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植保员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7708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植保员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植保员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植保员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植保员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植保员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农村植保员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农村植保员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农村植保员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农村植保员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植保员手册.docx

《农村植保员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植保员手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植保员手册.docx

农村植保员手册

 

(水稻版)

 

第一部分水稻害虫

一、水稻二化螟磷翅目螟蛾科,俗名钻心虫

年发生3-4代,第一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份为害早稻和中稻,造成枯鞘、枯心;第二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害中稻、单季晚稻,造成枯鞘、枯心苗,为害迟早稻,造成虫伤株。

第三代于9~10月份为害晚稻。

二化螟成虫白天藏于稻叶背面,晚上活动,有趋光性,第一代卵产于尖叶背面,第二、三代多产于叶鞘处,每头雌蛾产卵150-250粒;幼虫初群集危害,一个叶鞘内可多达二、三十头甚至二百余头,虫稍大后则分散转移危害。

二化螟发育适温23-26℃,最适温度22-23℃,湿度80-90%有利于其发生。

二、水稻三化螟磷翅目螟蛾科,俗名钻心虫

年发生3代,幼虫钻入稻茎蛀食为害,在寄主分蘖时出现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形成“枯孕穗”或“白穗”。

6月上中旬,防一代三化螟;7月份,防二代三化螟;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防三代三化螟。

三化螟成虫白天及有风天静伏稻丛中,夜间活动,趋光性强,本田期卵产于叶片中上部;卵孵化后,幼虫吐丝下垂,随风飘散或沿茎叶向下爬行,分散蛀茎危害。

三化螟发育适温24-29℃,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其发生。

三、水稻纵卷叶螟磷翅目螟蛾科,俗名卷叶虫

年发生3-4代,5月份成虫大量迁入,6月上中旬,防一代纵卷叶虫;7月上中旬,防二代纵卷叶虫;8月上中旬,防三代纵卷叶虫,9月上中旬,防四代纵卷叶虫。

成虫白天潜伏稻丛下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趋嫩性、群集性,卵散产于叶片正反面,平均每雌虫产卵100粒;初龄幼虫先在心叶、叶鞘内或叶片表面取食叶肉,2龄后吐丝纵卷叶片上中部,藏身其中,咬食叶肉,3龄后纵卷叶片12-16CM以上,将叶片吃成白色条斑仅剩表皮。

发育适温20-30℃,相对湿度80-90%有利于其发生。

四、水稻飞虱同翅目飞虱科主要有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

年发生3-4代,6月中旬长翅型飞虱大量迁入,6月下旬7月上旬,防一代飞虱;7月上中旬,防二代飞虱;8月上中旬,防三代飞虱;9月上旬,防四代飞虱;9月份,长翅型飞虱大量迁出.

飞虱的成、若虫多集中于稻株基部茎杆和叶片背面吸食组织汁液,分蘖期危害的水稻,叶片发黄,稻茎下部变成黑褐色,孕穗、抽穗期被害,引起烂杆、倒伏和枯孕穗。

成虫产卵于叶鞘基部中脉内,有趋光性。

生长适温为20-30℃,最适为26℃,长江流域夏季气温不热,晚秋气温偏高利其发生。

五、其它水稻害虫

磷翅目:

稻苞虫、稻螟蛉

同翅目:

水稻叶蝉、

双翅目:

稻小潜叶蝇

鞘翅目:

稻象甲、稻食叶根甲

缨翅目:

稻蓟马

 

第二部分水稻病害

一、稻瘟病半知菌亚门稻梨孢属

苗瘟三叶期以前发生,基部变灰色,有青灰色霉层,小苗上部呈黄褐色枯死

叶瘟三叶期以后发生,分蘖期到抽穗期发生最重,分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四中类型

节瘟最初节上生有针头大小的褐点,后扩大使全节变黑腐烂

穗颈瘟病斑在穗颈上,呈褐色或墨绿色,形成瘪粒或白穗

谷粒瘟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

在山区、长期深灌田、冷浸田、偏施氮肥田发生较严重,当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在90%以上,稻株体表保持一层水膜的时间达6—10小时的情况下,分生孢子最易萌发侵入。

二、水稻纹枯病有性阶段薄膜革菌属无性阶段丝核菌属

分蘖期开始发病,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斑点,后扩大成不规则大形的云纹状斑,边缘褐色,中间灰绿色,病害严重时可扩展到剑叶,甚至穗部发病,使稻株大片倒伏。

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气温18-34℃都可发生,以22-28℃最适。

发病相对湿度70%-96%,90%以上最适。

三、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病害黄单胞杆菌属

发生在叶片及叶鞘上初期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空气潮湿时,新鲜病斑的叶缘上分泌出湿浊状的蜜黄色菌胶。

最适流行温度26-30℃,雨水多、湿度大,特别是暴风雨造成稻叶大量伤口,给病菌扩散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秧苗淹水,本田深水灌溉,串灌、漫灌,氮肥过多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四、稻曲病稻绿核菌

主要危害稻穗上的部分谷粒,初在颖壳的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的小菌块,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呈墨绿色,表面平滑,最后开裂,散出墨绿色粉末。

孕穗期低温、多雨、日照少,出穗后高温高湿,发病多且重。

病菌在24℃-32℃时发育良好,以26℃-28℃最适宜。

五、水稻其它病害

水稻恶苗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绵腐病、水稻立枯病、水稻干尖线虫病、水稻病毒病、水稻赤枯病、水稻矮缩病

 

第三部分农药

一、农药的基本常识

(一)农药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目前我国所称的农药主要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二)农药的名称

农药制剂的名称有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

农药制剂的名称一般由“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通用名、农药剂型名称”三部分按照特定顺序组成。

(三)农药的分类

1.根据原料来源分类

(1)无机农药:

山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的。

(2)生物源农药:

一类是植物性农药,是用天然植物加工制成的,所含有效成份是天然有机化合物。

另一类是微生物农药,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

生物源农药具有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对天敌杀伤力小和有害生物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大力推广的农药品种。

(3)有机合成农药:

即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农药。

这类农药的特点是药效高、见效快、用量少、用途广,可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但是污染环境,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对人畜不安全。

2.根据防治对象分类

(1)杀虫剂:

用来防治有害昆虫的化学物质。

目前常用的杀虫剂主要是有机磷和菊酯类杀虫剂。

(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氯化烟酰类杀虫剂、其它)

(2)杀螨剂:

用来防治螨类及其卵的化学物质。

(3)杀菌剂:

用来防治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4)除草剂:

用来防除农田杂草的化学物质。

(5)杀鼠剂:

用来防治农田害鼠的化学物质。

(6)植物生长调节剂:

用来促进或抑制农林作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3.根据农药的作用方式分类

(1)杀虫、杀螨剂:

触杀剂:

药剂接触害虫,通过体壁及气门进入害虫、害螨体内,使之中毒死亡。

胃毒剂:

药剂通过害虫取食而进入其消化系统,使之中毒死亡。

内吸剂:

药剂被植物的茎、叶、根和种子吸收而进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扩散,或产生更毒的代谢物,使取食植物的害虫中毒死亡。

熏蒸剂:

药剂在常温下化为有害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

昆虫生长调节剂:

药剂阻碍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阻止正常变态,使幼虫不能变蛹或蛹不能变成虫,形成没有生命力或不能繁殖的畸型个体。

(2)杀菌剂:

保护剂:

在植物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将药剂均匀覆盖在植物体表,消灭病原微生物或防止病原微生物扩展蔓延。

治疗剂:

植物发病后施用,这类药剂通过内吸进入植物体内,传导至未施药的部位,对植物体内病原微生物产生毒性,抑制或消灭病原微生物,使病株不再受害,恢复健康,因而具有保护剂达不到的治疗效果。

(3)除草剂:

选择性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对作物的毒性和防除杂草的种类有选择性的,它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单子叶除草剂,另一类是双子叶除草剂。

灭生性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很小,能杀死绝大多数绿色植物。

(四)农药的剂型

未经过加工的农药一般称为原药(TC)。

原药都要经过加工、加入适当的填充剂量和辅助剂。

制成含有一定成份、一定规格的制剂才能使用,目前国内常见的农药剂型有以下几种:

1.可湿性粉剂(WP)

农药的原药与填料(如:

高陵土、陶土、滑石粉)和湿润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经机械粉碎而制成的粉状物。

它易被水湿润,在水里经搅拌后可形成均匀的悬浮液。

除了用作喷雾外,还可用作拌种、撒毒土、土壤处理、泼浇使用。

2.乳油(EC)

农药的原药和乳化剂按一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如:

苯、二甲苯等),成为溶有原药及乳化剂的溶液。

乳油在水中是不能溶解的,但加水搅拌后,即被搅成无数微小的油滴,靠乳化剂的作用,使这些微小的油滴均匀地悬浮在水里,成为乳白色的乳状液。

喷洒时能在植株表面湿润展布,粘附力强、渗透能力强,不易被雨水冲刷,防治效果好,残效期长,使用方便,用途广,可喷雾、泼浇、涂抹、拌种、浸种、处理土壤等。

3.颗粒剂(GR)

农药的原药、辅助剂和载体(如:

土粒、煤渣等)配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颗粒剂的优点是在施用过程中,沉降性好。

剽移性小,对环境污染轻,残效期长,施用方便,省工省时。

4.水剂(AS)

水剂是利用某些原药能溶解于水中的特性,直接用水配制而成。

优点是加工方便、成本低;但是不易在植物体表湿润展布,粘着性差,含有大量水,长期贮藏易分解失效。

5.悬浮剂(SC)

由农药的原药、微粒、水、分散剂和防冻剂等构成的粘稠性悬浮液。

悬浮剂兼具乳油和可湿性粉剂的优点,主要用于常规喷雾。

6.片剂(TA)

农药的原药,填料和辅助剂压制成的片状制剂。

其中水溶性片剂,可作为浸种用;吸潮分解的片剂,可作为熏蒸剂使用。

(七)农药的发展趋势

1.安全、有效、方便、经济

国内外农药正向高效、低毒、低残留,对植物和天敌安全,特别是对人安全、环境友好,同时包装大小适用,使用方便等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等特点的农药发展。

2.新剂型

农药剂型正朝着水性、粒状、缓释、多功能和省力化的方向发展,一些安全、经济、省力化的新剂型正在兴起。

高毒、高残留和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农药及迟发性、神经系统中毒农药,如林丹、甲基对硫磷、甲胺磷、氧乐果、克百威、杀虫脒等禁止使用;

3.对环境友好

杀虫剂方面,针对甲胺磷等5个高毒农药的取代问题,应发展低毒有机磷类,如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乐斯本)、丙溴磷、嘧啶磷、甲基嘧啶磷,苯并吡唑类及其它类型杀虫、杀螨剂,如杀螨隆、吡嗪酮、富右旋反式烯丙菊酯、醚菊酯等;杀菌剂主要发展用于蔬菜、水果及一些难治病害(疫霉病、黑腥病等)方面的产品,如丙烯酸类、吡咯类和吡啶类;除草剂重点发展旱田、直播田、抛秧田用除草剂,如噁唑类、新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磺酰胺类、芳氧丙酸酯类等。

4.天然活性物质、植物、微生物、非杀生性领域

从天然产物中寻找高效、低毒农药的思路,特别是对植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是当前新农药创制研究的热点,其主要途径有经验筛选、类推合成、天然生物研究及生物合理设计。

注:

生物农药(又称生物源农药):

是指利用某些有益微生物或从某些生物中获取具有杀虫、防病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工厂化生产加工的制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生物农药的产量每年以10%—20%速度递增。

5.调节剂、除草剂

植物生长调控剂、除草剂这类农药发展很快,其增长速度大于其它农药类,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二、常用的农药介绍

(一)、杀虫剂

1、有机磷杀虫剂

三唑磷纯品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微溶于水,可溶于甲苯、丙酮、乙醇等溶剂,具有杀卵作用,LD50为57-59mg/kg,,常用制剂有20%乳油;防治对象为:

水稻螟虫、棉铃虫、菜青虫等;

毒死蜱原药为白色颗粒状结晶,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LD50为63mg/kg,常用制剂有40%、48%乳油和17%颗粒剂;防治对象为水稻螟虫、稻瘿蚊、介壳虫、茶毛虫、棉铃虫、小菜蛾等;

辛硫磷纯品为浅黄色油状液体,易溶于醇、酮、芳烃、卤代烃等有机溶剂,见光易分解,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LD50为2170mg/kg,常用制剂40%乳油、3.6%颗粒剂,杀虫谱广,适宜于防治花生、小麦、水稻、棉花等作物害虫,还可防治仓储及卫生害虫,对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也有良好的效果;

敌敌畏纯品为无色液体,微带芳香味,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具有触杀、熏蒸和胃毒作用,LD50为80mg/kg,常用制剂有50%、80%乳油及30%烟剂,可防治水稻、棉花、果树、蔬菜、烟草上的多种害虫,施药后密闭2-3天,可杀灭多数仓储害虫,对卫生害虫也有显著的杀灭效果。

丙溴磷纯品为浅黄色液体,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LD50为358mg/kg,常用制剂有20%、40%乳油,能防治水稻、棉花、蔬菜的多数害虫和螨类。

乙酰甲胺磷纯品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和多数有机溶剂,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LD50为823mg/kg,常用制剂有30%、40%乳油,主要防治稻飞虱、叶蝉、蓟马、稻纵卷叶虫、棉铃虫、棉象甲、菜青虫、小菜蛾等。

2、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异丙威又名叶蝉散,纯品为白色晶体,难溶于芳烃,易溶于醇、酮等,具有强触杀效果,LD50为403-485mg/kg,常用制剂有2%、4%、10%粉剂和20%乳油,防治对象为水稻飞虱、叶蝉、蓟马、果树潜叶蛾、木虱等。

仲丁威纯品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内吸和杀卵作用,LD50为623mg/kg,常用制剂有25%乳油,防治对象为水稻飞虱、叶蝉、蓟马、棉蚜、蚊、蝇等。

灭多威纯品为白色晶体,能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LD50为17mg/kg,常用制剂有10%可湿性粉剂、90%可溶性粉剂、20%乳油,可用于果树、棉花、蔬菜、烟草等多种作物的多种害虫。

克百威纯品为白色无味晶体,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难溶于二甲苯,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LD50为8-14mg/kg,常用制剂有3%颗粒剂,

防治对象为飞虱、叶蝉、蚜虫、稻瘿蚊及地下害虫。

3、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氟氯氰菊酯水溶性差,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具有强触杀性,LD50为450mg/kg,常用制剂有5.7%、2.5%乳油,防治谱广,对多数磷翅目害虫和螨类有效。

氯氰菊酯原药为黄色或棕色粘稠状物,水溶性差,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LD50为251mg/kg,常用制剂有4.5%、10%乳油,对果树、森林、棉花、蔬菜等作物的磷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害虫高效。

4、其它杀虫剂

杀虫双水溶性强,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LD50为342mg/kg,常用制剂有18%水剂、5%颗粒剂主要用于防治水稻钻心虫及卷叶虫。

吡虫啉纯品为白色晶体,具有良好的内吸性,LD50为450mg/kg,常用制剂有5%、10%可湿性粉剂和5%乳油,主要防治对象为刺吸式口器害虫

阿维菌素属于抗虫素类杀虫杀螨剂,高效、低毒、低残留,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常用制剂有1.8%、0.9%乳油,对多数磷翅目害虫和螨类有来年搞好的防治效果。

(二)、杀菌剂

1、保护性杀菌剂

铜制剂:

波尔多液(硫酸铜+石灰)、氧氯化铜

无机硫杀菌剂:

硫磺、石硫合剂(硫磺粉+生石灰)

有机硫杀菌剂:

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锈病、玉米大斑病、蔬菜霜霉病、炭疽病、疫病和果树黑星病、赤星病、炭疽病等。

福美双80%可湿性粉剂,可用于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和叶丛喷雾,防治稻苗立枯、禾谷类黑穗病,蔬菜、烟草、甜菜苗期病害。

其它保护性杀菌剂

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杀菌谱广,对多种真菌性病害有预防作用。

2、内吸性杀菌剂

稻瘟净40%乳油,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用,主要防治稻瘟病

多菌灵25%、50%可湿性粉剂,广谱性杀菌剂,对多数真菌性病害有保护和治疗效果,但对鞭毛菌无效。

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广铺性杀菌剂,杀菌谱同多菌灵。

咪鲜安45%乳油、50%可湿性粉剂,低毒杀菌剂,对多种真菌性病害有特效,也可用于水果采收后防腐保鲜。

瑞毒霉58%可湿性粉剂,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作物的疫病、霜霉病、黑胫病有特效。

三环唑20%、70%可湿性粉剂,内吸性强,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

(三)除草剂

1灭生性除草剂

草甘磷10%、41%水剂,内吸性传导型除草剂

百草枯20%水剂,速效触杀性除草剂

2、选择性除草剂

乙草胺、2甲4氯、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禾大状、使它隆、千金、高效盖草能、阿特拉津、都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