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461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麦栽培的技术.docx

小麦栽培的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就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依据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

要乞降反响,综合运用一系列的农业技术举措,充散发挥有益要素的作用,战胜或防止

不利要素的影响,协调环境条件与小麦生育的关系,保证麦苗齐、匀、全、壮、足,群、

个体协调发展,穗、粒、重三要素合理,最后实现高产、稳产、优良、高效益的生产目

的。

小麦种植技术包含整地技术、施肥技术、浇灌技术(见前),以及合理密植技术、播

种技术、管理技术、收获与储藏技术等环节。

 

一、就地取材,合理密植

所谓合理密植,是指依据当地的天气条件、土壤条件、产量水平、品种特征,以及

所采纳的种植技术等来充分协调麦田的集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尽可能地利用光

能和地力,既要求单位面积上有足够的苗数、蘖数和穗数,又要求所有个体能优秀地生

长发育,从而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饱,实现高产稳产。

 

(一)合理密植的增产原由

 

1.集体构造合理,光合效率高,干物质累积多基本苗数过少,地力和光能无为耗费大(裸地、漏光),净光合生产率低,干物质累积少;基本苗数过多,集体过大,干物质大多数用于茎叶的形态建成,同时后期易倒伏,所以,净光合生产率亦不高,干物质的累积也少。

只有做到合理密植,集体构造的发展才能协调合理,叶面积适合,株间光照条件优秀,光能和地力获取充分利用,光合效率提升,干物质累积最多,产量较高。

 

2.分蘖的增产作用获取充散发挥带有分蘖的幼苗可形成强盛的根系和强健的地上

 

部分,所以,它比无蘖苗为壮。

同理,带有分蘖的主茎穗也优于无蘖主茎穗。

生产上如

过于密植,单株营养面积减少,分蘖少,单株成穗数更少,有些甚至不可以形成分蘖穗;

如过于稀植,固然单株营养面积较大,分蘖多,单株成穗数许多,但单位面积上的总穗

数不足。

在上述这两种状况下,小麦产量均会降低。

只有推行合理密植,才可使单株分

蘖数增添,成穗率提升,产量增添。

 

140

 

3.成产三要素发展协调,经济系数较高密度过大,固然亩穗数多,便个体发育受

 

到很大影响,造成穗粒数减少,粒重减少,经济系数降落,产量较低;密度过小,固然

穗粒数和粒重有所增添,但其增添幅度抵销不了因为密度降落所造成的减产幅度,所以,即便经济系数不升不降,产量也不高。

只有在合理密植的状况下,才可和缓集体与个体间的矛盾,协调穗、粒、重三要素,提升经济系数,增添产量。

 

4.减少倒伏损失随密度增添,茎秆的抗弯力和抗折断力显然降落,如基本苗从7.5

 

万增添到90万,茎秆抗弯力从67.3克降至7.4克,抗折断力从250克降至133克。

在合理密植条件下(基本苗在30万之内),抗弯力和抗折断力均较强,分别为42.5~67.3

克和187~250克。

 

(二)合理密植的主要内容

 

1.确立合理的基本苗数穗数是形成产量的基础,而基本苗数又是成穗数的基础。

 

所以,就地取材地确立适合的基本苗数是合理密植的重点。

因为各地天气、地力、品种、

播期和播种方式、种植条件等各不相同,所以,其适合的基本苗范围应灵巧掌握。

(1)依据地力和生产条件来确立随处力水平由薄向肥、再向高肥发展,小麦的适合

基本苗数也相应由少到多、再到少。

在山区、丘陵等旱薄地上,肥水不足是小麦生产中

的主要矛盾,所以,基本苗数过多,麦株发育不良,且有限的肥水多数耗费在营养体的

建成上,从而致使结实器官不可以很好发育(穗小、粒少、粒轻),产量较低。

所以,这些

地域的基本苗数宜少。

随水肥条件改良(中产水平),适合增添密度,能充分利用光能与

地力,达到增苗、增穗、增产的成效。

当生产水平发展到土壤以沃、肥水充分的高产阶

段时,穗数已达到高限,如再增苗、增穗,就会造成集体过大,个体发育不良,根系不

发达,茎秆纤弱,穗小、粒少、粒轻,产量大大降低。

所以,高产田应降低基本苗数。

 

(2)依据品种特征和播期来确立适期或偏早播种的冬性品种,分蘖期长,在肥水充

足的条件下可充分利用分蘖成穗,所以,基本苗数可偏低一些;春性品种营养生长久短,

单株分蘖数少,一般以主茎穗为主,所以,基本苗应多一些;半冬性品种的适合基本苗

数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无论任何种类的品种,迟播状况下分蘖数少,成穗率低,应增添

基本苗数。

 

141

 

(3)河南省麦田适合的基本苗范围基本苗数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纳“三定法”,即“以

地定产”:

依据地力水平易估计施肥量,参照早年产量水平,定出今年度的产量指标;“以产定穗”:

按每百公斤产量约需10万穗来计算出所需穗数;“以穗定苗”:

依据今年度生产条件,参照早年单株成穗状况,定出所需基本苗数。

河南省不一样产量水平上的基本苗

范围是:

产量在150公斤以下时,基本苗数为15~18万;产量250公斤左右,基本苗18~22万;产量350公斤左右,基本苗16~20万;产量在450公斤以上时,大穗型品种基本苗10~15万,多穗型品种8~12万。

 

2.选择适合的播种方式合理的播种方式,既可保证集体协调发展,又能使单株发

 

育强健,营养面积增添。

所以,它是合理密植的重要内容之一。

确立合理的栽种方式,第一应从整年各作物均衡增产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知足不一样耕种制度的要求,如早先留出棉行、玉米行、花生行等。

其次,还应试虑到地力、播期和播种机具等条件,如肥力高、播期早时可适合加宽行距或采纳宽窄行栽种等。

第三,亦应兼备到不一样种类品种对播种方式的要求,如分蘖力强、株型高大者,行距宜宽等。

 

目前,河南省小麦生产上有以下几种播种方式:

(1)等行距条播行距一般为15~25cm。

适于在350公斤以下产量水平上应用。

此中,15~17cm等行距条播叫窄行条播。

(2)宽窄行条播宽行行距30~33cm,窄行行距13~20cm,一般有(30+20)、(30+17)、

(33+13)等方式,适于在500公斤左右产量水平上应用。

(3)撒播稻茬麦区宜采纳“以田定子,按厢称量,撒远补近,弓形行进,播后轻拍,

灰肥盖子”的人工撒播方式。

(4)重耧播这种方式实质上还是等行距或宽窄行播种方式,它只可是是为了防止缺

苗断垄而把既定播量一分为二,在第遍播罢重前耧再播一遍而已。

(5)宽幅播种播幅6.7cm,幅距20cm。

这种方式有效地减少缺苗断垄,行距加宽

(26.7cm),适于在350公斤产量水平上应用。

 

3.合理调控集体发展依据不一样生育阶段的苗情及适合的集体指标,采纳相应调控

 

142

 

举措,保证集体沿着合理的轨迹发展。

河南省不一样产量水平条件下集体动向指标见表

2-15。

 

表2-15河南省不一样产量水平条件下小麦的集体指标

产量水平(公斤/亩)

基本苗数(万)

冬前分蘖数(万)

最高分蘖数(万)

亩成穗数(万)

400以上

多穗型8~12

80~90

90~100

45

大穗型10~15

60~70

70~80

30~35

250~350

18~22

40~60

60~70

20~30

250以下

20

40

50

20以下

 

二、适期高质量播种

小麦要高产,壮苗是重点;而要培养壮苗,适期高质量播种是基础。

欲实现高质量播种,不单要求在前作收后联合施足底肥,实时精美整地以蓄足底墒,就地取材采纳优秀并推行良种良法相当套,依据实质条件做到合理密植等,同时也要求做好种子与农机具的准备、适期精美播种等工作。

 

(一)播前准备

 

1.种子准备在选定了适合的品种此后,对待播种子还要进行以下办理:

 

(1)晒种晒种可促进种子生理后熟,打破休眠;干燥麦粒,提升种皮透性,促进呼

吸,利于种子内可溶性营养物质的形成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提升种子生活力和抽芽势、

抽芽率;杀死或杀伤病原菌、虫卵或幼虫等。

一般在土场上摊3~7cm厚,翻晒2~3d

即可。

 

(2)优选种子未经优选的种子大小不一,且常有损坏粒、带病虫粒和草籽等杂物,不单严重降低出苗率,并且对麦苗此后的长势也有显然的不利影响。

据研究,假如其余

条件一致,大粒种子比小粒种子出苗早2天,分蘖始期提早6天,单株分蘖多2.8个。

优选种子这项举措一般可增产5%左右。

所以,播前种子办理应经过机械挑选粒大饱满、齐整一致、无杂质的种子,以保证

种子营养充分,出苗齐整、分蘖粗壮、根系发达,苗全、苗壮。

种子优选的方法有:

5XF-1.3A型复式种子优选机优选法、比重优选法(胶泥水或盐水)我风选法等。

 

(3)用植物激素、微量元素或药剂拌种要针对当地苗期常发病虫害进行药剂拌种,

143

 

或用含有营养元素、药剂、激素的种衣剂包衣。

如用50%矮壮素250克兑水5公斤,喷、

拌麦种50公斤,堆放4小时,而后晾干,可使苗期叶片宽、短、色浓,株健,分蘖发

生提早;用40ppm萘乙酸液拌种(或浸种),可提早出苗,提超出苗率,加快幼苗生长。

别的,还实用黄腐酸(抗早剂1号)、微量元素(硼、锌、镁、锰、钼)、生根粉等化学药

物来拌种的。

为防治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可用1605拌种,配方是0.5公斤药液兑水

25公斤,拌250公斤麦种;也可用70%辛硫磷0.5公斤,竞水35公斤,拌麦种350公斤;或用50%辛硫磷0.5公斤,竞水25公斤,拌麦种250公斤;还可用40%甲基异硫磷拌种,药、水、种的比率为1:

100:

1000。

 

(4)抽芽试验储藏条件不善或储藏时间过长,种子霉变或被虫蚀,其抽芽率大大降

低。

所以,播行进行抽芽试验,正确认识种子的抽芽率,可为确立适合播量供给重要依

据。

抽芽率是指在温度、水分、氧气适合的条件下,100粒种子中7天内抽芽的粒数,

用百分数表示。

试验时,一般随机取200粒种子,而后分作2份,放于培养皿(上垫滤

纸)中,加适当清水即可;别的,也能够用红墨水(10倍液)浸染法进行。

 

2.农机具检修增强农机具管理,充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实现小麦丰收的一项

 

重要举措。

一般地,机耕机播可增产15~20%。

生产上要求在播前15天应达成拖沓机、犁耙和播种机等农机具的检修和适合的调整工作,并备足必需的配件。

对播种机械要求在播前试播,保证下种量正确,播深适合,行距适合,下子均匀一致。

 

(二)确立适合播种期

误期晚播,气温低,出苗延缓,苗不齐,长势弱,冬前分蘖少或无,次生根数少,

麦苗抗寒力减弱,简单受冻害;同时,因为冬前低位蘖少或缺位,分蘖成穗率低,亩穗

数少;过于晚播的冬性品种,常到第2年春才开始幼穗分化,较高的温度条件致使穗的

分化形成进度加快,连续时间缩短,穗少、粒少;晚播抽穗开花延缓,成熟期迟延,子

粒形成和灌浆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速度加快,历期较短,粒重降低。

过早播种,较高温度条件致使植株生长过速,幼苗素质嫩弱,易受病虫危害,造成

缺苗断垄,成穗数减少;假如是春性品种播种过早,麦苗生长快速,分蘖多,旺而不健,

干物质累积少,有的甚至在冬前拔节,这样,越冬时很易受低瘟冻害;旺长麦田冬季消

耗土壤养分许多,春天很易脱肥。

144

 

而适期播种,则可使小麦苗期处于最正确的温、光水条件下,充分利用光热和水土资源,冬前培养壮苗的目的。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应依据当地的天气条件、品种特征、土肥水条件和种植技术水同等来确立适合的播期:

 

1.纬度与海拔高度随纬度、海拔高度高升,气温降低,日照时数延伸,播期相应

 

宜提早;反之,播期宜推延。

一般在相同海拔高度条件下,纬度递加1°,播期宜提早4

天;在相同纬度条件下,海拔高度增添100米,温度约降低1℃,播期亦宜提早4天。

 

2.冬前积温河南生态条件下,小麦从播种~种子萌动需≥0℃积温22.4℃·日,此后胚芽鞘每生长1cm,约需≥0℃积温13.6℃·日,所以,从种子萌动~出土需≥0℃积温

68.0℃·日;第一片真叶生长1cm,约需≥0℃积温13.6℃·日,所以,从出土~出苗又需≥0℃

积温27.2℃·日(播种~出苗需要117.6℃·日≈120℃·日)。

当天均温为10℃左右时,生长1

片叶需≥0℃积温75℃·日,所以,冬前麦苗长出6叶或6叶1心,需≥0℃积温

450~525℃·日,长出7叶或7叶1心,需≥0℃积温525~600℃·日。

另据我省生产实践,春性品种冬前壮苗拥有6叶或6叶1心,半冬性品种冬季壮苗

拥有7叶或7叶1心,所以,从播种至形成壮苗,春性品种需≥0℃积温570~645℃·日,半冬性品种需≥0℃积温645~720℃·日。

积温指标确立此后,再依据当地常年日均匀温度的变化资料,从日均温稳固降至0℃之日起向前计算,将≥0℃的温度值加起来,直到其总和达到既定积温指标为止。

姥,这个停止日期即为当地春性或半冬性品种的适合播期,这一日的前后3天即为其适合播期范围。

 

3.品种特征不一样感温、感光种类品种,达成发育要求的温光条件不一样。

在相同纬

 

度、海拔及生产条件下,冬性品种宜早播,半冬性品种次之,春性品种可稍晚播种。

一种类的品种,冬性(春性)强弱也不一样,一般冬性(春性)强者播期宜适合提早(拖迟),冬

性(春性)弱者宜适合拖迟(提早)。

北方各麦区冬小麦的适合播期为:

冬性品种为日均匀气温18~16℃,春性性品种一般在16~14℃,即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

北方春小麦主要散布在北纬35℃以北的高纬度、高海拔地域,春天温度上涨迟缓,为了延伸苗期生长,争取分蘖和大穗,一般在气温稳固在0~2℃左右,表土化冻时即可播种,而东北

 

145

 

春麦区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宁夏、内蒙古及河北坝上约在3月中旬。

 

4.土、肥、水条件在上述适合范围内,适合播期还要依据当地的土壤肥力、地形

 

等进行调整。

黏土地质地密切,通透性差,播期宜早;沙土地播期宜晚;盐碱地不发小苗,播期宜早。

水肥条件好,麦苗生长发育速度快,播期不宜早;旱地或墒差时,播期宜早。

 

大批的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表示,河南省半冬性品种适合播期为日均匀气温

16~18℃,春性品种14~16℃。

北部地域小麦的适合播期,春性品种为10月上旬,半冬

性品种为9月下旬;中部地域春性品种为10月中旬,兰冬性品种为10月上旬;南部地

区春性品种为10月下旬,半冬性品种为10月中旬(详见表2-16)。

 

表2-16

河南省不一样地域小麦的适合播期范围

地区区分

适合播期范围(月/日)

西部山地丘陵区

9/20~10/5

豫西北山前平原区

半冬性10/5~10/10,春性10/8~10/15

豫东北平原区

半冬性9/30~10/10,春性10/7~10/13

豫西丘陵旱作区

9/25~10/10

中部缓坡平原区

半冬性10/5~10/12,春性10/10~10/15

豫东黄淮冲积平原区

半冬性10/5~10/10,春性10/10~10/15

淮北平原区

10/10~10/25

南阳盆地麦区

10/15~10/25

淮南稻茬区

10/20~10/30

 

(三)确立适合播种量

基本苗数是实现合理密植的基础。

生产上往常采纳“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子”的方法确立适合播种量,即以土壤肥力高低确立产量水平,依据计划产量和品种的穗粒重确立合理穗数,依据穗数和单株成穗数确立基本苗数,再依据基本苗和品种千粒重、抽芽率及田间出苗率等确立播种量。

 

亩播量应依据亩基本苗数、种子净度、子粒大小、种子抽芽率和出苗率等因向来确立,其计算公式是:

 

亩计划基本苗数×千粒重(克)

146

 

亩播量(公斤/亩)=───────────────────────

种子净度(%)×抽芽率(%)×出苗率×106

 

一般当种子净度在99%以上,能够不考虑“净度”这项要素。

假如计划基本苗数为16万,所采纳的品种千粒重为36克,抽芽率为90%,出苗率为80%,那么,亩播量应为:

(160000×36)÷(0.90×0.8×106)=8.0公斤/亩。

 

生产实践中,播种量还应依据实质生产条件、品种特征、播期早晚、种植系统种类等加以调整:

土壤肥力很低时,播量应低,跟着肥力的提升而适合增添播量,当肥力较高时,相对减少播量;冬性强,营养生长久长、分蘖力强的品种,适合减少播量,而春性强、营养生长久短、分蘖力衰的品种,适合增添播量;播期推延应适合增添播种量;不一样种植系统中,精播种植播量要低,独秆种植要密等。

 

河南省小麦生产中,产量水平在150公斤以下时,亩播量为7.5~9.0公斤;产量250公斤左右,亩播量为9~11公斤;产量350公斤左右,亩播量8~10公斤;产量在450公斤以上时,大穗型品种亩播量为5~7.5公斤,多穗型品种亩播量为4~6公斤。

 

(四)提升播种质量

 

1.播种深度适合、一致,下子均匀胚乳中所储存的养分有限,若播种过深,幼苗

 

形成地中茎,耗费养分多,出苗迟,苗质差,分蘖少,且易感得病虫害;若播种过浅,因为土壤表层含水量不足,种子易落干,影响抽芽、出苗,同时分蘖节散布太浅,既不

利于安全越冬,又易惹起倒伏与早衰。

所以,生产上一般要求分蘖节应距地表2~3cm,即播种深度应掌握在5cm左右。

别的,高质量播种还要求播深一致,下子均匀,防止疙瘩苗或断垄现象发生。

 

2.覆土优秀,播后镇压要求播前土壤松散、上虚下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播后

 

覆土优秀。

播后镇压举措,可使土块细碎,土体沉实,土壤毛细管上下连通,利于基层

水分上涨,同时也可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便于其汲取水分和养分。

特别在旱地麦田

上,镇压举措拥有显然的增产作用。

 

147

 

3.播种方面的其余要求第一要做到播行直,行距匀,背垄宽窄一致,播得齐整划

 

一;其次要做到不重播、不漏播、种到地头地边,不留安闲地等。

 

4.防治地下害虫一般采纳化学举措来防治地下害虫。

生产上在搞好药剂拌种的基

 

础上,还可采纳药液浇灌法,即播种出苗后用5000倍辛硫磷液灌输蝼蛄洞。

也可用毒

谷、毒饵法,即用50%辛硫磷乳剂3~4毫升,兑水50~100毫升,与1.0~1.5公斤炒过或

煮过的谷子混匀,播后撒于田间;或用上述药剂,与3~4公斤碾碎的豆饼或花生饼、芝

麻饼、棉籽饼等混匀,播后撒于田间。

 

三、冬前及冬季(先期)麦田科学管理

麦田管理的中心任务有3个:

一是经过肥水等举措知足小麦对肥水等条件的要求,保证植株优秀发育;二是经过保护举措防守(治)病虫草害和自然灾祸;三是经过促控举措,协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实现种植目标。

小麦的一世能够分为冬前和冬季阶段(出苗~返青前,即越冬结束)、春天阶段(返青~抽穗)和后期阶段(抽穗~成熟),也可分为苗期阶段(出苗~起身)、中期阶段(起身~抽穗)和后期阶段(抽穗~成熟)。

 

(一)冬前及冬季小麦生长发育特色

 

1.冬前小麦生长发育特色从出苗至越冬始期称为小麦的冬前生长发育阶段。

该阶

段在我省北部地域为10月13日~12月15日,中、东、西部地域为10月18日~12月

20日,南部地域为10月28日~12月30日或1月初,西部山地为10月初~12月初,一

般要经历2个月左右的时间。

冬前阶段小麦以营养生长为主:

播后6~7d开出苗,出苗

后半个月左右开始发生疏蘖,11月上、中旬进入分蘖第一盛期,越冬开始时第一盛期结

束,亩穗数的多少主要决定于这一期间;初生根不停伸长,并发生疏枝,汲取利用基层

土壤的水分和养分,次生根随分蘖发生而发生,两者之间拥有显然的正有关关系;茎节

分化完成,但不伸长;近根叶数量不停增加,单株叶面积渐渐增大,植株体快速壮大。

小麦幼穗在10月底或11月上旬进入生长锥伸长久,并以二棱期或单棱期进入越冬期。

冬前小麦的生理代谢以氮代谢为主,光合产物合成与累积量相对较少。

该阶段固然对肥、

水的需求量不多,但肥、水在形成壮苗过程中的作用却不行忽略。

 

148

 

2.冬季小麦生长发育特色从越冬始期至越冬结束(返青)称为小麦的冬季生长发育

 

阶段。

该阶段在我省北部为12月中旬~翌年2月中、下旬,中、东、西部为12月下旬~2月上、中旬,南部为1月上旬~1月下旬或2月上旬,西部山地为11月尾或12月初

~2月尾。

随处区不一样,小麦越冬期的长短差别较大,一般为1~3个月。

越冬期间小麦

仍以营养生长为主:

一般单株可发生疏蘖1~2个,增生次生根3~4条,茎仍不伸长,出生叶片1~2片。

该阶段春性品种幼穗分化处于二棱期,冬性、半冬性品种处于二棱早期或单棱期。

这一期间小麦的生理代谢仍以氮代谢为主,光合产物合成量少,但累积量相对许多。

越冬期间小麦需水、肥不多,但腊肥和冬灌在生产上拥有重要作用。

 

3.壮苗的标准壮苗的分蘖数适中,成穗率较高,所以,亩成穗数较足;幼穗分化

 

开始的早,历期长,小穗数和结实粒数增加;联合春天的合理促控,壮苗在拔节后茎秆粗壮,叶挺举,苗脚洁净利索,集体光照条件优秀,有机物质合成许多,粒重增添。

苗的个体形态长相指标(11月尾或12月初)是,春性品种达6叶或6叶1心,具4~5个分蘖(包含主茎),半冬性品种达7叶或7叶1心,具7~8个分蘖;次生根10条左右;叶色可是浓,不发黄,以“正绿”为适合;单株干重(去根系)1.2克左右;春性品种幼穗分化到二棱期,冬性、半冬性品种到二棱初、中期;株高20~25厘米(不超出27厘米);最上

一个叶耳间距在1厘米之内。

壮苗的集体指标是,LAI为1左右,冬前总茎数为成穗数

的1.5~2倍,高产田春性大穗型品种亩总蘖数为60~70万,半冬性品种80~90万,具3片叶以上的大蘖占45%;中产田春性品种为50~60万,半冬性品种60~70万;150公斤以下产量水平,亩总蘖数40~50万。

 

(二)冬前及冬季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挑控目标

在适期高质量播种,争取麦苗达到齐、匀、全的基础上,促弱控旺,培养壮苗,促根壮蘖,并协调好功苗生长与养分储存的关系,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在获得壮苗的基础上,促进根量增加、根系下扎,促进植株强健生长,在有效分蘖期后尽量控制晚生小蘖

滋长,提升成穗率;防备死苗,防治病虫害,为小麦中、后期的强健生育确立优秀基础。

 

(三)冬前及冬季麦田科学管理举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