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9808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会计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知识点.docx

《会计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知识点.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知识点.docx

会计知识点

  一、本章概述

  

(一)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等内容。

  

(二)关键考点

  1.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的实务应用

  2.资产、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的实务辨认

  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4.会计要素变动的实务界定

  二、知识点详释

  

  【解释】会计实质是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的一种工具,运用会计专业语言将企业的资金运动整理总结,提供给信息使用人,使其资金运动信息能够得到最佳的描述和反映,为企业更有效率地运转提供信息支撑。

  

  【解释】会计如何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

首先通过原始凭证收集资金运动的原始信息,然后过渡到记账凭证,即编制会计分录,对企业的资金运动信息进行初级加工,再将信息转移到账簿,即将资金运动信息定格至每个对应会计科目的账簿中,将信息沉淀,最后按照月度、季度、年度编制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会计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它通过会计专业语言将纷繁复杂的资金运动加工成信息使用人可理解的会计语言叙述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人作出决策。

  【知识点】财务报告目标★

  1.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不偏不倚,中性满足)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解释】以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公司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大会,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董事长领导的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日常事务决策,但是并不直接管理企业,而是雇佣管理层管理企业,比如任命CEO、CFO、董事会秘书以及其他管理层来管理企业,管理层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管理层以财务报告向董事会汇报工作,通过财务报表的提供来反映管理层的经营业绩,因此,财务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和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假设。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概念及界定

  

(1)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比如,华为的会计所要描述的资金运动是华为公司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资金运动,而且是站在华为角度进行反映和描述的,则华为就是一个会计主体。

  

(2)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

比如:

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属于该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

除此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

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

  【举例】A公司持有B公司90%的股份,持有C公司80%的股份,A通过对B、C的过半持股从而完成对B、C的绝对控制,因此A是母公司,B、C是子公司。

A、B、C分别是三个会计主体,A、B、C组成的企业集团也是一个会计主体。

  2.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利并承担自身的义务。

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是法人的一定是会计主体,是会计主体的不一定是法人。

  比如:

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解释】法人经济上是独立核算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可成为会计主体,因此是法人的一定是会计主体。

  【解释】A、B、C公司和A、B、C组成的企业集团一共是四个会计主体。

其中A、B、C是法人,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人。

所以是会计主体的不一定是法人。

  3.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简言之,就是会计应当仅为特定的会计主体服务。

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4.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

  

(1)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事项的空间范围;

  

(2)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总之,一个核心目的就是圈定会计的核算范围。

  

(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假设的内涵

  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被清算。

即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一个正常运行状态。

  2.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

  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的开展提供了正常的业务背景。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上有较大差异,只有假定企业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才可正常进行,否则将依据破产清算时的特殊规定进行处理。

  3.例外情况

  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

  【拓展】清算小组的会计称为破产清算会计。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假设的内涵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资金运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期间,以分期提供会计信息。

  2.具体划分方法

  会计期间通常有四种口径:

即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表为中期报告。

  3.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

  会计分期假设目的在于分段提供会计信息,以达到实时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运动的目的。

  (四)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假设的内涵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提示】货币在测量尺度里具有无差别性和纵贯性。

  该假设包括两个意思:

  

(1)会计仅反映那些能以货币表达的信息,如果一个信息本应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但苦于无法用货币来表达的,则只能无奈地排除在会计核算范围之外。

比如,人力资源就应该作为企业的一个关键资产进行账务反映,但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尚无法广泛地达到实践的可操作性,因此大部分企业是不反映人力资源的。

  【解释】会计仅反映货币信息,其中一些信息无法用货币计量比如人力资源。

  

(2)币值稳定假设

  为了会计信息的稳定性,货币计量假设还包含一个假定币值不变的含义。

  2.货币计量假设的目的

  在诸多的计量手段中,只有货币标准是具有最大限度的无差别性和统一性的,货币计量假设为会计活动的开展选定了主要核算手段。

  3.货币计量的要求

  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提示】记账本位币和报告货币的选用标准常用于正误甄别测试。

  4.例外情况

  当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时,该假设不成立,应改用物价变动会计或通货膨胀会计。

  【知识点】会计基础★

  

  【解释】权责发生制又称为应计制。

  

  【解释】甲公司租入一栋办公楼,在每季度的季度初支付一次租金,1月1日预付租金30万元,按照权责发生制观点,每个月的租金应确认10万元;按照收付实现制观点,30万元是在1月份支付的,所以1月份确认租金是30万元,2、3月份不需要确认。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拓展】收付实现制,是权责发生制的反面,即以现金的收付作为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间的认定标准,当业务不重要时,可简化采用收付实现制,因此,收付实现制的应用体现了重要性原则。

  

  【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此原则提出三个要求:

  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易或者事项;

  2.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3.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解释】某家养猪场,原材料是猪饲料,审计人员在审计该公司账务时发现,原材料账户每月的余额一直保持不变,维持在9000元不变,后经审计人员查实会计人员存在账务造假行为。

  

  二、相关性(有用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即会计信息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多选题】下列有关相关性原则的论断中,错误的有( )。

  A.由于企业是业主投资设立的,其会计信息的价值提供取向应以业主为主

  B.出于前瞻性的考虑会计信息可以牺牲部分可靠性来保证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C.基于纳税调整的工作量过大,企业可以按照税法的要求来进行会计处理,以满足税务机关信息需求

  D.财务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价值需求满足是中立性、无偏向性的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选项A,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选项B,属于会计造假行为;选项C,不是专项特定满足,而是一般中性满足。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①圆

  ②球

  ③一饼

  ④会计主体

  【解释】如果想把提供的会计信息让使用者理解,首先要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完整的,然后用可理解的方式传达给对方,才能让信息使用者明白理解。

  

  【解释】审计人员在审计一家印彩票的企业,发现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在贷方,余额为57万元。

经审计人员询问,这家企业的会计人员将企业的资金存在个人户头上,每增加一笔资金,个人户头上就增加一笔。

而当企业支出资金时,将账务处理记在企业银行存款账户中,由此导致企业银行存款账户一直只有贷方发生额,期末为贷方余额。

  

  四、可比性(信息口径可比)

  

(一)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此可比性要求企业达到如下标准:

  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备注】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纵向可比,并不意味着会计政策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只要按规定条件且规定方法去更改,不仅没有违反可比性,而恰恰遵循了可比性原则。

  

  【解释】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有两种模式,假设某项投资性房地产2008年、2009年一直采用成本模式后续计量,2010年初采用公允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则需要进行追溯调整,将2008、2009年账务处理刷新成公允模式的后续计量处理。

这里体现出可比性。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

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二)实务应用

  1.减资造成的成本法转权益法;

  2.基于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处理;

  3.基于会计差错更正的追溯重述法处理;

  4.将子公司会计政策、会计期间调到母公司标准的合并报表准备工作;

  5.权益法下被投资的净利润应调整至投资方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标准后再据以认定投资收益; 

  6.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应基于被合并方调整至投资方会计政策、会计期间后的账面净资产认定。

  【要点提示】关注实务应用案例

  

  【解释】甲公司持有乙公司80%股权,后续处置了乙公司60%的股权,剩余20%股权,按照权益法核算,此时需要追溯调整,保持前后处理方法一致。

  【多选题】下列业务的会计处理中,遵循可比性原则要求的有( )。

  A.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而采用的追溯调整法

  B.视固定资产盘盈为前期重大差错而采用的追溯重述法

  C.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

  D.企业负有应客户要求回购商品义务且客户具有行使该要求权重大经济动因的,作为租赁交易或融资交易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选项C,符合谨慎原则;选项D,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五、实质重于形式

  1.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会计观点),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法律观点),此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经济实质为准,而不受法律形式的制约。

  2.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1)合并报表的编制

  

  【解释】A公司是母公司,BC是子公司,由此存在4个会计主体(A公司、B公司、C公司、整个集团)。

而在法律上不认可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认为集团是不存在的。

所以编制合并报表时是站在会计角度考虑的,这体现出实质重于形式。

  

(2)售后回购的会计处理

  

  【解释】2008年5月1日,A将商品销售给B,售价100万元,同时合同约定,B不能将商品卖给第三方,5个月后A再将商品回购,回购价格120万元。

在法律上认为这是两笔交易,两次销售行为,需要开具两次增值税发票;而站在会计角度认为2008年5月1日的交易并没有转移商品的控制权,因为5个月后A还会回购商品,商品的控制权还属于A,这种行为在会计角度属于A以商品作为抵押,借款100万元,到期偿还120万元。

也就是售后回购行为。

  

  【解释】2008年5月1日,A将商品销售给B,售价100万元,同时合同约定,5个月后A按照80万元将商品回购。

在法律上认为这是两笔交易,两次销售行为,需要开具两次增值税发票;而站在会计角度认为这是一种出租行为,本质是收取租金20万元。

  (3)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

  

  【解释】A公司将商品销售给B公司,但是B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因此合同约定,价款分四次支付,08年底支付300万元,09年底支付200万元,10年底支付400万元,11年底支付100万元。

合计价款是1000万元。

站在税法角度,这是四次交易,开具4张发票;而站在会计角度,这是一笔交易,分四次支付的价款折现值是800万元,也就是现销价格。

所以在会计角度当日实现收入是800万元,然后将800万元放贷给B公司,分四年收回,赚取利息200万元。

  【要点提示】掌握实务应用案例。

  【2014年改编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这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确认预计负债

  B.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

  C.对外公布财务报表时提供可比信息

  D.将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入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AB,体现谨慎性要求;选项C,体现可比性要求;选项D,形式上不属于承租人的资产,但是从实质上承租人已取得对该项资产的控制,应确认使用权资产核算,因此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015年改编多选题】下列各项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有( )。

  A.将发行的附有强制付息义务的优先股确认为负债

  B.将企业未持有权益但能够控制的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范围

  C.将附有追索权的商业承兑汇票出售确认为质押贷款

  D.将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入账

  

『正确答案』ABCD

  

  六、重要性

  

(一)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要抓住重点。

  

(二)重要程度的判断

  具备如下条件之一,即可认定为重要事项。

  1.金额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界定为重要信息;

  【举例】业务招待费一般是计入管理费用,但是当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时,比如公司招待客户,请客吃饭花费33.8万元,此时金额过大,应界定为重要事项。

  2.指标本质上属于重要信息,比如净利润。

  

  【解释】多为股东为甲公司投入资本合计100亿元,聘请A担任CEO,经营1年以后,公司赚取净利润1元。

此时应作为重要信息。

  (三)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1.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内容的选择;

  2.中期报告没有必要像年报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

  3.存货盘盈与固定资产盘盈的差异处理。

  【要点提示】关注实务应用案例。

  【多选题】下列业务的处理方法中,符合重要性原则的有( )。

  A.甲建筑公司基于胶合板模板价值低、周转次数有限的特点,将其摊销方法由分次摊销法改为一次摊销法

  B.零星的关联方交易,如果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较小或者几乎没有影响的,企业可以不予披露

  C.对于那些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企业不用认定为会计政策变更

  D.对于以前期间发生的非重要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直接计入发现当期的净收益,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发现当期的相关项目

  E.一个分部的营业收入达到企业分部收入总额10%以上,该分部应作为报告分部

  

『正确答案』ABCDE

  【2017年单选题】甲公司在编制2017年度财务报表时,发现2016年度某项管理用无形资产未摊销,应摊销金额20万元,甲公司将该20万元补记的摊销额计入2017年度的管理费用,甲公司2016年和2017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20000万元和150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上述会计处理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A.重要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及时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甲公司将补提以前年度的摊销额直接计入当期报表,没有追溯调整以前年度报表,说明该金额不具有重要性,体现重要性原则。

  

  七、谨慎性

  

(一)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解释】甲公司购买一栋办公楼,计入固定资产,金额300万元。

后期该办公楼市价上涨,但是企业不应确认增值部分;如果后期出现贬值迹象,则企业是需要确认减值金额的。

  

(二)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常见的需要计提减值的非流动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商誉;

  常见的需要计提减值的流动资产:

应收账款、存货、应收票据等流动资产)

  2.或有事项的处理;

  3.加速折旧法。

  【要点提示】在实务与原则的关联测试中,谨慎性原则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知识点,主要测试题型为多项选择题,请考生务必关注此处总结的实务应用案例。

  

  【解释】当出现无形损耗时,例如技术淘汰,加速折旧比直线法折旧得出的金额小,减少企业的损失。

  

  【解释】甲公司主营pizza业务,该产品商标名称是必败客,后期必胜客告甲公司侵权,即诉讼商标侵权,后经咨询律师,赔付的可能性为70%,金额为100万元,这项业务符合现时义务,因此甲公司确认预计负债100万元。

  借:

营业外支出     100

    贷:

预计负债      100

  【多选题】下列业务中,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有( )。

  A.企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B.对亏损合同产生的义务,企业将其中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

  C.为了减少技术更新带来的无形损耗,企业对高新技术设备采取加速折旧法

  D.企业对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期末计量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选项A: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提取减值准备,其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既认定可能的损失,也认定可能的收益。

所以,此计价标准的选择与谨慎性原则无关。

  【2017年单选题】甲公司销售乙产品,同时对售后3年内产品质量问题承担免费保修义务,有关产品更换或修理至达到正常使用状态的支出由甲公司负担。

2×16年甲公司共销售乙产品1000件,根据历史经验估计,因履行售后保修承诺,预计将发生的支出为600万元,甲公司确认了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

甲公司该会计处理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A.可比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谨慎性   D.及时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企业计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是预计因销售商品而形成的未来支出金额,因此属于防止高估利润的行为,体现了谨慎性。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知识点】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解释】资产是实际看得见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是虚的,是资产的来源。

收入和费用是向内流入,费用是向外流出,属于资金的运动方向。

  2020年初:

资产100=负债30+所有者权益70

  2020年:

收入300-费用260=利润40

  2020年末:

资产140=负债30+期初所有者权益70+(收入300-费用260)

  

  

  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备如下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很可能概率为大于50%)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企业不应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有( )。

  A.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存货

  B.受托加工的物资

  C.或有资产

  D.企业急需购买的原材料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选项A,待处理的存货因为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以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选项B,非企业产权且不受企业控制,不能作为企业资产认定;选项C,或有资产不是资产,当其可能性达到很可能时才可在报表附注中披露;选项D,因为尚未实际购买,所以急需购买的材料也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