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60398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吉林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招聘试题及答案网络整理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人生于世不可能也决不能无任何负担

  D.承受是一种实现自我的力度和气度

答案A。

文段由“因而”引出论述的主题“承受”,接下来便是围绕人生于世就要有所“承受”展开论述。

  B.C两项没有体现这一主题,可排除。

D项“承受是一种实现自我的力度和气度”在文段中并未体现。

故本题选A。

  第3题:

在下列四个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

  B.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苏州园林可不是对称的,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D.人们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飞机涌去。

答案C。

A项句中赋予大海人的动作“抓住”,是拟人用法。

B项句中将房屋上落下的东西比喻成“瀑布”,是比喻用法。

D项句中将“人们”比喻成“疾风”,是比喻用法。

故选C。

  第4题:

很多时候,政策及政策建议的基础不过是主观的信念。

所以,究竟是需求管理政策更好,还是供给刺激政策更好,不大容易判断。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好’’是指什么?

是从多长的时间尺度考虑的?

凯恩斯当年为自己的政策建议辩护时说过一句名言:

  “我们迟早都是要死的”。

这话引人深思。

对本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社会科学领域中本不存在绝对的客观真理

  B.政策的好坏不过是主观的信念

  C.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刺激政策的好坏没有定论

  D.社会管理政策应该因时、因事而定

题干说的是政策及政策建议的基础是主观的信念,而非“政策的好坏”,B项偷换概念,排除。

原文说的是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刺激政策哪个更好不容易判断,而非这两项政策的好坏没有定论,C项错误.排除。

文段并未指出应该如何制定社会管理政策,D项为无关项,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

  第5题:

现代企业制度指()。

  A.个人业主制

  B.合伙制

  C.合作制

  D.公司'

  (法人)制

答案D。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特点,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为核心,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主要形态。

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第6题:

啤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向来受到科学家的关注。

由于女性的手指骨骼会最先出现骨质疏松症状,研究人员选择对她们的指骨进行超声波成像扫描。

扫描结果显示,常喝啤酒的女性和不喝啤酒的女性的骨密度有显著差异,前者的骨密度高于后者。

所以,研究人员认为啤酒有助于女l生预防骨质疏松。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

  A.有喝啤酒习惯的女性大多喜欢参加体育运动,身体健壮,骨骼密度本来就相对较高

  B.啤酒中含有的黄豆芽苷元素是否能有效防止骨骼老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C.啤酒中的酒精不利于钙质的吸收,而缺钙容易导致骨骼发育不良

  D.每天喝200毫升啤酒的女性,其骨骼密度高于每天喝500毫升啤酒的女性

题于中由经常喝啤酒的女性的骨密度较高可推出啤酒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C项中喝啤酒容易导致缺钙,从而进一步导致骨质疏松,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第7题:

鹦鹉学舌:

东施效颦

  A.如法炮制:

依样葫芦

  B.循规蹈矩=步人后尘

  C.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

  D.兔死狐悲:

狗仗人势

干两项均是贬义词,且两词意思相近。

符合此规律的为C项。

  (本。

由王雪芹提供)第8题:

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为()

  A.15%

  B.50%

  C.75%

  D.95%

暂无解析。

  第9题:

对城市建设焕然一新的追求,不仅会使城市记忆受到损坏甚至毁灭,也是对城市中人的生活情感的________。

城市中长期积淀形成的文化风格和人文环境,被当作了“过时”的东西予以________或抛弃,城市记忆也因此没有了依托对象,公众的情感认同无法被唤起,在心灵上就会出现________的不安状态。

  A.轻视改造居无定所

  B.淡忘分解无依无靠

  C.漠然整饬孤苦伶仃

  D.亵渎批判举目无亲

先看第二空,文段中没有体现对“过时”的东西予以“批评”的意思,故排除D项。

再看第三空,“居无定所”本意表示没有固定的居住位置,甚至是属于自己的定居点都没有。

从不在同一个地方多做停留,随遇而居。

  “无依无靠”形容孤独或没有支持。

  “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由文段可知,文段主要讲得是追求城市建设焕然一新后,引起城市记忆的变化,结合成语的意思可知,第三空选“居无定所”更为恰当,故本题选A。

  第10题:

概念形成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A.具体化阶段

  B.抽象化阶段

  C.类化阶段

  D.同化阶段

  E、辨别阶段

答案B,C,E。

概念形成一般要经过抽象化阶段、类化阶段以及辨别阶段三个过程。

  第11题:

全方位开发风险保障产品,仅靠保险业自身的____还不够。

因为这类产品往往保险面广、赔付金额多,巨大的经营风险令保险公司难以承受,大面积开发和经营这类产品显得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条件前途未卜

  B.努力力不从心

  C.资源得不偿失

  D.积累捉襟见肘

答案B。

本题可由第二空得出正确答案。

由句意可知,第二空的词语应与“难以承受”相对应。

  “难以承受”是指没有能力承担、禁受,故表示心里想做某事而力量或能力达不到的“力不从心”最合句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12题:

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

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及其历史背景

  B.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动力

  C.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D.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停滞不前

本题属于概括主旨型。

阅读可知,题干属于证明型结构,首先用大部分篇幅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一句话得出结论:

  “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其中的“这”指的就是前面所说的各种问题,它们正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第13题:

尽管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民工问题,但问题办起来总显得慢半拍甚至慢几拍,农民工问题涉及数量大,执行起来有难度,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不少政策在一些地方三五年都仍停留在讨论阶段,还总是“需要研究”,这就让人想不明白。

该语段下面可能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各级政府对农民工的问题漠不关心

  B.农民工的问题解决起来的确难度很大

  C.解决农民工问题不能仅停留在研究上,还应该尽快落实到行动上

  D.分析农民工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尽管……但……但……”将作者的论述重点转移到了文段的最后一个分句“但不少政策在一些地方三五年都仍停留在讨论阶段.还总是‘需要研究’,这就让人想不明白。

”正是因为作者和读者对这中现象都想不明白,所以才需要作者来为读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故本题应选D。

  第14题: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勇斗歹徒的事迹现在已满城风雨,妇孺皆知了

  B.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C.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D.王欣的这篇文章条理清楚,用词严谨,可谓疏而不漏,令大家叹服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而这里显然是好事,排除A;

  “无出其右”,意为没有能胜过他(或他们)的,一般指别人设法与所指的人相比,原句是说“生活的屈辱和窘困”,用“无出其右”是适用对象不妥,排除B;

  “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用在这里很恰当;

  “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用在这里不恰当,排除D。

  第15题:

一学生在期末考试中6门课成绩的平均分为

  92.5分,且6门课的成绩是互不相同的整数,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76分,则将这些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居第三的那门课至少得分为()。

  A.93

  B.95

  C.96

  D.97

B。

要使第三高的分数尽可能低,则需第二高的分数尽可能高,因此设第二高的分数为98分,则第三高、第四高、第五高的分数总和至少为

  92.5×

6-99-9876=282分,三个分数的平均分为282÷

3=94分。

由于各课成绩互不相同,可构造第三高、第四高、第五高的分数为

  95、94、93,因此第三高的分数至少为95分。

故正确答案为B。

  第16题:

相较于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追捧,国人对茅盾文学奖的反应则日趋冷淡。

而现在几乎是漠视。

自1982年以来。

历时28年七届的“茅奖”,在初期阶段曾经历过举国注目、众望所归的辉煌;

然自中期以来,“茅奖”不仅昔日辉煌没落,且在数度遭遇文坛内外的重重诟病之后,沉沦至当下的深沉寂寞。

对于“茅奖”,公众不仅普遍不再有是非意见。

  甚至对获奖者充耳不闻。

近年来“茅奖”被冠以纯粹评奖者与被评选者之间“相濡以沫”的“圈内娱乐”之名,恐怕言不为过。

根据上文推断,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内容是()。

  A.阐述“茅奖”陷入窘境的原因

  B.分析“茅奖”与“诺奖”差别境遇的原因

  C.感叹“茅奖”风华不再的悲凉

  D.剖析“诺奖”深受追捧的深层因素

之段具体介绍了“茅奖”受到冷遇的情况,最后对其现状进行了一个高度的概括,前文的铺垫实则引发读者对于“茅奖”窘境的一个疑问,而作者下文阐述“茅奖”陷入窘境的原因即顺理成章了。

故正确答案是A。

  第17题:

高气压中心附近的高空气流会向低空流动,空气在下降过程中温度会上升。

所以,高气压中心附近的天气一般是()。

  A.晴天

  B.阴天

  C.强风

  D.雷雨

  第18题:

目前,我国采用三角形符号作为塑料回收标志,一般标在塑料瓶底。

三角形标志里面的数字表示该塑料瓶是否可以循环使用。

当数字大于等于()时表示该塑料瓶可以循环使用。

  A.5

  B.4

  C.3

  D.2

饮料瓶底的三角形标志和数字,是一种“塑料回收标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塑料制品的材质以及它们的使用条件,一般出现在塑料制品底部。

当数字小于5时塑料瓶不适宜反复使用。

故选A。

  第19题:

下列关于设定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设定机关均应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进行评价

  B.部门规章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C.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D.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任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行政许可法》第20条规定,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但《行政处罚法》没有相关规定,因此A项错误。

  《行政许可法》第16条和《行政处罚法》第l2条规定,部门规章只能对已经设定的行政许可做出实施的具体规定,但可以在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情况下设定一定的行政处罚,因此B项错误。

  《行政许可法》第14条规定,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行政处罚法》第11条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因此C项正确。

  《行政许可法》第14条规定,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因此D项错误。

  第20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的吃盐量一般应低于6克

  B.洲际导弹的射程通常在8000千米以上

  C.蝙蝠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类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D.纳米是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纳米等于1米的二十亿分之一

纳米是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纳米等于1米的十亿分之一。

  第21题: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统一过程。

  第22题:

文学批评中有句老话叫“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论其世,才能知其人其文。

  接受美学有条重要原则叫“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时,才谈得上理解接受,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时而异,故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讨论作品的接受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

  B.不同时期的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C.不同人生阶段对于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可能不同

  D.讨论作品必须考虑作者所处时代及作者的经历

文段由文学批评中的“知人论世”引出接受美学的“视野融合”原则,最后得出结论:

  “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可知,A项的“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与此相符。

D项说的是“知人论世”,

  B.C项表述无中生有,均可排除。

本题答案为A。

  第23题:

  “人口抚养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来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15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

目前,一般将15岁至64岁的人群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非劳动年龄人口。

据测算,我国的人15抚养比到2020年将降到最低点,之后就会上升。

根据上述文字,对“人口抚养比”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人口抚养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越高,“人口抚养比”则越高

  C.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D.劳动力供给越充分,“人口抚养比”则越高

由“‘人口抚养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来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可知,C项正确:

  “人口抚养比”涉及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和劳动年龄人口数两个要素,而A项仅根据一方数据进行判断,因此结论不准确,排除;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越高,劳动力供给越充分,“人口抚养比”越低,故

  B.D项表述错误。

本题答案为C。

  第24题:

建国初期,由于全国各地博物馆的不断收藏,加之收藏家______及家属的热心大力______,古代书画在民间的遗存和收藏应该说已非常有限了,精品和珍品更是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收集赠送寥若晨星

  B.搜罗馈赠屈指可数

  C.征集捐赠凤毛麟角

  D.搜集赠与寥寥无几

第一空前的主语是“博物馆”,因此用“征集”较为合适,可以体现藏品是如何从民间到博物馆的。

  “搜罗”和“搜集”都有到处收集的意思,但这种收集是没有方向的寻求,而“征集”,则能够体现博物馆收集藏品的一种手段。

故本题选C。

此外,根据第三空也很容易确定正确答案。

第三空填入的词语修饰前面的“精品和珍品”,用“凤毛麟角”既能体现这些收藏品的数量少,也能体现价值高。

  第25题:

现行的农村文化事业主要还是以地方政府的管理为主,乡镇文化站、广播站等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机构,其性质属于事业单位,但其工作人员往往要担负其他事务.而不能专职从事文化工作。

有的地方甚至把这些文化机构定性为经营单位.这在经费上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却导致了对其管理的混乱。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A.农村文化管理单位缺乏经费保障

  B.农村文化管理缺乏专职的管理主体

  C.农村文化建设的管理主体缺位.无法实现有效管理

  D.农村文化事业管理应该强调地方政府的责任

文段从介绍现行农村文化事业的管理主体人手.着重分析了其管理主体的现存问题及所导致的管理混乱状况,选项中只有C项提到了“无法实现有效管理”。

  第26题:

当体育界、工业界和其他领域中的一些领导者将他们的成功归因于一种高度的意识时,一个社会还是应该更好地为那些即将成为领导者的年轻人灌输一种的意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竞争合作

  B.大局协作

  C.协作分工

  D.危机团队

根据“当……时,一个社会还应该更好地为……”这一句式,可知前后两条横线部分所填词语的意思应有相对(相反)的关系,因此排除

  B.D两项。

  “分工”和“意识”一般不搭配,与“协作”比较起来,“合作”更经常地用来和“意识”搭配,常说“合作意识”、“协作机制”或者“协作精神”。

再从上下文看,领导者一般把成功归因于竞争因素,凸显个人能力,C项不能表现这一点。

A项正确,C项不正确。

  第27题:

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C.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的部分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D.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两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

这是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方法。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A项正确。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包括不适用死缓)。

B项正确。

死刑有两种执行制度,一种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另一种是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简称死缓)。

死刑立即执行除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判决的外,依法都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被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各高级人民法院有权直接核准,无需上报。

因此C项说法错误。

  《刑法》规定: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D项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