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0279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生亲子关系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

(3)性行为

过早性行为、少女怀孕和少女妈妈是受到社会关注的问题。

亲子关系不良的孩子发生过早性行为的危险性是平常家庭的两倍。

在不良的家庭中,孩子容易养成离经叛道的性格,挑战社会道德和规范,发展出很多的问题行为,包括紊乱的性行为。

三、亲子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亲子矛盾的长期积累

2、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与父母的意愿或不善于让他们取得平等地位的矛盾

3、青少年缺乏控制情绪解决冲突的能力

4、现代社会日益明显的代际差异

四、问题父母带来问题孩子

1、绝望的父母—放弃对孩子的管教

2、非对立的父母—害怕因提要求失去孩子的爱,孩子说“我恨你、你是个坏爸爸”时被击垮

3、筋疲力尽的父母—似乎没有足够的精力

4、内疚的父母—因孩子的行为问题自责

5、发怒的父母—惩罚孩子时发怒

6、相互妨碍的父母—一方管,另一方阻止

7、困境中的父母—婚姻、财政及其他问题

五、教养孩子是具有挑战性的事业,给父母的建议

1、何种行为是可取的、何种行为是不可取的,父母对此应当达成一致;

2、父母和孩子相互有良好、明确的沟通

3、父母要传达清楚、有效的命令;

4、孩子需要爱,也需要纪律的约束和惩戒。

若管教孩子受阻,要查原因、积极想办法解决

六、如何发现亲子冲突:

1、孩子在家里经常处于消极情绪状态,如沮丧、消沉、无精打采、悲伤、易怒、执拗、少语等等;

2、孩子经常与家庭中的某一个或几个人发生冲突,如顶嘴、嘲笑、不理不睬、恶语相向,甚至离家出走等等;

3、孩子在学校表现出较大的行为变化,如成绩下降、与同学的冲突增多、经常表现出抑郁或烦躁的情绪。

温馨提示:

以一般孩子为研究对象表明:

大多数的孩子并没有强烈的困扰,受冲动的摆布,狂妄地离经叛道等等特别的表现。

孩子正在经历一段人生中最广阔的过渡阶段,并以程度不等的自在和优雅作风来处理。

所以如果父母和孩子双方都能付出额外的心力来了解对方,青春期也不一定就是充满火药味的战场。

家长朋友们,你准备好接受挑战吗?

七、给孩子在青春期的父母的建议:

1当子女想讲话时,你要全神贯注,不要看书报、电视或忙别的事;

2平静、专注地倾听并了解子女的观点

3就算你不一定同意他的行为,也要接纳子女的感受。

试着不要加以判断;

4开放性的谈话,做个“可被询问”的父母

5避免对你看来愚蠢、天真的问题或谈话加以羞辱或嘲笑;

6鼓励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7试着经常并适当地对孩子表示赞赏;

8鼓励孩子参加家庭的决策,并一起合力完成;

9了解他们需要向你的意见和做法挑战,以达成和你有所区分的目的,这点对他们的自我认定是不可缺的;

八、父母应该思考的问题

1、你和你的孩子是否经常争吵?

为什么?

这些争吵有多激烈?

争吵后你的孩子恢复的怎样?

你们是否就同一个问题多次争吵却一点进展也没有?

2、你的孩子在家是否一直特别回避家中的某个人或某些成员?

3、孩子在家是否一直不快乐和畏畏缩缩?

这样是否干扰家中生活?

4、孩子的行为是否发生重要的恶劣变化?

怎样变化的?

九、父母应当持有的正确观念

1、孩子的问题行为是他在家庭中适应不良的表现,孩子体验到的痛苦比父母更强烈。

2、孩子有充足的理由为自己辩护,只是父母从来没有给他机会。

3、误解是导致关系恶化的主要因素。

4、问题关系的形成双方都有责任。

5、发现问题的下一步是双方做出改变,首先应当改变的是成人,然后才是孩子。

6、改变需要长久的努力,暂时的挫折时难免的。

7、父母是爱孩子的,孩子也是爱着父母的。

8、真正的情感表达是问题解决的金钥匙。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要做学习型父母!

1、沟通的目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孩子感受到了什么。

2、爱孩子却无法走近孩子的心灵,无法将爱有效传递给孩子,付出的是爱而回收的却是仇恨,这是人间最痛苦的感受了。

3、孩子出现问题,父母缺乏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意识,总是将改造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不但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呈现严重化和多样化的倾向。

4、父母经常会面临孩子和老师的矛盾冲突,这是考验父母教育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时候。

处理的好可以帮助孩子度过危机,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

处理的不好,不仅会激化师生关系,恶化孩子成长的心理环境,家校教育的不一致还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连绵不断的困扰和麻烦。

十、父母应当避免的错误观念

1、无论如何孩子应当对父母有礼貌。

2、孩子应当可以理解父母作出的决定是出于为孩子着想。

3、我的孩子一点都不爱我。

4、孩子之所以发生这样的问题。

完全是因为他不肯听我的话。

5、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管不了他了。

6、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我替他拿主意是理所当然的。

7、我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只要他觉得高兴,我就安心了。

8、我们父母闹矛盾,孩子是不会知道的。

十一、和孩子沟通的正确方法:

1、发出邀请,征得孩子同意后再谈话;

2、就事论事,谈话内容不是证明谁对谁错,而是要每个人回忆当时的想法和内心的情绪。

孩子有优先发言权,父母要掌握整个谈话过程,父母要心平气和,不发火,孩子不愿意说话也不能强迫,要引导孩子说话;

3、用技巧说话:

(1)多使用“我觉得…”句式。

例如“昨天妈妈让你把自己的屋子打扫干净,你没说话就出去了,我猜想你当时一定很生气。

是吗?

”不要说“你妈让你打扫房间,你就气得摔门走了”。

(2)重复孩子的话,以确保自己没有误解。

“你的意思是说,当时你正要去打扫,但妈妈的口气让你受不了,你才不愿意的。

是这个意思吗?

(3)承认孩子的感受,理解他当时的感受。

(4)同理心——感受孩子所感受的心情,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处境之中。

“我了解当时妈妈责怪你的时候,你心理一定是很委屈的。

和孩子沟通的正确方法:

4、众志成城,家庭内部的规则要与孩子共同商量,考虑规则的可行性。

5、没有解不开的结,重申谈话规则。

6、爱的回归,谈话的结果是父母和孩子实现相互的理解,意识到其中的误会和各自不对的地方。

和解后,可以拥抱对方。

7、新的开始,父母和孩子分别为对方列出一张“希望表”,写出希望对方做到的事。

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不断地审视自己,不要将成年人的一些消极观念强加给孩子,不是在教育孩子时你才是父母,你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已经被孩子无条件的学习和模仿着。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吧,那样你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要用心体察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孩子最需要的支持和鼓励,不要让他们在关键的成长期感到绝望和无助。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

建立和睦亲子关系的几个大原则

在前面一章里,我们已经理解了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两方面发展的独特性。

在这一章中,我们就来看看为了应对这个独特性,我们有没有比较好的,或者是比较容易被青少年接受的教养方式。

第一,不要跳上他的船去帮他掌舵驾船,也不要动不动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去“摇他的船”。

首先,我们来想象一个画面——一艘中等型号的船,由一位刚学会独自驾驶的新手掌着舵,在风浪有些大的海面上摇摇晃晃地前行。

那位刚学会驾船的新手,一面努力地掌着对他来说体积有些大、有些重的船舵,一面忙着观察风向和海浪,一面还要专注地辨识方向,好找到在雾茫茫的大海中,可以安全靠岸的前方港口。

这时,有两艘分别由两个已独自在气候变化多端的海面上驾船多年、很有航海智慧的老手所驾驶的大船,在这艘中型船只的两旁巡弋护航。

这两艘大船的船长,只是待在自己的船上,留意这中型船只的动向,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为它重新定位调校一下有些偏离航道的舵盘;

或在中型船只的船长感觉孤单的时候,把船体向他靠拢,陪他说一会儿话,给他打打气;

或在中型船只的船长不知道该怎么穿越骤起的风浪的时候,教他一两招航海的诀窍。

为了训练、尊重并且信任中型船只船长的能力,这两位有航海智慧的老手,不会跳上中型船只的驾驶舱,接手替他掌舵驾船;

也不会在中型船只已经在风雨中摇晃的时候,再在一旁猛力地摇他的船。

他们明白,对于中型船只的船长来说,他只要知道有两艘大船一直巡弋在侧,而那两个航海老手也一直在一旁默默关注,必要时,随时准备出手护航,这就足够了。

因为对这个航海新手来说,他需要拥有自己的驾船经验,也需要相信自己具备独自驾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他知道,内心深处,自己最想去的港口在哪里。

因此,让我们回头来看看,拥有丰富经验和人生智慧的航海老手,如何掌握和这个确实在风雨飘摇中驾驶着中型船只的船长之间的互动方式。

当然,我相信你们应该已经猜到,我接下来首先要说的是:

放手。

我不止一次在讲座的问答互动时间里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金老师,我怎么样才能训练孩子独立呢?

我家的孩子太依赖我们了,特别没有自信,什么事都要我们操心!

”面对这种问题,我都会蛮“狠”地回答:

“因为你们不想让他独立,喜欢为他操心,所以他当然就依赖你们,不独立咯!

”听我说完这狠话之后,问问题的父母就一定是带着一副错愕和有些沮丧的表情,等着我进一步解释。

是的,我自己也是个很爱孩子的母亲,所以我知道这种既想放手、又不肯放手的复杂情绪。

我们虽然嘴里总是说“这孩子什么事都要我操心,我不在身边,他就什么事都做不了”,可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却很享受这种被需要的感觉。

我们喜欢帮孩子做事,喜欢因孩子围在身边而散发出来的温暖母性,喜欢他们回家推门时大喊“妈妈,我回来了”的美好时光。

所以我们总是情不自禁地操着心,即使不需要的时候,也总是操着心,因为这样才能让我们拥有做母亲的那种很棒的感觉。

很多人知道我和先生在儿子10岁的时候,就把他一个人送到英国念寄宿学校,因此总有人问我们,这样的安排有没有什么优缺点。

我曾经问过儿子这个问题,从他的回答中,以及从他现在的工作表现中,我知道这个安排对儿子的事业前程和生活技能来说,是很好的,除了头一两年会想家和寂寞之外,其余的部分几乎都是有帮助的。

可是,这个安排对我和他爸爸来说,却是要付出很大和很艰难的代价的。

我们常彼此安慰取暖地说,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儿子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不再那么需要我们。

很多时候,对于他的一些决定,例如,读哪个大学,念哪个科系,去哪里打工,到哪里实习,我们已不再被征询,而只是被告知。

这是种很奇妙的感觉,我们一方面为他的独立自主和工作成就感到骄傲和高兴;

可另一方面,却也为我们的失落,感到一丝丝的难过

这就是我一直说的、存在于父母灵魂中的那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情绪,而就是这种矛盾的情绪,让我们手中拴住孩子的丝线,一直无法松脱下来。

往往,真的,我们看起来是在不辞辛劳地保护我们的孩子,其实,我们是在满足自己内心深处那种需要被孩子需要的微弱声音。

我们对于紧紧抓住那被孩子需要的舒适圈的渴望,可能比孩子实际需要我们的,还要强烈。

所以,我为我自己所设计规划的做法是:

设定一个底线,在这个底线之上,我们放手让孩子为自己掌舵,自由地去作一些决定;

但对于已经设定好、明示了不可被冲撞或跨越的底线,我们就要很坚定地去执行它。

而且一旦他出现了明知不可却又故意试探的跨越行为,我们就可以采取一些决断的措施去阻止他或处罚他。

在《爱在左,管教在右》那本书里,我曾经提到过我们把儿子送到英国去之前所签订的合约和里面所规范的底线。

现在,我想更仔细地描述一下当时的细节,给读到这本书的父母作个参考。

虽然这个例子并不尽适用于每一桩独立的亲子关系,但已足可以清楚说明我的“底线理论”。

第一步。

在准备送他去英国念书之前,我带他去了趟英国,花了几天的时间,实际参观了三所朋友推荐、我们自己也考察过的条件适当的学校。

参观完这三所学校之后,我们给了儿子一整个星期的时间,让他好好地想想,然后再自己决定想申请哪个学校,并参加哪个学校的入学考试。

第二步。

当他选定了学校(也就是后来他念了7年中学的学校),我们就协助他开始训练进入这个学校所需要的各项能力,其中包括英语听说能力、以英语接受入学考试的能力,并在暑假时,拜访了几个也正在英国念书的差不多年龄的孩子,听听他们的经验和意见,好为他将来赴英国念书作一些心理准备。

一年后,他如愿通过了学校的考试,并即将在6个月之后离开爸妈,只身远赴他乡求学。

还记得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儿子当时正在浴室洗澡,听见他爸爸在浴室门外喊着告诉他这个好消息时,他顾不得湿淋淋的、裸着的身体,立刻就兴奋地冲出浴室看他的入学成绩报告。

但是也就从那天开始,每天晚上睡觉时,他自动自发地躺在我们的大床上,占据着爸爸的位置,挨着我睡觉,而他爸爸也就在儿子房间的单人床上,独自睡了6个多月。

第三步。

从我们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之后,我和他爸爸就很清楚地告诉他,虽然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为入学作准备,也已经交了入学保证金,但只要他现在说不想去,这些我们都可以放弃。

那年初夏,在距离他去英国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时,我们再次有过一次家庭会议,我们对他重申了这件事,告诉他现在反悔还来得及。

儿子说:

我考虑好了,我不后悔,我还是想去

我们说:

好。

我们支持你去,而且学校一年6次的寒暑假和期中假,每次你都可以回家来或我们去英国看你。

但是,你一旦去了,不管有多苦,有多难,你都不可以反悔,再回来念书。

你能遵守这个约定吗?

我们再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去考虑,记得,一旦去了,不管有多苦,有多难,都不可以再回来念书。

一个月后,儿子给了我们他的答案,他要去,也很清楚地知道,去了,就不能反悔说要回来!

第四步。

我们在送儿子去英国念书并在那儿陪了他两个星期的旅途中,又签订了一份很重要的合约,合约上说,有三件事他绝对不能去做:

第一,他不能接触毒品;

第二,他不能加入帮派;

第三,18岁之前不能有性行为。

至于要不要好好读书,要不要抽烟喝酒,他必须自己作决定。

因为这是他的人生,是他自己的前途,我们在那么远的地方,既看不见,也干涉不了,所以必须由他自己明白了,并作出决定。

儿子答应了,我们也遵守合约的内容去做了。

每个星期六和他通电话时,我们在电话里只会问他:

开心吗?

吃得好吗?

衣服够暖和吗?

同学友善吗?

有什么新鲜好玩的事吗?

我们不问:

有没有好好学习?

上课专不专心?

老师说的听得懂吗?

送你到英国来不容易,不要光顾着玩……我们双方都坚持着履行了合约的精神,而他的高中生涯也在完全没有让我们担心的情况下结束,并进入了一所好大学。

在这期间,其实还有一段插曲。

在每个星期六的电话中,年仅十岁多的儿子总是用“很好啊!

”“很开心啊!

”“吃得饱啊!

”这一类的回答来安慰我们。

一直到第二年暑假回来,他已经是全学年成绩第一名的时候,他才告诉了我们一个“天大的秘密”——第一年上学时,睡在他下铺的是一个比他高壮很多的同学,由于儿子是那所学校里唯一的一个亚洲学生,英语又不是完全听得懂,所以自然就成了那个同学欺凌的对象。

那个睡在下铺的顽皮同学,不仅在晚上睡觉时,把上铺的床板当鼓板用脚来踢,让儿子无法安稳地睡觉,每天吃饭进餐厅时,他还推挤儿子不让他进门吃饭,所以有好几天他都是饿着肚子。

当儿子告诉我们这些事情时,我心疼得眼泪哗哗直流,他爸爸也难过得不得了。

我们问他,为什么在电话里不早告诉我们呢?

如果我们知道这些事,不仅仅他的监护人——也就是我的老师——可以立刻去学校处理,我们也可以打电话到学校去请老师解决呀!

没想到我们那个才11岁多、戴着宽边眼镜、身材还圆圆胖胖的儿子,面对着他难过得不得了的父母,像个小大人一样,很成熟地说:

你们在那么远的地方,这些事情说给你们听只会让你们担心难过。

而且,这种事情必须要自己来解决。

我仍然心如刀割泪眼婆娑地问他:

那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处理好了吗?

儿子很得意地说,他自己去校长室找到了校长,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外加比手画脚向校长说明了情况。

校长除了告诫了那个顽皮的学生之外,每天吃饭时,还牵着儿子的手领他第一个进餐厅吃饭。

儿子继续说:

除了这个之外,我想,只要我成绩好,考第一名,还会踢球,同学就会巴结我,想和我做朋友,这样那个同学就不敢再欺负我了!

于是,他果然在第二年得到了全学年第一名,并且进了学校的足球队。

我相信很多父母读完这一段文字后,会吓得说不出话来,他们可能会想:

啊?

!

如果不盯着孩子学习,督促他努力用功,那他不就正好可以没人管,像脱缰野马一样只顾着玩不读书了?

而且,你们多狠心哪,把孩子一个人丢在这么远的地方,让他在外面被人欺负?

呵呵,对于监管读书学习这件事,有多少孩子在接听父母的电话或当着父母的面时,虚应故事地说自己会好好地念书,等父母一转身,他就该干吗干吗去了?

事实上,对已经半大不小的青少年来说,你说什么和他做什么,并不完全相关。

所以,与其让我们之间的沟通变成言之者谆谆,听之者藐藐,倒不如学会信任他们,并且让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为可以让孩子听得进去的温暖和智慧之言。

至于让孩子学会遭遇困难时保护自己、为自己挺身而出,我想是天下父母最希望看见,但也是最难学习的功课。

对于这一点,我和先生十分幸运,并为此一直感谢上苍。

回头说到信任,我想这也是青少年和父母之间的一个大问题。

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出于因关心而产生的焦虑和担心孩子的未来,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把事情往坏处想。

从小学甚至幼儿园时期开始,只要孩子参加学校的郊游,我们就在家控制不住地想象着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可怕情况,直到孩子安全地回家,才放下一颗悬着的心;

上了初中,孩子从学校回来,只要表情有一点点的疲倦或不高兴,我们马上就问,是不是挨老师骂了或考试没考好;

如果上中学的孩子关了房门,独自一个人留在房间里太久,我们就疑神疑鬼地担心他是不是在偷偷地上网,或和同学没完没了地打手机聊天。

面对孩子,我们好像总我知道自己也有这个问题,是在一次和儿子的交谈中。

我的侄子是个从事摄影和平面设计的艺术工作者,在伦敦的艺术界和时尚界工作。

出于对艺术家放荡不羁的刻板印象,我们都很担心一直很老实乖巧的侄子,会在工作中被朋友影响而沾染上一些坏习惯。

因此每次儿子从英国回北京后,只要谈及他的表哥,我的第一句问话,总是:

“他没有沾染上什么坏习惯,例如毒品吧?

头几次,儿子会很有耐心地回答让我放心,可是有一次他又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却用很严肃甚至带着些愠怒的口吻对我说:

“你知不知道你们这样非常不公平,每次都先假设表哥会学坏或做错事,你们为什么不问问他最近有哪些很棒的作品或去了哪些有趣的地方?

为什么都要先假设一些负面的事?

为什么不能信任我们也有判断的能力?

他的这一番生气的诘问,对我这个一直自诩为青少年教育专家的人,无异于当头棒喝。

我看见了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向,看见了自己不去放松地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却用消极的担心来否定他们的成熟,并因此制造了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

我除了当时立刻向儿子道歉,并承认自己确实存在着信任上的问题之外,从那天开始,我就很谨慎地留意自己不再对年轻人犯同样的错误。

我知道要改变这个爱操心、深恐他们不懂得照顾自己、总往坏处想的习惯是个很困难的过程,但也很清楚地知道,除了改变自己,别无他法。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两位拥有生命智慧的航海老手的故事。

他们除了不跳上中型船只的驾驶舱越俎代庖地替新手驾船,以及不怀疑新手的掌舵能力之外,也深谙和新手的相处之道,那就是他们不会在船经过有风浪的海域时,还添乱地在一旁摇晃那已然不太平稳的船身。

“不要因无关紧要的事而添乱和摇船”,是我常和青少年父母所说的,也是我告诫自己的话。

我常听见青少年愤怒地喊:

“我妈真的快要把我逼疯了,她连我上学时戴个耳环都要管!

”“我牛仔裤穿得低一点儿又怎么了?

今天我妈死活不让我出门,就因为她觉得我的裤子穿在胯上面而不是腰上!

”“你相不相信我爸把我的那个包给扔了!

他说上面画得乱七八糟,像个不良少年!

”“我爸妈真的是太夸张了,一点儿屁事都能被他们说得那么严重,我真是无语,懒得再和他们说话了!

”“说什么?

有什么好说的,说了他们也不听,就算听了也听不懂,算了!

这些喊叫,我们听着是不是挺耳熟的,好像每个家庭的客厅里都多少会传出这样的声音?

没错,这些被专家们描述为“代沟”的争执,看似无可避免,其实深究起来,有好些时候是完全可以通过理性的考虑而避免的。

例如,有位家长的13岁女儿,每天上学时书包里都放着支唇油,在家看书的时候也时不时地拿出唇油在嘴唇上抹两下。

做妈妈的和女儿为了这支唇油闹过好几次,妈妈认为,你为什么把心思放在这些现在还不需要考虑的臭美上?

女儿认为,涂唇油和念不念书有什么关系?

我们班上的女同学都这么保养自己的嘴唇,我为什么就不可以?

另一位家长的14岁女儿每个星期六晚上在浴室里至少要待上一个小时。

经过仔细观察,妈妈发现女儿洗完澡后在浴室里刮腿毛。

妈妈大为恼火,对女儿嚷着说:

马上就要中考了,有这些工夫你不会学习去,净干这些没用的事。

再说了,现在刮什么腿毛,你又不是明星,又不是要约会去。

女儿心里想:

我才懒得理你,那些时尚杂志上都说女孩腿上有毛是很粗鲁、很不性感的。

一个17岁、下巴上已经长出胡须的大男孩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

每次妈妈进房间看他挂着耳机,都会不由分说、怒气冲冲地上前一把就把耳机从耳朵上给扯下来,并且还连声骂着说:

你到底是在听音乐还是在学习,你这样怎么专心念书,怪不得成绩越来越差!

儿子压着满腔的怒火,决定待会儿妈妈离开房间后,把声音开得更大一些。

还有位家有女儿初长成的母亲,一心希望女儿将来有坚挺丰满的胸部。

因此在女儿刚刚开始发育时,就带着女儿去买胸罩,还逼着她每天穿着去上学。

女儿的同班同学中,有好些连月经初潮都还没有开始,遑论穿着胸罩来上学。

女儿为了这个“很丢脸的事”,除了每天早上出门前都得和妈妈闹上一回之外,到了学校之后,还得先躲到厕所里把胸罩脱掉,才敢进教室上课。

读完了上面这四个例子之后,你有没有想和这几位妈妈说些什么?

从一个旁观者心平气和或事不关己的角度来看,你可能会和这几位妈妈说:

“哎呀,别那么紧张,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需要为了这些无关紧要、不影响全局的事和孩子闹得不愉快。

”可是,有趣的是,当我们一旦身为当事人,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难不为这些旁人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纠结,于是和孩子大动肝火,拼命摇船。

是先假设一些负面的情况,然后再让孩子证明我们是错误的。

们当然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