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9883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备课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细胞质的许多小颗粒不断跳动。

三、替代材料的制片方法

1.小麦根

(1)剪取0.5~1cm带根毛的根尖,滴上蔗糖溶液;

(2)将其纵剖为二,剖面朝下,放在滴有蔗糖溶液的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轻压,四周涂上凡士林。

2.南瓜幼茎

(1)实验前三周,将南瓜种子在温暖潮湿的花盆中种下;

(2)待种子萌发的幼苗后,用镊子撕取茎叶的上表皮;

(3)将其放在滴有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3.紫鸭趾草

(1)从其花上取一枚雄蕊,摘掉其花药;

(2)迅速将花丝放入滴有蔗糖溶液的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用手指轻压,使花丝平贴。

四、观察——寻找三“最佳”

1.寻找最佳参照物叶绿体。

视其叶绿体的运动情况证明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2.寻找最佳部位 靠近叶脉处。

靠近叶脉的细胞水分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流动。

3.寻找最佳视野 相对较暗。

高倍显微镜下的观察一般要调出较暗的视野,这样有利于辨别物像的动态变化。

五、范例析与解

[例1]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

可能的原因是()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未换目镜

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显微镜操作技术、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能力的题目。

如果没有亲自动手运用显微镜做过实验,或很少使用而缺乏正确使用显微镜的能力,很难做对此题。

使用一个性能正常的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被检物体,当在低倍镜下看清楚以后,需要仔细观察物像的某一部分时,首先应当将物像移在视野正中央,然后再转换高倍物镜,进而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清放大的物像。

从低倍物镜转换使用高倍物镜时,必须要求两点:

一是物镜转换器性能正常,转换后高倍物镜的焦点正好和低倍物镜的焦点在同一平面。

如高倍物镜的焦点平面与低部物镜的焦点平面不重合,就不可能看到低倍物镜下所看到的物像。

二是必须懂得,低倍物镜放大倍数小,视野大;

高倍物镜下放大的倍数增高,视野缩小。

如果在转换物镜前,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即使高倍镜与低倍镜的焦点平面一致,仍可能看不到物像。

因此,选项A、C是正确的。

当切片放到载物台上准备观察时,有的同学由于粗心可能将切片放反,载玻片在上面,盖玻片在下面。

低倍物镜与切片间工作距离大,尚可看到物像,而高倍物镜与切片之间工作距离小,当切片放反时,看不到物像,甚至物镜碰撞切片而可能损坏镜头。

因此,选项B也是正确的。

D选项不是题干中要求的正确选项。

因为,目镜只是将物镜放大的物像再进一步放大,最后成为倒立的虚像。

转换物镜后看不到物像实际上与目镜无关。

答案:

ABC

[例2]右图为黑藻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本题是对“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考查。

从识图的角度考查以黑藻为材料。

其细胞质流动的方向和显微镜观察时的参照物——叶绿体。

但更重要的是考查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物像”与实际情况下的“物体”之间的关系,即显微镜成像的“倒像原理”。

由此,依题意和图示可知,实际情况下叶绿体应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这里同学们很难理解“逆时针”之意而误选为D答案,不过用一最简单的方法一试便知。

把此图上下颠倒(或左右颠倒)视之,叶绿体确实在液泡的左方,而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却仍然是逆时针。

故B选项是正确选项。

B

[例3]下图中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装片距离的大小。

如欲获得最大放大倍率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  ()

A.1、3、5              B.2、4、6

C.2、3、5              D.2、4、5

分析:

本题是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中镜头的选择和搭配关系以及观察时物镜距装片的远近等方面的一道题。

旨在倡导多做实验,留心观察。

显微镜的目镜越长倍数越小;

物镜越长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距装片越近。

常做实验者自然会获得这方面的感性知识。

本题要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只能选最短的目镜、最长的物镜,当然物镜距装片的距离为最近。

 答案:

C

 [例4]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分时,高倍镜视野与低倍镜视野相比前者()

 A.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分析:

此题目比较简单,只要明确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所见视野越小;

反之则越大。

高倍镜视野与低倍镜视野相比较,当然前者视野就小,则观察到的细胞数就少。

关于明暗问题,则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暗,反之则越亮,所以高倍镜视野与低倍镜视野相比较,前者就暗。

[例5]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调节器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调节器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B

[例6]生物学试验中常用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D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

,物镜为10×

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

时,则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A

[例7]某学生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揩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

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2cm处停止。

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调节器,缓缓上升镜筒。

请指出该学生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纱布揩镜头;

未在切片上加盖玻片;

物镜降至距玻片1~2cm处停止

 

2019-2020年高中生物(人教大纲版)第一册学生实验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第一课时)

●从容说课

该实验对于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一种光能自养型的生产者所必备的细胞器,同时,该实验也是培养学生使用高倍镜进行实物观察的起始教学。

教材中讲到: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脱开教材上画的模式图,在植物体内是怎样的呢?

此实验正是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知识的必要环节。

教材把本实验安排在“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之后,其目的就是要趁热打铁,以叶绿体为例掌握细胞质中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并详细地从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结论)等方面作了安排和介绍,特别是方法步骤,从临时装片的制作(取材、制片)到用显微镜观察(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绘图)叙述的非常条理,只是“为何这样?

”的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挖掘。

原生质是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是指细胞膜以内、细胞核膜以外,包括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全部原生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生命活动的大舞台。

教材中详细解释了细胞质的概念并介绍了其组成成分。

这些生命物质相依相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也正是该实验所验证的核心问题。

实验的成功将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内环境稳态以及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完成该实验的关键要注意三点:

一是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二是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是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实验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最好用苔藓的小叶(或菠菜叶),材料要提前准备并加以养殖,采集时应选择潮湿阴凉的墙根、林地等处,连根挖起,带土栽培,且放在阴凉处,时常润水,以备选用。

装片制作时,若是苔藓,镊取其一片小叶即可;

若用菠菜的叶,在撕取下表皮时,一定要稍带些叶肉,因为我们所观察的叶绿体就分布在叶肉细胞中,否则很难如愿以偿。

显微镜的使用,在初中虽已学过,但因时间相隔太久,仍需在实验前进行必要的强调和训练。

否则,依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很大的好奇心和较强的求异思维,很容易直接使用高倍镜,结果目中无“像”,影响实验结果,或因方法步骤有误,损坏显微镜。

此外,该实验从操作程序上来分析,并不十分复杂,时间上也不需要太久。

因此,除教材上所给的讨论题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验过程穿插一些问题,一则紧扣教材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动性;

二则围绕实验得失,可使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进而明白科学实验及科学研究的艰难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

1.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的原理。

   2.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原理。

3.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的方法步骤。

4.细胞质是流动的。

理解:

1.提前处理实验材料的原因。

   2.细胞质流动的生理原因。

应用:

1.低倍镜和高倍镜的操作和使用。

2.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和细胞质和流动的生理意义。

3.绘制视野中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图。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高倍镜的使用方法,科学熟练地制作临时装片。

2.规范能动地使用显微镜,准确清晰地在低倍镜下找到叶肉细胞,并在高倍镜下找到叶绿体,简要绘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图。

3.短时间内熟练制作出临时装片,并分析判断实验得失的原因。

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用显微镜对叶绿体的观察和绘图,通过细胞质流动的微观验证与原生质的功能关系,培养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通过材料的采集、养殖和实验过程中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

落实方案

重点

1.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细胞质流动。

2.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理解实验原理。

2.板书提示实验操作步骤,启发学生理解黑藻事先处理的原因和方法。

3.增设对照演示实验,使学生明白在不同条件下细胞质的流动情况不同。

●难点·

突破策略

难点

1.临时装片的制作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2.细胞质的流动。

1.指导学生抓典型,进行“镊叶”或“撕皮”,寻找靠近叶脉的叶肉细胞进行观察。

2.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即先找到细胞质中的作为参照物。

3.教师演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材料用具

材料:

苔藓类叶(或菠菜叶)、新鲜黑藻。

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台灯、铅笔。

●实验指导

指导学生预习教材:

在讨论过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之基础上理解实验原理,熟记方法步骤,特别是临时装片的制作关键和高倍镜使用方法,要先从理论上弄懂、记住。

指导学生现场操作:

一是取材制片,苔藓类植物叶子薄而小,直接取一个小叶片即可;

菠菜叶下表皮是菠菜叶的背阳面,叶绿体大而少,撕取时要少带些叶肉。

当然,实验时应首选葫芦藓、墙藓的叶为宜。

二是制片时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如果叶绿体失水,就缩成一团,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三是高倍镜的使用,先移动装片,将观察物放在视野中心,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指导学生大胆动手:

当学生理解了叶绿体的微观性和显微镜的精密性之后,可能迟迟不敢动手,所以,教师要鼓励大家大胆动手、精心制片、仔细观察、认真绘图。

指导学生预习:

结合课文中细胞质的组成成分,联系叶绿体等细胞器结构功能,理解细胞质流动的意义,熟记实验原理,理性掌握实验的方法步骤,做到心中有数。

指导学生观察:

在学生观察之前,教师应启发性地告诉学生寻找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此处细胞水分供应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细胞质的流动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容易看清。

观察时用眼睛注视叶绿体来观察细胞质流动的速度和方向。

增加演示实验:

在讲台上摆放三台显微镜,分别演示“不同外界条件下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缺水(萎蔫)、光照(强光照射)、化学刺激(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刺激过)三种不同条件下黑藻叶的装片。

让学生轮流走上讲台观察三种情况下细胞质的流动情况,使学生了解细胞质的流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不同的外界条件下,细胞质的流动速度不完全一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课堂上我们讨论了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也从理论上明确了叶绿体在植物体和植物细胞中的分布。

今天,咱们就来验证一下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并以叶绿体为参照、验证细胞质的运动情况(出题)。

[教学目标达成]

[实验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制作临时装片

教师板书:

展放

加盖

取材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

学生操作:

按黑板上程序和教材上的具体方法认真操作,注意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协调合作,大胆动手。

教师指导:

(巡回提示)

(1)若撕取菠菜叶表皮,一要分清上下,撕取下表皮;

二要稍带些叶肉,但不能太多(看上去透明发绿为宜)。

(2)装片制成后要随时保持有水的状态。

二、用显微镜观察

对光放片低倍镜高倍镜对照镜

1.低倍镜观察

按黑板上的程序和教材中的具体方法一步步地完成,绝对不能急于求成而直接换上高倍镜,那样只能适得其反。

对光放片低倍镜观察(找叶肉细胞)

(集体强调)

(1)首先应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对准光源;

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对准通光孔。

然后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右眼应睁着(以便看着绘图),当从目镜内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即对光完毕。

(2)按放好装片后,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再用低倍镜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后,微调细准螺旋,直到看清叶肉细胞。

2.用高倍镜观察

按黑板上的程序和教材上具体方法,小心操作,细心观察。

转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找叶绿体

(1)换高镜时转动转换器要听到“嘎当”一声。

(2)细准焦螺旋的调节幅度不宜过大。

(3)分清视野中哪是细胞轮廓,哪是叶绿体,找到绿色的叶绿体。

3.对照演示观察

教师演示:

把提前处理好的三个装片分别在讲桌上用显微镜(三台)调好,一方面向学生演示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待学生与自己的实验结果比较观察。

学生观察:

排队轮流上讲台,分别观察教师演示好的三种条件下的装片。

(1)强光(200W灯照5min)下的装片;

(2)弱光(25W灯照10min)下的装片;

(3)黑暗处理过的装片。

(向学生提出思考提纲)

(1)三种状态下,所看到的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有何不同?

(2)不同条件下的叶绿体形态为何不同?

(3)与自己的实验结果有什么异同?

三、绘制简图

看完演示镜片后,各就各位,重新调配自己的显微镜,并依自己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报告上用铅笔描绘。

(1)实事求是,科学准确地描绘;

(2)只画出一个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3)大小比例要匀称,并说明放大的倍数。

四、结论与讨论

学生归纳:

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学生讨论:

在学生收拾仪器、清洗用具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再讨论如下问题,并启发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和实验结果踊跃作答。

1.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要求答出)叶绿体在细胞中是运动的。

因为,光照强度变化时,叶绿体可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是一种功能性和保护性的适应。

何况细胞质本身也是流动的。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其功能有何关系?

(要求答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椭球形、球形的表面积最大,光线强时,叶绿体以侧面向着光源,以防灼伤;

光线弱时,叶绿体以正面向着光源,吸收大量光能。

靠近细胞壁(膜)分布,可以缩短叶绿体与光源的距离,减少能耗。

这样的形态与分布都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3.有的人(组)用低倍镜观察装片时,看到了很多清晰透亮、两两相对的半月形细胞,请问这是叶肉细胞吗?

为什么?

(要求答出)不是。

因为,这些细胞是表皮中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

问题出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或选取的小叶太厚大;

或撕取下表皮时没稍带上叶肉,仅仅撕下了叶片的下表皮;

或装片没有推动到带叶肉的部位。

五、黑藻临时装片的制作

黑藻植株一枚嫩叶载玻片盖玻片

按黑板上的程序和教材上的具体步骤进行操作。

注意:

“水”中的黑藻上取一片小叶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教师指导:

(巡回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规范操作的同时,向学生提出如下思考提纲,以供同学们分析:

 

(1)培养皿中的黑藻为什么要在光下培养?

 

(2)为什么制片时叶片必须保持有水状态?

(1)光下培养,黑藻的代谢旺盛,而细胞质是代谢的场所,流动较快,容易观察。

(2)水是细胞质的重要成分,特别是细胞质基质,只有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流动才快,才容易观察。

 六、用显微镜观察

 学生操作:

按实验二的方法,自己完成低倍镜下的观察实验,巩固“对光一→放片一→观察”等操作技法。

 教师指导:

巡回到不熟练或不规范的小组给以提示或纠正。

如提示以下几点:

 

(1)镜简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注意物镜与装片的距离,以免损坏镜头。

 

(2)准焦螺旋的使用,要左右手同时转动,切忌用一只手只转动一边。

以免损坏螺旋。

 (3)要在视野中观察到黑藻小叶片的叶肉细胞,切不可直接使用高倍镜。

 教师评价:

对操作规范的小组和同学给予表扬;

对在低倍镜下找到“叶肉细胞”的小组和同学给予肯定;

对尚未找到的小组和同学给予鼓励和帮助。

 学生操作:

学生在回忆实验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基础上自行操作高倍显微镜,独立完成高倍镜的调节、观察过程。

巡回中对束手无策的小组同学给予启发,并作如下提示:

 

(1)“转换”→“细调”→“找目标”。

 

(2)寻找靠近叶脉的细胞中的“目标”。

 (3)以“目标”(叶绿体)为参照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教师评价:

请看到叶绿体的小组同学举手。

教师对“完成”实验的小组进行检查,正确的给予表扬,并请该组同学帮其他组调节显微镜。

 学生观察:

以叶绿体为参照,在高倍镜下的视野中观察细胞质是否流动,方向如何?

若发现哪些小组的视野中确实看到了细胞的叶绿体,但很难看出细胞质的运动现象,立即提示学生采取如下办法:

(1)增加光照(灯光、日光15~20min)。

(2)提高盛放黑藻材料的水温(20~25℃)。

(3)切伤一小部分小叶。

根据时间需要可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重新观察(或重新制片),若课时不够,课后来实验室补做,直到实验成功。

七、对照演示观察

教师演示:

一方面巩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观察三种不同外界条件下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在讲台上编号演示三台显微镜,并向学生说明如下:

(1)一号镜为强光照射过的黑藻(光照)。

(2)二号镜为萎蔫的黑藻(缺水)。

(3)三号镜为质量分数是5%的盐酸刺激过的黑藻(化学刺激)。

学生观察:

学生轮流有序地到讲台上依号进行观察。

自觉对照自己的实验结果,以待做出科学的结论。

八、结论与讨论

利用学生观察演示装片的时间,演示题例投影片,列出如下3个讨论题:

1.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是如何流动的?

答案:

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是沿着细胞壁(膜)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环形流动的。

2.下列操作中不属于加快黑藻细胞质流动速度的方法是 ()

A.放在光下培养    B.放在20~25℃水中

C.煮沸        D.切伤小叶片的小部分

3.细胞质流动对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学生讨论:

学生在收拾仪器的同时,根据屏幕上的习题,七嘴八舌的讨论作答。

答案:

①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和细胞器的移动,为细胞内新陈代谢的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所需的物质条件;

②加快细胞质与外界环境以及细胞质中各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

师生归纳:

(结论)

叶片在饱和水分的状态下,细胞质不停地流动,其流动的方式是环形不均衡,流动的速度因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快慢的差异。

[教学目标巩固]

1.归纳显微镜的使用要领

为了规范学生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实验结束后,教师再完整地演示一遍显微镜观察的全过程,并不时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操作技能和要领:

(1)对光时要“三转”,即转动转换器、转动遮光器、转动反光镜;

(2)寻找物像时一看二降三反向,物像清晰调细望,即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至近装片处,然后再看着目镜反向旋转粗准焦螺旋至看到物像,进而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看清物像。

2.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巩固(口头作答)

制作菠菜叶的临时装片时,应取菠菜叶的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