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526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docx

第三章道路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

3道路横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

3.1横断面布置及超高

3.1.1路基横断面布置

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尺寸要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在满足交通、环境、公用设施管线敷设及排水要求的前提下,经济合理的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以及相互之间和位置与高差,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设计路段路基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采用整体式断面,路基全宽设计为28.0m,其各部分组成为:

单向行车道2×7.5m,左侧路缘带为0.75m,硬路肩3.5m(含有侧路缘带0.5m),两侧土路肩0.75m中央分隔带为3.0m。

路基横断面布置见图3.1。

图3.1路基横断面布置图

3.1.2路基横坡

本着有利于排水、施工和行车的原则,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中的原则,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横坡取为2.0%,土路肩要比路拱横坡大1.0~2.0%,所以土肩取为4%。

3.1.3路基超高及加宽

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3.0.14,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如下表(3.1)。

本设计路段设计车速为120km/h,有一处平曲线半径小于5500m,因此需设置路基超高,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和相关计算,超高横坡度采用4%。

表3.1不设超高最小半径表

设计车速

120

100

80

60

40

30

i路拱≤2.0%

μ=0.035~0.04

5500

4000

2500

1500

600

350

i路拱>2.0%

μ=0.04~0.05

7550

5250

3350

1900

850

450

1)圆曲线半径确定

本设计路段圆曲线半径R=1500m,设计车速为120km/h。

根据表(3.2)可取i=4%。

表3.2i取值表

圆曲线半径(km)

<5500~3240

<3240~2160

<2160~1670

<1670~1300

<1300~1080

<1080~930

<930~810

i(%)

1

2

3

4

5

6

7

2)超高缓和段的确定

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从行车舒适性来考虑,缓和段长度越长越好;二是从横向排水来考虑,缓和段长度短些好,特别是路线纵坡较小时,更应注意排水的要求。

新建高速公路一般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渐变率D=1/200,所以超高缓和段长度为由式(3-1)计算。

(3-1)

式中

—超高缓和段长度,m;

—旋转轴至行车道外侧边缘的宽度,m;

—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超高渐变率。

所以超高缓和段长度:

缓和曲线Ls=425m>Lc,取Lc=425m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横坡(2%)的超高渐变率:

又因为不设超高的半径为5500m,此点距ZH点的距离由公式(3-2)计算:

(3-2)

式中

—不设超高的缓和曲线长度,m;

—回旋线参数;

—回旋线型所连接的圆曲线的半径,m。

根据此条件确定的超高缓和段长度为:

取整为300m。

此时路拱的坡度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的超高渐变率:

故需分段超高,第一段从双向路拱横坡度-2%过渡到单向超高横坡2%时的长度由公式(3-3)计算:

(3-3)

式中i—超高横坡度;

B′—外侧行车道宽度,m。

所以:

,取

第二段长度为:

第一段的超高渐变率为:

满足排水要求。

3)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

超高起点桩号K0+832.577,直线段的硬路肩与行车道坡度相同为2%,土路肩为4%,圆曲线内外侧的硬路肩坡度与行车道的坡度相同均为4%,外侧的土路肩为3%。

内侧土路肩坡度过渡段的长度为:

所以取

分别计算出各桩号距离超高起点的x值然后带入表3—3计算公式中计算结果,计算结果列表3—4。

表3.3各桩号超高值计算公式

超高位置

计算公式

行车道行坡度

备注

外侧

C

1.计算结果与设计高之高差

2.设计高程为中央分隔带

3.当x=Lc时为圆曲线上的超高值

D

0

内侧

C

0

D

式中B—行车道宽度,m;

b1—左侧路缘带宽度,m;

b2—右侧路缘带宽度,m;

ix—超高横坡度,度;

iz—路拱横坡度,度。

3.1.4中央分隔带形式及开口

中央分隔带采用凸起式,全宽3.0m,双向外倾横坡4%的坡度,表面种草绿化,植树防眩;为抢险急救和维修方便,中央分隔带每隔2000m左右设一处开口,并考虑在大桥、特大桥一侧桥头及互通式立交终点的一端设置开口一处,开口处桩号为:

K1+600,开口端部为子弹头形,开口长50m。

具体形式见图(3.2)。

表3.4各桩号横断面超高值

桩号

X(m)

内侧(m)

外侧(m)

A(m)

B(m)

C(m)

D(m)

D(m)

C(m)

B(m)

A(m)

K0+832.5

0

-0.27

-0.24

-0.18

0

0

-0.18

-0.24

-0.27

K0+840

7.423

-0.27

-0.24

-0.18

0

0

-0.15

-0.20

-0.22

K0+860

27.423

-0.27

-0.24

-0.18

0

0

-0.09

-0.12

-0.13

K0+880

47.423

-0.27

-0.24

-0.18

0

0

-0.03

-0.04

-0.04

K0+900

67.423

-0.27

-0.24

-0.18

0

0

0.03

0.04

0.04

K0+920

87.423

-0.27

-0.24

-0.18

0

0

0.09

0.12

0.13

K0+940

107.423

-0.27

-0.24

-0.18

0

0

0.15

0.21

0.22

K0+947.5

115

-0.27

-0.24

-0.18

0

0

0.18

0.24

0.27

K0+960

12.423

-0.27

-0.25

-0.19

0

0

0.19

0.25

0.27

K0+980

32.423

-0.29

-0.28

-0.21

0

0

0.21

0.28

0.29

K1+000

52.423

-0.32

-0.30

-0.23

0

0

0.23

0.30

0.32

K1+020

72.423

-0.35

-0.33

-0.24

0

0

0.24

0.33

0.35

K1+040

92.423

-0.38

-0.35

-0.26

0

0

0.26

0.35

0.38

K1+060

112.423

-0.40

-0.38

-0.28

0

0

0.28

0.38

0.40

K1+080

132.423

-0.43

-0.41

-0.30

0

0

0.30

0.41

0.43

K1+100

152.423

-0.46

-0.43

-0.32

0

0

0.32

0.43

0.46

K1+120

172.423

-0.49

-0.46

-0.34

0

0

0.34

0.46

0.49

K1+132.5

192.423

-0.50

-0.47

-0.35

0

0

0.35

0.47

0.50

3.1.5用地范围

  对于边沟排水路段,以边坡坡脚外延2.0m作为公路用地界;桥梁段落一般不设边沟,用地界为桥梁正投影外侧2.0m。

3.1.6路基填土高度

本设计路段均为填方路基,路基填土高度受沿线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及桥梁、通道等多种因素控制。

根据沿线调查和勘测资料,本设计路段所处冲积平原的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0~2.5m同时考虑到本路段的自然区划和岩土特征,拟定一般填方路段路基填土高度控制在1.5m以上,地势低洼而受地表水影响路段填土高度应控制在2.5~3.0m以上。

图3-2中央分隔带示意图

3.1.7路基边坡

路基边坡的陡缓程度,直接影响到路基的稳定和路基土石方工程量。

本路段均为填方路基,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规定,本设计路段当填土高度小于6m时,边坡坡率采用1:

1.5;大于6m时,边坡坡率全部采用1:

1.75。

3.1.8护坡道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并结合本路段的实际特点,本路段护坡道宽度均取2.0m,护坡道表面外倾横坡4%,护坡道上植树绿化,植草防护。

3.2路基设计

3.2.1一般路基设计

1)各桩号路基断面的形式、坡度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500m公路段,对其内各桩的横断面进行设计,这里选择的500m要求是本设计路线中最典型的,要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而且地形也要求是最典型的,所以选择从K0+800到K1+300总计500m的路段。

设计详情见各桩号路基横断面图。

2)路基填筑设计

本施工段全线均为填方路基,所需填料来源于沿线集中设计的取土坑。

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土质特点,全路段在填筑路堤前应清除地表至少15cm耕植土,清除深度以清除掉植物的根茎,露出先新鲜土壤为准,经碾压稳定后方可开始填土。

路基填料强度要求如表(3.1)。

表3.1路基填料强度参数

项 目 分 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最小强度(CBR)(%)

最大粒径(㎝)

(cm)

上路床

0~30

≥8

10

下路床

30~80

≥5

10

上路堤

80~150

≥4

15

下路堤

150以下

≥3

15

根据地质资料,本次设计线路经过地段主要由第四系松散沉积层所组成,表层为素填土和粘性土,土质均一,呈硬塑-半硬塑状,强度低,工程性质差,其CBR值为2.0%~10%。

达不到《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的要求,因此为满足路基填料强度和压实标准及施工要求,对路基填土进行适当掺加石灰处理。

通过掺加一定量的石灰,改善含水量大的土,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便于路基压实,保证路基的强度。

其路基填筑设计分析如下:

沿线填土含水量的大小于与地层、施工季节、降水情况及施工方案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如果路基填料强度和含水量能满足要求,或在施工工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翻晒等方法来降低土的含水量,则可以不掺加或少掺石灰。

(1)A区(路床):

上部40㎝采用8%石灰土,下部40㎝采用6%石灰土;

(2)B区(上路床):

采用粉煤灰填筑,并采用4%的石灰土包边处理;

(3)C区(下路床):

采用粉煤灰填筑,并采用4%的石灰土包边处理;

(4)D区(隔离层):

为阻断毛细水的上升通道,采用40㎝5%石灰土填筑,同时在石灰土垫层顶面的包边土中,沿路基两侧每隔20m设置30×30㎝的石盲沟,以排除粉煤灰路基的下渗水;

清表及填前夯实:

路基填筑前应先清表,清表及填前压实补偿30㎝5%石灰土回填,压实度不小于88%,填前压实度不小于85%。

当路基高度小于1.5m时,在保证路面结构厚度和80㎝石灰土路床厚度情况需反挖路基进行施工,填筑前压实补偿15-30㎝用5%石灰土回填,之后在填筑路基A区。

3)路基边坡防护

本设计路段填料以粉煤灰为主,坡面表层均换填15㎝耕植土,为防止路基边坡风蚀及雨水冲刷得影响,确保路基边坡的稳定,并综合考虑路基美容的美化、绿化和工程经济的合理性,提出合理的路基防护形式。

具体措施如下:

(1)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结合防眩、防护以及美化绿化的需要进行植树、植草。

根据徐州本地气候,沿线拟在支局有四季常青、成活率高、无病虫害、苗源广的刺柏等柏科类织物。

单排栽植,株距1~2m。

中央分隔带表面铺植冷季型地被草皮等。

(2)护坡道

在护坡道上栽植刺柏,间距2.5~3.5m;基于防护、绿化之目的,护坡道土质裸露部分采用植草防护。

(3)路基边坡

路基高度小于3m时,路基边坡铺草皮防护。

为防止雨水冲蚀土路肩边部,并增设7.5号浆砌片石护肩,护肩厚0.3m护肩一下边坡铺草皮进行防护,铺草皮可采用木桩在路基边坡上固定。

草种可选用根系发达、成活率高、的高羊毛、百慕达等。

护肩一下土坡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填土夯实,防止边坡流水冲刷。

路基高度大于3m时,采用拱形护坡,拱形骨架内植草皮防护。

骨架采用7.5号浆砌片石砌筑,用20号混凝土预制块镶边,以拦截水流,使路面雨水在边坡上集中排除,并通过护坡道、导流槽引入路基排水沟。

拱形骨架间采用铺草皮防护,即经济适用,又美化路容。

为防止路肩边部边坡的冲刷和地表临时积水浸泡路基坡脚,骨架护坡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镶边和护脚。

本设计路段K0+000~K3+136路基高度都大于3m,设置拱形骨架护坡。

K3+136~K3+177为植草护坡。

4)路基防护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浆砌片石砌拱时,应首先在坡面上放样时,施工时要保证厚度及砌筑质量。

(2)刷坡和铺砌骨架护坡后应及时植树、铺草皮和播种草籽,绿化覆盖土层。

(3)所有的防护工程在路基沉实、坡面夯实后施工。

施工填河路段的防护在做梯形基础前,清淤彻底后,再往下挖基础所需的深度。

3.2.2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

本设计路段路基填料均为细粒土,其路基压实亦根据路基填料类型选用相应的压实机具,对细粒土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

其路基压实标准和不同部位的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3.2.1和3.3.2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033-95)的有关规定,具体要求见表(3.2)。

压实度即现场测得的土基干密度

与室内求得的标准干密度

之比常用K表示:

表3.2路基压实度要求

填挖类型

路槽底面以下深度(cm)

压实度(%)

上路床

0~30

≥95

下路床

30~80

≥95

上路堤

80~150

≥93

下路堤

150以下

≥90

清表及填前压实30㎝

30

≥88

填前压实

≥85

注:

表列压实度击实标准系重型击实标准。

3.2.3取土坑设计

本设计路段全段均为填方路堤,路基取土采用徐州地区个发电厂排放的工业废碴、粉煤灰及设置路侧集中取土坑取土的方案,集中取土坑的选点要兼顾土质、数量、用地及运输条件等因素,并结合沿线区域规划,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维护自然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尽量做到借之有利。

同时本路段沿线清表、清淤、路基预压卸载和施工加宽刷坡等必然存在大量弃方,应合理利用,减少废方,不可乱弃乱堆,根据土质类别可部分作为路面底基层石灰粉煤灰的用料。

部分也可作为路肩、中央分隔带用土以及互通场地平整用土等。

3.2.4路基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1)一般路基

(1)路堤基底为植耕土或腐植土时,需清除表土,并作填前压实处理,压实度不小于85%;

(2)位于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芦苇根等必须挖除;

(3)地下水位较高的低路堤段施工时,应首先在路基两侧开挖排水沟,及时抽水,以降低地下水位确保低路堤施工质量;

(4)路基填筑前,应对填料密度、含水量、最大干密度进行测定,压实过程中应对填料的含水量严格控制,压实后应检查填料的压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填料设计时,依据试验资料给出了路基不同部位时石灰的掺加剂量,主要用于提高填料的承载比。

施工时,应根据土的工程性质及工期要求,按监理工程师的指令进行;

(6)为便于边坡的压实,路基每侧需加宽40㎝,边坡表层与填方主体要同时施工、均匀压实;

(7)应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

排除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8)路基填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9)路基填筑应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

路基范围内的路基填料的CBR除路床顶面以下30cm大于8以外,其余均要求大于5,该范围的压实度

95%。

当路桥的施工方案要求采用先填筑路基施工桥台时,其压实机具要求同一般路基;当构造物施工方案采用先施工构造物后填路基时。

对于大型压实机具压不到的地方,必须配以小型压实机具薄层蹍压,以确保压实度。

2)特殊路段路基施工要求

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高速公路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桥梁和涵洞两侧路基需进行特殊处理。

(1)对桥梁、涵洞、通道台后路基处理范围见表(3.3)。

当路桥的施工顺序要求采用先填筑后施工桥台时,其压实机具要求同一般路基;当施工顺序采用先施工构造物后填筑路基时,对于大型机具难以压实的地方,应采用小型的手扶振动夯或手扶振动压路机薄层碾压。

表3.3桥涵构造物台后路基填土处理范围

每侧路基处理

构造物长度

类型

底部长度(m)

上部长度(m)

备注

桥梁

≥3~4

>(3+2H)

含台前溜坡及锥坡,且需超长0.3m压实。

H为台后路堤高度。

涵洞

≥2~3

>(2+2H)

(2)对于通道、涵洞等小型构造物的施工,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土质差,达不到设计所需的承载力,可视实际情况确定处理方法,使地基承载力,可视实际情况确定处理方法,使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所需的承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