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和布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6004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路和布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思路和布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思路和布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思路和布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思路和布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思路和布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思路和布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思路和布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思路和布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思路和布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思路和布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路和布局.docx

《思路和布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路和布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路和布局.docx

思路和布局

二、思路和布局

(一)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实现跨越发展的机遇期、是转变方式加快发展的攻坚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突出发展主题,弘扬团结务实、勤奋创新的“茶陵牛”精神。

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十大观念”。

充分发挥资源、交通、人文等优势,推动由产业全面发展向扶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转变,推动由区域自生发展为主向互生发展为主方式转变,推动由行政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推动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不断增强茶陵的综合实力。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四化两型”要求,紧扣市委“保二争一”目标,继续打好城市提质、园区攻坚、旅游升温“三大战役”,大力实施产业支撑、枢纽带动、城镇辐射、民生优先“四大战略”,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旅游规模化“四化建设”,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

2、发展原则

坚持跨越发展的原则。

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重点行业。

抓住醴茶、垄茶和茶安耒常高速建设的机遇,拉动我县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项目建设“井喷”,促进我县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点,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和资源节约型转变,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注重区域协调,根据功能区布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引导侧重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注重城乡协调,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距,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注重产业协调,提高工业和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努力实现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投资消费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坚持人本发展的原则。

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坚定不移地关注民生、体现民情、尊重民意、体恤民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

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

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培育生态产业为基础,以发展生态科技为支撑,以健全生态机制为保障,以建设生态文化为引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把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

切实提高绿化率,增强森林蓄积量。

促进节能减排增效,关闭淘汰落后企业,发展绿色经济。

3、发展战略

——产业支撑:

全面实施“2511”产业发展计划。

即打造2个支柱产业、发展5个重点行业、培育10个过亿元企业、促成一个企业上市。

打造两大支柱产业。

打造有色金属和建筑建材产业。

发展五个重点行业。

即发展清洁能源业、现代物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房地产业、旅游业。

培育10个过亿元企业。

加大对湘东钨业、德安居陶瓷、彩蝶陶瓷、贵派电器、洮水水库、红星集团、龙华畜牧、东山石材、古城香业等现有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

促成一个企业上市。

提供优惠政策,扶持一个条件成熟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

——枢纽带动:

紧紧抓住交通枢纽的优势,化优势为资源,带动一个工业新区建设,将开发区发展为湖南有色重要资源加工基地、中国陶瓷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基地,使“一区五园”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劳动就业的主场所和财政税收的主渠道;带动以商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使我县成为湘赣边界商贸物流中心;带动以“一山一水一城一府一园”为重点的旅游发展,使我县成为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名城。

——城镇辐射:

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加快“一带两轴四重点”的城镇建设步伐。

一带:

沿江风光带的建设;两轴:

106国道、320省道为“两条轴线”的城镇建设;四个重点:

腰陂、虎踞、浣溪、界首的重点镇建设。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开展融乡入城,使人口向城镇集中,综合要素向城镇聚集;提高县城发展的首位度;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整体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把城镇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民生优先:

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领域的均等化水平。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茶陵”创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逐步建立社会福利体系。

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入。

让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增进全县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发展目标

主要目标:

到2015年,实现“四个一”总目标。

即财政收入增加10亿元、城区面积扩大10平方公里、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前移10位。

——经济发展提速提质: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4亿元,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25%;城镇人口达到26万人,城区建成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过500亿元,年均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8亿元,年均增长18%。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至2015年调整为18:

40:

42;城镇化率达到45%;非公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金融机构银行存款存贷比达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建设100亿元园区、10个产值过亿元企业。

——资源环境不断改善:

“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万元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5%;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9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耕地保有量42万亩。

——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2%以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2%以内;每万人拥有病床35张以上;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60%。

——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民族宗教、人才事业有较大发展,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人均预期寿命73岁;城镇社区服务设施万人拥有量3.5个。

茶陵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指标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数值

“十二五”目标值建议

指标

属性

年均增速(%)

目标值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1.6

15

164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4000

15

28000

预期性

3

财政收入

亿元

5.31

25

16

预期性

4

规模工业增加值

亿元

18.5

25

56

预期性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累计数)

亿元

132

26

500

预期性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9.55

18

68

预期性

二、经济结构

7

三次产业结构

%

27.1:

35.6:

37.3

 

18:

40:

42

预期性

8

工业园区增加值

占GDP比重

%

 11.9

 

35

预期性

9

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

%

63.9

 

67

预期性

10

金融机构银行存款存贷比

%

 32

 

45

预期性

11

城镇化率

%

32.5

 

45

预期性

12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万元

990

25

3000

预期性

三、资源环境

13

森林覆盖率

%

62.34

 

65

约束性

14

城市绿化覆盖率

%

31.8

 

34

约束性

15

耕地保有量

万亩

 

 

42

约束性

16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88

 

95

约束性

17

城市污水处理率

%

85

 

90

约束性

18

城镇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率

%

 

85

约束性

19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

 

下降10%

约束性

20

万元GDP能源消耗

%

 

下降15%

约束性

四、民生改善

2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650

15

31400

预期性

22

农民人均纯收入

2999

15

6000

预期性

23

恩格尔系数

%

43

 

42以下

预期性

24

亿元GDP生产安全

事故死亡率

%

0.38

 

0.2

预期性

25

每万人拥有病床数

22

 

35

预期性

2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

95.3

 

100

约束性

27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14

 

3

预期性

2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率

%

 

 

95

约束性

29

民生支出占财政

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

 

 

60

预期性

五、社会发展

30

平均受教育年限

9.28

 

12

预期性

31

人均预期寿命

71

 

73

预期性

32

人口自然增长率

9.8

 

7

预期性

33

治安案件发生率

 

 

0.6

预期性

34

社区服务设施万人拥有量

2

 

3.5

预期性

(二)空间布局

“十二五”期间,县域空间本着优化结构、保护环境、协调开发的原则,构建合理的主体功能区布局、产业空间布局、城镇发展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布局,形成二三产业、居住空间集约紧凑、农业和生态空间适度开敞的空间格局。

1、主体功能区布局

按照国家关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要求,结合现有发展基础,县域内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

主要包括县城的新城区、建成区、经济开发区以及腰陂、虎踞、界首、浣溪等中心集镇。

使重点发展区域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人口集聚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城镇发展的主要扩容空间。

——限制开发区。

主要包括县域内宜农土地,宜载经济作物的丘陵等生态脆弱地区。

限制开发区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适度的原则。

——禁止开发区。

主要包括云阳山、南宋古城及工农兵政府旧址周边等风景区,洮水水库、湖里湿地、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禁止开发区作为维护生态结构、保护粮食安全的土地空间,要实行强制性保护。

2、产业空间布局

——工业。

以经济开发区为中心,沿106国道、320省道形成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带,形成“一区五园”的产业布局。

“一区”即茶陵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建筑建材、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总部经济、低压电器、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建设成为茶陵的工业新区、中国陶瓷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基地、湘赣物流中心。

“五园”包括东山石材工业园、汉背严塘有色工业园、平虎工业园、龙下工业园、思聪物流园。

东山石材工业园专注发展花岗岩石材加工,建设成为专业化的石材工业园区;汉背严塘有色工业园重点发展钨锡、钽铌、铜、银等有色金属的采选、冶炼及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建设成为专业化的有色金属工业园区及湖南有色资源基地;平虎工业园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化工、冶炼、铸造、皮革深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建设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的综合型工业园区;龙下工业园重点发展化工、冶炼、纺织、塑料等产业,建设成为能源效益高的生态型工业园区;思聪物流园作为湘赣物流中心的分支物流基地,重点发展散货物流、农副产品物流及仓储业,建设成为专业化的物流园区。

有色金属产业空间布局:

初选、冶炼在矿山开采附近范围建设加工生产线;开发区中心区布局茶陵有色总部、后勤保障、机械加工厂、物流储备、有色金属交易市场、精深加工基地等,形成有色矿山—有色工业园—有色总部及精深加工基地的多梯次产业集群空间布局。

建筑陶瓷产业空间布局:

经济开发区布局2-3个建筑陶瓷企业为龙头,根据发展需要逐渐在马江、界首、平水、火田、严塘、高陇、秩堂等地布局陶瓷原料工业基地。

——农业。

以106国道及320省道沿线的马江、枣市、界首、腰陂、火田、高陇等乡镇粮食主产区为主发展优质稻基地;以界首、火田、腰陂、马江等乡镇为主发展烤烟基地;以严塘、桃坑、湖口、秩堂、平水等乡镇为主发展油茶基地;以界首、平水等乡镇为主发展食用菌种植基地;以秩堂、高陇、火田、严塘等乡镇为主发展脐橙基地;以虎踞、平水、城关、洣江、思聪、下东等乡镇为主发展蔬菜基地。

——服务业。

以县城为中心,发展现代综合服务业。

在主城区形成商务服务、职业教育、酒店餐饮、通信、房地产、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社会服务的集聚区;以火车南站和北站为主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以云阳山、南宋古城、工农兵政府旧址、洮水水库为主发展旅游休闲业。

3、城镇发展空间布局

“十二五”期间,将采取“相对集中”的城镇空间发展布局。

延续G106和S320十字型的发展模式,逐步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以腰陂、虎踞、浣溪、界首等为重点镇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县域空间发展格局。

——“一纵三横一带一环”的城区空间布局。

一纵三横在中心城区,以犀城大道至茶陵大道、连接云阳街、东阳街、朝阳街,建成行政中心、文体广电中心、市民广场及主题公园、旅游配套中心和商业服务中心;一带指洣水沿江风光带;一环指垄茶高速、衡炎高速与辉山、雅环、茶陵大道合围形成环线,打造犀城大道、茶陵大道、火车南站、洣水沿岸等四大居住中心。

——“一心两轴、四个重点”的县域城镇空间布局。

“一心”指县城,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点打造茶陵经济开发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发展商贸物流业,建设湘赣物流中心;开发云阳山、保护与利用南宋古城,发展旅游产业。

“两轴”。

将虎踞、平水、城关、下东、马江、浣溪串联成南北走向的城镇发展主轴;将界首、枣市、城关、思聪、腰陂、火田、高陇串联成东西走向的城镇发展主轴;“四个重点”加快对腰陂、虎踞、浣溪、界首四个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吸引投资、集聚产业、承接人口转移的能力,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以重点镇为支点的城镇体系,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辐射带动其它乡(镇)的发展。

4、交通网络布局

——形成“4211”的县域交通布局。

4条高速公路(衡炎高速、岳汝高速、泉南高速、茶安耒常高速)、2条铁路(衡茶吉铁路、醴茶铁路)以及106国道和320省道组成的“4211”县域交通布局,成为连接两大动脉、融通湘中南和赣西南的空间支点,向东西连接京广和京九铁路、京珠和粤赣高速,并延伸连接福建泉州和广西南宁,向北连接岳阳,向南连接汝城,继而连接珠三角地区,使我县交通网络成为湘赣地区区域交通网络的枢纽中心。

——形成“一环六横四纵”的城区交通布局。

城区交通网络由“一环六横四纵”的城市主干路系统组成,一环:

指由云阳大街、炎帝路和茶水路围合的环路;六横:

指六条横向主次干道,包括朝阳街、东阳街、白云街、青云街、望云街和紫云街;四纵:

指四条纵向主次干道,包括洮水路、犀城大道、欧江路和文江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