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6847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docx

《《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docx

《阿房宫赋》期中复习答案

3、课文内容梳理

(1)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

阿房宫的兴建与建筑的宏伟气象;

第二段:

阿房宫内的奢华生活;

第三段:

揭示秦朝统治者的奢靡荒淫导致国家灭亡的命运;

第四段:

阐明“爱人”的治国之道,告诫唐朝统治者勿重蹈覆辙。

(2)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为什么?

两个层次,前两段描写极度夸张地写出了阿房宫的规模之大,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丰,靡费之巨,有力地突出了秦始皇的罪行。

后两段抒情议论,揭示全文主题,揭示秦朝统治者的奢靡荒淫导致国家灭亡的必然命运,阐明“爱人”的治国之道,告诫唐朝统治者勿重蹈覆辙。

(二)课堂聚焦:

杜牧主张:

“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

”他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试结合本文理解其文学主张。

1、文中1、2自然段的描写极尽铺陈(详细地叙述)之能事,请概括两段分别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一段:

(1)阿房宫的建造背景:

时间(六王毕,四海一)、地址(蜀山兀,阿房出);

(2)宏伟壮丽的建筑气象:

规模(宏大)、建筑(精巧)、歌舞(盛大);

第二段:

(1)美人之多、珍宝之富、生活之奢。

2、作为一篇颇具代表性的赋文本文语言词藻华丽,富有文采,细读文本描写和议论的段落,分析作者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举例分析其作用。

表达方式:

叙议结合;表现手法:

铺陈、铺垫、类比、对比

修辞手法:

夸张、比喻、对偶、排比。

3、本文描写段落在先,而于结尾部分抒发议论,文章这样布局有何用意?

从全文看,虽以铺陈描写为客笔,抒情议论为主旨,但在前两段描写时,却用尽工笔,以华美的文辞,丰富的比喻,极度夸张地写出了阿房宫的规模之大,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丰,靡费之巨,从而有力地突出了秦始皇的罪行。

在铺陈描写的基础上,后两段抒情议论,揭示全文主题,显示作者的见解和写作意图,见出褒贬之情,讽喻之意,前两段为后两段张本,后两段是前两段的深化、升华、归宿。

铺叙描写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使得文章有景有事有情有理,具有强大的艺术力量。

(4)课后巩固

阅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建造)②廊腰缦回(萦绕)

③高低冥迷(分辨不清)④春光融融(和乐的样子)

2.翻译文中画线句。

(16分)

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答:

走廊宽阔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楼阁各随地形起伏,又向中心区攒聚;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②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答:

盘旋,弯曲,像蜂房,又像水涡,矗立在那里,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③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答: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

双层通道凌空飞架,不是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④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答:

宫人在台上唱歌,歌声响起来,好像充满了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宫人们在以工代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寒冷。

3.选出词句解说不当的一项( A  )

 A.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作者连用四个比喻句构成一个排比句,极写宫女之多,从侧面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

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写出了宫女们的惆怅心理;“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运用夸张手法既写出了宫女的不幸,又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

C.“收藏、经营、精英”在文中都是金玉珠宝之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既写出宫中珍宝之多,又写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D.本段文字着眼于阿房宫中的“宫女之多”“珍宝之多”,运用排比、夸张手法极写秦统治者豪华奢侈的生活,从中可以窥见秦亡的迹象。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6分)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怎么)②管弦呕哑 (声音嘈杂)

③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克)④秦人不暇自哀 (来不及)

⑤族秦者秦也(灭亡)⑥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

5.翻译文中画线句。

(12分,每句3分)

①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答:

戊边的士兵(陈胜吴广)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克了,楚人项羽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化作了一片焦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

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并不是天下的人。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答:

假如秦国人能再爱民惜六国人民,那么可将帝位传递三代甚至万代,世代做君王,谁能将它灭亡呢?

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

秦国人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而让后来的人哀叹;后来的人哀叹它的灭亡却不引以为戒,也会让更后来的人再来哀叹它的灭亡。

6.第一段文字重点写什么?

结构上有何作用?

(3分)

答:

揭露秦统治者穷奢极欲,滥用物力民力而导致速亡。

为下文作者的“爱人”观点作铺垫。

7.第二段文字的中心观点句是哪一句?

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分)

答: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反面假设论证。

8.第二段文字主要在写什么?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分)

答:

借六国与秦不爱人民而速亡的史实告诫当今帝王以民为本。

借古讽今。

9.最后一句中的四个“后人”所指是否一致?

请作具体说明。

(3分)

答:

一、二、四的“后人”意思相同,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指唐统治者;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人。

文言基础知识巩固

(一)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隔离古义:

遮断,遮蔽今义:

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古义:

趋向今义:

行走

3、钩心斗角古义:

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

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古义:

所、座今义:

下降、衰落。

5、气候古义:

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天气今义:

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古义:

明亮的星光今义:

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古义:

营聚的金玉珠宝等物今义:

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古义:

金玉珠宝等物今义:

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古义:

可惜今义:

怜悯,同情。

(二)写出词类活用的意思:

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

名词作动词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5、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3)一词多义词解释: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3、尽: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竭尽)

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

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

4、使:

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5、为:

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四)解释下列文言虚词:

1.焉

(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无实义)

2.而

(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目的)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连词,表承接)

(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连词,表转折)

3.其

(1)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介词,到)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表比较)

5.之

(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往,去)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结构助词,的)

(3)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词,代财物/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词,代秦人)

(五)指出下列句式属于何种特殊文言句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判断句)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判断句)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省略句)

4、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后)

5、秦人不暇自哀(宾前)

6、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赋的文体流变

《周礼·春官宗伯·大师》中有“六诗”的提法,《毛诗序》称之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据郑玄的注解,“赋”是铺的意思,即“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也不指文体。

不过《诗经》中铺陈言志的手法,对于赋体的形成是有影响的。

所以班固《两都赋序》说:

“赋者,古《诗》之流也。

”赋用作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其中分别铺写了云、蚕、礼、知、箴五种事物,可以说是由铺陈发展到以赋名篇的肇始。

但是,赋作为文学体制,则可追溯到楚辞。

战国中期屈原的《离骚》、《九歌》等篇章,当时并不曾以赋题称,到西汉刘向、刘歆领校秘阁图书时,为屈原编集,始称之为“屈原赋”25篇,《汉书·艺文志》予以著录,同时还著录有“宋玉赋”16篇。

楚辞与赋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后代文体分类常以辞赋合称,并认屈原为辞赋之祖。

但楚辞与汉以后的正宗大赋在精神和体貌上又有所不同,所以后人也有将辞与赋加以区分的。

要而言之,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就是赋的渊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

与“诗言志”的传统相比较,赋的特点首先在于“体物”,即摹写事物。

《诗经》里只有很简要的景物描写,到屈原、宋玉等人的楚辞作品中,写景的成分和技巧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赋体(辞赋)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骚赋指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以及后世模仿楚辞的作品。

其特点在于抒情浓郁,意象瑰玮,声调绵邈,句中或句尾各用“兮”、“些”、“只”等语助词调节音韵。

它还不象汉以后的赋那样注重铺陈事物,也没有形成很固定的体制。

  汉赋主要指汉代流行的大赋,由枚乘《七发》开其端,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

汉赋的特点在于极力摹写各类事物,一般都是长篇巨制,结体严密,气象壮阔,文辞富丽,好用典故难字,表现出一种典雅堂皇、肃穆凝重的风格,被视为赋的正宗。

章法上多采用问难对答的形式,句式参差明显,韵文中夹杂散文,诗的气息大为减弱。

  骈赋也叫俳赋,孕育于汉魏之际,而流行于两晋南北朝。

它是汉赋的变体,所谓“三国两晋,征引俳词;宋齐梁陈,加以四六,则古赋之变矣”(《汉文典》)。

骈赋的特点,一是骈四俪六,全篇均由四言六言的对仗组成,句式整齐;二是丽藻雅辞,三是两句一韵,依照章节内容的变换而转韵,格式较为固定;四是逐渐讲求平仄协调,富有音乐美;五是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失去了汉赋的宏廓气象。

总的说来,骈赋由于注重形式华美,趋向绮丽,辞藻益茂,而体格渐卑,内容上的意义相对地削弱了。

  到唐代,科举制度盛行,赋列入国家考试科目,于是产生了考试专用的试帖赋,叫做律赋。

律赋在骈赋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仗与声律的工整严密,并对全篇字句数和韵式作了严格的限制。

这样矫揉造作的作品,显然已失去了文学的真实生命,而作为利禄之途的敲门砖,其形式却一直沿袭至清末。

  与此同时,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一部分赋又呈现出由骈俪返回散体的倾向,不讲求对偶、音律、藻采、典故,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

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等,都是代表作。

小学二

(2)班班规

一、安全方面

1、每天课间不能追逐打闹。

2、中午和下午放学要结伴回家。

3、  公路上走路要沿右边走,过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

4、   不能在上学路上玩耍、逗留。

二、学习方面

1、每天到校后,不允许在走廊玩耍打闹,要进教室读书。

2、每节课铃声一响,要快速坐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

3、课堂上不做小动作,不与同桌说悄悄话,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4、养成学前预习、学后复习的好习惯。

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保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5、考试时做到认真审题,不交头接耳,不抄袭,独立完成答卷。

三、升旗排队和两操方面

1、升旗时,要快速出教室排好队,做到快、静、齐,安静整齐地排队走出课室门,班长负责监督。

2、上午第二节后,快速坐好,按要求做好眼保健操。

3、下午预备铃声一响,在座位上做眼保健操。

四、卫生方面

1、每组值日生早晨7:

35到校做值日。

2、要求各负其责,打扫要迅速彻底,打扫完毕劳动工具要摆放整齐。

3、卫生监督员(剑锋,锶妍,炜薪)要按时到岗,除负责自己的值日工作外,还要做好记录。

 五、一日常规

1、每天学生到齐后,班长要检查红领巾。

2、劳动委员组织检查卫生。

3、每天负责领读的学生要督促学生学习。

4、上课前需唱一首歌,由文娱委员负责。

5、  做好两操。

6、  放学后,先做作业,然后帮助家长至少做一件家务事。

7、  如果有人违反班规,要到老师处说明原因。

班训:

坐如钟 站如松 快如风 静无声

 班规:

课堂听讲坐如钟,精神集中认真听;

排队升旗站如松,做操到位展雄风;

做事迅速快如风,样样事情记得清;

自习课上静无声,踏实学习不放松;

个人努力进步快,团结向上集体荣;

我为领巾添光彩,标兵集体记我功。

 

加分标准

序号

考核项目

加分值

备注

1

单元考试满分

+2

2

单元考试85分以上

+1

3

课堂小测满分

+1

4

期中、期末考试满分

+3

5

在红领巾广播站投稿一次

+2

6

在校级活动中获奖

+5

7

作业十次全对得一颗星

+3

8

课堂上得到表扬

+1

9

班干部工作认真负责

+1

10

做好事、有利于班集体和学校的事

+2

11

进步比较明显

+2

12

连续一周该组值日卫生达标

本组值日生每人加2分

 

扣分标准

序号

考核项目

扣分值

备注

1

没交作业、不做晚作业

-1

2

忘带书本、学具

-1

3

迟到

-1

4

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

-2

5

不穿校服,不戴红领巾

-1

6

吃零食、带钱、带玩具

-2

7

说脏话、打架

-3

请家长,写保证书

8

座位周围有垃圾

-2

9

课间操、眼保健操不认真做

-1

10

升旗时违反纪律

-2

11

来学校不进教室,在走廊聊天打闹

-1

12

体育课打闹说话、排队不整齐

-2

 注:

每人基本分60分起,学期末核算总分,作为学期评先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