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332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docx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Cio综合练习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一个企业可以按职能、地区、产品等原则划分管理部门,这三种方式中最广泛采用的原则是按aaddd划分管理部门。

2.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管理科学、sdf和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3.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主要包括sdf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和

的现代化。

4.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是:

fsd、和现代化的管理。

5.管理活动的高、中、基3个层次分别对应着3种类型的决策过程,即、

半结构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

6.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

的信息系统。

7.信息加工不可避免地产生时间延迟,这也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

8.ERP的含义是,它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9.按照结构化思想,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按先后顺序划分为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     等5个阶段。

10.系统设计可分为总体设计和设计两大部分。

1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四大部件,即、、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12.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sdfsd两个方面。

开发的可能性是指

,必要性是指。

13.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主要有、和。

14.现行系统分析主要包括sdfs分析和分析两大部分。

15.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主要有、原型化方法和。

16.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采用的是自顶向下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描述。

17.系统分析的过程是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建立。

18.OA的含义是,是指在办公室事务中应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

19.人们通常用SA表示fsdfsdf,而用SD表示结构化设计。

20.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和非法耦合等三种模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

21.可行性研究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管理可行性和开发环境的可行性。

22.常见的系统切换方法主要有3种,即、和分段切换。

23.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

24.“没有不透风的墙”一般是指信息的属性。

25.“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是方法的基本思想。

26.通常认为在系统设计中,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

27.信息使用能力取决于这样几个因素:

、和信息决策力。

28.按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应有5个要素,即sdfsd输入、输出、、和。

29.从数据流图推导出模块结构图一般有两种方法,即事务分析和。

30.系统测试的任务就是为了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31.程序设计过程就是把系统设计的结果翻译成的过程。

32.系统维护主要包括硬件维护、和三部分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

A、由分解到抽象

B、自下而上,由抽象到具体

C、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D、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sdf

2.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

A、结构化决策B、非结构化决策C、半结构化决策D、过程管理

3.一般情况下,可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和基层,其中高层管理属于()。

A、战术级管理B、战略级管sdf理

C、控制层管理D、作业层管理

4.B/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

A、客户/服务器模式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C、分时/共享模式D、文件/服务器模式

5.C/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

()

A、客户/服务器模式B、文件/服务器模式

C、分时/共享模式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6.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

A、系统的业务流程的细节

B、系统的数据流程

C、系统是什么sdf

D、系统的开发工具等

7.CIO就是()

A、系统分析员

B、系统设计员

C、信息中心主任

D、信息主管

8.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一种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较为成熟的方法,下列选项中,不具有该方法所具有的特征是()。

A、充分理解用户需求

B、自顶向下进行开发

C、动态地定义系统功能

D、完整的文档资料

9.下列系统测试方法中属于“穷举路径”测试的是()

A、一般测试法、

B、白盒测试法

C、黑盒测试法

D、简单测试法

10.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A、DFD图

B、系统流程图

C、详细调查报告

D、系统分析说明书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辅助决策的工具

B、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人进行决策

C、管理科学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学科基础之一

D、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12.下列最差的耦合方式是()。

A、过程耦合

B、数据耦合

C、控制耦合

D、非法耦合

13.从理论上讲,系统设计阶段的模块结构图sdf是由下列哪个文档资料导出的()

A、系统结构图

B、数据结构图

C、控制结构图

D、数据流图

14.在系统设计时应按()。

A、按用户要求划分子系统B、按领导要求划分子系统

C、按逻辑功能划分子系统D、按管理机构划分子系统

15.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是()。

A、系统说明书B、开发合同C、可行性报告D、评审报告

16.系统设计的目的是()。

A、设计系统的逻辑模型

B、将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

C、系统中的程序设计

D、程序流程图的设计

17.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是()。

A、系统总体测试、子系统测试、模块测试

B、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

C、先黑盒测试再白盒测试

D、先白盒测试再黑盒测试

18.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按顺序分别是()。

A、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B、汇编语言、机器语言、高级语言

C、机器语言、高级语言、汇编语言

D、机器语言、汇编语言、VB语言

19.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

A、系统的业务流程的细节

B、系统的数据流程

C、系统是什么

D、系统的开发工具等

20.比较常见的电子商务模式B2C(或称BtoC)是指()。

A、消费者之间的直接电子商务

B、企业与直接个人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sdf

D、以上都不对

21.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是()。

A、系统说明书

B、系统设计说明书

C、系统测试方案

D、可行性报告

22.系统分析报告的主体是()

A、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加工说明

B、数据流、文件、文件条目

C、系统结构图、子系统分布图、模块图

D、数据流、数据条目、数据项

23.帮助系统分析员了解一个组织内部业务处理活动的内容与工作流程的图表是()

A、系统流程图B、数据流程图

C、程序流程图D、业务流程图

24.模块结构图是哪一个阶段的结果()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测试

25.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C)

A、联接B、调用

C、耦合D、凝聚

26.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的联系,下列的模块内聚方式中聚合度最高,性能最好的是()

A、巧合内聚B、逻辑内聚

C、过程内聚D、功能内聚

27.不同的管理层次对应不同的子系统,其中高层管理所对应的子系统是()

A、执行控制子系统

B、管理控制子系统

C、战略计划子系统

D、管理信息系统

三、判断题

1.信息是对管理者有用的数据()

2.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炼有用的信息,以辅助各级管理者的决策。

()

3.企业开发MIS的主要目的在于:

用计算机系统代替管理者的决策过程。

()

4.简单地讲,系统分析中需要确定的逻辑模型就是指业务流程图。

()

5.输出设计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6.程序设计是系统详细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

()

7.逻辑模型是指仅在逻辑上确定的新系统模型,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

()

8.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要解决系统“干什么”,同时也要解决系统“如何干”等问题()

9.在进行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时,必须先进行输入设计,然后才进行输出设计。

()

10.总体规划阶段必须要对当前系统进行尽可能详细的调查。

()

11.系统开发的目是把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

()

12.总体结构设计需要从软硬件两方面描述系统的总体结构()

13.系统设计在逻辑上可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大阶段。

()

14.系统测试就是对程序设计工作的检验,是为了证明程序不存在错误。

()

15.业务流程分析主要是为了描述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

16.黑盒测试法是一种穷举路径的测试方法。

()

17.在进行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时,必须先进行输入设计,然后才进行输出设计。

()18.数据流图的子图与父图的数据流必须平衡。

()

19.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用它代替人进行决策。

()

20.系统的存在需要目标、功能和结构3个基本条件。

()

21.信息可以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不同的管理层次需要不同细度的信息。

()

22.系统分析也称为总体设计,是系统详细开发的关键性阶段。

()

23.在进行模块设计时,应力求减少模块的耦合,增加模块的内聚。

()

24.代码是用数字或字符来代表事物或属性的符号,代码设计就是给有需要的实体及属性进行相应的编码。

()

25.在总体规划阶段,一般应进行详细调查以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

26.如果时间紧迫,采用增加开发人员的方式是加快MIS开发进度的最有效办法。

()

 

四、简答题

1.简述系统分析的工作步骤。

 

2.简述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3.请说明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含义。

 

4.简述现行系统初步调查的主要目的。

 

5.简述代码设计的原则。

 

6.简述系统分析阶段需要确定的主要内容。

 

7.为什么要进行数据流程分析,请简要说明理由。

 

8.简述详细设计包括的内容。

 

9.简述系统设计的任务。

 

10.简述系统分解的目的。

 

11.简述模块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2.简述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五、应用题

1.某企业简化后的会计核算过程如下,请据此绘制数据流图。

(1)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单据和已存在的会计科目文件,填写记账凭证,并生成记账凭证文件;

(2)对记账凭证文件进行分类、汇总生成总账文件;(3)根据总账文件打印会计报表。

 

2.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系统的数据流图。

该子系统共有三个加工,

(1)首先,根据生产计划、库存台账文件编制采购计划,建立采购计划文件;

(2)其次,根据订货合同、采购计划文件,建立合同台帐文件;(3)最后,根据合同分类文件打印合同分类表。

 

F1:

学生档案

学生登记表

学生

维护学生档案

P1

统计学生信息

P2

统计报表

教师

图1 一级细化图

3.已知某系统的一级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请指出其二级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的错误,并改正。

 

 

图2 二级细化图(维护学生档案)

 

4已知某系统的一级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请指出其二级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的错误,并改正。

 

 

图2二级细化图(工资核算)

考勤表

车间

F1.1:

工资文件

计件工资计算

P1.1

作业票

所有部门

计时工资计算

P1.1

总账管理

P2

5.请指出下列数据流图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

 

F2:

工资库

工资单

打印人员清单

人事档案

F1:

人事档案

王强

建立档案

计算工资

P2

打印工资单

P3

人事主管

图1某信息系统数据流图

财务科

考勤记录

 

综合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职能

2.数学计算机科学

3.管理方法管理手段

4.计算机网络数据库

5.非结构化决策

6.辅助决策功能

7.滞后性

8.企业资源计划MRPⅡ

9.总体规划运行维护

10.详细

11.信息源信息处理器

12.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客观上是否需要开发新系统

13.结构化方法原型化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

14.业务流程数据流程

15.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

16.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

17.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18.办公自动化(或办公自动化系统)

19.结构化分析

20.数据耦合

21.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22.直接切换平行切换

23.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

24.扩散性

25.结构化分析

26.模块

27.信息敏感力信息转化力

28.处理反馈控制

29.变换分析

30.寻找错误

31.可为计算机“理解”、可执行的代码

32.软件维护数据维护

二、单项选择题

1.C2.B3.B4.B5.A6.C7.D8.C9.B10.D11.B12.D13.D14.C15.C16.B17.B18.A19.C20.B21.D22.A23.D24.B25.C26.D27.C

三、判断正错

1.T2.T3.F4.F5.F6.F7.T8.F9.F10.F

11.T12.T13.T14.F15.T16.F17.F18T19.F20.T21.T22.F23.T24.T25.F26.F

四、简答题

答题要点

1.答案:

系统分析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

(1)详细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

在总体规划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和了解、分析用户需求,调查用户的有关详细情况;

(2)确定初步的逻辑模型。

逻辑模型仅指逻辑上确定的新系统模型,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

逻辑模型由一组图表工具进行描述;(3)编制系统分析报告。

即对上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采用图表描述的逻辑模型进行适当的文字说明,这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

2.答: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维护和使用,以企业战略、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执行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3.答:

管理层次通俗一点讲,就是指管理组织划分为多少个等级。

管理者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下属人数太多时,划分层次就成为必须;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人员直接管理下级人数的多少。

4.答:

主要目的是

(1)理解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加深对业务系统的理解;

(2)分析现行系统的优缺点,从而逐渐理解新系统开发的目标;(3)对现行系统作出延用分析,判断有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

5.答案:

(1)具备唯一确定性,每个代码都仅代表唯一的实体或属性;

(2)标准化与通用性,凡国家或主管部门对某些信息分类和代码有统一的规定,如国标、部标等,则应采用标准形式,以求通用化;(3)可扩充且易修改,要考虑今后的发展,为增加新代码留有余地,防止类似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再次出现;(4)短小精悍,代码的长度会影响所占据的内存空间、处理速度以及输入时的出错概率,因此在保证可扩充且易修改的前提下,要尽量短小;(5)具有规律性,这样可便于编码和识别,便于用户识别和记忆。

6.答:

开发者对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提出新系统的各种方案和设想;对所有方案和设想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判断和选择,获得一个最优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编制系统分析报告。

7.答:

数据流贯穿于企业组织的每一个活动中,可以说没有数据流就没有企业的活动。

通过对数据流程的分析,一方面人们不但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还能分析出各种管理活动的实质和相互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我们正在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对象,因此必须对系统调查中所收集的数据和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整理,为今后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以及数据库结构和功能模块设计打下基础。

8.答:

包括代码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存储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几个阶段和内容。

9.答: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

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数据库系统;进行程序设计;输入基础数据,进行系统测试;进行人员培训,系统转换和试运行。

10.答案:

在研究和描述系统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所面对的系统通常都是庞大而又复杂的,一般无法通过一张图表一下子把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时就需要按一定的原则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的复杂程度相对总系统而言要小的多,便于人们的分析和理解,这就是系统分解的目的。

11.答:

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的任务是确定划分后的子系统的模块结构,并画出模块结构图,这个过程中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每个子系统如何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如何确定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传送的数据及其调用关系;如何评价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如何从数据流图导出模块结构图。

12.答: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

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在各种技术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物理模型,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交一个系统配置方案报告和一份系统设计报告。

五、应用题

1.

原始单据

F1:

会计科目文件

填写记账凭证

P1

F2:

记账凭证文件

分类汇总

P2

F3:

总账文件

打印报表

P3

会计报表

 

 

订货合同

编制采购计划

P1

生产计划

F2:

采购计划文件

建立合同台账

P2

F3:

合同台账文件

打印

P3

合同分类表

F3:

库存台账文件

2.参考答案:

 

3.参考答案

错误1:

“学生登记表”没有来源,与一级不符;

错误2:

“统计学生信息”加工不应出现在二级流图中;

错误3:

“增加”和“修改”加工的编号与一级不符;

错误4:

“学生基本情况”文件的名称与一级不符;

改正后,如下图所示:

学生登记表

F1:

学生档案

学生登记表

学生

增加

P1.2

修改

P1.1

 

图:

二级细化图(维护学生档案)

4.参考答案

错误1:

考勤表和作业票的来源与一级不符;

错误2:

“总账管理”不应出现在二级流图中;

错误3:

计件工资计算和计时工资计算两个加工的编号相同;

错误4:

工资文件的编号与一级不符;

改正后,如下图所示:

图.2二级细化图(凭证管理)

作业票

车间

F1:

工资文件

计件工资计算

P1.1

考勤表

所有部门

计时工资计算

P1.2

 

5.参考答案

错误1:

加工“建立档案”没有编号

错误2:

加工“建立档案”与文件F1间的箭头方向不正确,应为向下的箭头(或双箭头)

错误3:

建立档案、计算工资、打印工资单三个加工之间的箭头多余

错误4:

“打印人员清单”数据流应改为“人员清单”,将动词去掉。

 

F2:

工资库

工资单

人员清单

人事档案

F1:

人事档案

王强

建立档案

P1

计算工资

P2

打印工资单

P3

人事主管

图2

财务科

考勤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