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8971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

盘锦市妇幼保健站招聘试题及解析

说明:

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脑神经共有多少对?

()

A、11

B、12

C、13

D、14

【答案】B

【解析】脑神经亦称“颅神经”。

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经。

共12对,其排列顺序通常用罗马顺序表示。

依次

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

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其中三叉神经分别由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组成。

故选B。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潜伏部位是()。

A、局部淋巴结

B、脊髓后根神经节

C、神经节

D、三叉神经节

【答案】B

【解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少数患者在成人后

病毒再发而引起带状疱疹,故被称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曾患过水痘的患者,少量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

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

外伤、发热等因素能激活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活化的病毒经感觉神经纤维

轴突下行至所支配的皮肤区,增殖后引起带状疱疹。

3、表示疾病的流行强度的术语,大体上可用()。

A、爆发、流行、大流行、周期性

B、散发、流行、爆发、大流行

C、流行、大流行、散发、季节性

D、季节性、流行、爆发、长期趋势

【答案】B

【解析】疾病流行的强度常用散发、流行、大流行、爆发等术语来表示。

散发指某病发病率与去年相似;流

行指发病率超过历年水平至少3~10倍;大流行指某病迅速发展,涉及地域广(跨省、跨国);爆发指疾病

短时间、小范围突发大量病例。

故选B。

4、引起神经细胞兴奋的阈电位是指细胞膜()。

A、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时的临界膜电位值

B、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时的临界膜电位值

C、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时的临界膜电位值

D、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时的临界膜电位值

【答案】D

【解析】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

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5、维持足内翻的肌是()。

A、腓骨短肌

B、小腿三头肌

C、趾长伸肌

D、胫骨前肌

【答案】D

【解析】维持足内翻的肌有胫骨前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

6、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疗法是()。

A、自由联想疗法

B、森田疗法

C、询者中心疗法

D、系统脱敏疗法

【答案】D

【解析】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基本假设:

(1)个

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

(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通过

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故选D。

7、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5秒,则()。

A、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减弱

B、颈动脉体受刺激增加

C、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加

D、血压升高

【答案】D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壁的扩张程度成正比,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使动脉

壁扩张程度下降,颈动脉体受刺激减少,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心交感神经紧张性

增加,血压升高。

8、伤寒杆菌的致病特点中,使病人出现发热、不适、全身痛等症状的主要是()。

A、鞭毛

B、变态反应

C、Vi抗原

D、内毒素

【答案】D

【解析】伤寒杆菌属沙门氏菌属,革兰染色阴性,呈短粗杆状,体周满布鞭毛,鞭毛是运动器,它使鞭毛菌

趋向营养物质而逃避有害物质,且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

增强抗吞噬作用的菌体表面结构包括荚

膜、菌体表面蛋白(M蛋白)、表面抗原(K抗原、Vi抗原)。

菌体裂解时可释放强烈的内毒素,是伤寒杆

菌致病的主要因素。

随着病程发展,伤寒杆菌可使肠道组织发生变态过敏反应,导致坏死、脱落和溃

9、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

A、假小叶形成

B、可见桥接坏死

C、肝细胞水肿为主

D、肝细胞大片坏死

【答案】C

【解析】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有急性普通型肝炎、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

急性普通型肝炎时,主要病

变是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轻微,肝细胞变性主要为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即细胞水肿为主;肝细胞坏死

为散在点状坏死和嗜酸性小体。

慢性肝炎主要表现肝细胞碎片坏死或桥接坏死为主;重型肝炎主要表现肝细

胞大片坏死为主。

故选C。

10、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是复杂和抽象的,其中,与药物的过敏反应有关的主要因素()。

A、药物毒性

B、患者年龄

C、患者体质

D、药物浓度

【答案】C

【解析】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是复杂和抽象的,其中,与药物的过敏反应有关的主要因素是患者体质。

故选

C。

11、能够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的是()。

A、单核细胞

B、B淋巴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答案】D

【解析】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I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

反应。

12、以下哪项属于周围免疫器官()。

A、肾

B、腔上囊

C、脾

D、胸腺

【答案】C

【解析】外周免疫器官由胸腺、脾、淋巴结组成。

“骨髓、腔上囊、胸腺”为中枢免疫器官。

1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位于哺乳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组()。

A、紧密连锁的多态性基因群

B、以上均不对

C、紧密连锁的单态性基因群

D、不连锁的单态性基因群

【答案】A

【解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位于哺乳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多态性基因族群。

14、结核病时发生()。

A、脂肪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凝固性坏死

D、干酪样坏死

【答案】D

【解析】干酪样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

主要见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

类型。

15、在我国最常见的疟疾类型是()。

A、卵形疟

B、间日疟

C、三日疟

D、输血后疟

【答案】B

【解析】间日疟是我国最常见的疟疾类型。

16、通常用于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基为()。

A、巧克力平板

B、改良罗氏培养基

C、TCBS培养基

D、卡-布培养基

【答案】B

【解析】结核分枝杆菌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常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做分离培养。

17、用于鉴别革兰阴性杆菌中氧化型与发酵型的是()。

A、氧化酶试验

B、0/F试验

C、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D、吲哚试验

【答案】B

【解析】氧化-发酵试验(0/F试验)可用于鉴别革兰阴性杆菌中氧化型与发酵型。

18、不属于反射弧的结构是()。

A、感受器

B、受体

C、传入神经

D、中枢

【答案】B

【解析】反射的基础结构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选B。

19、不属于反射弧的结构是()。

A、感受器

B、受体

C、传入神经

D、中枢

【答案】B

【解析】反射的基础结构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选B。

20、()可使体内的免疫功能抑制,易导致癌症发生。

A、A型行为

B、B型行为

C、C型行为

D、M型行为

【答案】C

【解析】目前许多研究结果显示C型行为模式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使体内的免疫功能抑制,也称为癌

症倾向人格。

这种行为模式的人缺乏自我意识,不善于表达自我的感受,与别人过分合作,情绪不稳又不善

于疏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故选C。

21、心理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过程。

A、认识

B、情绪、情感

C、人格

D、意志

【答案】ABD

【解析】心理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故选ABD。

22、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

A、30~60mmHg

B、100~120mmHg

C、120~150mmHg

D、60~80mmHg

【答案】B

【解析】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100~120mmHg,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的舒张压

为60~80mmHg。

23、破坏下列哪一个脑区,动物会出现食欲增加而逐渐肥胖()。

A、边缘叶

B、下丘脑外侧区

C、延脑背侧区

D、下丘脑腹内侧核

【答案】D

【解析】下丘脑腹内侧核系饱中枢所在的部位,当两侧的此区域破坏时,失去饱中枢,致使摄食中枢总是处

于兴奋状态,动物食欲增加并逐渐肥胖。

24、寄生虫感染时滴度明显升高的是()。

A、IgA

B、IgE

C、IgM

D、IgG

【答案】B

【解析】IgE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血清农地极低,可能与抗体寄生虫免疫有关,因此寄生虫感染时滴

度明显增高。

25、在牛乳培养基中可呈现“汹涌发酵”现象的厌氧菌是()。

A、艰难梭菌

B、破伤风梭菌

C、肉毒梭菌

D、产气荚膜梭菌

【答案】D

【解析】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其他,可将凝固

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将液面封固的凡士林层上推,甚至冲走试管口棉塞,气势凶猛,称“汹涌发酵”。

26、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

A、冷藏

B、防冻

C、防潮

D、防虫

【答案】ABCD

【解析】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

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

故选ABCD。

27、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是()。

A、智力发展正常

B、情绪积极稳定

C、意志品质健全

D、社会适应良好

【答案】A

【解析】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人适应环境、谋求自我发展的心理保证,心理健康的

首要标准是智力发展正常。

故选A。

28、基因组为DNA的肝炎病毒是()。

A、丙肝病毒

B、丁肝病毒

C、甲肝病毒

D、乙肝病毒

【答案】D

【解析】常见错误:

选答“丁肝病毒”,学生通常对丁肝病毒的病原学不重视,只了解它的复制必须依赖乙

肝病毒,容易误以为它是DNA病毒。

29、下列关于支气管哮喘临床特征的描述哪一项最恰当()。

A、反复发作的局限性呼气性干啰音

B、反复发作的弥漫性呼气性干啰音

C、局限性吸气性干啰音

D、弥漫性吸气性干啰音

【答案】B

【解析】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与体征:

(1)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2)发作时在双肺可

闻及散在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0、安定被大剂量使用时,不会出现的作用是()。

A、全身麻醉

B、中枢性肌肉松弛

C、抗惊厥、抗癫痫

D、抗焦虑

【答案】A

【解析】安定为中枢神经抑制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随用量的加大,临床表现可自轻度

镇静、催眠甚至导致昏迷,有抗焦虑、抗惊厥、抗癫痫、中枢性肌肉松弛的作用,用于精神紧张、焦虑不

安、抑郁、恐惧、失眠等神经官能症、肌肉痉挛及顽固性癫痫等。

安定为中枢镇静催眠药,不是麻醉药,不

会产生全身麻醉效应。

故选A。

31、女性,25岁,l周前因发热、腹痛、腹泻来门诊就诊,大便每天10余次;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

重,按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5天,症状好转,昨日进食不洁水果,再次腹痛、腹泻,每天20余次,为黏液脓

血便。

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助于该患者的确定诊断()。

A、免疫荧光法检查大便中的痢疾杆菌抗原

B、乙状结肠镜检

C、大便涂片

D、大便培养

【答案】D

【解析】便培养检出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确诊的依据。

32、不属于现病史内容的是()。

A、手术史

B、起病时的情况

C、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D、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

【答案】A

【解析】现病史是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手术史属于过往史,故选A。

33、血液中最大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红细胞

D、单核细胞

【答案】D

【解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根据白细胞胞质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

粒白细胞两类。

有粒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白细胞有单核细胞和淋巴

细胞两种。

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直径14-20μm。

故选D。

34、老年患者突然发生寒战、高热、咳嗽、咳痰,痰黏稠,砖红色,胶冻状,引起感染最可能的病原菌是

()。

A、克雷伯杆菌

B、葡萄球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铜绿假单胞菌

【答案】A

【解析】克雷白杆菌肺炎多见于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和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起病突然,主要症

状为寒战、高热、咳嗽、咳痰、胸痛和呼吸困难,可有发绀、气急、心悸,约半数患者有畏寒,毒血症状明

显,可早期出现休克。

其痰常呈粘稠脓性、量多、带血,灰绿色或砖红色,可因血液和黏液混合而呈现砖红

色痰,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但临床上少见。

35、对临终患者的关怀应坚持整体服务的伦理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

A、对临终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

B、为患者提供全天候服务

C、既关心患者自身,又关心患者家属

D、既为患者生前提供服务,又为患者死后提供居丧服务

【答案】ABCD

【解析】所谓整体服务其实质是以临终者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主要包括:

①对临终患者的生理、心理、社

会等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②为患者提供全天候服务;③既关心患者自身,又关心患者家属;④既为患者生

前提供服务,又为患者死后提供居丧服务等。

故选ABCD。

36、在神经-肌接头处,进入神经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成正比的离子是()。

A、K+

B、Cl-

C、Na+

D、Ca2+

【答案】D

【解析】当神经纤维传来的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造成接头前膜的去极化和膜上Ca2+通道的开放,

Ca2+进入细胞内,Ca2+可以启动突触小泡的出胞机制。

37、病理学分泌过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的激素是()。

A、甲状旁腺激素

B、甲状腺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答案】C

【解析】醛固酮是调节机体水盐代谢的重要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促进肾远曲小管及集合管重吸收钠、水

和排出钾。

故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

故选C。

38、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

A、骨骼肌

B、脂肪组织

C、肝

D、脑

【答案】B

【解析】全身营养不良时,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强,通常不太重要的器官先发生萎缩,一方面可以减

少能量的消牦,同时分解为氨基酸等物质,作为养料来源维持生命,是身体保护自己的一种防御方式。

全身

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长期饥饿、消化道梗阻、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者血液

等消耗过多引起全身器官萎缩,这种萎缩常按一定顺序发生,即脂肪组织首先发生萎缩,其次是肌肉,再其

次是肝、脾、肾等器官,

39、以下哪几支动脉是颈外动脉的分支?

()

A、颞浅动脉

B、甲状腺下动脉

C、面动脉

D、眼内动脉

【答案】AC

【解析】颈外动脉位于颈内动脉前内侧,经其前方转至外侧上行,穿腮腺,在下颌骨髁突颈部后方分为颞浅

动脉与上颌动脉。

其分支:

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和咽

升动脉。

甲状腺下动脉为锁骨下动脉的甲状颈干的分支。

锁骨上动脉的主要分支是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

状颈干、肋颈干。

故选AC。

40、下列哪项不可能是肺炎球菌肺炎的并发症()。

A、感染性休克

B、肺脓肿

C、脑膜炎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答案】B

【解析】肺炎球菌肺炎的并发症包括肺肉质变、机化性肺炎、急性浆液性纤维蛋白性胸膜炎,脓胸、关节

炎、脑膜炎、心肌炎、化脓性心包炎等。

败血症病人可并发感染性休克、DIC。

41、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

A、表面抗体(抗HBs)

B、核心抗体(抗-I-IBc)

C、表面抗原(HBsAg)

D、e抗原(HBeAg)

【答案】D

【解析】HBeAg持续阳性反映乙肝病毒的活动性复制,提示传染性较大,容易转为慢性。

42、慢性病是指病程长达()以上,症状相对固定、常常缺乏特效药治疗的疾病。

A、1个月

B、3个月

C、半年

D、1年

【答案】B

【解析】慢性病是指病程长达3个月以上,症状相对固定、常常缺乏特效药治疗的疾病。

故选B。

43、下列药物,()为治疗过敏性休克首选药。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异丙肾上腺素

D、酚妥拉明

【答案】A

【解析】肾上腺素激动α受体,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激动β受体可改

善心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减少过敏介质释放,扩张冠状动脉,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为治疗

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

故选A。

44、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突起多少分类,数量最多的神经元是()。

A、中间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B、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C、运动神经元,双极神经元

D、中间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答案】A

【解析】人的中间神经元,占神经元总数的99%以上,主要为多极神经元。

45、EB病毒受体是()。

A、CD80(B7)分子

B、CD8分子

C、CD3分子

D、CD21分子

【答案】D

【解析】MHC-Ⅰ类分子受体是CD8分子;MHC-Ⅱ类分子受体是CD4分子;CD3分子与TCR形成TCR-

CD3复合体,传递细胞活化信号;CD28分子与B7分子结合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在T细胞活化中发挥重要

作用;EB病毒受体是CD21分子。

46、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有()。

A、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B、传染病监测制度

C、传染病预警制度

D、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答案】ABCD

【解析】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国对传染病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传染病监测制度、传染

病预警制度、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故选ABCD。

47、不属于眼球内容物的结构是()。

A、玻璃体

B、角膜

C、后房水

D、晶状体

【答案】B

【解析】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48、急性肾小球肾炎肉眼变化主要呈现()。

A、大白肾

B、多囊肾

C、蚤咬肾和大红肾

D、多发性小脓肿

【答案】C

【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双侧肾脏轻到中度肿大,被膜紧张。

肾脏表面充血,有的肾脏表面有散在粟粒大小

的出血点,故有大红肾或蚤咬肾之称。

切面见肾皮质增厚。

组织学改变:

病变累及双肾的绝大多数肾小球。

肾小球体积增大,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肿胀,可见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故选C。

49、试验结果使对苯二胺显色的是()。

A、硝酸盐还原

B、吲哚试验

C、0/F试验

D、氧化酶试验

【答案】D

【解析】氧化酶试验时,氧化酶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

色反应。

50、急性胰腺炎最主要的表现()。

A、腹痛

B、黄疸

C、恶心呕吐

D、发热

【答案】A

【解析】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有:

(1)腹痛:

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常在暴饮暴食或酒后突然发

生。

(2)恶心、呕吐及腹胀:

起病后多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可混有胆汁,甚至血液,

呕吐后无舒适感。

(3)发热:

多数病人有中度以上发热,一般持续3~5天。

(4)低血压或休克:

重症胰腺

炎常发生。

(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腹痛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

故选A。

5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乙酰胆碱

D、血管活性肠肽

【答案】C

【解析】运动神经纤维的末梢与骨骼肌细胞接触的部位称神经-骨骼肌接头,由接头前膜、接头后膜和接头间

隙构成。

运动神经有冲动传来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N2受体结合,引起骨骼肌细胞产生

动作电位而兴奋收缩。

故选C。

52、甲类传染病()。

A、血吸虫病

B、流行性感冒

C、霍乱

D、艾滋病

【答案】C

【解析】常见错误:

选答“艾滋病”为乙类传染病,应复习甲类传染病的种类;要点通过复习法定传染病的

分类可正确判断传染病的归属。

通过对传染病报告制度的熟悉和记忆,可对传染源的管理做出正确判断。

53、关于病原携带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B、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C、并非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能排出病原体

D、只能出现在显性感染后

【答案】A

【解析】病原携带状态可以出现在显性感染及隐性感染后。

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

临床症状而携带并排出病原体,在许多传染病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并非所有传染病都有慢性病原携带者,

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

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最常见的感染表现形式是隐性感染。

54、长期应用苯妥英钠的不良反应包括()。

A、共济失调

B、牙龈增生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低血钙症

【答案】ABCD

【解析】苯妥英钠安全范围窄,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包括:

①胃肠道反应;②毒性反应:

急性毒性反应表

现为小脑反应,如眼球震颤、眩晕、共济失调;慢性毒性反应表现为齿龈增生多毛症、叶酸缺乏症、低血

钙、软骨病等;③过敏反应;④妊娠初期可致畸胎。

故选ABCD。

55、关于细粒棘球蚴病,下列哪项是不对的()。

A、大多数在儿童期感染

B、是棘球蚴(包虫)病的其中一种

C、主要流行于牧区和半牧区

D、人因摄入棘球绦虫的幼虫而感染

【答案】D

【解析】常见错误:

①选答“是棘球蚴(包虫)病的其中一种”,棘球蚴病又称为包虫病,包括细粒棘球蚴

病及泡型棘球蚴病等。

应复习棘球蚴病的概念;②选答“大多数在儿童期感染”,本病虽然多在青壮年发

病’但大多数在儿童期感染。

应复习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史。

要点:

细粒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

感染引起的疾病,是因人摄入棘球绦虫的虫卵而感染。

56、成人潮气量正常值是()。

A、1500ml-2000ml

B、900ml-1200ml

C、1000ml-1500ml

D、500ml

【答案】D

【解析】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因呼吸交替似潮水涨落而得其名。

正常成年人平静呼

吸时的潮气量为400~600ml。

故选D。

57、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或仅表现轻微症状但通过免疫学的检测可发现入侵者的抗体称为()。

A、健康携带者

B、隐性感染

C、恢复期病人

D、潜在性感染

【答案】B

【解析】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

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

发现。

58、医学道德的作用不包括哪一项()。

A、对医院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

B、对经济效益的保障作用

C、对医疗质量的保障作用

D、对医学科学的促进作用

【答案】B

【解析】医学道德的作用包括对医院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对医疗质量的保障作用,对医学科学的促进作

用,对社会文明的推动作用。

不包括对经济效益的保障作用。

故选B。

59、T、B细胞发挥免疫应答功能的场所是()。

A、脾和淋巴结

B、脾、骨髓和胸腺

C、脾、胸腺和淋巴结

D、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答案】D

【解析】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为T、B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