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实验报告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8056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药学实验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药学实验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药学实验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药学实验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药学实验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生药学实验报告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生药学实验报告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生药学实验报告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药学实验报告doc.docx

《生药学实验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药学实验报告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药学实验报告doc.docx

生药学实验报告doc

生药学实验报告

篇一:

生药学实验报告一

  北京电大《生药学》实验报告一

  生药学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实验

  地点▁▁▁▁▁▁▁姓名▁▁▁▁▁▁▁▁

  时间▁▁▁▁▁▁▁学号▁▁▁▁▁▁▁▁得分▁▁▁▁▁▁▁教师签名▁▁▁▁▁▁▁▁

  1.记录下列中药的来源并观察其性状特征

  绵马贯众

  麻黄

  黄连

  五味子

  肉桂

  板蓝根

  当归

  川芎

  柴胡

  黄芩

  天花粉

  麦冬

  2.记录下列中药的显微横切面特征

  黄连

  甘草

  1

  人参

  麦冬

  3.记录下列中药的显微粉末特征麻黄

  大黄

  甘草

  人参

  2

篇二:

生药学实验报告二

  北京电大《生药学》实验报告二

  生药学理化鉴别实验

  地点▁▁▁▁▁▁▁姓名▁▁▁▁▁▁▁▁时间▁▁▁▁▁▁▁学号▁▁▁▁▁▁▁▁得分▁▁▁▁▁▁▁教师签名▁▁▁▁▁▁▁▁

  请按下列中药理化鉴别方法的操作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1.大黄的鉴定:

  取大黄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玻片两端各放短木棍一小段。

另取一洁净载玻片,置于小棍上,注意勿触及下面粉末。

然后放在置于三角架上的铁纱网上的小心加热(勿使粉末炭化)至玻片上有升华物凝结为止。

取下盖片,使升华物面向上,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再滴加碱液,观察此晶体遇碱液的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2.黄连的鉴定

  

(1)取黄连粉末少许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稀盐酸1滴,镜检,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2)另取黄连粉末少许,滴加30%硝酸1滴,镜检,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3)取黄连饮片置于紫外光灯下照射,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3.黄芩的鉴定

  取黄芩粉末1g,置50ml锥形瓶中,加乙醇10ml,温浸15分钟,滤过。

  

(1)取滤液1ml,加10%醋酸铅试液2~3滴,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4.甘草的鉴定

  取甘草粉末少量置白瓷板上,加80%硫酸溶液数滴,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2)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篇三:

药学大实验报告

  药学实验报告

  班级:

生物制药1101

  姓名:

刘翠婷

  学号:

UXX12717

  华中科技大学

  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由酸酐作为酰基化试剂和醇反应制备酯的方法

  2.巩固普通蒸馏、抽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3.学习应用显微镜熔点仪测定熔点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Aspirin),是19世纪末合成成功的一种具有解热止痛、治疗感冒作用的药物,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制备乙酰水杨酸一般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酸酐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进行。

生产中所用的水杨酸可以由从植物冬青树中

提取的冬青油(主要成分为水杨酸甲酯)水解得到。

这两种原料在制备出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之间也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的聚合物。

  反应式如图1:

  图1.乙酰水杨酸的合成路线图

  三、实验内容

  

(一)实验材料

  试剂:

水杨酸、乙酸酐、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1%FeCl3溶液、乙酸乙酯、浓硫

  酸、浓盐酸、滤纸、蒸馏水

  器材:

100mL锥形瓶1个、100mL烧杯2个、大结晶皿1个、试管1个、玻璃

  漏斗1个、培养皿1个、药匙1个、5mL移液管1个、玻璃棒1个、布氏漏斗1个、抽滤瓶1个、水浴锅1台、普通蒸馏装置(100mL圆底烧瓶1个、蒸馏头1个、直行冷凝管1个、接收头1个、100mL接收瓶1

  个)1套、电热套(适用100mL圆底烧瓶)1台、天平1台

  

(二)实验部分

  1.乙酸酐蒸馏:

  量取乙酸酐60mL加入100mL的圆底烧瓶中进行普通蒸馏,收集137-140℃的馏分备用。

  2.乙酰水杨酸制备

  在125mL锥形瓶中加入2g(0.014mol)水杨酸、5.4g(5mL,0.05mol)新蒸乙酸酐和5滴浓硫酸,旋摇锥形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后,在水浴上加热5-10min(水浴温度70-80℃)后进行冷却。

冷却至室温,既有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

然后加入50mL水,将混合物继续在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

抽滤,结晶用少量冷蒸馏水洗涤,抽干后将粗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自然晾干,产物约1.8g。

  3.乙酰水杨酸的精制与纯化

  将粗产物转移至100mL烧杯中,搅拌下加入25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几分钟,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然后过滤,用5-10mL水冲洗漏斗后,合并滤液,倒入预先盛有有4-5mL浓盐酸和10mL水配成的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均匀,既有乙酰水杨酸沉淀析出。

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

抽滤,用冷蒸馏水洗涤2-3次。

抽干后,将结晶移至表面皿上,干燥后约

  1.5g。

取0.1g结晶加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加入5mL1%三氯化铁溶液,观察有无颜色反应(为什么?

)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精制。

若需精制,可将上述结晶溶于最少量的乙酸乙酯中(约4-6mL),溶解时应在水浴上小心加热,若有不溶物出现时,可用预热过的玻璃漏斗趁热过滤,将滤液冷却至室温时既有结晶析出。

抽滤后既可得到纯产品。

  四、结果与讨论

  1)实验结果包括实验步骤的照片、实验结果的照片、以及粗产物和精制产物

  的产率等数据。

  粗产物为0.85g,精产物为0.16g,产率为6.35%(理论产值2.52g)。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收率是否达到标准、鉴定结果是否有杂质、

  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本次实验结果远低于标准,鉴定结果表明没有杂质。

收率低可能由很多因

  素导致。

首先,蒸馏烧瓶并没有完全干燥(完全干燥比较困难);另外,实验所用的乙酸酐也并不是新蒸的。

主观原因上,我认为浓硫酸的量是很难把握的,可能是浓硫酸的量过少;其次,在产品干燥的过程中,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结晶的时间不够长。

  3)实验总结:

本实验的小结,以及做该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个实验还是相对简单的一个实验。

但是为什么最后得到的产率这么低呢?

这就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不得不说,细节很重要,只有认真地做好实验的每一步,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要想把每一个细节,除了规范操作外,还应该知道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

个人认为,本实验最应该注意的就是规范操作以及反映条件的控制(包括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

  五、注意事项

  1)仪器要全部干燥,药品也要进行干燥处理,乙酰酐必须是新蒸的,否则产

  率很低。

  2)水浴加热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副产物可能增加。

  3)若不结晶,可用玻璃棒摩擦瓶壁或置于冰水中冷却。

  4)乙酰水杨酸受热后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26-135℃,因此重结晶时不宜长

  时间加热,控制水温,产品应自然晾干。

  六、思考题:

  1)反应时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一方面,浓硫酸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另一方面,浓硫酸可吸收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有利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2)反应中有哪些副产物?

如何除去?

  反应中的副产物为水杨酰水杨酸脂,乙酰水杨酰水杨脂和聚合物。

由于这些物质的水溶性不好,故可以使乙酰水杨酸变成钠盐,然后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这些杂质。

  3)实验中加水的目的是什么?

  乙酰水杨酸是难溶于水的,故加水可除去未反应的水杨酸和乙酸酐等杂质。

  4)若要鉴别阿司匹林是否变质,可用什么方法?

  乙酰水杨酸变质的原因主要是乙酰水杨酸分解产生水杨酸,而水杨酸含有酚羟基,可以用三氯化铁溶液检测,如果出现紫色说明已经变质。

  5)本实验能否用乙酸代替乙酸酐来进行反应?

为什么?

  不可以,由于酚存在共轭体系,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向苯环移动,使羟基氧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导致酚羟基亲核能力变弱,进攻乙酸羰基的能力变弱,所以反应很难发生。

  茶碱缓释制剂的制备及释放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缓释制剂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

  2.掌握溶蚀性和亲水凝胶骨架型缓释片的释放机制和制备工艺

  3.熟悉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其中药物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

如口服缓释制剂在人体胃肠道的转运时间一般可维持8~12h,根据药物用量及药物的吸收代谢性质,其作用可达12~24h,患者1d口服1~2次。

缓释制剂的种类很多,按照给药途径有口服、肌肉注射、透皮及腔道用制剂。

其中口服缓释制剂研究最多。

口服缓释制剂又根据释药动力学行为是否符合一级动力学(或Higuchi方程)和零级动力学方程分为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

  缓释制剂按照剂型可分为片剂、颗粒剂、小丸、胶囊剂等。

其中,片剂又分为骨架片、膜控片、胃内漂浮片等。

骨架片是药物和一种或多种骨架材料以及其他辅料,通过制片工艺成型的片状固体制剂。

骨架材料、制片工艺对骨架片的释药行为有重要影响。

按照所使用的骨架材料可分为不溶性骨架片、溶蚀性骨架片和亲水凝胶骨架片等。

不溶性骨架片采用乙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等水不溶骨架材料制备,药物在不溶性骨架中以扩散方式释放。

溶蚀性骨架片采用水不溶但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