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判别病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0019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标识判别病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识判别病句.docx

《标识判别病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识判别病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标识判别病句.docx

标识判别病句

抓住标识,识别病句

给人看病有“望、闻、问、切”的说法,给语言看病也须仔细观察,用心推敲。

要能准确辨析并修改病句,首先要学会观察语句的“症状”,再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病症”,最后才决定可行的“施治方案”。

 

复习病句时我们一直有个误区,即往往先从理解句意入手,殊不知,长句子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干扰。

如果暂时跳过理解句意这一步,识别病句就会简单得多。

当然,这只是针对大部分句子而言,如果句意含混不清或有歧义,就只能从句意入手了。

然而大部分句子是能跳过句意这一步的,这是因为多数句子里有很明显的标识。

我们只须抓住这些标识,反复训练,就能很容易的识别病句。

这样化繁为简,大大降低了做题难度。

一、注意句中的介词。

介词主要有:

“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

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与它们组成介宾短语,共同表示时间、处所、方位、对象、目的、比较等。

(口诀: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时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误用介词短语,会造成句子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等语病;少用、滥用介词,少用介词宾语也会影响语意的表达。

做题时发现句中有介词,首先我们要想到出题人可能在这上面做文章,病句类型可能是搭配不当、主客体颠倒、成分残缺等。

1、介词组合搭配不当

例: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从)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此句中有个介词组合“在……中”,但从语境可知这里是为了表示“得到力量”这一动作的来源。

表动作来源时或引入对象时应为“从……中”。

表范围时才用“在……中”,如:

在本次参加会议的人员中,有部分是来自农村基层的同志。

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在场群众、商场保安以及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经……下”介词结构搭配不当,可将“经”改为“在”,或者将“下”去掉)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将占用的校舍里尽早搬出。

(错用“将”,使前后文不搭配。

应改为“从占用的校舍里搬出来”。

要牢记介词的一些固定组合,如:

“以……为主”“在……上/下”“由……组成”“以……为”“本着……原则”“从……到”“从……中”等,做题时发现以上介词,先找组合。

2、主客颠倒。

主体+对+客体,客体+对于+主体+来说

例:

多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

(谁对谁呢?

颠倒了主客体。

改为“人们对电脑‘上网”是陌生的。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这句话里,“大多数中学生”应是动作“熟悉”的发出者,充当句子主语,但原句却将主客体颠倒,使“中学生”沦为“对于”的宾语,从而造成语病。

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很熟悉。

(句中“名字”是客体,“人”是主体,应当是“人对名字熟悉”,而不是“名字对人熟悉”,主客颠倒。

应改为“对青年人来说可能还有些陌生”“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却很熟悉”。

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的代表们说了:

在扶贫助教期间,农民们向我们吐露了心声,农民们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

(该句主客关系颠倒,只能是“人”对“物”,不能是“物”对“人”,应改为“基层干部对农民们的话很有感触”。

3月24日,对中国观众陌生在希腊却家喻户晓的女明星玛利亚,在古奥林匹亚遗址为北京奥运会采集圣火。

由此,她不仅和中国建立了特殊的关联,还注定写入北京奥运的历史。

(“对中国观众陌生”主客颠倒,改为“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陌生”)

3、看是否缺主语,很可能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

例:

[通过(表凭借)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主语?

)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通过”把“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变成了自己的宾语,而使全句的主语缺失。

删“通过”或删“使”)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主语?

)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提供”逻辑上应该有一个主语,而可以充当主语的名词短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被包在了介词短语中,成了该介词的宾语,从而导致该句缺少主语,可去掉“由于”,让“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作主语。

[在这部作品中],(主语?

)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介词结构“在……中”淹没了主语,应删去“在……中”,让“这部作品”作主语。

[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主语?

)都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对于……科学家、技术人员”是一个介宾短语,做了该句的状语,从而使该句缺少主语。

应该把“对于”删去,让“科学家、技术人员”充当主语。

[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主语?

)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这一平台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

(“产生”前主语残缺,因为“随着”是一个介词,它往往和后面的短语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一般充当状语或补语,不能充当主语,或者说,由于滥用了一个介词“随着”,淹没了句子的主语。

修改的办法是将“随着”去掉,让“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直接作“产生”的主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主语?

)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缺少主语,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不清楚。

应将“随着”去掉,让“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这一并列的主谓短语作“推动”的主语。

[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主语?

)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主语?

)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成分残缺,去掉“由于”)

[在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大队长孟凡升参加一次集训时],(主语?

)驾机升空不到两分钟,突然发现飞机发动机转速异常、温度下降。

(介词“在”放在句首,介词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了状语,造成全句没有主语。

应将“在”放在“参加”一词之前。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主语?

)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缺少主语,主语应是“他”,但被动词“使”淹没了,划去“使”,把“才”放到“他”后面。

或者:

主语应该是“老主任”,但被介词“经过”淹没了,划去“经过”。

4、看句中是否缺谓语,很可能滥用介词导致谓语残缺。

 

例:

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目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主语是“小品”,“目前”“正”为状语,“在……中”为介宾短语作状语。

所以句子缺谓语。

可删“在……之中”,“的”改“地”) 

随着索马里海域海盗活动的不断升级,国际社会对索马里海盗的打击也在加强。

我国军舰[自从开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之后],海盗劫掠我国商船事件有所下降。

(“我国军舰”因“自从”状语的存在,而缺少相应的陈述,从而导致谓语残缺。

干脆将“我国军舰”放在“自从”之后,让它充当介宾短语的一部分。

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剧组全体人员”因“经过……”状语的存在,而缺少相应的陈述语,从而导致谓语残缺。

修改方法参照上一句。

学校[自从调整了作息时间后],许多学生由于开始不习惯,上课经常迟到。

(“学校”因“自从……”状语的存在,而缺少相应的陈述,谓语缺失。

修改方法参照上一句。

5、看该介词是否缺宾语:

介词后面必须带名词性宾语,但命题人往往故意使宾语缺失,制造语病。

 

例:

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的精神/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他们对腐败与黑恶(势力)见怪不怪。

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的情况),美国、印度等国家分别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6、介词残缺:

(1)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出现了介词短语,且该介词后有两个可以作其宾语的词语,这时候,这个句子往往是残缺了一个介词。

 

例:

我实在不忍心(与)同自己朝夕相处的好友分手。

(“同自己”为一套介宾,而其旁边还有一个名词好友,而它又非“忍心”的宾语或“分手”的主语,所以它应该缺少一个与之相配的介词来共同组成一对介宾,所以应在前加一个“与”和它搭配。

) 

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对)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从表面上看已经有了一个介词“和”,但是“和”的宾语是“自己学术观点”,“同行”这个宾语也是需要介词支配的,所以应在“和”前加“对”。

(2)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单独出现有表谓语对象的名词性词,这个名词性词往往是残缺了一个与之搭配的介词。

例:

贫铀对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肝肾的破坏上,并有可能由此导致人的死亡。

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当永远保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以及(对)祖先的缅怀和感恩。

(3)有的介词往往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但在病句题中,这些介词组合却往往出现前后某个介词的残缺。

例:

我国将于五月十二日至六月十日由本土向(以)太平洋南纬七度零分、东经一百七十一度三十三分为中心,半径七十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以……为……”是个固定结构,两个词语不可或缺。

参加亚运会的中国游泳队,是由(从)二十名集训队员中挑选出的十二名优秀选手组成的。

(“从……中”是一对介词组合)

7、介词的宾语不明确产生歧义:

例: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句子中的介词“对”的宾语如果是“以色列”,那么句子的意思是“巴勒斯坦做好准备进攻以色列”;如果其宾语是“进攻”,那么句子的意思是“巴勒斯坦做好准备迎接以色列的进攻”。

这是一个歧义句。

要消除歧义,可以在介词“对”的后面加上“来自”。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两家银行。

(句中的介词如果是兼类词,使用不当,还同时可以理解为连词,也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句中的“和”若理解为介词,那么句子的意思就是“他与副总经理共同把钱存入银行”;“和”若理解为连词,句子的意思就是“他瞒着总经理、副总经理这两个人,他一个人将钱存入银行”。

这也是一个歧义句。

可以在“副总经理”后,加上“一起”或加上“独自一人”来消除歧义。

二、注意句中两面性的词语:

两面性的词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个相反的语意。

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有没有”“能不能”“要不要”等。

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

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

一句话中,前一分句从肯定、否定两个方面陈述,后一分句也应从肯定否定两个方面照应,否则,就犯了两个方面与一个方面照应不周的错误。

我们拿到一个句子,浏览之下发现句中有两面性的词语,应该想到此句如果有语病的话,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

例:

到底要不要学好语文?

是不是只要学好数理化就可以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关键是体会“要不要”“是不是”,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此答只能回答第二问,不能同时回答前面两个问题。

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认识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

(“交通是否方便”说的是两种情况,而后面“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只谈了一个方面。

删去“是否”。

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

(“最可靠、最恰当”是单面的,而“成败”是双面的。

应该把“成败”改为成功。

※但须注意,有些句子似乎“症状”明显,但并没有语病。

这就提醒我们要注意一部分隐性的两面词。

  

例:

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表面上“高低”是两面,“增长”是一面,但由于储蓄额的高和低都是增长,增长其实已包含两方面:

高速增长,低速增长。

所以实际上并不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细心是质量的保障。

对工程施工是否认真负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我们要深思而慎为。

(该语句的第二句前半部分出现了两面词,后半部分没有两面词,从形式上看属于一面两面不搭配,但“质量”一词实际包含了“好”和“不好”两个方面的意义,所以,这个句子虽然形式上前后不照应,但内容上并无问题,逻辑严密,表意清楚。

跟“质量”性质相同的词语,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隐性两面词。

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信誉”可以看成隐性两面词,包含了“高”与“低”两方面的内容。

既然是两面词,当它们与其他两面词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时,便不存在一面两面不搭配的问题。

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素质”暗含两方面:

素质高和素质低)

三、注意句中指代性的词语:

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

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文意模糊。

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我们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看是否有语意不明、重复等语病。

例:

忠王李秀成临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

从一些记载上看,不是这样的。

(前文说的是两个意思:

很英勇或不英勇。

“这样”这个代词倒底指代哪一个意思,“英勇”还是“不英勇”?

句意模糊。

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

(两个“他”到底各指代谁?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此”犯了指代不明的语病。

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自己”指代老师本人还是“我”,指代不明。

四、注意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

①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多重否定句和反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

多重否定是奇数,表否定,是双数,表肯定;反问本身为一重否定。

②有些词本身表否定,算一重否定。

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否认”“怀疑”“幸免”“难免”“切忌”等,这类词本身含有否定意,用在句中起否定句意的作用,算一重否定。

如果其后面再现否定词,就要注意是否将要表达的意思说反。

如:

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这些句子和词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我们可以用代数中很简单的“负负得正”去判断它,这样就能准确明白句意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

例: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反问句、否定词“否认”和“不”同时出现为三重否定,使表意相反,应去掉一层否定,可将“否认”改为“说”。

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

(三否表否,将意思说反)

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

(三否表否,将意思说反)

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两否表肯,将意思说反)

睡眠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就是“禁忌”,这个动词含有否定意思。

后边再加一个否定词“不可”,就是肯定,“睡前可以恼怒”。

分析本题时,可用删去“不可”的方法进行修改。

我们要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防止”和“不再”两重否定,把意思说反)

五、注意并列的短语和句子:

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以及形容词的并列等。

出现了并列结构,我们可以从是否搭配得当、是否语序错位、是否符合逻辑等方面去考虑:

(一)看各项是否与前后成分搭配得当。

1、并列成分作谓语,往往有部分谓语不能同宾语或主语搭配。

 

例:

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提高”不能与“专业技术人员”搭配。

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羞辱”与“自己的不满”不能搭配。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他们随身携带的精美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还可以用它做餐具。

(“宰杀、解剖、切割”三个谓语共用一个宾语“牛羊的肉”,但“宰杀、解剖”的对象不能是“牛羊的肉”,因此造成了动宾搭配不当。

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主语“歌声”不能“焕发……芳香”,将“焕发”改为“散发”。

焕发:

光彩四射或振作。

利用各种条件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句子的谓语是“培养和提高”,宾语是“业务水平”,“提高”“水平”可以,“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2、并列成分作宾语,往往有部分宾语不能和动词谓语搭配。

例: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看到乡音”不像话。

中药不仅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和病员的经济负担。

(“和”字连接的“药物副作用、病员的经济负担”,是“减少”的宾语,但“减少”难与“经济负担”搭配。

去年六月以来,成都市锦江区的廖先生和两位朋友多次去灾区送温暖,迄今为止,他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

(搭配不当,谓语“走访”与宾语“三千多公里路程”不能搭配。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句中“加快”不可与“规模”搭配,只可与和“规模”并列的“速度”搭配。

他马上召集常委会成员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统一安排”与“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是谓宾搭配不当,“问题”不能安排,可以是“提出”或“指出”。

3、并列成分作主语,往往有部分主语不能和动词谓语搭配。

例:

今年春节,这个市里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只有“消防官兵”能和“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搭配,“210辆消防车”却不能,这属于一种“顾此失彼”的错误。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月光”无法与“发出沙沙的声响”相搭配。

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的关注。

(主语“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是并列短语,不能共用一个谓语“采用”,“出色工作”不能被采用。

4、并列成分作定语或状语,往往有部分定语或状语不能同中心词搭配。

例:

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朵朵的桃树让人流连忘返。

(“桃树”不能用“一朵朵”。

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制开发。

(“新技术”“新工艺”与“研制开发”不搭配。

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发放贷款。

(句中“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三个并列短语共同修饰了“农户”,但“优质化”不能修饰“农户”,因此造成了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二)句子中存在两组关系紧密的并列成分,往往不互相照应。

 

例: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理论上”应照应“深刻的说明”,“政策上”应照应“详细的规定”,句子照应不明确。

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推进”只能与“文化体制创新”搭配,“挖掘”只能与“特色文化内涵”搭配。

因此,例句应该改为“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推进文化体制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转变。

(主语是并列短语“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谓语是“提高和转变”,其中“消费水平”只能用“提高”,“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只能用“转变”,应为“消费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

”)

(三)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可能存在从属或交叉关系。

(犯“不合逻辑”中的“概念混淆”) 

例: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报刊”包括“杂志”,“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 

许多穿裙子的妇女和青年正在那里拍照。

(“穿裙子的”和“青年”不搭配;“青年”和“妇女”词义有交叉,不能并列。

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能并列,“地理位置”属于“房源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

(四)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可能存在语序错位、不合逻辑的语病。

例:

我们要善于处理、存储和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

(应该是获取、存储、处理。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并列成份“膜拜、崇敬、羡慕”存在递进关系,正确顺序应为“羡慕、崇敬、膜拜”。

我们要按照证据确凿、事实清楚、手续完备、处理恰当、定性准确的要求,加强案件检查和审理工作,提高办案质量。

(并列成份之间存在前后逻辑顺序,正确顺序应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新时期的科学技术领域,经济效益之大,科研立项之多,成果应用之速,资金投入之巨,都是建国的前三十年无法比拟的。

(并列成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先后顺序,正确顺序应为“资金投入之巨,科研立项之多,成果应用之速,经济效益之大。

六、注意句中的数量短语:

当我们看到句中有数量短语时,要考虑它是不是犯了数量增减表示不当、前后矛盾、语意不明、重复等毛病。

1、表示数目减少(缩短、降低、便宜)时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或百分数。

例:

上海公共汽车票价很低,与曼谷普通公共汽车票价相比,便宜三倍。

(表数目便宜时不能用倍数,可改为“便宜四分之三”或“只有曼谷普通公共汽车票价的四分之一”。

该企业狠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下降”不能用倍数,而且“下降了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

不符合事理。

2、数字表达不要出现矛盾,如“近”不能和“余”同时出现。

例:

据统计,全省个人捐资办学万元以上的将近400余人。

(“将近400”是“将要接近400”,说明还没有达到400,而“400余”是“400还要多”,显然前后矛盾。

3、语意不明。

例: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表意不明,歧义。

采用断句法,在“日”后断句,意为时间限在“15日”一天,在“前”后断句,意为时间限在“15日”前。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数量词的限制对象不明确,使句子的表达有了歧义,是“几个学校”还是“几个领导”。

可改为“学校的几个领导”,这也符合“属数动形名”的多重定语顺序。

两个报社的记者昨天采访了局长。

(是两个报社还是两个记者?

4、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