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571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docx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2分)(2017·涞水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禹、汤、文王、武王对贪腐防与治结合,有效遏制了贪腐,一时官风清明,         ,被后世颂称为名王圣主。

②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古人那样玩味闲的情致与逸的疏放,濯清流,坐茂林,观佳夕,      ,闲情不尽。

③看到雍正的“为君难”,人们无法不在脑海中再现一个朝乾夕惕、             的封建帝王形象。

A.麦穗两岐 披沙捡金 俾昼作夜    

B.麦穗两岐 含英咀华 俾昼作夜    

C.河清海晏 含英咀华 宵衣旰食    

D.河清海晏 披沙捡金 宵衣旰食    

2.(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塌方,工段长俞康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B.12月4日,2013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顺利闭幕,各企业通过十四天的展销活动,最后“金霞”生态米、金井牌毛尖等98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了本届农博会的产品金奖。

C.中国教育报发表题为《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完成》,披露了高考改革七大举措和改革亮点。

报道称,改革拟对外语考试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不再统一高考时举行。

D.《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相亲节目开播,带动了中国婚恋节目热潮,而精明的电视人在充分挖掘出中国人情感婚恋话题价值之后,又紧锣密鼓地开采中国人求职就业这一永不过时的题材。

3.(2分)(2017高二下·上饶月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①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②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③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④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

⑤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

A.①③④②⑤    

B.②①⑤④③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⑤①④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4分)

4.(6分)(2015高二上·邢台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唐诗的建筑美

唐诗不仅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而且在结构上具有建筑美。

所谓建筑美,不是说唐诗与建筑具有同样的美学特点,而是说唐诗像建筑一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把本来是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

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化动为静,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像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

然而,静中又有动,实中又有虚。

建筑看起来,完全是静的、实的,建筑所用的材料,如砖、瓦、木料等,无一不实,无一不静。

然而,建筑师通过对门、窗、房间、走廊等结构的安排,却不仅使建筑内部具有广阔的活动天地,而且外部也与整个宇宙相联系,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感。

这样,建筑本身也成了一个小宇宙,它把上下四方与古往今来,融合汇通在一起。

唐诗也有这样的特点。

它所描写的多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意象,但它所表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诗思和感情。

例如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雨中黄叶树”与“灯下白头人”,这是两组看似各不相关的具体意象;“浮云”与“游子”,“落日”与“故人”,更是看似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诗人只是并列地把它们罗列在一起,不加任何分析性的说明,可是我们一读,却好象蒙太奇一样,不同的镜头组合在一道,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了某种深永的感情。

唐诗的建筑美,就来自这种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

这样的建筑美,还和汉字的结构形式有关。

汉字是从象形字产生出来的,象形字的特点是摹拟具体的物象。

唐诗充分利用汉字摹拟具体物象的特点,去塑造富有建筑立体感的诗歌形象。

例如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里写了凤凰、凤凰台、长江三个具体的物象,然后用三个动词描述它们各自的状态,然后再把它们组合在一道,成为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难道不像建筑的门、窗与墙壁,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融贯,从而产生出建筑的美吗?

凤去、台空、江自流,我们读着,我们的眼前不仅浮现了它们作为物的形象,像建筑一样竖立在我们的面前,而且从它们的关系中,我们看到了空间的并列关系转化成了前后流逝的时间关系,江山长在而人事沧桑的感慨,不禁油然而生。

唐诗的建筑美那以具体的物象的描绘来打动我们的感染力,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建筑善于以小见大,在极小的空间中展示出广阔的人生。

唐诗在结构上,也具有建筑的这种特点,在短短的绝句或律诗中,包孕着广阔的生活内容。

例如王维的《息夫人》,短短二十个字,不仅写了历史,而且写了现实。

在写历史和现实的时候,更重要的,它描写了深厚的令人难以言说的内心的悲哀与感情。

唐诗的建筑美,在绝句当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我们说,绝句的结构,有如中国亭子的四根柱子。

就是这么四根柱子,它一方面塑造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形象,自成一个天地,另一方面却又吞吐着整个宇宙,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选自《唐诗十二讲》,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唐诗的建筑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诗的建筑美是指唐诗在结构方面体现出来的美,它是一种让人在诗歌中体会到的具有空间立体感的美。

B.唐诗的建筑美是通过对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使得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具有空间的立体美感。

C.充分利用汉字摹拟具体物象的特点,去塑造富有建筑立体感的诗歌形象是唐诗的建筑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D.短短的绝句和律诗中包孕着广阔的生活内容,展示出广阔的人生,使唐诗的建筑美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2)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往往通过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的手法,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像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

B.建筑通过门窗等结构,使之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感,而唐诗则通过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表达某种深永的感情。

C.唐诗的建筑美体现在把时间艺术转化为空间立体感上,更体现在把空间并列关系转化成前后流逝的时间关系上。

D.建筑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把宇宙浓缩到房屋之中,唐诗则通过这种手法,用简短的诗展示出广阔的生活内容。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既然唐诗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在结构上具有建筑美,那么我们可以对唐诗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品味和解读。

B.只要诗人并列地把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罗列在一起,不须分析说明,读者就可以领会其中的深永的感情。

C.唐诗之所以美,与汉字的结构形式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许多唐诗一旦翻译成别的语言,它的美就会被削弱。

D.唐诗绝句中每一句都好比中国亭子的一根柱子,因而诗的内容犹如亭子的空间,诗的思想情感犹如广阔的宇宙空间。

5.(8分)阅读理解

唯一的老舍

毛志成

①在谈论老舍时,我不想局限在老舍的业绩中。

认识老舍,如果只将他视为作家、文学家、语言大师等等,那也只是从“文格”的角度认识了老舍,而淡化了他的“人格”质量。

老舍一生的活动,文化、文学只是他的一个关注点,事实上,他始终全方位予以关注的是社会命运——特别是中国和中国人的命运,也包括对中国“国民性”的透视和扫描。

老舍是中华民族广袤而平凡的文化土壤上挺立起的一株耐苦大树,虽不夺目地高耸,但他立足于向社会和民众植根,伸枝,展叶,释氧,兼之增色添美。

老舍的作品,无论是发轫之作的《老张的哲学》,还是代表作《骆驼详子》、《正红旗下》,以及立身之作《四世同堂》、《茶馆》,无不昭示他是一位与中国民众息息相关,将文化功利与社会功利融为一体,而且个人命运与时代的总体命运互为形影的,必将永远使历史不能忘记的民魂式的作家。

②老舍在人性品格上首先是好人,是善人,他很少骂人,倒是尽量多地助人、济人,反右时有人当了右派,老舍一有机会照例请他们在小饭馆中吃一顿饭,于“莫谈国事”之外也尽量给这些“另册”人士多一点温暖。

③老舍绝不是生活地位、社会地位、文化地位上的贵族。

从他以“旗人”名义出生的那天起,就饱受贫困、压抑。

但有人依据老舍的出身,将他定为“穷人”,有的甚而喻为农民,这样的比附,在见解上其实也是很粗俗的,乃至是大谬的.泛义上的穷人,特别是彻底式的穷人——即德穷、财穷、智穷、文穷的群落,是不会从中诞生出老舍的。

老舍的“旗人”裔脉,老舍的基督意识,老舍的求学欲望和从教、从文意趣,都使他大大有别于一般性的穷人。

 

④老舍一生的“急就篇”式的作品很多,占了很大比重,但他的“急就”,是急于国事、民事。

“国家不幸诗家幸”(清赵冀语),诗家的“幸”不是指幸福,而是指活跃。

文化人在国难期间的创作活跃,必然是与“及时”同义的。

爱国爱民之心驱使他往往愤然疾书,匆匆命笔。

舍弃个人虚誉,不做“逸士”,而与国家命运、民族疾苦同呼吸,这就是高品位文化人的基本品格。

⑤以老舍的宽容通达,兼之常有自悲心态和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惯性,人们有理由做出一种推测:

老舍会逆来顺受,苟安乱世,但这种推测是对老舍的不深知。

老舍的脸常常是笑呵呵的,但老舍的骨头是坚硬的。

他可以受辱,但不能自辱!

⑥老舍之死,可以认为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却不能否认它的必然性。

那是个扑灭良心、扼杀正义、粉碎文化的年代。

倘若老舍永远地、固执地维护自己的善恶观、美丑观、是非观,并要始终渴望举起善人的旗帜、善事旗帜,到头来时代的恶化已经趋于惯性化而又势必趋于极端化,连他本人无论如何忍辱负重、谦恭处世也无法做到委曲求全的时候,命运给他的终极安排只能是向世界告别

⑦反刍老舍,就是反刍一个时代。

但愿我们此后百年千年从这样的反刍中,汲取老舍的宝贵营养——中国文人、中国作家,人格毕竟重于文格。

用一句名言作结语,就是:

多么出色的卓人也有过卑怯的时候,但卓人之所以是卓人,就在于他尽可能和最终不向卑怯低头!

(1)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多侧面、多角度地评价老舍,目的是让读者更具体、深入地了解老舍是“唯一”的,而且又具有多种性格的丰富内涵。

B.“老舍是中华民族广褒而平凡的文化土壤上挺立起的一株耐苦折大树”,这一比喻,形象地赞颂老舍是一位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养分的文学巨人。

同时也暗示他饱受磨难的一生。

C.作者气愤有人将老舍称为“穷人”或“农民”,因为这些称谓显得粗俗,而且老舍即使不是贵族,也大大地有别于一般性的穷人。

D.本文不仅介绍老舍的发轫之作,代表作以及立身之作,还特别介绍了他的很多“急就”之作,因为这更能体现老舍与国家命运、民族疾苦与共的高尚品格。

E.文章结尾引用一句名言,在充分肯定、赞颂老舍是一位骨头最硬的“卓人”的同时,也客观、委婉地批评他也有过委曲求全和卑怯的时候。

(2)

作者称赞老舍是一位“民魂式的作家”,请结合原文,说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6.(11分)(2017·安庆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翎,字宏肱,并州晋阳人。

少治兵家。

天宝中,授卫尉,擢才兼文武科,出为辰州刺史。

大历中,擢容管经略使。

时夷酋梁崇牵号“平南都统”,与别帅覃问合,又与西原贼张侯、夏永更诱啸,因陷城邑,遂据容州。

前经略使陈仁砺等皆侨治藤、梧。

翎至,言于众曰:

“我,容州刺史,安可客治它所?

必得容乃止。

”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

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

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曰:

“容陷贼久,獠方强,今速攻,祗自败耳。

”翎曰:

“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

”勉许诺。

翊乃移书义、藤二州刺史,约皆进讨,引兵三千与贼鏖战,日数遇。

勉檄止之,辄匿不发,战愈力,卒破贼,禽崇牵,悉复容州故地。

捷书闻,诏更置顺州,以定馀乱。

翎凡百馀战,禽首领七十,覃问遁去。

复遣将李寔等分讨西原,平郁林等诸州。

累兼御史中丞、招讨处置使。

会哥舒晃反翎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翎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时吐蕃入寇,郭子仪悉河中兵乘边,召翎为河中少尹,领节度后务。

悍将凌正数干法不逞,约其徒夜斩关逐翎。

翎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

俄禽正诛之,一军惕息。

历汾州刺史,为振武军使绥、银等州留后。

入拜京兆尹。

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泸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日:

“食是而讨贼乎?

”遂叛。

翎挺身走奉天,拜太子詹事。

德宗还都,再迁大理卿,出为福建观察使。

徙东都留守,既至,开田二十余屯,修器械,皆良金寿革,练士卒,号令精明。

俄而吴少诚叛,独东畿为有备,关东赖之。

元十八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王翎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B.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C.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D.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家”指军事学并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左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Z右贱左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尔的“关东”不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止确的一项是()

A.王翎为官一处,奋发有为。

赴容州任职时,王翊恰逢当地首领梁崇牵和别帅覃问等作乱,在李勉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努力作战捉拿梁崇牵,一举收复容州。

B.王翎屡经战阵,功勋卓著。

王翎收复容州使朝廷得以重建顺州,收复失地过程中他亲历百余次战斗,擒获叛军首领七十人,分兵讨伐西原后平定郁林等州。

C.王翎为人机智,执法严明。

郭子仪领军防守边境时,王翎任河中少尹,管理后方军政事务,他略施小计就破坏了凌正的叛乱,将凌正绳之以法后全军肃然。

D.王翎忠于朝廷,忠于职守。

泾原兵作乱时王翎脱身逃到奉天避乱,任东都留时开荒屯田、修治器械、训练部队,为后来朝廷抗拒吴少诚叛乱作出重要贡献。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

②翎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2分)

7.(12分)(2019高三下·河东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拟咏怀诗十七

庾信①

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

都护②楼兰返③,将军疏勒④归。

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

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

闻道楼船⑤战,今年不解围。

【注】①庾信:

南北朝文学家,梁元帝时出使西魏,梁亡后被强留北方,先后仕于西魏和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

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

②都护:

西汉宣帝神爵二年置“西域都护”,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

③楼兰返:

西汉昭帝时楼兰反叛,傅介子奉命出使其国,刺杀楼兰王而返。

④疏勒:

汉代西域车师国的一座城池,东汉明帝时耿恭坚守疏勒域,数败匈奴进攻,城中粮尽,只余数十人仍坚守不降,终为汉军迎归。

⑤楼船:

即高大的战舰;楼船战,这里指北周军队在沌口与南朝陈国水军的一次水战,北周军大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两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意象阔大雄浑,情调苍凉悲壮。

B.诗的三,四两句借用典故,意在说明这些南征陈国的将军,都是从塞外得胜归来的名将。

C.诗的七,八两句既写边塞荒城的秋景,回应起首二句,又隐喻北周军列阵严整,行动迅捷。

D.这首诗结构十分别致,诗人用“闻道”一词,一笔就将时空拓展到江南水军战场,把时空分散的北战南征事件连在了一起。

(2)这首诗描写了北周大军时空迥异的“三部曲”,请用小标题概括“三部曲”。

(3)有人认为此诗的最后三字“不解围”最为巧妙,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五、默写(共1题;共6分)

8.(6分)(2019高二下·仙桃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江水拍打江岸的情形,“________”一句勾画出了周郎的儒将形象。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回到家中庭院拄着拐杖随意走走停停,时而抬头望望远处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夕阳与水鸟相映,碧水与青天相接,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8分)

9.(3分)(2017·安庆模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贪吃会造成肥胖脑,影响大脑功能发挥。

孩子喜欢活动,正常情况下,体内的脂肪增量很小。

但是一旦吃得过多,摄入食物热量大于消耗热量,①________,储存在体内。

人的智力与大脑沟回皱褶多少有关,皱褶越多、越深,②________。

而贪吃使人变得肥胖,以致脂肪大量堆积在大脑,沟回挤压在一起,皱褶渐渐被抹平。

如此一来,大脑神经发育不良,智能区域的生理功能就会降低,③________。

10.(5分)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

要求:

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

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

③不少于40字。

汉字字形演变表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5分)(2018高一上·金华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秋日的午后,独自漫步在校园左侧通往婺江边的林荫大道上。

秋风忽至,金黄的叶子片片飘扬,摇曳歌舞,直至坦然安卧。

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何感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4分)

4-1、

4-2、

4-3、

5-1、

5-2、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2分)

7-1、

7-2、

7-3、

五、默写(共1题;共6分)

8-1、

8-2、

8-3、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8分)

9-1、

10-1、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