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励志演讲稿相信未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7776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开复励志演讲稿相信未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开复励志演讲稿相信未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开复励志演讲稿相信未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开复励志演讲稿相信未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开复励志演讲稿相信未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李开复励志演讲稿相信未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李开复励志演讲稿相信未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李开复励志演讲稿相信未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开复励志演讲稿相信未来.docx

《李开复励志演讲稿相信未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开复励志演讲稿相信未来.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开复励志演讲稿相信未来.docx

李开复励志演讲稿相信未来

李开复励志演讲稿:

相信未来

  今日分享这个故事,是“给未来的你”,希望你能看到未来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人可能会说,我未来称为什么养的人,开复怎么会知道呢?

其实我不是确切地知道每个人未来会怎么样,但是你们要相信我,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和大学生的沟通,在创新工场,google、微软这三个地方我们所雇佣的每个员工,我们招聘的每个毕业生,来申请项目希望得到投资的每位年轻的创业者,在微薄上留言的每位求助者,他们都是二十来岁,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的你。

所以今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假如今日是9月2日,XX年,我跟在座的各位会谈什么事情,你们心中的困惑又是什么,你们要进展成为的人在XX年的今日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

这就是我想跟大家探讨的:

XX年的你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的演讲一共分4个部分。

  1.首先我认为,有可能XX年你会成为一个迷茫困惑的人。

  在创新工场去年做校招的时候,我们去了15所高校,找到了顶尖的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生,发出了200份offer,然后我一一打电话,看他们是否愿意加入创新工场,来学习创业。

在说服他们之前,我不想误导任何的学生,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会问:

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人生的未来,创业是否是你想做的一件事情。

当时我的想法是,既然是顶尖学校的顶尖学生,这个问题总应该想透宗应该知道答案吧?

假如你不想创业,我可能就不希望你太努力地来创新工场,因为也许你会在一个大企业或者政府里得到更好的进展。

但是,我们还是得到了许多回答。

常见的回答有:

  ..啊?

你真的是开复吗?

是真的开复吗?

  ..是的,我想跟你谈谈创新工场对你的邀请。

在谈offer前,我想先知道,你是否想过创业的事情?

  ..这时80%的回答是,不知道,没想过。

  其实这就是一种迷茫。

80%来创新工场申请工作并成功得到offer的人都没有想过创业是否是你自己的道路,这一点就是一种迷茫。

这个数据还是顶尖学生的迷茫,我在网上看到更多的同学的发问,比如专业不对口,不知道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爱做什么

  今日我想跟大家将的是,你们这大学四年,有一件事要做好,就是认清你自己,要弄清楚你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且非凡要知道你的爱好在哪里,你的天赋在哪里。

在你考虑这个事情之前,首先要知道你要清空的过去的一些错误的理解就是:

这个事情跟别人认为你是谁,或别人想要你成为谁,丝毫没有关系。

你四周的人,无论是同学、老师、家长,他们都不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甚至他们想要你成为的人很可能根本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所以大学四年,其他都可以再学,但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天赋。

  为什么天赋如此重要?

你想,假如我们非要把比尔·盖茨硬变成一个音乐家,硬要他去作曲,他能去成就微软吗?

假如你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人硬要他去编程,他有可能成为比尔·盖茨吗?

肯定不是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你至少亏欠你自己的是让自己找到自己的天赋。

这样你才能够把你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另外我深深相信,找到自己的爱好也一样重要。

甚至更重要。

因为一个人假如自己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他吃饭、睡觉、洗澡都在想着这个事情,最后他不成功都会很希奇。

  那该怎么去找爱好和天赋呢?

我给你们的建议也很简单:

多尝试。

多尝试那些自己可能有爱好的东西,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实习工作,无论是参加社团或者去网上求知。

重点是你要给自己分配时间,努力去找到自己的天赋和爱好可能存在的地方。

还有,不要很刻意地去说,我未来要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我要很功利地去学某一个知识系统,因为这样做的话你可能就错失了你心中真正最爱做的事情。

乔布斯曾经说,我们人生面临各种选择,应该追随我们的心。

乔布斯还说,人生中的一些经历都像是一个个点,在人生未来某个阶段,我们都有机会把这些点串联起来,当你还没有画出你的曲线的时候,不要苛求每个点都在正确的位置,否则你可能就没有真正追随你的心。

  我来演讲前,看了下我大学里选的课,发现有三种:

一是选之前觉得可能有爱好的,选了以后发现非常枯燥,上课都在睡觉,实际没有爱好的,包括经济学,美国政治,欧洲文学,欧美文学,艺术经典,音乐经典,这几个都是我发现原来自己没有爱好的。

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花了时间选这些课,因为选之前以为自己有爱好,选之后明白自己没爱好,就让人生的选择划掉了一个,能多划掉些选择,这样的elimination也是一件好的事情。

第二种是,上了几堂课,做了几次作业,就发现你爱上了它,这个感觉非凡好,而且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发现自己不喜欢的课,才发现撞上了自己喜欢的课,也就是计算机。

还有第三种可能发生的是,学完以后发现很有意思,但是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

这没有关系,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些都是一个个的点,也许你的人生未来有一天会把这些点串起来。

比如当时我发现,我对哲学很有爱好,学了没用,又不可能做哲学家,但我今日写的书和文章,假如有丝毫的哲理在里面,还是要感谢当时学的哲学。

当时还学了中国文学,听起来也很荒谬,这个学计算机的人学文学干什么,就是有爱好嘛,那毕业了有用吗?

没用,但是我这几年出了5本书,至少还有两本非常畅销。

假如没有学中国文学,很可能也不会有成为业余作家的李开复。

另外也有一些其他课程对我也很有帮忙,比如英语写作、国际关系,这些在google的四年确实蛮用得上的。

  这些选课的决定,当时做的时候并不是刻意的。

当时就觉得上一上。

第一种发现不喜欢的,就扔掉,第二种是爱上的,就马上去追随它,第三种是喜欢但是没用的,那就先留着,以后终于会把它串起来。

  我知道在座的许多同学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要疼,你在美国换专业选课之类都很轻松,我们在中国可不是这样的,很多是被限制的。

确实中国有很多限制。

但我跟你分享一个创新工场工友的故事。

有一个很能干的工友名字叫尚若辉(音),他毕业于一个排名非常靠后的大学,几乎最后,没人听过那所大学的名字,因为父母亲说你学会计吧这个好找工作。

但他学了才发现,没有爱好,挂课,但他在网上浏览时发现,居然有一个方向叫用户体验设计,他非凡感爱好,怎么父母没告诉,怎么高考时没这么一个选择。

但他没想这么多,就在网上交了各种相关的朋友,在网上上了各种课程,在论坛里发问,跟国内外的朋友沟通,然后就发现自己原来有这方面的热情,也有这方面的天赋。

然后居然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打工,半年之内赚了4万块,他的设计让人赞不绝口。

但就在他发现非常开心的时候,悲剧发生了,以前只挂一两科,这个学期他挂了4科,因为他爱上了自己的爱好。

他跟父母做了沟通,他毕业以后不做会计,但他也尽力提升成绩,至少达到毕业的标准。

父母看到这孩子在他感爱好的领域还是不错的,就没有要求他了。

他也就一边读书把成绩提起来,一边在新浪找到了一个兼职的工作,之后又在创新工场找到了一个兼职的工作。

然后一毕业就在创新工场投资的知乎团队哩,成为了整个团队的用户体验负责人。

所以当你找到自己的最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会想魔术一样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再次分享一下乔布斯的一段名言:

XX年斯坦福说:

不要被信条所束缚,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直觉的勇气。

你的内心和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一个人。

任何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

  假如你对未来迷茫,希望你能把我时间,找到自己的天赋和爱好,这样才不会迷茫。

  2.成为应试机器的人。

  知道自己的迷茫还是有希望找到爱好的,但成为应试机器的人就更严重了。

在创新工场每年收到几万份简历。

常常,打开一份简历我都不得不摇头。

比如,某人,男,英语四六级平均成绩80分,刻苦努力,三好学生,等等,几乎每一个简历千篇一律地都是用这些成绩数字来描述一个人,而且是用在应试体系里的数字来描述一个人。

这样的人是没有一点吸引力的。

难道你在大学四年教育之后,只能给我这些数字吗?

你是否成为了应试教育培训出来的一台机器?

你的特点在什么地方?

除了你的分数之外,你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你学懂了什么?

你在学到的地方有没有好的创意,你是否知道你学的东西有没有用处?

你在课堂学的东西能发挥出来吗?

  所以,第二点我想建议的就是,不要成为应试教育的机器。

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你们经过了XX年的应试教育,今日应该划上一个句点。

我希望你们能逆转过去教育对你们所做的一切迫害,开始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有关思考方面,一共有三种大学四年里你必须学会的学习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可以帮忙你从应试的壳里飞出来:

  第一种能力是自学的能力,这个非凡重要,这点做不到,一切其他的大学教育都是白学了。

读中学的时候,老师会一次一次重复当时上课的内容,但是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能充当引路人,学生必须主动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和实践。

在这四年中你一定要从一个被告知知识的人,到一个能学会自己学习知识的人。

要能做到这一点,你必须要有理解的能力,不能只有背诵的能力。

这包括了举一反三的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能够无师自通,给你一本课本,你能把它看懂,做到这些,你就拥有自学的能力了。

  那你可能要说,我从何开始才能具备自学的能力呢?

唯一一件必须学会的事情,就是学会问为什么。

因为在应试教育里面,只要学了“什么”就可以及格了,就可以背诵了,就可以考试了,但是在大学里面,你不能只学“什么”,一定要学“为什么”,当你理解了一件事情为什么是如此的,你才能再次把它推出来,你才能举一反三,无师自通。

随时都要问为什么,上课问,去论坛问,上网问,问同学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懂了,学到了。

  第二种能力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

你学的每样知识,不要知识知道这个公式是什么,理论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在真实的工作中有什么用。

因为你进入社会才会知道,以前学的会计、统计、哲学、文学之类,可能都不是你老板认为你最需要的知识。

有人说:

其实在大学里学到的真的有用的知识,只是你一生中要用的5%而已。

所以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这些知识怎么能够应用起来。

老师教了你怎么写英文,你要知道怎么把这个英文应用到比如说写一个公关稿上。

再比如,老师教了你怎么编程,你要理解这个编程怎么转换成商业价值,成为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

这些都需要你在学习时多问一个问题,就是“有什么用”。

我记得我女儿小的时候非常反对学数学,认为像指数之类的东西都是没有用的。

直到有一天,我告诉她会用指数,你就可以计算你的银行有多少钱。

我问他,你假如有100块钱,每年10%的利息,XX年以后你会有多少钱。

答案居然不是200块钱的时候,她就忽然有爱好了。

她说,哇,怎么会有这么多钱?

她想知道为什么。

这时我就告诉她,指数是有用的,要学会融会贯通,知道怎么实践。

  第三种能力叫做criticalthinking,就是批判式思维。

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看法,不是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每一个意见都值得了解,都值得珍惜。

不要被教条锁住,要学会用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

这里我也想讲一个创新工场的工友王俊煜的故事,他是北大元培班的高材生,然后进入了google,google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公司,但是这个公司是非常强烈的工程师文化,每做一个产品都想着这个技术能够多酷,能够多困难,能够多难让竞争对手抄袭,但是比较少去想,用户要这个东西有什么用。

王俊煜也是一个非凡喜欢做用户体验的人,非凡在乎用户的感觉,而且深深地了解,一个产品不论技术有多难被抄袭,假如用户不喜欢还是不会去用的,他在google的时候就多次和人发生争执,在google的时候因为是工程师文化,他的声音有时候就会被沉没,但是他执着地提出他的想法,至少在两款产品上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并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加入了创新工场,成为了豌豆夹这个产品的共同创始人,做出了非常好的产品,今日豌豆荚可能是创新工场投资的所有产品里,用户评价最高的一个。

这证实了,我们不能只用一个方法来看问题,一定要尊重不同的观点。

  怎么样培育这个criticalthinking呢?

我建议你们以后碰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但要学会问“为什么”,还要学会问“为什么不?

”为什么一定是这样,为什么不可能是那样?

这样可以让你更深的了解,有不同的方法来看问题。

我女儿以前参加过辩论社,她问爸爸,我辩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选择。

我给她的建议是,你永远要选择那个你不认可的观点。

她听起来觉得很希奇,我明明不认可这个观点,为什么我要去辩论它呢?

多次之后,她慢慢了解了,当你去辩论你所不认可的观点时,会有很多好处:

首先你会知道,有不止一个方法来看问题,其次,对方的辩论方向你已经了如指掌,辩论的时候好用,第三,辩论的对方也会知道,你居然这么有知识,两边都想得这么清楚,让你未来更能够平衡,更轻易成为一个有批判式思维的思想家。

  所以,假如你希望未来的四年不要成为一个应试机器,那就希望你多问问“为什么”,还有“为什么不”,还有“这又什么用”,这能够帮忙你学到自学的能力,实践的能力,还有批判式思维的能力。

  3.XX年在座的某位同学说,李老师,我感觉很孤独,我感觉很被动。

有一位同学对我说,我的人际能力不够强,人际圈子小,又没有什么特长引起别人的注重,在社团也不知道怎么跟别人建立关系。

这其实很自然,因为在应试教育的氛围长大,在过去的十几年,你们可能很少有时间,在学习之外,培育人际关系。

  所以我会给你们建议:

首先,在校的时候要多培育你们的情商。

所谓情商,就是和别人沟通的能力、将心比心的能力、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

以后进入业界你会发现,信任是非凡重要的事情。

信任这个东西需要很多时间来培育,但是犯一次错就可能毁于一旦。

  如何跟你的朋友培育友情,我建议你们在读大学的时候一定要交几个要好的朋友。

因为大学的友情往往是那种不变质的,可以受益一辈子的。

希望你能将心比心,能像好朋友对待你一样对待好朋友,成为你的好朋友的好朋友。

分享能让痛苦减半,分享能让快乐加倍。

希望你们能在大学四年交到这么一批好朋友。

  第二,我也希望你能很好地培育自己的表达能力,就是口才。

不要认为自己很聪慧就很好、能够思考就足够了。

希腊哲人说过,一个能够思考的人假如不能表达,等于一个不能狗思考的人。

  另外我在网上看到美国一个创业家timwestergren,是很闻名的互联网公司pandora的创世人,他说:

假如我作为一个创业家,我能从上帝那里要求一样礼物,我会挑选口才。

  假如一个创业者想要成功,他必须影响他四周的人,比如投资者、顾客、用户。

一个有口才的创业者,可以更好地发掘公司的员工,可以让员工理解自己的愿景,可以激发你的员工的斗志和潜力。

当然只有口才是不够的,但是我很惊奇我见到的每一个创业者都有这方面的才华。

而口才不是在学校里任何课程可以学到的。

所以口才、表达非常重要。

  第三个最重要的建议是多争取学习实践的机会。

在你大学这四年,假如你想突破,成为一个不那么内向的人,成为一个外向,受人喜欢,有魅力的人,你要多学习团队合作,因为你会发现,进入社会里面,团队的合作代表了一切,在课堂里面,是不那么鼓舞团队合作的,考试的时候,假如团队合作,那不久作弊了么?

假如想毕业之后有好的团队合作,在读书时一定要学习、培育。

  “我听到的我会忘掉,我看到的也不会记住,我做过的我才真正明白。

”必须去实践,才能真正明白一个团队是怎么工作的,是怎么定目标的,是怎么达到目标的,你会学习如何跟人协作,跟人协商,能够增加你的情商,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注重到,我在google工作四年,在创新工场2年,在这6年的时间里,我没有雇佣过任何一个没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

所以明年暑假到来的时候,至少你们要答应我,不要回家去悠闲着玩一个暑假,因为暑假是你少数的难得的可以投入实习工作的机会。

暑假是没有学业压力的,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把你的时间花在实习上面。

没有一个没实习过的学生能够进入google或者创新工场。

这代表了实习让你真正体会了社会要什么。

究竟学校和社会是脱节的。

学校的老师、学校的课程并不真的了解在企业里我们需要什么。

唯一的方法学到实际工作经验的机会就是暑假去实习。

假如你找不到创新工场、google、XX这么好的公司实习,我的建议,去任何一个公司。

去一个能对口的公司最好,不能对口的公司也没问题。

技术公司找不到,找服务业,哪怕是到餐馆里段盘子,都有价值。

虽然你不会想端盘子一辈子,但是你端盘子的时候,有机会跟四周的人,跟顾客、跟老板的接触会让你成为一个情商更高的人。

除了实习之外,还有学生的社团,社团其实是一个微观的社会,所以参加社团是进入社会的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方式。

  重复一下,假如想提高情商,我的三个建议:

培育友情,培育口才,争取实习。

  相关一点:

假如在社团活动中犯错了怎么办?

争取工作机会碰壁了怎么办?

万一我去XX应聘被拒绝了怎么办?

万一他们嘲笑我怎么办?

万一我发现自己很不足怎么办?

万一我发现四周的人都比我优秀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一定要再次提醒你,主动主动,不要畏惧失败。

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

你一定要成为自己的主人,要主动地治理自己的学业甚至未来的事业计划。

理由非常简单:

只有你能治理你自己的未来,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今日的社会里,只有一个主动主动、不怕失败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成功。

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里得到最多和最少的机会。

有的时候你可能回想,算了吧,别争取了吧,休息一下,多累呀。

但是你不能放弃,你的被动其实就是弃权,而你不去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解决,不去做个决定,也是在做决定..你做的决定就是让你成为一个被动、消极、不成功的人。

  谈到犯错,我们这个社会往往是不鼓舞犯错的,甚至是惩罚犯错的。

但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都失败了很多次。

你可能不记得,你第一次尝试走路的时候,你跌倒了,你第一次张嘴说话的时候,你说错了,你第一次游泳的时候,你可能快淹死了。

你第一次投篮,肯定没有投进。

但现在这些事情你都会做了,那是因为你没有因为失败而被打倒。

你从失败中学习,失败中站起来,失败中学到更多。

这也是我今日能跟大家分享的,我的任何成功,最大的我学到的教训都是来自失败,而不是来自于成功。

  我们都非常尊敬的乔布斯先生最近身体不是非凡的好,他有一句话让我非凡感动,尤其在看到他身体越来越弱的时候:

记住你们即将死去,这件事情帮忙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生命中所有的荣誉。

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来真正重要的东西。

  当你担心失败或失去什么东西的时候,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最好的解药。

假如你能清空一切,你没理由不去做那些你必须做的事情。

  4.未来的你可能是一个浮躁、贪婪的你。

  这个我在年轻人中间一次又一次看到。

这更多是环境因素造成的。

因为环境中有很多不公平,有一些富翁迅速致富,不是每个最诚信的人都得到了最大的成功,有一些人非常贪婪,做的事情尼姑非常浮躁,但是他们依然成了亿万富翁。

这些人很不幸成为了部分在座的你们的偶像,或者部分你们未来奋斗的动力。

  奋斗是应该的,但是不要基于这种侥幸致富来作为你的动力。

在今日的社会里,创业也好就业也好,一定要脚踏实地,一定要知道你在做什么,一定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学习,有一本书《异类》里面告诉我们每个了不起的大师都是经过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才了不起的。

莫扎特联系了1万个小时,比尔盖茨编程了1万个小时。

千万不要浮躁,不要认为可以得到侥幸的成功,那种侥幸的成功即便得到了,可能也是短暂的。

就算不是短暂的,也是不值得的。

  这里我分享一个故事,隐去主人公的名字,用假名。

在创新工场,我们投资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叫小凤(化名),她是名校毕业,才华横溢,很聪慧,对技术对产品都很有感觉,而且口才非常好。

因为她自己在表面上非常光鲜,她被团队一致推为团队的负责人。

但她非常浮躁,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认为自己可以驾驭整个团队,认为自己可以做商业计划,甚至我们都相信了她自己的说法。

但很不幸的是,她浮躁地希望能够快速得到成功,能够快速出名。

结果,她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怎么出风头与搞人际关系上,而疏忽了脚踏实地地把产品做好。

最后产品做得非常不成功。

团队成员一个又一个离开,最后自己也离职了。

这个例子看到的是很不幸的,一个完全有机会成为非常优秀的人才,因为浮躁,没有得到成功。

这让我也有很大感慨,让我们今后面对这些创业都青年人才时,必须常常问你,考你,保证你做了你需要做的功课。

比如你花了100个小时,你在你的产品方向,你的领域里,一定要懂得比我们多。

假如你没有花这个苦功夫,没有懂得比我们多,我们就不要投资你。

这是我们从中自己学习到的一个教训。

这样也可以避开这类的事情再次发生。

  另外一件浮躁的事情发生在某大学,一批学生发了一个新闻稿,说创新工场投资了我的电影。

非常自得。

这一下就吸引眼球了。

洋洋自得地等着创新工场出来辟谣,一辟谣,他们就可以把事情越搞越大,经过微薄的转发,最后也许大家知道了创新工场没投资它,但是它已经出名了。

这是他们悉心的计划。

计划因此可以火起来。

但是这种浮躁的聪慧人,聪慧反被聪慧误。

看到这种不诚信的做法,一个传统的企业可能就算了,息事宁人了,或者辟谣,或者别理他。

但我认为做这种事情的人需要得到一个教训,因此他们收到了我们律师的电话。

这个电话警告了他们,假如不停止侵权,我们告他们。

然后他们也收到了校领导的通知,说他们这么做是不可接受的,请不要再闹了,学校可能也惩罚了他们。

结果,他玩火自焚了。

希望这也成为一个教训。

  在微博的时代,其实这种虚假很多时候都不能蒙骗人,假如你们不相信的话,可以问问郭美美。

  还有一个很不好的例子,也隐去他的名字。

一位叫小高的创业者,他有了所有的创业者应有的才华,不但懂技术,懂产品,而且创业过,有经验,也有在大公司任职的经历,口才很好,非常自信,30出头,从我们眼里,从任何风险投资者眼里,都是一个需要追捧,抢的创业者。

他来见了我们,跟我们讲了创业想法,听了以后我们觉得蛮好的。

这个人也很好,团队也很好。

我们当时恨不得就掏出支票来投资他了。

但是我又问了几个问题。

我说你这个计划多久能做出来。

他说4个月我可以把这个产品做出来。

但是我是搞技术的,我知道这个产品没有一两年的时间绝对做不出来。

我又问他,你这个想法为什么和在现在公司做的业务非常相似?

他慌忙地回答,不会不会的,我们有很多新的想法,做出来一定是不一样的。

听了这两句话之后,我心里大概知道了,他可能打算从现在的公司偷窃一些源代码出来。

另起炉灶,用不同的用户体验来包装原公司的技术,4个月做出一个平常要花2年的时间做的产品。

这可能是他的如意算盘。

当时有一位投资经理说,开复啊,别这么较真,这些事情,不要问这么清楚,你问清楚了,大家都不好。

他没说他是偷窃,我们也没问,大家都不说,不就是了么。

听到这话,我非常失望,对创新工场我没有教好我的员工非常失望。

于是,那个周末我发了个邮件:

今生我们有缘聚在创新工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在这里不只是为了金钱,也是希望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仅仅希望能成为顶尖的早期投资者,我们也希望能正面影响中国的创业环境。

我们不仅仅希望能够孵化顶尖的企业,也希望能够帮忙他们成为受世界尊敬的企业。

我们不仅仅希望扶持最聪慧能干的创业者,我们也希望找到德才兼备的创业典范。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创业者的时候,不仅仅要看他是否能赚钱,而要深度理解这个人,看他是否有潜力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好领导。

假如一个创业者有诚信的问题,例如盗窃代码或践踏别人,我们是绝对不能够容忍这样的一个人的,无论他的公司能多成功,赚多少钱。

作为创新工场,我们的一举一动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无论是对我们平台的员工,还是对我们投资的公司,假如我们支持犯罪,我们自己就是在犯罪。

假如我们投资邪恶,我们自己就是邪恶。

假如我们自己容忍卑鄙,我们自己就是卑鄙。

  我们不能浮躁,我们更不能不诚信。

举一个正面的例子。

在座假如有想创业的同学,我劝你们不要太浮躁,一毕业就创业,失败的概率太大了,就算你做过实习,你也不会深度了解财务、法务、运作、市场、技术、产品、用户。

你不可能这么快成为全才的。

给自己至少几年的时间,再去创业。

尤其是要去做高科技产品的创业的话。

  最好的培训学习方法,就是加入一个创业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