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9031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docx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docx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_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怎么写?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希望能帮到各位。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感知磁铁的吸铁特性,研究磁铁的玩法。

  2.让幼儿了解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

  3.尝试运用磁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玩一些磁铁类相关的小玩具。

  物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

磁铁、铁制品、木制品、布制品、塑料制品等

  活动重点:

  通过尽可能地鼓励幼儿进行实践,尝试将非铁制品与磁铁进行相吸,玩不同的磁铁游戏。

  活动难点:

  支持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学习同伴的经验,让每个幼儿都能有体验和发现。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故意把一些小铁钉撒落在地上,提出问题:

“怎么办呢?

请小朋友想个好办法,让老师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些铁钉捡起来。

  试着让小朋友用磁铁去吸,总结出:

这个黑黑的小东西叫“磁铁”。

  二、认识磁铁。

  让幼儿观察磁铁都有哪些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等。

  三、分小组动手操作:

  1、让幼儿试着动手操作,看看盒子里的东西哪些能被磁铁吸起来?

并且小组合理分工,一个小朋友担任记录员,一个小朋友担任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朋友认真地做实验,为那两个小朋友提供正确的信息答案。

  2、教师大黑板上出示统计表,让幼儿上前打“∨”、“×”

  四、生活拓展:

  让幼儿找找自己身上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

为什么?

  五、游戏:

《小猫钓鱼》

  小朋友用教师提供的小鱼竿去钓鱼,看看有什么发现?

说说为什么?

  六、总结:

磁铁只能吸住铁制的东西。

  七、“请小朋友把自己钓到的鱼送到饭店去吧!

”以游戏的方式结束。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知道月亮时圆时缺一起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

  3、说说自己心中的月亮。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帮助孩子了解月亮时圆时缺的事实。

  活动难点:

帮助孩子根据图片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自制夜晚背景图,月亮变化图,游戏相关的各种小衣服卡片。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眼中的月亮

  教师引导孩子回想以前见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提问:

“小朋友都见没见过月亮啊?

见过那见过的月亮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各抒己见,说一说思考的结果(能体现《纲要》中说的:

”发展幼儿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二、听听月亮姑娘的故事

  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见过的月亮,那我们都是在什么时候见过月亮的呢?

为什么晚上才能见过月亮呢?

我们的月亮姑娘最近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看看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展示图片让孩子们所说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你们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然后教师在孩子们讲述的基础上扩充故事

  三、想想月亮姑娘

  月亮姑娘有没有做成衣裳啊?

那个小朋友知道月亮为什么没有做成衣裳啊?

  那小朋友说说看,为什么月亮姑娘只能晚上才能出来啊?

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姑娘没有衣裳可怎么出门啊!

她能不能出门?

(没有衣服是不能出门的,小朋友们出门来上幼儿园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对不对?

  总结: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服,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能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3

  设计思路:

  纸是生活中幼儿最常见到也最常接触到的很普通的东西,孩子平时也很喜欢玩纸,设计本次“小汽车过纸桥”的活动,创设了主题情境,孩子在故事的引导下,以“小工程师”的身份融入故事情境,开始了探索和实验,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猜想和动手实验,探索出让纸桥不塌的方法。

  2、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并能在活动中大胆动手操作。

  活动重难点:

  教师怎样引导幼儿能大胆的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实验。

  活动准备:

  1、瑞吉欧课件故事情境和声音。

  2、两个外观一样的模型纸桥(一个不会塌掉、一个会塌掉),遥控汽车。

  3、实验操作材料:

不同形状的积木和废旧的a4打印纸、4个玩具汽车。

  4、投影仪、记录单、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汽车过纸桥

  播放课件声音“嘀嘀嘀”这是什么声音啊?

(小汽车的声音)

  播放课件场景(一次播放小汽车、两座桥、游乐场)“小叮当要开汽车去游乐场玩咯!

到达游乐场的途中要经过两座桥。

  第一次过中间夹有波浪形的纸桥,“小汽车顺利的开过了小桥”。

  接着小汽车在第二座桥上开,“哎呀!

桥塌了,小汽车掉下去了”小叮当伤心极了”,播放小叮当哭的声音课件。

  “小汽车为什么会掉下去呢,谁来帮助我一下啊?

  老师引导幼儿发现:

“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小工程师,看看这这两座桥为什么一座会塌掉、一座不会塌掉呢?

”(教师聆听幼儿的各种想法,)

  教师预想幼儿会说的是:

  1、纸的材质不一样,请一个小朋友近距离观察和摸一摸。

  2、纸的厚度不一样,可以准备尺子量一量

  将两座桥桥面撕开后,让幼儿再观察发现:

“这两座桥里面有什么呀?

”(原来中间多了一张纸。

  “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呀?

”(波浪形状)

  “原来多了这张变了波浪形状的纸,小汽车过桥就可以不塌了呀”

  二、幼儿用投放的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怎样让小纸桥不塌(每4人一组)

  “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一下小叮当,怎么样才能让他的小汽车开到游乐场去呢?

  “小工程师们来说说你们想到的让桥不塌的方法吧!

”(老师聆听幼儿的大胆的猜想)

  鼓励幼儿大胆实验,教师注意观察孩子是怎样运用提供的材料试验的,并给与引导式的提问。

  “小工程师们开始搭桥吧!

再用画笔记录你们的搭桥实验吧!

(可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各种形式记录)”

  “这一队的小工程师们,你们为什么要把纸变成这样呢?

  “你们为什么要把积木这样放呢?

  “你在做什么?

为什么?

  教师预想的幼儿回答:

  1、我多用几张纸,桥就变得更硬了。

  2、我把纸这的厚厚的,纸就变硬了。

  3、积木是桥墩,多几个就更稳。

  4、积木桥墩距离靠近一些,小汽车也可以过去。

  (教师在幼儿想出办法以后,要给予鼓励:

“”这位小工程师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其他小工程师相信你们能想出更多的办法。

  三、投影仪展示记录单并请幼儿说一说。

  根据时间请1—2组展示记录单:

“谁来告诉大家,你们的小汽车过了小桥了吗?

你们的小桥是怎样搭的?

为什么塌了或没塌?

”(实验有可能没成功,重在探索过程)

  结束语:

”我们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把小桥搭好了,让我们开着小汽车嘀嘀嘀的过小桥,去游乐园吧!

”(幼儿排队和老师离开)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身边的事物比较快和慢,并且引导幼儿感知快和慢之间的变化。

  2、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以及谦让的精神。

  3、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二、活动准备:

  1、平衡木两张、球3—4个、陀螺、风车等。

  2、音乐磁带(快和慢两段音乐)、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音乐进场,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快和慢。

  1、我们一起听一段好听的音乐吧!

  2、“听完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发现?

  3、“原来音乐有的快有的慢,那我们就听着有快有慢的音乐中让身体动起来吧!

  

(二)、感知周围事物快和慢的关系。

  1、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到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区域中玩一玩,并且比一比谁快,谁慢?

  2、集合:

“刚才你们都玩了什么?

你们在玩的时候谁快谁慢一点呢?

  3、你们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这样吧你们再去玩一次吧!

  4、集合:

“你们这次谁快谁慢呢?

为什么?

  (三)、拓展幼儿的思维,发展发散性思维。

  1、快的东西是不是一直都是快的,而慢的东西是不是就一直都是慢的呢?

  2、怎样才能把快的东西变成慢的,而把慢的东西变成快的呢?

  3、小结:

小朋友说的很好想的办法也很多,快的东西不一定会永远都是快的,而慢的东西也不会一直都是慢的,就像有的小朋友吃饭很慢,但是只要你愿意改变,努力一点就可以变得快起来。

  (四)、小朋友,其实时间过得很快,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做什么?

能不能浪费时间呢?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5

  【内容与要求】

  1、在观察、实验、比较中发现鞋底的秘密,有探索鞋底秘密的兴趣。

  2、初步感知摩擦力,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重点】发现鞋底花纹、功能的不同。

  【活动难点】理解摩擦力。

  【材料与环境创设】kt板,ppt。

  【活动流程】交流发现——感知讨论——留疑引探

  【活动过程】

  1、交流发现。

  

(1)前几天,姚果言穿了一双新鞋,他呀可喜欢了。

你们喜欢自己的鞋子吗?

为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

  

(2)归纳:

原来有的鞋子鞋面的颜色很漂亮,有的鞋子样子很特别,有的鞋子穿起来很方便……。

  (3)我也发现了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

我发现的秘密在鞋底(出示鞋底),鞋底有什么秘密呢?

(幼儿观察回答)

  (4)你们的鞋底有什么呢?

(幼儿自由观察自己的鞋子)

  (5)幼儿交流发现的鞋底的秘密(图案、线条等)。

  (6)小结:

原来每双鞋子的鞋底都有花纹,有的是线条、有的是图案等。

(ppt演示)

  2、感知讨论。

  

(1)为什么鞋底都要有花纹呢?

(幼儿猜测:

好看……)

  

(2)如果鞋底没有花纹会怎么样呢?

(幼儿继续猜测)

  (3)我们来做个实验:

  介绍实验方法:

用kt板贴在鞋掌部位,然后在地上搓搓,是什么感觉?

然后再拿掉kt板,再搓搓,是什么感觉。

  思考:

两次搓地板的感觉一样吗?

有花纹是什么感觉?

没有花纹是什么感觉?

  (4)幼儿实验。

  (5)幼儿交流。

  (6)小结:

原来鞋底有了花纹,可以增加摩擦力,这样走路就不容易滑倒,更安全了。

  3、留疑引探。

  

(1)ppt演示:

老师还带来了几双特别的鞋子,看看:

这些是什么鞋子?

它的鞋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2)幼儿交流。

  (3)梳理:

钉鞋的鞋底有钉子,可以增加摩擦力,这样使运动员跑步更稳;溜冰鞋、冰鞋的鞋底有轮子或者刀子,可以减少摩擦力,可以让人走路走得更快,但这种鞋子也比较危险,要经过训练才可以穿。

  (4)小结:

原来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鞋子被设计成了各种样子,有的增加摩擦力让人走路更稳、更安全,而有的减少摩擦力,让人走得更快。

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在设计的时候也是增加摩擦力或者减少摩擦力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