白银一两五钱七分可买一匹绢,而明时仅六钱就能买一匹。

A.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B.黄金的货币职能下降

C.货币经济走向了混乱D.白银购买力得到提高

材料中“明时约合六两四钱七分”“明时仅六钱就能买一匹”表明白银与黄金和绢的比价都在上升,故D项正确;

白银价值不等于工商业经济,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中反映了白银与黄金的比价变化,但未涉及黄金的货币职能下降,故B项错误;

白银与黄金和绢的比价都在上升,与“走向了混乱”不符,故C项错误。

10.(2017·

石家庄模拟)明清之际,在经济发达的徽州地区,“古者右(中国古代多以右为尊)儒而左贾,吴郡或右贾而左儒,盖诎者力不足于贾,去而为儒;

赢者才不足于儒,则反而归贾。

”这表明(  )

A.徽商重义轻利诚信经营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C.社会价值取向变化D.工商皆本思想成为主流

“吴郡或右贾而左儒”,以贾为尊,民众社会价值取向变化,故C项正确;

吴郡或右贾而左儒”,以贾为尊,反映出吴郡民众对商人的推崇,对商业利益的追逐,不符合“重义轻利”,故A项错误;

抑商政策出现松动,但不能据此推断是其开始,故B项错误;

材料只是吴郡民众对商业的推崇,不能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全貌,“成为主流”没有依据,故D项错误。

11.(2018·

郑州质检)王夫之曰:

“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强豪兼并者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田不尽归之强豪不止,而天下之乱且不知所极矣!

”材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土地兼并

B.农民负担沉重寻求庇护

C.当时租佃关系开始兴起

D.强豪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材料强调的是百姓把拥有土地视为祸事,反而视土地被豪强兼并为获得保护,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不出百姓拥有土地以逃避豪强兼并,土地兼并加快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

租佃关系开始于战国时期,与王夫之所处的明清时期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豪强对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D项错误。

12.(2017·

岳阳质检)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

这一措施(  )

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B.体现了政府的专卖政策

C.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材料中统一向郡国征收贡赋然后出卖获取利润的做法,与私商争利,压缩了商人的经营空间,因而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故D项正确;

材料中统一向郡国征收贡赋的做法不能削弱封国,因而也不能起到解决封国对中央威胁的作用,故A项错误;

材料内容并非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盐铁专卖政策,故B项错误;

材料中统一向郡国征收贡赋然后出卖获取利润的做法与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无关,故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2017·

德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来,地主侵占土地主要以“势”夺之,并与佃农形成了一种主从、良贱的关系。

到明清时期,更多的土地兼并以经济手段实现,当时缙绅富商积累的巨额资金,最有利的出路即“唯是买田广土”。

在土地经营活动中,雇工也得到了更多的使用。

然而,由于雇工经营存在着“亏本折利,不数年家资荡尽”的情形,多数地主仍选择了租佃方式。

在这种关系下,“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佃农也有了一定的承退佃自由。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权属复杂化的“一田二(多)主”现象广泛出现。

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

这样,佃权就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产权形式,使得小农户能取得足够糊口的资产。

——耿元骊《帝制时代中国土地制度研究》

材料二 近代以后,敞田在英国仍普遍存在。

这些土地掌握在不同的所有者手中,并且分成许多小块,“混杂地散布着”,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土地收益的增长。

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所有权不清的敞田等土地被圈围起来,变成领主或某个人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

据统计,到1790年,400家大地主所有者拥有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20%~25%,而个体农民的只占15%~20%……以贵族为核心的大地产者不愿再依照传统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佃户经营,他们或者自行招募农业工人直接经营农牧场,或者把土地交给租地资本家,坐享地租。

而且,许多土地所有者还投身其他领域,特别是与地产密不可分的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在工商业中大显身手。

——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土地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12分)

(2)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与近代英国土地制度的差异,并分析近代英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3分)

(1)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中“更多的土地兼并以经济手段实现”“在土地经营活动中,雇工也得到了更多的使用”“佃农也有了一定的承退佃自由”归纳。

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作答即可。

(2)问,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二中“以贵族为核心的大地产者不愿再依照传统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佃户经营,他们或者自行招募农业工人直接经营农牧场,或者把土地交给租地资本家,坐享地租”归纳。

第二小问“影响”,从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1)变化:

土地兼并以经济手段为主;

封建宗法关系减弱(或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雇佣经济得到发展;

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原因:

商品货币经济的扩大;

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

人口增长与土地需求的矛盾加剧。

(2)差异: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仍占统治地位,英国确立起资本主义大地产制;

中国以租佃经营为主,英国以雇佣经营为主;

小农经济在中国仍占主导地位,大农场经济和与地产相关的工商业在英国得到发展(或小农经济在英国日益衰落);

中国土地权属逐渐复杂化,英国土地产权日益明晰。

影响:

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技术的推广;

为开展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推动英国社会阶层的变动。

14.(12分)(2017·

邵阳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时期。

纸币的出现和发展是货币发展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

中国古代纸币由雏形发展到成熟,纸币本身的型制、大小、轻重、颜色都体现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风貌和影响。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对商业发展起了较大作用。

——徐玲《论中国古代纸币的设计》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论证所提观点。

(要求:

观点明确,论述符合史实依据,史实运用准确)

根据材料“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时期……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对商业发展起了较大作用”得出观点,然后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即可。

示例

观点:

中国古代货币的进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互相推动。

论述:

早期的商业发展较为落后,只能是物物交换;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战国时期,各地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金属货币,各地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发展;

唐代政治开明、商品流通加快,一种便于交易的货币形式飞钱出现,它使大规模、跨区域交易更加方便;

宋朝出现的纸币“交子”又进一步加速了商品流通,使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据此,货币使用的进步可推动经济交流,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货币的不断更新换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