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6960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四则名师教学Word文档格式.docx

     筹齐:

筹集齐全。

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

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

上下震荡。

     羞涩:

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

(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

吭,出声,说话。

“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

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

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

“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

”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000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

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

“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

”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

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

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

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

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六、拓展,深化主题

   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2.资料展示

     瑞恩·

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

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

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

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

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

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

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

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

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

“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之二

【教材简析】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

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

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及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瑞恩梦想的实现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筹集70块钱,二是筹集2000块钱,三是筹集买钻井机的钱。

作者是如何将这三次筹款写清楚、写具体的,这正是学生需要向作者学习的表达方法。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执著的态度并要坚持不懈地奋斗;

二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本案设计从质疑课题入手,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

然后通过读、思、议、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梦想的力量”,引导学生全程参与,使他们读懂并理解课文,在阅读有趣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阅读江菲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原文《梦想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

  2、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梳理归纳:

   ⑴ 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

   ⑵ 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⑶ 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

二、速读课文,理解“梦想”

  1、自由快速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⑴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⑵ 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⑶ 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

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

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

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在5岁前就死掉了。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

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

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这一资料的补充,能震撼学生的心,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瑞恩的心。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导读出瑞恩的决心大,语气坚。

三、再读课文,明晰“梦想之路”

  1、加拿大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们挖一口井,还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

   ⑴ 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⑵ 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⑴ 瑞恩为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 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 想像:

6岁孩子为地毯吸尘干两个多小时,会累成什么样?

    ③ 思考:

要做那么多额外的家务活,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非常不容易。

可是他一直坚持下来,干了4个月。

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坚持4个月时间,不怕苦,不怕累,做那么多的家务活?

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④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⑵ 瑞恩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

    ①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A、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她决定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B、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C、瑞恩的老师没想到……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 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话。

  4、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一过程的呢?

四、感悟“梦想的力量”

  1、再次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梦想成真的喜悦和激动。

  2、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

    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

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3、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五、畅谈感受,深化主题

  读完这篇课文,同学们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六、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梦想的力量             竟有如此之大!

       筹集70块钱──做额外家务活       筹集2000块钱──感染了周围人       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感染了更多人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

  2、“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

哥哥和弟弟都出去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

”在这两个多小时里,他是怎么度过的呢?

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

暴风雨过后,邻居们去请他帮忙捡落下的树枝;

考得了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这省略号里还会有什么事呢?

  4、你有什么梦想?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

请写一段话。

 

【教学建议】

  本文为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

教学时可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谈谈自己的感受。

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读实践的。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之三

【教材简介】

  《梦想的力量》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7课。

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并感染和带动了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最终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一颗善良、坚定执著、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能创造出奇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中着力体现一个“悟”字,读中蕴情,说中表情,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内涵,指导学生深入细致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1、认识6个生字。

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一声不吭”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梦想成真。

  3、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涵的深意。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本组教材向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我们已经学习了《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这三篇课文,了解到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到那令人震撼的情。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通读感知大意,细读体会感情品读领悟方法)

    从这三篇课文中你领悟到哪些表达方法?

(叙事抒情相结合、抓住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品质、首尾照应……)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表达方法来读一读第17课,共同去感受梦想的力量,看看从中又能领悟到哪些表达方法?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个六岁男骇为了实现“给非洲孩子挖一口井”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瑞恩一颗善良、坚定执着的心。

板书:

“要挖一口井”)

  2、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

请同学们用跳读的方法在文中找到答案。

    板书:

 “瑞恩的井” 

    过渡:

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将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创造了奇迹。

那么,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呢?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

三、读文交流,体会情感

  先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导读”部分,看看它向我们提出那些要求?

  (整理后出示要求。

  刚刚我们在初读课文时已经解决了第1个问题,请同学们带着后两个问题,运用学习前几篇课文的方法一边读,体会瑞恩是个怎样的孩子,并作以批注。

因为课文比较长,同学们可以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四、交流、感悟

  我们共同来交流好吗?

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1、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

……瑞恩把得到的所有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段描写,体会瑞恩心灵的美好。

    处理“……”除了文中列举的事情,引导学生想象瑞恩还会做些什么?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扫院子、洗衣服……)

    现在,请你带着这种理解回到文字中去读一读。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段话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列举事例)

    请你选择瑞恩做过的许多事情中的一件,展开想象,细致描绘。

在这个6岁的孩子心中,为了实现“给非洲孩子挖一口井”的美好梦想,不但放弃了自己玩耍的机会,而且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

文章还从哪儿体现“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2、当他听说挖一口井要2000元钱时,他只是兴奋地说:

    (抓住“兴奋”体会瑞恩当时的天真、幼稚,通过语言来感受他的善良。

  3、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

    这段话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

从“兴奋”到“坚定”,能体现出瑞恩怎样的变化?

    从这两处描写中,你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

  4、除了瑞恩个人的努力外,他成功的原因还有哪些?

(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为什么瑞恩的想法会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呢?

    师:

正是由于瑞恩的坚定、执着,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才使得瑞恩的第一口井终于建成了。

两年后,瑞恩和他的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

我们一起读读他们和非洲孩子们相见的情景吧!

(学生齐读)

  5、此时此刻,你能体会到瑞恩的心情吗?

(激动、高兴、兴奋……)

    出示“是呀,一个梦想。

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⑴ 齐读这句话,读到这,你们有什么体会呢?

   ⑵ “如此大”究竟多大呢?

能联系课文说说吗?

     师:

瑞恩的这个梦想,不但是他自己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懈努力,还得到了社会上许许多多像瑞恩一样的具有善良、热情的人的帮助,他更是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给人以生存的希望!

这种善良,这份爱心,一定会使所有的人流泪的!

(指板书)

     再次有感情齐读。

     出示资料,感受瑞恩的贡献。

五、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通过本课的学习,瑞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课文是怎样表达这一人物形象的?

  2、教师小结:

    课文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为实现梦想不懈努力的人物形象。

从而使人物鲜活起来,感动了你我。

希望同学们能将作者的这些表达方法运用于我们自己的写作中,使得我们笔下的人物熠熠生辉。

  3、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吧!

能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学生回答)

看来,同学们心中都揣着美好的梦想。

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同学们,向瑞恩一样带着你的梦想扬帆起程吧!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内容】

  《梦想的力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标准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

终于,瑞恩的井建成了,给非洲人民带来了生存的希望,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

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瑞恩美好的心灵以及产生的巨大力量。

教育学生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1、知识与能力:

   ⑴ 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

   ⑵ 能运用略读课文的方法自主学习。

   ⑶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⑴ 运用略读课文的方法,自主阅读。

   ⑵ 抓住关键问题,研读重点,体会瑞恩梦想的伟大和它所产生的力量。

   ⑶ 拓展资源,深化梦想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并且体会它所产生的巨大的力量。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设计背景】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着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提供学习策略及学习途径,以快捷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生学习、掌握学习状况,并以此确定教学策略。

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索的平台,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教学特色】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为略读课文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

教师在“电子课文”的功能区中设计了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提示”“电子辞典”“课文标注”三个部分。

学生不仅可以自读自查,还能将阅读感受和阅读结果用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标注,既体现了个性化、自主性阅读,也体现了多媒体手段的便捷和高效。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1、交流各自的梦想:

    “梦想是人类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

人世间很多奇迹都源自于它。

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

同学们,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梦想吗?

  2、观看非洲孩子缺水的短片:

    “在地球的那一端,一个年仅6岁的加拿大孩子瑞恩.希里杰克也有一个梦想,是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短片,我们一起走进非洲,看看那儿的孩子,那里的生活。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中,学生交流各自的梦想后,播放非洲孩子缺水的短片。

在非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到处可以看到在干旱边缘挣扎的动物和人,多媒体手段的的呈现让学生沉浸在非洲人民严重缺水的悲惨中。

突破课堂地域和时间的局限,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打动人心的音乐激发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情感共鸣,再现一个他们无法想像的世界。

强烈的视觉冲击给学生创设了下一步学习的情感体验场,成功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此时,他们的内心已经激起了情感的波澜和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运用方法,自主读文

  1、交流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学生回忆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老师推荐几种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默读“学法研究”。

  2、自主学文: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感受来自梦想的力量。

同学们可以点击‘瑞恩的梦’阅读‘电子课文’。

使用“阅读提示”“课文标注”“电子辞典”三个按钮。

如给课文标注:

我们可以用?

标出自己的疑问;

用“!

”标出打动自己的地方;

用……表示自己有想说的话。

特别是用──标出让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3、全班交流反馈。

学生在自读中一定会遇到许多的阅读障碍。

教师在此环节设计了“阅读提示”、“电子辞典”、“课文标注”三个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