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7850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docx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形图的判读解析版

中考专题复习模拟演练:

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1.(2019•赤峰)读“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D是山脊               ||                              ||   

B. 图中B—D是山谷

C. 图中C点的海拔高度是400米   ||                            

D. 从A处||爬到山顶D处比从B处爬到山顶D处容易

【答案】A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A—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应是山脊,故A正确。

图中B—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应是山脊,故B错误。

图中C点的海拔高度是200米,故C错误。

从A处爬到山顶D处比从B处爬到山顶D处困难,因为从A处爬到山顶||D处比从B处爬到山顶D处等高线密集,坡陡;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2.河南省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图为河南||省地形图,黄河横贯北部。

读图,完成小题。

(1)河南省的地形主要是(||   )

A. 山地            ||                         B. 盆地        ||                             C. 平原    ||                    ||             D. 丘陵

(2)黄河||在R段的流向为(   )||

A. 自西向东                  ||     B. 自东北向西南       ||                C. 自东向西   ||                    D. 自西南向东北

【答案】

(1)C

(2)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河南省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从图中图例可以看出,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主要是平原。

故C正确。

||

(2)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因为没有经纬网,应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图示为河南省,黄河流经河南省,进入山东省,在||河南R段的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

故D正确。

故答案为:

(1)C;

(2)D

【点评】

(1)本题考查地||形类型的判,熟练掌握各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方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

米||)。

读图,完成小题。

(1)位于甲地的学校组织学生||沿图示虚线进行徒步活动,行进过程中(  )||

A. 在乙地感受飞流直下            ||                               

B. 在丙地||欣赏峡谷风光

C. 在丁地远眺学校美景             ||                        ||      

D. 沿途看见成群的牦牛

(2)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可能为(||  )

A. 5||99米                     ||            

B. 699米             ||                    

C. 799米 ||                                

||D. 899米

(3)该地拟建一水库,最佳坝址为(  )||

A. 乙处                         ||            B. 丙处     ||                             ||   C. 丁处                               ||      D. 戊处

【答案】

(1)B

(2)C

(3)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读图可知:

A.乙地不是陡崖,因此在乙地不能感受飞流直下,故A错误;

B.丙地位于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为山谷,因此在丙地可以欣赏峡||谷风光,故B正确;

C.丁地和学校之间有山脉阻||挡,因此在丁地不能远眺学校美景,故C错误;||

D.牦牛是青藏地区是代表动物,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从该地海拔高度看,该地区不位于青藏地区,因此沿途不会看见成||群的牦牛,故D错误。

(2)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因此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在700-800米之间。

故C符合题意。

(3)读图可知,该地||拟建一水库,最佳坝址为戊处。

因为该地位于盆地的出口处,宽度较窄,节省时间和||建筑材料。

故D正确。

故答案为:

(1)B;

(2)C;(3)D。

||【点评】

(1)

(2)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

,||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4.(2019•怀化)读湖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A. 650米              ||                   B. 5||50米                                  C.|| 450米                     ||            D. 750米

(2)图中小溪E的流向是 

A. 自西南向东北        ||          B. 自东北向西南           ||        C. 自东南向西北            ||      D. 自西北向东南

【答案】

(1)B

(2)D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A地海拔高度为650米,D地海拔高度为1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650米-1||00米=550米;故选项B符合题意。

(2)||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确定方向,结合等高线的数值可||判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向东南;故选项D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理解解答即可。

5.(2019||•呼和浩特)读图“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若考察小组在甲处突遇泥石流,最佳的||逃生方向是(  )

A. ①       ||                     ||             

B. ②                  ||                       

C. ③          ||                           ||    

D. ④

(2)当地农民在荒山因地制宜种植的经济林是(  )||

A. 苹果                ||                     B.|| 茶树                       ||              C. 柑橘                  ||                   D. 橡胶||

(3)关于乙河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结冰期          

B.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 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答案】

(1)B

(2)A

(3)B

【解析】【分析】

(1)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

读图可知,②线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且向海拔高处延伸,该路线是逃生的最佳路线。

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

B

(2)读图可知,图示地区大致||在36°~36°10′之间,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该区域种植温带水果苹果。

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

A(3)读图可知,乙河流位于30°N~36°1||0′N之间,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该区域河流有结冰现象。

故A错误。

该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故B正确。

该||河流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作为河流的主||要水源来源。

故C错误。

该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故D错误||。

根据题意。

故选:

B

【点评】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6.(2019||•呼和浩特)读图“我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甲和乙代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    

B.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 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                         ||         

D. 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2)乙地区频发的||自然灾害是(  )

A. 春旱    ||                         ||     

B. 低温冻害                    ||              

C. 地震   ||                               

D||. 洪涝

【答案】

(1)B

(2)D

【解析】【分析】

(1)读图可得||,甲是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四川盆地,乙是第三阶梯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故选:

B

(2)读图可知,乙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地形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最为集中,最||为严重,最为频繁的地区。

根据题意。

故选:

D

【点评】||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2)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7.(2019•荆门)读荆门市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比||例为1:

500000       

B. 地形以高原为主   ||    

C. 公路呈西北—东南向       

D. 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

(2)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说不正确的是(  )     ||

A. 丁村可能发展成小城镇                 ||                      

B. ||④处宜建水库坝址

C. 拟建公路线②比③容易      ||                                 

||D. ①地建果园,适宜种植香蕉和柑橘

【答案】

(1)C

(2)D

【解析】【分析】

(1)图中比例||尺转化为数字式是1:

50000,故A错误;图中地形海拔4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故B错误;据图中的指向标可得,公路是西北—东||南走向的,故C正确;荆门市位于湖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D错误。

故选:

C

(2)读图可知,丁村海拔低于1||00米,地形平坦开阔,且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公路,交通便利||;有益于发展成为城镇。

故A正确。

④处位于盆地的出口处,这里最狭窄||,宜建水库坝址。

故B正确。

拟建公路线②线路基本上是沿着同一等||高线修建,③线路穿越的等高线多,需要修建隧道,因此线路②比③容易修||建。

故C正确。

【点评】

(1)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先把比例尺的文字式和线段式写成统一的数字||式,再进行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

8.(2019•连云港)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如图,海拔:

米)上(  )

A||. 王庄坐落在山谷                        ||                      ||    

B. 李村坐落在山脊

C. 王庄在李村的正北方向||                     ||                  

D. 王庄与李村的相对高度超过150米||

【答案】D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王庄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A错误。

李村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B错误。

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王庄在李村的西北方向;故C错误。

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王庄海拔高度在350米~400米之间;李庄海拔高度在||150米~200米之间;两村的相对高度在150米~250米||之间,超过150米。

故D正确。

根据题意。

故选:

D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9.图5为“太湖西山岛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1)从地形部位看||,图中登山步道位于(   )

A.|| 山脊                                   ||  B. 山谷                           ||          C. 鞍部           ||                          D. 陡崖

(2)关于||西山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公路沿河修建                 ||                                 ||   

B. 站在甲地一定能看到乙地

C. 丙、丁两地的相||对高差为200米             ||             

D. 岛上适宜种植橡||胶

【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登山步道位于山谷。

故B正确。

(2)读图可知,公路||沿聚落修建;甲乙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站在甲地不能看到乙地;丙地的海拔为50||米,丁地的海拔为200米,两地的相对高差为||200米;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太湖西山岛位于亚热带,不适宜种植。

故C正确||。

故答案为:

(1)B;

(2)C。

【点评||】

(1)本题考查山体部位的判读,熟练掌握各山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0.(2019•安庆)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一般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如图表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四条虚线表示||山脊的是(  )

A. ①    ||                     ||                

B. ②      ||                              ||     

C. ③                  ||                     ||  

D. ④

(2)图中A、B两地相对高度||约为(  )

A. 850米      ||                           

B.|| 650米                     ||            

C. 450米        ||                         

D. 2||50米

(3)若C地气温为20℃,那么图中海拔最高点的气温约为(  )||

A. 19℃         ||                           

B||. 18℃                    ||                

C. 17℃       ||                      ||       

D. 16℃

【答案】

(1)D

(2)C

(3)B

【解析】【分析】

(1)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④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故选:

D

(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图||中A地海拔位于100~200米之间,B地海拔位于50||0~600米之间,由此可判定,A、B两地相对高度位于300~500米之间,||C符合题意。

故选:

C(3)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C地的海拔为500米,图中最高点的||海拔为800米~900米之间,两地的相对高度在300||米~400米之间。

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则海拔最高点的气温大约为18℃。

故选:

B

【点||评】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2)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地形、海陆位置及洋流等。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11.(2019•河||北)图2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米||)地形图,读图,完成小题。

(1)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

A. 山地和丘陵               ||        B. 高原和平原                       ||C. 山地和高原                   ||    D. 平原和丘陵

(2)M村到N村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两村的实际距离是(||   )

A. 2.5千米||                          ||    

B. 5千米                    ||          

C. 10千米          ||                    

D. 100千米

【答案】

(1)D

(2)C

【解析】【分析】

(1)图中等高线在5||00米以下,沿海地区位于100米以下,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知该地区的地形类型有平||原和丘陵两种,故本题选D。

(2)根据图中比例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M村到N村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两村的实际||距离是10千米,故本题选C。

12.(2019•盐城)某科考队对我国南方某地进行||考察。

读考察线路图,完成小题。

(1)图示考察线路上,最高处的海拔可能为||(   )

A. 1280米     ||                         

B. 1300米||                              

||C. 1320米                             || 

D. 1480米

(2)图中四处,队员需涉河经过的地点最有可能是( ||  )

A. ①                ||                         

B. ②  ||                         ||              

C. ③       ||                      ||            

D. ④

【答案】

(1)C

(2)A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最高处海拔在1300米~140||0米之间。

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

C

(2)河流分布在山||谷部位,图中①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

故选:

A

【点评】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13.(2019•郴州)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外出考察某山地时,准备||了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以便确定登山||线路。

读图回答小题。

(1)他们想轻松地登上山顶||甲,请你为他们选择一条合适的线路(   )||

A. ①线路                       ||         

B. ②线路      ||                          

C. ③线路    ||                            

D. ||④线路

(2)量得山顶甲到陡崖F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那么它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

A.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