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562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某处的远古人类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这一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2.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流域、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下列那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①农作物的出现②家禽、家畜的饲养③城市的出现④磨制工具⑤聚落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3.西部网讯:

今天(4月4日)上午,丁酉(2017)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

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黄帝陵轩辕殿祭祀广场,共同祭奠“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下列人物中与黄帝同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B.尧帝C.舜帝D.大禹

 

4.下列关于传说和史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传说是没有文字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历史记录

B.史实和传说不是截然对立的,是有一定联系的

C.史实大多是客观存在的较为真实的历史记载

D.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大,毫无依据

 

5.著名学者夏鼐说: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夏先生得出如此结论的依据应该是()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推广牛耕

④制陶技术水平较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下面是张华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夏商周时期政权更迭制作的年代尺。

其中②处应该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7.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创制“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商朝社会经济繁荣B.商纣与民同乐

C.商朝酒肉供应充足D.商纣荒淫无道

 

8.太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建城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97年,晋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在今太原市南郊古城营一带修筑了太原第一座古城﹣﹣晋阳。

当时正值()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9.《礼记•礼运》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这段材料反映了(    )

A.禅让制取代了世袭制B.“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C.公有制变成了等级制D.富裕的生活取代了贫穷

 

10.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其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其中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A.指事字B.象形字C.会意字D.形声字

 

11.成语典故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标志着战国时期开始的典故是

A.退避三舍B.三家分晋C.破釜沉舟D.围魏救赵

 

12.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还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这段话说明了齐桓公称霸的

A.原因B.经过C.结果D.影响

 

13.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    )

A.没有改变土地制度B.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C.严重缺乏群众基础D.违背了历史潮流

 

14.中国银行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下图)。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西周B.战国C.秦朝D.汉朝

 

15.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确定了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体现了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的治国理念。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依法治国”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B.老子C.韩非D.孙膑

 

16.观察如图所示《战国形势图》,从中提取到的信息有()

①位置靠东和靠南的分别是齐国和楚国

②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

③这一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是秦

④长平之战发生在今山西境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鲡山墓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下列能反映材料所述现象的有()

①沉重的赋税②残酷的刑罚③焚书坑儒④繁重的徭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实施了“焚书坑儒”。

其中下令烧毁的书籍是

A.医药和种植类B.诸子百家书籍C.占卜和医药类D.史前传说故事

 

19.对下图这场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

B.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推翻了秦朝统治,打击了地主阶级

D.揭竿而起的革命首创精神永载史册

 

20.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帝位,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楚汉之争”。

最终刘邦取得了胜利。

刘邦能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是()

A.刘邦收揽民心,善于用人B.刘邦军事力量超过项羽

C.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满D.项羽出生低微,势力较弱

二、识图题

 

释读地图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它能帮我们发展历史时空观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诸侯国建立与哪一制度有关?

这一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2)对比图二、三形势图,指出从图二到图三发生的变化。

(3)根据图四信息,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秦朝都城________秦管理地方的制度________秦朝疆域南达________

(4)根据图提示,概括从图一到图四历史发展的趋势。

三、综合题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战乱频繁,相互杀伐,为了避免被吞并的命运,为了称雄诸侯,各国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其中最彻底的,就要数商鞅变法了。

材料二他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

内容主要包括:

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统一度量衡;等等。

材料三随着秦孝公的去世,新继位的惠文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把商鞅抛出来以缓解社会各界的积怨……商鞅虽然被处死,但其变法措施仍得以延续。

﹣﹣以上材料均摘自《商鞅变法:

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

(1)“商鞅变法”的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是商鞅变法的内容。

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措施。

①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________

②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被处死”这一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商鞅变法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应注意什么问题?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

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

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著名学者周有光

材料三 “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倒皇帝的伟大意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遭受了挫折。

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材料五 邓小平在1984年说: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皇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从材料中可以知道不能单纯以武力来治理国家。

请你说出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

该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民主化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

(4)根据材料四回答,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指什么?

(5)材料五中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什么政策?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

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远古祖先的拜访”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对号入座】

(1)请将下列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只填序号)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黄帝 ④半坡原始居民 ⑤北京人 ⑥炎帝 ⑦山顶洞人 ⑧尧舜禹

洞穴中的祖先

________

定居时代的祖先

________

传说中的祖先

________

任务二【分析论证】

(2)根据下列图文资料,结合史实,完成探究问题。

(两个问题须分别作答)

材料 在北京人居住的岩洞里,科学家们所获的大量化石和石器,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极高的研究资料,因而有助于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

问题一:

结合上述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衣、食、住、用火、使用工具、人与人的关系等多角度举例说明北京人是怎样向现代人进化的。

问题二:

河姆渡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通过考古发现,我们知道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请你结合具体史实,举例说明这两种文化的不同点及原因。

任务三【方法总结】

(3)结合上述探究,请你归纳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北京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点。

【解答】

在北京人遗址先后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共十万件以上。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2.

【答案】

C

【考点】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禽、家畜,居住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的出现,标志

着原始农业的出现,⑩②④⑤正确;原始居民生活的时期,城市还没有出现,③排除。

故选C.

3.

【答案】

A

【考点】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解析】

本题以“人文初祖”为切入点,考查黄帝和炎帝的相关知识。

【解答】

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

4.

【答案】

D

【考点】

历史文化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传说和史实。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关于传说和史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大,毫无依据”。

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大,传说不等同于历史的真实,我们不能把它当成完全真实的历史,但它有一定的历史事实,只是还没有经过考古验证,我们可以通过存留的遗址和文物来印证、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信息,传说与史实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经过考古验证,没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是传说,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史实。

D说法错误。

5.

【答案】

A

【考点】

青铜器

文字的演变

【解析】

本题以著名学者夏鼐说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商代文化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解答】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制作工艺高超,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夏先生得出“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如此结论的依据是①②。

6.

【答案】

B

【考点】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打败夏王桀,夏朝灭亡,汤建立商朝,故B符合题意;公元前2070年,禹建

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推翻商朝统治,建立西周,定都镐

京,故C不符合题意;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

【答案】

D

【考点】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解析】

本题考查商纣王的暴政。

【解答】

D商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炮烙之刑”是指古代酷刑,用炭火烧热铜柱,将人绑于铜柱上烧死、是殷纣王所为。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指商纣王统治时期,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后人常用“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

商纣王的暴行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商纣创制“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反映了商纣荒淫无道。

8.

【答案】

B

【考点】

春秋争霸

【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分期,知道公元前497年属于春秋时期。

【解答】

据题干关键词“公元前497年”可知,晋阳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9.

【答案】

B

【考点】

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到世袭制演变的知识点。

【解答】

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反映的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B。

10.

【答案】

B

【考点】

文字的演变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

【解答】

一般说来,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以下四种: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

象形,指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所以其中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象形字。

11.

【答案】

B

【考点】

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春秋争霸

青铜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

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

故B符合题意;退避三舍是

春秋时期的故事。

故A不符合题意;破釜沉舟出自于巨鹿之战,发生在奏朝末年,故C不符合题意;围魏救赵出自“桂陵之战

”,发生在战国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

【答案】

A

【考点】

春秋争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对内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对

外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因此,齐国的国力增强以及正确的策略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

,A正确;

BCD项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

故选A.

13.

【答案】

B

【考点】

商鞅变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解答】

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旧贵族的愤恨,因此在秦孝公去世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

故选B。

14.

【答案】

C

【考点】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经济

管理是统一货币,用圆形方孔钱奏半两。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答案】

C

【考点】

百家争鸣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6.

【答案】

D

【考点】

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解析】

本题以春秋战国争霸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五霸与战争的影响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解答】

据《战国形势图》可知,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

最靠东和最靠南的诸侯国齐国和楚国。

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征发大批人力修缮和增补燕、赵、秦三国北边的旧长城,将其连为一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

在春秋、战国时期,始终存在的较强大的异姓诸侯国齐国。

齐国的都城是临淄。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这一诸侯国长期存在的经济条件是齐国地处临海,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了战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战争──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发生在山西境内。

17.

【答案】

B

【考点】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

【解答】

据“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鲡山墓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可知,材料所述现象的有①沉重的赋税、②残酷的刑罚和④繁重的徭役。

③焚书坑儒不能在材料中体现。

18.

【答案】

B

【考点】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奏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

烧掉,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实施了“焚书坑儒”,其中下令烧毁的书籍是诸子百家书籍,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史前传说故事,不在焚书之内,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

【答案】

C

【考点】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陈胜吴广起义。

大泽乡起义没有推翻奏朝统治,推翻了奏朝统治的是刘邦,选项C错误,

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揭竿而起的革命首创精神永载史册

,叙述均正确,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答案】

A

【考点】

西汉的建立

【解析】

本题考查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

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

楚汉之争中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是善于用人、有关中作后方、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军力强大不是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当时项羽的实力强大,刘邦力量弱小。

二、识图题

【答案】

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扩大统治范围.

晋国分成了韩赵魏三国;战国时中原受到匈奴南下的侵扰,春秋时没有;战国时各国纷纷修建长城,春秋时没有;战国时期有许多大规模的战役,如长平之战,马陵之战等;战国时诸侯国比春秋时期少.

咸阳,郡县制,南海

由分裂走向统一;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考点】

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西周的分封制

春秋争霸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历史开放性问题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治措施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的是春秋到秦朝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知识点.

【解答】

图一是《周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扩大统治范围,西周实行分封制.

读图二《春秋争霸形势图》,图三《战国形势图》,可知晋国分成了韩赵魏三国;战国时中原受到匈奴南下的侵扰,春秋时没有;战国时各国纷纷修建长城,春秋时没有;战国时期有许多大规模的战役,如长平之战,马陵之战等;战国时诸侯国比春秋时期少.

图四是《秦朝形势图》,读图可知:

秦朝的都城是咸阳.秦朝时期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了郡县制.秦朝的疆域南达南海.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霸主地位,不断进行争霸战争,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到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雄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实行了国家的统一.因此说从春秋到秦朝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由分裂走向统一.

三、综合题

【答案】

为了避免被吞并的命运,为了称雄诸侯。

原因:

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不足:

重视农业,打击商业。

要全方位相互协调地进行改革,要不断深化改革,要立足实际进行改革。

(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商鞅变法

历史开放性问题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目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目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评价的知识点。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解答】

由材料“为了避免被吞并的命运,为了称雄诸侯,各国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可知商鞅变法的目标是:

为了避免被吞并的命运,为了称雄诸侯。

由材料二可知:

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的措施,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的措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由材料“惠文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把商鞅抛出来以缓解社会各界的积怨。

”可知导致“商鞅…被处死”这一悲惨结局的原因是:

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商鞅变法中实行重农抑末的政策,重视农业的发展,打击商业的发展。

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

要全方位相互协调地进行改革,要不断深化改革,要立足实际进行改革等。

【答案】

(1)措施:

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负责(或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迁徙六国的旧贵族到首都,加强监视;军事上解除六国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2)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

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说明:

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