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74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9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docx

六数上册6单元复习教案

六、观察物体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搭积木比赛、观察的范围。

  

(1)搭积木比赛  

教材设置了“搭一搭”的情境,“搭一搭”的情境包括两项比赛,第一项比赛是由观察到的5个小正方体的组合,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第二项比赛是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2.观察的范围  

教材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

创设了猴子观察到的桃子的范围,电灯下的影子,汽车由远及近行驶时,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等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

同时,教材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3.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4.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难点:

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四、课时安排  

搭一搭2课时  

观察的范围1课时  

机动1课时 

 

第1课时搭一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从而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并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每一组学生准备5个小正方体。

教师准备:

5个棱长是22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好不好?

一起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师:

大家学过这首古诗吗?

这首诗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师:

也就是说,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

对不对?

看来观察物体中还真用许多学问,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搭一搭来研究一下观察物体中的学问。

好不好?

二、共同探索新知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

请各小组都拿出准备好的5个小正方体,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按我们的温馨提示分工合作.

温馨提示: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5个小正方体,搭一个喜欢的立体图形。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已搭好的立体图形,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3)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

比比看,哪一小组合作的最好,完成的最快?

好,开始行动.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交流汇报

师:

下面我们进行作品展示,(带着你们搭好的立体图形和画出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

3、学生讨论总结

讨论:

怎样才能正确地把所看到的图形画出来呢?

4、巩固练习

师:

下面,给大家一个立体图形,你能不能准确地画出人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呢?

(二)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1、搭一搭,比比看谁最棒

师出示图:

从上面看到的从正面看到的

师:

看来只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搭出好不同的立体图形,也就是说,不能确定它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师:

下面,我再补充一个条件。

从正面看到的

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它搭出来?

师:

同学们,通过这一环节的游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也明白了,也就是说,从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只有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才能确定它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提出新问题结束全课

师:

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虽然不能确定它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但是能不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呢?

这一新的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去研究。

三、学生说收获谈启发:

师: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

通过这一节课的收获,你受到什么启发?

 

第2课时搭一搭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

2.激活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提高在物体及视图之间转换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找出或想象出平面图形中被遮挡的小方块。

教学难点 :

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转换的空间思维。

教学具准备:

每一组学生准备5个小正方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搭一搭:

出示课件:

师出示图: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让学生照图摆一摆。

二、教学试一试:

P79试一试一

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你知道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吗?

搭一搭。

学生小组合作搭一搭,再汇报交流。

P79试一试二

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立方体?

最多可以有几个小立方体?

搭一搭。

学生小组合作搭一搭,再汇报交流。

二、练一练

完成书79页练一练1、2两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

 

第3课时观察的范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通过A点能画出几条直线?

通过B、C两点又能画出几条直线?

学生独立画一画,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评议。

得到:

通过一点能画出无数条直线,通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二、导入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今天,咱们一起来研究观察的范围,展示课题:

观察的范围

三、积极探究、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

(接着是一幅情景图:

一棵大树,树旁有一面墙,墙里有一棵桃树,桃树周围是落下的桃子)。

首先请同学们猜一猜,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

学生回答后,师:

是否如你们所说的一样,咱们具体来探究一下。

2、利用情境、质疑问难。

(1)你知道小猴在A处时,看到墙内离最近的点是哪一点吗?

(闪显从A点到A/点这条虚线),指名学生回答。

(2)为什么会是A/点?

(教师演示)

(3)小猴在A处时,还可以看到墙内的哪些地方?

指名学生回答。

通过比较,使学生充分理解“看到墙内离最近的点”和看到的“区域”的含义。

3、自主操作、感知发现。

(1)请你分别画出小猴爬到B和C处时,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和C/。

(画一画)教师巡视。

(2)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草图。

(3)小组讨论

比一比:

小猴爬在A、B、C三点哪一点看见的桃子最多?

议一议

①小猴爬得越高,看到得桃子越——。

②说明小猴看到的区域就越_.

(4)全班交流

师:

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的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小结:

我们在判断小猴观察的范围时要注意:

1、将小猴眼睛看作数学中的“点”。

2、确定遮挡物的“有效点”。

3、将视线看作数学中的“线”。

4、将观察的范围看作数中的“区域”。

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试一试。

第1题:

教师先演示路灯下其中一根杆子的影子,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接着,组织学生讨论题中所提的问题。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第3题:

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

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运用课件演示。

生活小常识:

B楼的居民近期向刚刚建起的A楼的开发商表示抗议,你能试着说说为什么?

通过画一画,看出A楼挡主了B楼部分用户的阳光所以发生了争执。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边问边答并板书)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81页实践活动:

(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2)晚上与家长在路灯下散步,当走向路灯时,你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

远离路灯时呢?

附板书:

 

看图找关系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1、足球场内的声音。

教材呈现了一个“足球场内声音变化情况”的有趣情境,学生通过对图的观察,将直观感受到随着时间的变化,音量也在发生变化,渗透函数思想。

  

2、成员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操场上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数之间的关系等内容,使学生体会图能够清晰、简洁地表达事物或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首先呈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图,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看懂这个图,知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引导用字母连线简洁的表示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图对刻画事物或数之间关系的作用,能分析一些简单的关系。

发展有条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知识间内在的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图表来解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

用图表示事物或者数之间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  

足球场内的声音1课时  

成员间的关系1课时  

本单元共2课时  

 

足球场内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2、鼓励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3、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能从田中分析出某些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

很多同学都喜欢足球运动吧.

那么你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吗?

你为你喜欢的球队加油了吗?

怎么做啦啦队的?

足球比赛时你们注意到足球场内声音的变化情况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足球场内的声音》。

二、教学实施

1、下面我们听一段足球比赛时赛场上的录音。

谈话:

你们感受到现场的气氛了吗?

2、课件展示描述某足球比赛插内声音的起伏情况的图

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在图上能了解到哪些有关足球比赛的情况呢?

我们一起来看:

在这幅图中横轴表示什么?

(时间)每一个格表示多长时间?

(10分钟)纵轴表示什么?

(音量)

3、获取信息。

从这幅图中你获得到哪些信息?

小组内交流,之后全班集体交流。

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基本上都包含在书中82页的6个问题当中,请同学们讲述翻到82页。

3、分析图意,研究从图片中得到的信息。

(1)从观众开始进场到全部退场.一共经过了多长时间?

(2)比赛开始前半时,足球场内的音量是如何变化的?

(3)上半场什么时间足球场内的声音突然变得非常大?

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4)在半场休息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如何?

(5)描述下半场足球墙内音量变化的情况以及比赛的情形。

(6)比赛结束时足球场内的音量变得如何?

4、深化练习

(1)、问题解决完了,下面老师将这幅图的前半场配上解说请同学们边听边看图再一次感受足球场内声音的变化。

(2)、如果给你们5分钟时间准备同学们能不能将下半场的音量变化情况以及比赛情形用解说的形式叙述出来呢?

5、总结

观察图,横轴中的时间是一定的吗?

纵轴中的音量是一定的吗?

(他们都是变量)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图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好处呢?

板书:

图可以直观的表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试一试。

海水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时涨落的现象。

看书上第83页的图观察某港口0时到12时的水深情况。

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大约什么时刻港口的水最深?

深度约是多少?

2、大约什么时刻港口的水最浅?

深度约是多少?

3、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水深在增加?

4、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港口水深在减少?

5、还有什么时刻水的深度与A点表示的尝试相同?

6、说一说这个港口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是如何变化的。

四、练一练。

看书本第83页。

看图找出表示爸爸和我洗澡时热水器中水的变化的相对应的图,然后说一说为什么另外几幅图表示错了?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应注意什么?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

由于图比较直观,所以我们常常用图来表示表示一些变化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要学会认真观察图,要能从图中找到数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板书设计:

足球场内的声音

时间

}变量

声音

图可以直观的表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成员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图示对刻画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作用,能分析一些简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图示刻画数量关系,分析图示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家祖孙三代的成员,并说一说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想想用什么方法才能清晰地体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引出本节课主题。

(板书课题)

二、深入探究。

1、 以一个同学的家庭为例,对其相互关系进行讲解。

(1)课件出示小冬家祖孙三代的情况,让学生观察图,分析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思考并回答:

小冬和小丽是什么关系?

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描述这种种关系?

看图分析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如何用字母和带箭头的线来刻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画图

说明:

巡视学生的画图情况后,板书该图。

锻炼学生读图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1) 同桌讨论分析图示,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①   C、H分析代表的是谁?

②  A→B表示什么?

⑶C和F是什么关系呢?

2、要求学生用这种图示关系来介绍你的家人给自己的同伴。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试一试。

1、第1题。

引导学生读题、看图,让学生明白图示所表达的意思,并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理解图意、必要时可以借助具体的人物帮助理解。

联系实际并能用数学思想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拓展思维,同时复习因数的有关知识。

2、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引导学生明确:

带箭头的线是临时规定的一种符号标志,在不同的情景中代表的意义并不相同。

拓展思维,同时复习因数的有关知识。

四、课堂小结。

从这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民主现了什么规律,有何收获?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本学期总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

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第二部分是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体会。

教师应组织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解决的一些问题,反思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组织学生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

教师可以结合总复习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的重点,使复习具有针对性。

二、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牢固理解并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会画对称轴。

2、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百分数应用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3、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5、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复习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习等多形式的组织复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2、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

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4、强化能力培养。

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如,复习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

又如,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的画图的技能。

5、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

复习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6、适当补充设计练习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时间安排:

 

时间

内容

备注

圆的知识。

百分数应用题。

生活中的比、比的应用。

统计。

综合练习、补缺漏。

 

第1课时课题圆的知识整理

教学目标:

1、学生将在复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圆的知识的整理,进一步认识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能熟练的用圆规画圆;能熟练的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整理

1、你学到了有关圆的哪些知识?

2、知识的整理

画圆需知道哪些条件?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

有几条对称轴?

什么是圆的对称轴?

圆心、半经、直经、周长与圆的关系

半经、直经、周长与圆的面积的关系

二、基础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

1×3.142×3.143×3.144×3.144×3.145×3.14

6×3.147×3.148×3.149×3.1415×3.1425×3.14

2、求下列各圆的面积

R=5cmd=6dmc=12.56m

3、组合图形及阴影部分面积的计算

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单位:

厘米)

 

4、把周长是15.7厘米的圆形平分成两个半圆形,每个半圆形的周长是多少?

5、如图求阴影部分面积。

三、课堂练习

完成书87—89页的13—22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有何收获?

第2课时课题百分数应用题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把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使学生牢固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通过运用知识解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

一、导入

谈谈学校的体育达标情况。

出示;体育达标率为99.7%

从这个条件,你能知道什么?

你还想到了什么?

揭题:

百分数应用题

二、教学新课

(一)求分率

1、出示学校体育达标情况:

优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

2、根据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哪些不同的有关分数、百分数的问题?

3、同桌合作,讨论完成。

4、反馈

(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

例如:

优秀率?

650÷(650+400+250)=50%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百)分之几?

例如:

优秀比良好人数多几分之几?

(650-400)÷400=5/8

(二)求单位“1”或求分率所对应的量

1、把问题当成条件,根据条件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优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总人数1300人,优秀率50%,优秀比良好人数多5/8。

2、小组合作完成

3、反馈,并解答,想想有没有另外方法可以解答。

①在体育达标中,我校1300人,优秀率为50%,优秀人数是多少人?

1300×50%=650(人)(说说你的揭题思路)

②在体育达标中,我校优秀率为50%,优秀人数为650人,全校有多少人?

650÷50%=1300(人)

③在体育达标中,我校优秀人数650人,比良好人数多5/8,良好人数有多少人?

④在体育达标中,我校良好人数400人,优秀人数比良好人数多5/8,优秀人数多少人?

400×(1+5/8)=650人

4、观察这些应用题,找找相同点与不同点

①有共同的数量关系单位“1”×分率=分率对应的量

②单位“1”已知或未知

5、你认为在解这类应用题是要注意什么?

6、师小结:

找准单位“1”的量,根据已知与未知判断方法。

列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三)练习

1、对比练习

①学校运动队有30名男队员,女队员比男队员少1/6,女队员比男队员少多少人?

30×1/6=5人

(说说另外的方法)

②学校运动队有25名女队员,女队员比男队员少1/6,女队员比男队员少多少人?

25÷(1-1/6)-25=5(人)(说说另外的方法)

通过练习,你想说什么?

(看清单位“1”,找准关系。

2、一题多解

陈老师看一本200页的故事书,前5天看了1/4,照这样计算,还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