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实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0022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药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药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药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药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药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生药学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生药学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生药学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生药学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生药学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生药学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生药学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生药学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药学实验.docx

《生药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药学实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药学实验.docx

生药学实验

生药学实验

前言

实验一生药的显微鉴定技术

实验二生药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测定

实验三色谱法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实验四气相色谱法的应用及挥发油含量测定

实验五液相色谱法的应用及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实验六光谱法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实验七滴定法测定生药中生物碱的含量

实验八根类生药鉴定

实验九根茎类生药鉴定

实验十茎木类、皮类、叶类生药鉴定

实验十一花、果实、种子类生药鉴定

实验十二全草类生药的鉴定

实验十三动物类生药的鉴定

实验十四矿物类生药的鉴定

实验十五中成药的显微鉴定

实验十六未知生药粉末鉴定

实验十七设计性实验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

附生药学实验中常用试剂的制备及使用

 

前言

一、生药学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实验指导是根据生药学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实验内容大致包括下面几方面:

1、各类生药性状鉴别及其原植物的外形特征观察;

2、生药的显微特征与显微化学反应;

3、生药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生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实验工作在本门课程中占有主要地位。

不通过认真的、全面系统地实验及技术操作训练,就不可能学好本门课程。

通过生药学实验,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生药鉴定的各种方法和操作技术;

2、熟悉各种生药的形成特征及原植物的特征,能正确地进行鉴定;

3、了解生药鉴定用的各种仪器的构造,并学会其使用方法;

4、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生药学理论知识;

5、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内容的安排是与课堂讲授密切配合的,因此,要求同学在实验前作好准备工作:

1、根据实验进度表,复习与本次实验有关的课堂讲授内容或教材上有关章节内容。

2、仔细阅读每次实验内容,要求弄清实验的原理与方法,并对每次实验的思考题试作解答;

3、对每次实验的整个内容,做好顺序及时间上的安排,以使实验时不忙乱,不拖拉,按时完成实验;

4、准备好铅笔HB橡皮、直尺、报告纸等自备实验用品。

三、实验

1、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安排;

2、实验开始前,教师进行讲解和提问时,应当注意听讲,并作必要的记录;

3、实验时应根据具体内容有计划地安排时间,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

4、实验要认真,观察要仔细,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做到手、眼、脑并用;

5、实验过程中,应当随时将观察到的现象,测量或称量数据,计算结果、推论及结论等写在报告纸上。

应当养成能随时作出准确、清楚、整齐的记录而不需要重抄的良好习惯;

6、实验台上应随时保持整洁,非实验必要的物品一律不许放在实验台上或试剂架上;

7、酒精灯用后,应及时熄灭,应用水浴时,应注意保持其中有水,切勿使烧干,纸屑、废物应放入污物缸内。

四、实验结束时的要求

1、按时交实验报告

2、把实验仪器试剂等放回指定位置。

发给每人保管的器材可放在抽屉内,擦净台面。

3、值日生负责最后扫实验室地面、台面,擦净黑板及其他指定工作。

污物缸内废物垃圾应及时清除。

4、植日生最后应认真检查水笼头,电源是否关好。

离开实验室应关好门窗。

实验一生药的显微鉴定技术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徒手制片、粉末制片、表面制片和解离制片方法。

2.掌握生物显微镜使用及显微绘图技术。

3.掌握显微测微尺的校正和使用方法。

4.掌握描绘器的使用方法。

二、仪器、试剂

1.仪器生物显微镜、酒精灯、盖玻片、载玻片、镊子、解剖针、擦镜纸、吸水纸、火柴、绘图铅笔(HB、2H、4H)、直尺和擦皮,以上是每次实验必备品。

另需单面刀片或剃刀、烧杯、试管、目镜测微尺、载台测微尺、显微描绘器、绘图板、恒温水浴锅、量筒、粉碎机。

2.试剂稀甘油、水、水合氯醛试液、甘油醋酸试液、间苯三酚试液、浓盐酸、10%铬酸、浓硝酸、10%硝酸、氯酸钾、5%~15%的氢氧化钾溶液。

三、实验材料制作徒手切片和表面制片,可选用新鲜药材;制作粉末片,选用干燥药材的粉末,如:

甘草、虎杖、麦冬、当归等。

四)、实验内容

1.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生物显微镜由光学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

光学部分包括成像系统——目镜和物镜,照明系统——聚光器、可变光栏和反射镜。

物镜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目镜将第一次放大的像作第二次放大,两者相乘即是观察到的放大倍数。

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臂、镜筒、载物台、粗细调节手轮及推动器或压夹。

使用生物显微镜时,利用反射镜将外来光线导入聚光镜中,由聚光镜将光线会聚在标本上,用光栏调节光线强度。

观察时视野范围内应均匀明亮,先用低倍镜观察,如需要放大,可将目的物调至视野中央,然后转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

(1)低倍镜的操作法:

1)将显微镜放置离桌缘约10cm处,镜臂应靠近胸前。

2)对光。

上升聚光镜到载物台水平,打开光栏至最大限度,再将低倍镜转至镜筒的正下方,使对准载物台上的透光孔(转动时,听到“得”一声,即已对正)然后用二手转动反光镜,同时从接目镜向下看,直至镜中出现一明亮而均匀的视野为止。

3)装片。

将欲观察的标本片从镜前方横置于载物台上,(注意盖玻片应向上)使标本对准透光孔的中央。

4)调节焦距。

从侧面注视接物镜与标本片之间的距离,向外旋转粗调节手轮,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但切勿触及标本片,以免造成镜头与标本片的损坏。

自目镜向下观察,同时向内旋转粗调节手轮,使物镜慢慢上升,直至在视野中看到清楚的物象为止。

若标本不在视野中,则慢慢移动标本片,使之适中,看到物象后,用压片夹固定制片,再转动细调节手轮,并调节光线,直到看到最清楚的物象为止,注意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倒象。

如果观察过程中发现清晰的图像逐渐模糊,说明调节手轮失灵,应进行检修。

(2)高倍镜的操作法:

应先在低倍镜下选择物像,移至视野中心,换转高倍镜,应能看到欲观察之物象,用细调节手轮使之图象清晰。

更换高倍镜时如出现镜头触及载玻片现象,则要检查标本切片是否放反,或高低倍镜是否配套。

高倍镜头观察物象时,只能用细调节手轮调节焦距。

(3)使用显微镜注意点:

1)取拿显微镜时,必须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轻取轻放,防止因撞击使镜头内各组透镜脱胶而影响观察的清晰度。

2)每次观察标本片时,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看清物象后,再换高倍镜。

3)要注意保持显微镜的干燥和清洁,使用前后,均需将显微镜擦干净,注意镜头要用擦镜纸或绸巾单向擦拂,切勿用手、手帕或纸片等去擦,观察临时制片时,要防止水分或药液外溢以致沾污镜头及其他部分。

2.显微制片法

(1)徒手制片法:

系用刀片或徒手切片器将材料切成薄片,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构造、细胞特征的制片法,新鲜材料应除净泥砂,干燥材料需浸软后切片。

本方法简便快速,能保持植物体原有结构的真像、色彩和内含物,适合于临时制片观察或显微化学实验,其缺点是切片较厚且厚薄不均一,不适合长期保存。

1)取材、固定与切片:

选择已软化的中药材适当部位,切割成长2~3cm的小段,用拇指及食指和中指夹住材料,下端用无名指托住,另手持刀片,自左向右移动手腕,牵曳切片,动作要轻而快,力求切片薄而完整,操作时材料的断面与刀口须经常用水湿润。

对于叶片或柔软的材料,需用稍坚固而易切的胡萝卜、马铃薯或实心大通草等将材料夹住进行切片。

徒手切片器切片:

将适当长度的材料夹入切片器上口外,旋转螺丝将材料固定紧,材料略露出圆盘平面,然后将切片刀或剃刀平放在圆盘上,自左向右平拉切片,同时转动切片器下端的升降调节轮,使材料上升,以利切片。

2)装片:

将切好的薄片,用毛笔小心地移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浸泡,取载玻片滴加甘油或试液,用镊子或毛笔将切片移于其上,再滴一滴甘油于片上,加上盖玻片,即可作临时制片观察;也可将薄片滴加水合氯醛液加热透化,再滴加稀甘油,加上盖玻片后进行观察。

加盖玻片时,应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2)粉末制片法:

将药材研粉,过筛(50-80目)后制片。

此法是鉴定中药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简便快速,主要鉴别细胞的形态特征。

特别坚硬的药材可用锉刀将其锉成粉末。

取粉末少许,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1~2滴蒸馏水或甘油醋酸试液,加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可观察细胞中的不溶性物质如淀粉粒、脂肪油滴、色素颗粒等。

如要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则应采用滴加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后装片,以除去细胞中的淀粉、油脂等,增加细胞壁的折光率,从而使细胞的形态更加清晰。

为防止水合氯醛结晶析出,水合氯醛透化后应滴加甘油,盖上盖玻片,擦净溢出液即可观察。

(3)表面制片法:

多用于对叶片、果实或草本植物茎表皮组织的观察,可观察到表皮细胞形态、气孔类型、毛茸特征和着生情况等。

通常用眼科镊子夹住叶片或果实等的表面,轻轻撕取其表皮层置于载玻片上的水、甘油或水合氯醛试液内,注意其上表面朝上方,加盖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4)解离制片法:

系利用化学试剂使植物体的细胞与细胞间的中层物质溶解,细胞相互分离的方法。

适用于研究细胞的立体形态结构,尤其适宜观察导管、管胞、石细胞和纤维等增厚壁的状况。

欲解离的材料,需先切割成2mm的薄片。

根据选用解离的试剂不同分:

1)氢氧化钾解离法:

适用于柔软的植物材料。

将切割好的材料置于坩埚中,加5%氢氧化钾溶液适量,加热至用玻棒挤压能离散为止。

如离析的材料稍硬,可用6%~10%氢氧化钾液加热使之离析,尚可更换一次试液。

待材料能被轻压离散时,倾去碱液,用水洗至中性,即可取所需部位加稀甘油制片观察。

用氢氧化钾溶液能逐渐除去细胞中的淀粉、蛋白质、油脂及色素,其作用较水合氯醛强,并能使细胞膨胀,若作用时间较长,能使纤维性组织解离,并可引起薄壁组织的破坏和变形。

所以加热处理时间不宜太长。

2)硝酸-铬酸离析法:

适用于木质化组织,如木材、根、茎、树皮等材料,将材料放入坩埚或试管中,加10%硝酸与10%铬酸的等量混合液,其量为材料的20倍,放置浸渍的时间,视材料的性质而异,一般为1~2日或更长的时间。

也可以采用加温的办法来缩短浸渍时间,以材料用玻棒轻压,可以离散为度,然后用水洗至中性,即可制片观察。

硝酸和铬酸均为强氧化剂,解离速度较快,如解离柔软较嫩的材料,应注意掌握时间,经硝酸、铬酸解离的材料,草酸钙、碳酸钙结晶及淀粉粒、脂肪油等均已消失。

3)氯酸钾法:

本法适用于坚硬的材料,如木类及某些果实、种子坚硬的果皮、种皮等,将材料置坩埚或小烧杯中,加50%硝酸试液约5ml及氯酸钾粉少量,缓缓加热至沸,当气泡渐少时,再及时加入少量的氯酸钾,以维持气泡稳定产生(约15~20分钟),至材料能分离开时,倾去试液,加水洗涤数次,即可制片观察。

采用此解离法制片需在通风处进行,以防氯气中毒。

3.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显微测微尺是用来测量显微镜下所见物体长度、大小的标尺,包括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为一特制的载玻片,在载玻片的中央封有lmm长的小尺,精确分成10大格,每大格又分10小格,共100小格,每小格长度为0.0lmm,即10μm(图1-2)。

标尺的外围有一小黑环,便于在显微镜下寻找标尺。

载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显微镜下物体的长度和大小,而是用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

经过校正之后的目镜测微尺,方可用来测量显微镜下物体的大小。

目镜测微尺为一直径约20mm的圆形玻片,玻片的中央部分具有一小尺,精确的分成50小格或100小格(图1-1)。

使用目镜测微尺时,将目镜自镜筒中抽出,旋开镜片,将目镜测微尺的标尺正面向上,按放在目镜中部的隔板上;旋上镜片,放回原镜筒内,进行测量。

由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长度随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而改变,故在使用前必须将各物镜头逐一用载台测微尺加以校正,以便确定在使用此显微镜时各组镜头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1)目镜测微尺的校准:

将载台测微尺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目镜测微尺放入目镜内(有的已将目镜测微尺固定在目镜内),于显微镜下将测微尺清晰的调整到视野的中央,适当移动载台测微尺,使二种尺子的刻度重合,找出二尺的重合刻度线,根据二条重合线间小格数的比值,计算目镜测微尺在物镜下每小格的数值(μm)如:

目镜测微尺的77小格(0→77)与载台测微尺的30小格(0.7→1.0)相重合(图1-3),则目镜测微尺在物镜下每小格为10μm×30÷77=3.89μm。

一般需测试数次,取其平均值。

如果接物镜和接目镜的放大倍数改变,目镜测微尺应重新校正。

(2)细微物体的测量:

将欲测量物体封于载玻片上,于显微镜下用已校正的目镜测微尺测量其长度或直径为目镜测微尺的几小格,然后乘以每小格的μm数即得。

如:

高倍镜下测得薄荷腺鳞直径为24小格,即为3.89μm×24=93μm。

微细物体的测量,通常在高倍接物镜下测量,测定结果比较准确,但在测量较长的物体,如纤维、导管或非腺毛的长度时,则用低倍接物镜测量较好。

图1显微测量尺

1.目镜测微尺;2.镜台测微尺;3.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4.显微绘图技术在中药的性状和显微鉴定工作中,图可以集中地突出表现实物的主要特征,有些特征用图比摄影照片效果还好,因此除去用文字记录观察到的外形、组织、细胞及内含物特征外,有时还需要绘出中药材的外形和显微图,以补充文字叙述的不足。

绘制精确的图形要根据观察的实物进行,对所要描绘的特征要仔细观察后,再进行描绘。

因此,绘图是中药鉴定和研究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绘图的精确与好坏,明显地影响中药鉴定和研究的结果与质量。

中药鉴定工作中,常用绘图方法有徒手绘图法和显微描绘法两种,若按绘图工具则常分铅笔绘图法和墨线绘图法两种。

绘制显微组织简图,要用通用的代表符号来表示,要求比例正确,形态逼真,结构清楚,对中药性状图还要求富有立体感,不能随意夸张和任意涂影。

要正确绘出实物的立体结构图,必须有一定的透视知识,如前大、后小,近明、远暗,透视方向一致等基础知识。

(1)绘图的一般原则:

1)一切结构均用线条来表示。

线条要求粗细均匀,圆滑,明暗一致。

2)所有结构线条不能用尺或其他圆规或曲线板等工具代画,必须徒手作图,以表示生物的自然形态。

3)显示立体结构可用透视线条来表示。

对球形、圆柱体或圆锥体的立体结构可以用圆点衬托明暗光线的方式,而不可用任何涂影来表示。

点要小而圆,由密到稀逐步过渡。

4)各部位应先画出引线再注文字。

引线用直尺画实线来表示,要求细直、均匀、不交叉,以免误指。

图内的结构名称,可直接用文字写明,也可用数码代注,再在图下集中注明。

注字书写要求清楚、端正。

图下需注明标本的名称、部位和放大倍数。

(2)徒手绘图法的步骤:

1)选择最典型的标本或结构。

2)仔细观察各部位的形状和结构及其间的比例关系和较明显的立体结构。

3)用较淡的铅笔(2H或4H),按照实物或显微图像的比例关系和立体投影画出轮廓草图,经反复对照修改后,再用较浓的铅笔(HB或2H)绘出修改图。

4)画引线,注字。

(3)描绘器的使用及描绘图放大倍数的计算:

描绘器是描绘显微镜下所见物体的物像时所用的一种仪器,分为平镜反射式和棱镜反射式两种,它们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主要是利用两组光学系统配合,将显微镜中的物像和图面的像迭合,同时送到观察者的眼中(图2)。

平镜反射式通称阿培式描绘器,在目镜上方的棱镜是由两个三棱镜粘合在一起,棱镜粘合面上镀银,仅中央留有一圆形小孔,显微镜中的物像通过这个小孔进入观察者眼中。

因此,观察者可同时看到微镜中的物像和图面的像互相迭合在一起,同一双眼睛同时看到载物台酌物体和图板上的铅笔、图纸,这样即可进行描绘。

显微描绘器需配以绘图板。

棱镜反射式的原理与阿培式描绘器相似,只是用三棱镜代替平面镜。

显微描绘器使用时取下显微镜的接目镜,装上描绘器,如不是附属在目镜上的描绘器尚需加上目镜,调节物像清晰后,再调绘图板的倾斜度,使与描绘器的角度相一致,用显微描绘器上的滤光片调节光线强弱,使视野中的物像及绘图纸上铅笔均较清晰,即可进行描绘。

绘图时,先用HB型铅笔轻轻依物像描出组织等轮廓,再描绘其他细微特征。

如要画的物体大于一个视野,则画完一个视野后,同时平移标本片和绘图纸,使描好的目的物像仍有少部分在视野中并重合,再如上法继续描绘至整个物体画完。

描绘图的放大倍数,即图纸上描绘图大小被物像实物的大小除之即得。

图2显微绘图原理

1.物镜;2.目镜;3.棱镜镀银面;4.反射棱镜;5.绘图板

(4)显微组织简图的画法和有关代表符号显微组织简图是用来表示在低倍镜下,见到的中药各组织和某些特征排列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及比例关系,用国际通用的代表符号,画成较简明的组织构造图,使能清晰地了解该器官组织构造的全貌。

画法同徒手绘图。

常用的各种组织和细胞内含物的代表符号(图2)。

木栓层厚角组织表皮木质部

射线形成层维管束薄壁组织

分泌组织石细胞韧皮部簇晶

图3植物组织、后含物简图常用符号

(五)作业

1.徒手切片制作一张根类或茎类(麦冬或牛膝)的组织横切面,并绘出其横切面组织简图。

2.制作一张表面制片(如洋葱)。

3.制作贝母粉末片,并用描绘器描绘出贝母的大、中、小型淀粉粒特征图。

4.制作粗茎鳞毛蕨叶柄解离制片2张,并绘出其管胞特征图。

在显微镜下,测量出粗茎鳞毛蕨叶柄解离制片中管胞的长度与直径。

5.制作一张粉末片(如板蓝根或牛膝根),绘出粉末特征图。

6.思考使用显微镜要注意哪些事项?

 

 

实验二生药的水分、灰分、浸出物及杂质检查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水分的测定方法。

2.掌握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

3.掌握浸出物的测定方法及杂质检查法。

二、仪器、试剂

1.仪器分析天平、天平、扁形称量瓶、粉碎机、坩埚、表面皿、锥形瓶(250ml、500ml)、移液管(20ml、25ml、50ml、l00ml)、蒸发皿、水分测定器(图1)、培养皿、干燥器、氯化钙干燥管、电炉、烘箱、箱形电阻炉(马福炉)、定量滤纸(无灰滤纸)。

2.试剂五氯化二磷、氯化钙、10%硝酸铵、稀盐酸、甲苯、乙醇。

三、实验材料大青叶、大黄、当归、人参、砂仁。

四、实验内容

1.水分测定测定用的样品,一般先破碎成直径不超过3mm的颗粒或薄片,直径在3mm以下的花类、种子和果实类中药,可不破碎,如采用减压干燥法需先经二号筛。

(1)烘干法:

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

供试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样品不超过10mm,精密称定,打开盖在100一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

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有的水分的百分数。

(2)甲苯法:

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油成分的中药。

1)仪器装置(实验图1):

使用前,全部仪器应清洁,并置烘箱中烘干。

2)甲苯须先加少量水,充分振摇后放置,将水分分离弃去,甲苯经蒸馏后使用,或用化学纯甲苯直接测定。

3)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水量1~4m1)精密称定置A瓶中,加甲苯约200ml,必要时加入玻璃珠数粒,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甲苯,至充满B管的狭细部分,将A瓶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2滴,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放冷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粘附在B管的管壁上,可用蘸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甲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

检读水量,并计算成供试品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数。

(3)减压干燥法:

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

1)取直径12cm左右的培养皿,加入新鲜五氧化二磷干燥剂适量,使铺成0.5~lcm的厚度,放入直径30cm减压干燥器中。

2)取供试品2~4g,混合均匀,分取约0.5~1g,置已在供试品同样条件下干燥称重的称瓶中,精密称定,打开瓶盖,放入上述减压干燥器中减压至2.67kPa(20mmHg)以下,持续半小时,室温放置24小时。

在减压干燥器出口连接新鲜无水氯化钙干燥管,打开活塞,待内外压一致,关闭活塞,打开干燥器,盖上瓶盖,取出称瓶,迅速精密称定重量。

计算供试品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数。

2.灰分测定供试品须粉碎,过2号筛,混合均匀。

(1)总灰分测定法:

取供试品2~3g(如须测定酸不溶性灰分,可取供试品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精确至0.0lg)缓缓炽灼,至完全碳化时,逐渐升高温度500~600C,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灰分的百分数。

如样品不易灰化,可将残渣放冷,加热水或10%硝酸铵溶液2ml,使残渣湿润,然后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照前法炽灼,至坩埚内容物完全灰化。

(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

取上项所得的灰分,在坩埚中注意加入稀盐酸l0ml,用表面皿覆盖坩埚,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表面皿用热水5ml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

滤渣连同滤纸移至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

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酸不溶性灰分的百分数,

3.浸出物的测定样品须粉碎,过2号筛,混合均匀。

(1)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①冷浸法取供试品约48,称定重量(准确至0.0lg)置250~300ml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l00ml,密塞,冷浸,前6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18小时,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0ral,置已干燥至恒定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

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晶计算供试样品中含水溶性浸出物的百分数。

②热浸法取供试品2~4g,称定重量(准确至0.0lg)置100~250m1的锥形瓶中,精密加水50~l00ml,塞紧,称定重量,静置1小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小时,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塞紧,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干燥滤器滤过。

精密量取滤液25ml,置已干燥恒定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含水溶性浸出物的百分数。

(2)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热浸法须在水浴上加热),以各该品种项下规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代替水为溶剂。

4.杂质检查杂质系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检查方法:

取规定量的供试品,摊开,用肉眼或扩大镜(5~10倍)观察,将杂质拣出,如其中有可以筛分的杂质,则通过适当的筛,将杂质分出。

将各类杂质分别称重,计算其在供试品中的百分数。

图1水分测定器(甲苯法)

A.500ml短颈圆底烧瓶;B.水分测定管;C.直形冷凝管

五、作业

1.计算所测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2.计算所测样品的总灰分和水浸出物的含量。

六、附注

1.灰分测定必须掌握好称量技术和恒重概念。

2.浸出物测定和水分测定所用的仪器必须清洁、干燥。

 

实验三色谱法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一、目的及要求

1.熟悉有关层析法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熟悉层析法在生药成分分析上的应用。

二、仪器、试剂

1.仪器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蒸发皿、量筒、试管、烧杯、酒精灯、研钵、漏斗、滤纸。

2.试剂水合氯醛试液、稀甘油、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水、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硅胶G、CMC-Na等。

三、实验材料

药材粉末:

黄连、黄柏

四、实验内容

1.薄层层析板制备称取硅胶G适量,加0.5%CMC-Na液于研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