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0553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含解.docx

21高考地理核心讲练大一轮复习鲁教通用讲核心考点全突破23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的判读含解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讲核心考点·全突破

考点一 锋面与天气

(2018·全国Ⅲ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高考命题解读

核心素养这么考

常见命题材料

常用解题方法

综合思维:

通过亚洲部分地区气压分布图综合考查某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及其特征。

气压分布图及文字材料

解读图中信息,结合锋面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考场解题建模

答案:

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气团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气团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突破1——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比较

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气团

势力

冷气团强,

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

冷气团弱

势力相当

移动

方向

与冷气团的移

动方向一致

与暖气团的移

动方向一致

来回摆动

锋面

剖面

示意

锋面

符号

气团

位置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

锋面

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

位置

(过境

前后)

气压、

气温

变化

我国

典型

的锋

面天

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突破2——冷锋与暖锋的判断

(1)把握本质:

看谁主动。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即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即为暖锋。

从锋面移动的方向看,冷锋向暖气团所在区域移动,暖锋向冷气团所在区域移动。

(2)掌握方法:

四看。

一看符号:

如图,注意符号标在锋面前进方向的一侧。

箭头表示锋面的移动方向,实际表达中要去掉。

二看雨区:

冷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后(狭窄区域),暖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前(宽阔区域)。

三看气温、气压变化:

锋面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的是冷锋;气温上升,气压下降的是暖锋。

四看降水强度:

冷锋多为狂风暴雨,强度大(冷锋移动慢时为连续性降水),暖锋多为连续性降水,强度小。

(2020·四川联考)读我国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hPa),回答1~3题。

1.若图中出现锋面天气系统,则锋面出现的位置及锋面的类型是(  )

A.①—冷锋B.②—暖锋

C.③—冷锋D.④—冷锋

2.N地的风向是(  )

A.偏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偏南风

3.有关图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地区一定出现沙尘暴天气

B.天津将出现降温天气

C.M点的气压值为995hPa

D.④地风力较②地小

【解析】1选C,2选A,3选B。

第1题,锋面出现在低压槽内,图中四条线,只有③线位于低压槽内,ABD错误;低压槽③位于低压中心的偏左侧,一般是冷锋。

第2题,N地气压小于1010hPa,位于低压区,气压北高南低,根据等压线走向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北指向东南方,其风向不可能是西北风;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N处方向接近偏北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北指向东南方,风向大致为偏北风。

第3题,低气压控制内蒙古部分地区,易出现阴雨天气,不一定出现沙尘暴天气;天津将受到冷锋的影响,可能出现降温和阴雨天气;M处为高压,气压值应为1015hPa;④处比②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2019·阳泉模拟)2018年春,北京的一场四月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

4月5日下午,一位摄影爱好者发现在一片铺着方形地砖且空着的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如图甲),且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

据了解,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属于近年流行的“可呼吸”地面铺装。

据此完成4、5题。

4.当这场降雪天气发生时,北京可能位于乙图中的(  )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5.照片显示的“雪馒头”形成的原因有(  )

①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

②地砖中心空洞积雪厚

③土温比气温低,积雪融化慢

④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4选A,5选D。

第4题,当这场降雪天气发生时,北京正值春季,受冷锋活动影响,冷锋降水在锋后,此时降雪,北京可能位于乙图中的甲处,A对;乙处在冷锋锋前,以晴天为主,B错;丙处是高压中心,以晴天为主,C错;丁处位于暖锋锋前,以连续性降雨为主,D错;第5题,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

照片显示的“雪馒头”形成的原因有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①对;地砖上降落积雪厚度相同,②错;积雪融化慢,是土温比砖上温度低造成,③错;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④对。

  (2020·江西联考)在北半球中纬度锋面气旋发展的后期,若冷锋赶上暖锋,则东侧的暖锋向西、向南伸展,最后螺旋状地环绕在气旋中心,四周形成类似于“暖心”的结构。

这一过程被称为暖锋后弯卷入过程。

下图示意冬季某时刻北美大西洋300米高度气温与气旋中心。

据此完成6、7题。

6.图示范围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大值可能是(  )

A.14.9℃B.13.9℃

C.12.9℃D.9.9℃

7.甲地短时间内迎来的天气变化是(  )

A.风力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髙

B.风力减弱,降水增多,气温下降

C.风力加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

D.风力减弱,降水减少,气温下降

【解析】6选B,7选A。

第6题,图示地区等温距为2℃,气旋中心“暖心”的最高气温为14~16℃,冷空气最低气温2~4℃,最高气温与冷空气最低气温相差值为10~14℃,气温相差最大值可能是13.9℃。

第7题,根据锋面图例可知,甲地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气由暖气团向冷气团一侧运动,会经历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气温升高,气压梯度力会增大,风力应该增大,故风力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髙。

考点二 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与天气

(2018·全国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

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高考命题解读

核心素养这么考

常见命题材料

常用解题方法

综合思维:

通过美国龙卷风发生频次分布图,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龙卷风(气旋)产生的原因

龙卷风分布图及文字材料

结合气旋产生的原理回答问题

考场解题建模

答案:

主要源地:

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

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突破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气压

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

气流

与风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气流都从四周流向中心,高压气流都从中心流向四周;无论低压还是高压,南、北半球气流的运动方向都相反

垂直

气流

与天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过境

前后

气压

变化

曲线

我国

天气

典型

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突破2——气旋与反气旋中风向的判定

  气旋、反气旋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判断方法,分析如下。

(1)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

如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30°~45°,即为风向。

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西北风,南侧为西南风,北侧为东北风。

(2)气流规律记忆方法(南北半球分别用左右手定则)。

突破3——锋面气旋与天气

(1)确定锋面位置: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

如图中AB和CD线处。

(2)确定半球或风向:

根据北半球或南半球,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或反过来根据风向与等压线关系判断北半球或南半球。

(3)判断冷暖空气(气团):

“北冷南冷”。

确定了南北半球后,北半球锋面北侧为冷气团,南半球锋面南侧为冷气团。

如上图若为北半球时,E、H、K为冷气团,M、N、F为暖气团。

(4)确定锋面性质:

“东暖西冷”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的东侧锋面均为暖锋,西侧均为冷锋。

如上图无论是南半球或是北半球,CD均为暖锋,AB均为冷锋。

(5)确定锋面的移动方向:

“北逆南顺”。

北半球锋面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锋面顺时针方向运动。

如上图若在北半球则锋面AB、CD均逆时针方向运动。

  (2019·绍兴模拟)2018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于7月11日上午在福建沿海登陆,这是一个典型的“快手”台风,来得快,撤得更快。

读图完成1、2题。

1.“玛莉亚”台风是(  )

A.由强烈发展的冷锋造成

B.有百害无一利

C.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D.来自印度洋

2.“玛莉亚”登陆后撤得快的原因有(  )

①陆地地形的作用,减小了风速

②本身体积较小,云系范围不大

③登陆后水汽补充少

④7月海水温度不是很高,吸收的能量不多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1选C,2选D。

第1题,“玛莉亚”台风是由强烈发展的气旋造成的,A错;会带来台风灾害,但有利于缓解长江流域伏旱的旱情,B错;位于北半球,气流为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C对;读图,台风来自太平洋,D错。

第2题,“玛莉亚”登陆后撤得快的原因有陆地地形的作用,减小了风速,①对;这是一个典型的“快手”台风,本身体积较小,云系范围不大,②对;登陆后水域面积小,水汽补充少,③对;7月海水温度不是很高,吸收的能量不多,台风规模小,④对。

  (2020·天津模拟)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D.自东南向西北

4.假如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则该地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3℃B.12℃

C.11℃D.10℃

【解析】3选A,4选D。

第3题,该城市气旋过境前后风向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结合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往右偏,可以推断该气旋移动方向为自西向东。

第4题,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

读图可知,该地7日的最高气温约为16℃,由于晴天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且有西北风,故该地7日的日温差大于5℃,其最低气温应在11℃以下。

  (2020·北京模拟)2019年1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性大型涡旋)的波动有关。

下面为极涡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极涡,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B.决定了寒带的范围

C.中心气压为冷性低气压

D.为近地面带来大量水汽

6.此次美国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的原因有(  )

①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

②美国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的发源地

③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冷空气势力强,向南扩展速度快

④北美洲地形利于暖空气从中部北上,挤压极地冷空气从两侧南下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5选C,6选B。

第5题,由材料可知,极涡是盘踞在极地高空的气旋性大型涡旋,属于气旋,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寒带的范围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导致的热量差异划分的,从极圈到极点之间为寒带,与涡旋无关;极涡位于极地上空,纬度高,气温较低,且为气旋型大气涡旋,所以为冷性低气压。

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与近地面的水汽来源无关,近地面的水汽主要来自于水体的蒸发。

第6题,读图可知,图1中,极涡比较稳定,冷空气控制的范围较小,图2中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控制的范围较大;冷气的发源地位于极地地区,美国并非是冷气团的发源地;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受地形阻挡,不利于冷空气向南扩展;北美洲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中部地区地势低平利于来自墨西哥的暖湿空气北上,从而挤压极地冷气团,从东西两侧南下,所以才导致美国东西部产生强寒潮天气。

  江淮气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受其影响冬春季可出现暴雪。

下图为某年2月12日23:

00至2月13日20:

00山东省东营市受江淮气旋影响下的天气变化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本次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  )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

8.13日8:

00前后降水形式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风向B.气压

C.温度D.降水量

【解析】7选A,8选C。

第7题,从图中的风向变化可以判断,东营先吹偏东风(表明气旋中心在其西侧),然后吹偏西风(表明气旋中心在其东侧),由此可以判断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自西向东。

第8题,降雪形式的变化为13日8时前为降雨,之后为降雪,读图13日8时前后温度低于0℃,因此降水的形式由降雨变为了降雪,是温度降低导致的。

考点三 气候类型的判读

(2015·全国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

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

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

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高考命题解读

核心素养这么考

常见命题材料

常用解题方法

综合思维:

通过尼日利亚区域图,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该地的气候类型及对人的不利影响

区域图和文字材料

结合图中位置判断气候类型,运用气候特征回答问题

考场解题建模

答案:

气候特点:

(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需要防范的问题:

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突破1——气候的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

具体影响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随纬度发生变化,产生气温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

大气环流

不同地区所在的气压带、风带位置或季风环流不同,降水特征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

地面状况

包括海陆位置、地形、地表性质、洋流等因素,通过影响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状况,来影响气温与降水,进而影响气候

人类活动

通过影响下垫面、大气物理化学特征,促使某区域大气热量与水分等产生差异,影响局地小气候

突破2——气候类型的判读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具体可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①判断半球。

根据最高温最低温出现的时间确定半球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②以“温”定带。

根据最冷月、

最热月气温确定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0~15℃

最热月均温>25℃

亚热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

10~2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

最热月均温20℃以上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热月均温10~2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最热月均温<10℃

极地气候

③以“水”定型。

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000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5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

1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

800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燥)

年降水量300~

1000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mm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3)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

如:

图示景观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4)依据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判断。

①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⑤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⑥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

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⑦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2020·安徽联考)下图a为某地气候资料图,曲线代表各月平均气温变化,柱状图代表各月降水量。

图b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甲、乙、丙、丁、戊为气压带或风带。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a所示气候类型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6月下旬,影响该地的气压带或风带分布状况和图b大致相同

B.该地夏季受丙控制,冬季受乙控制

C.该地夏季受乙控制,冬季受丙控制

D.该气候类型的成因和黄赤交角无关

2.下列关于图a所示气候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气候类型分布在大陆西岸

B.该气候类型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C.雨热不同期是该气候类型的显著特点

D.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20°~30°大陆西岸的纬度范围内

【解析】1选B,2选D。

第1题,根据图a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该地为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丙)控制,冬季受西风带(乙)控制;气压带、风带移动是因太阳直射点移动,与黄赤交角有关。

第2题,根据上题结论,图a所示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大陆的西岸。

【加固训练】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示②地气候(  )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2)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大气环流

C.地形D.纬度位置

【解析】

(1)选A,

(2)选C。

(1)题,材料显示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夏季为6~8月。

图中显示②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则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A项正确。

(2)题,图中显示①地年降水量明显小于②地,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图示地形可知,①地位于背风坡、②地位于迎风坡,故地形是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