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075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docx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

综合题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

1、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方法:

(一)绝对位置:

(即经纬度位置)

1、经度位置:

确定东西;

2、纬度位置:

确定南北;通常要描述出其在五带或纬度地区中的位置。

(注意:

若有重要的纬线,要将它们描述出来。

补充:

重要纬线有: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二)、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

其所在的大洲或大陆的具体方位;其濒临的海洋。

2、相邻位置:

与邻区地区(周围的国家、地区或某一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

举例:

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一)绝对位置:

1.我国的四至点:

①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②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③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④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2.结论:

从世界上看(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来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她位于北半球。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

(二)相对位置:

1.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从相邻位置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1)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

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2)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补充:

一、各大洲和分区的区域定位(主体部分):

欧洲:

15°W~0°~60°E、35°N以北;亚洲:

60°E~180°E、10°N以北(赤道穿过马来群岛);

非洲:

15°W~0°~50°E、35°S~0°~35°N;大洋洲:

115°E~155°E、10°S~40°S;

北美洲:

60°W~120°W、10°N以北;南美洲:

40°W~80°W、10°N~0°~55°S

二、亚洲分区定位:

东亚:

73°E---150°E、4°N以北;(最西部为我国的西至点,最南部为我国的南至点);

东南亚:

90°E---120°E、10°N---23°26'N(20°N);注意:

其中90°E经线穿过南亚东部的孟加拉湾;

南亚:

60°E---90°E、10°N---30°N

西亚:

30°E---60°E、10°N---40°N

中亚:

50°E---80°E、40°N---50°N

北亚:

60°E---180°E、50°N以北

三、中国的区域定位:

1、重要的纬线:

(1)23°26'N:

自西向东穿过的省份依次是:

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2)30°N:

自西向东穿过的地形区依次是: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3)40°N:

自西向东穿过的地形区依次是:

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丘陵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40°N以南,以北只有东北(鸡头)和西北地区(鸡尾)

(4)50°N:

只穿过我国的东北地区北部

(5)34°N:

秦岭----淮河一线;

2、重要的经线:

(1)100°E经线:

南部基本上位于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界处,以西为我国的大西北(新疆)和大西南(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2)110°E经线:

南部基本上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

100°E---110°E之间自南向北的地形区依次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岭、黄土高原、阴山、内蒙古高原;

(3)120°E基本上穿过我国的东部沿海省份:

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以东的地区只有台湾省和我国的东北地区。

我国东北地区:

40°N—50°N、120°E---130°E;台湾省有北回归线穿过,纬度较低。

3、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影响:

类型

地理位置和特点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纬度位置

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1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

2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低。

 

经度位置

从西向东跨60多度,东西距离约5000km,分属于东五区至东九区的5个时区

东西跨度大,形成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跨海远,降水少,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许多地方成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只有在山麓地带、河流沿岸等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才适于发展耕作业。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1东部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2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

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

1地处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会处,地质灾害严重;

2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受台风影响大。

2、地形与地势特征的描述方法:

(1)、地形特征的描述:

1、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

以xx地形为主(最多写2种)。

2、地形起伏大小(相对高度大小)

3、特殊地貌类型描述.(喀斯特地貌,海岸线平直等)

地形类型的判断:

1.陆地地形:

常见的五种陆地地形类型(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以及鞍部、山谷等小地形。

判断依据:

等高线数值(200,500)及其疏密程度;经纬线区域定位。

陆地地形类型

海拔高度

地表起伏状况

等高线特征

平原

海拔在200m以下

地形平坦广阔,起伏很小

等高线稀疏且较为平直

丘陵

海拔在200m---500m之间,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等值线较稀疏

山地

海拔在500m以上

峰峦起伏,坡度较陡

等高线密集且弯曲

高原

海拔一般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小

顶部平坦广阔,四周陡峻

等高线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

数值无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部低

等高线四周较密且且数值

大;中间较稀疏且数值小

等高线地图上地形类型的判读方法: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

  A.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

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

  B.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

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

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2.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

特点

大陆架

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的陡坡,平均深度200—4000米

大洋底部

海沟

海底狭长的洼地,一般分布在大洋底部岛弧外侧,水深在6000m以下

大洋中脊(海岭)

深海底部狭长的高地,出露海面的成为岛屿

洋盆(海盆)

大洋底的主体部分,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周围高,底部平缓,水深在4000m----6000m

(二)、地势特征:

1、总体的地势高低(看平均海拔高度);

2、区域具体的地势起伏状况;(xx高xx低或由xx部到xx部倾斜)

总结:

地形和地势很多情况下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在描述地形特征的时候总是将地势特征也顺便写一下,更全面一些,而地势特征从上面两方面描述即可。

补充:

一、世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大洲

地形特征

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分布

地形起伏状况

地势

特殊的地貌类型

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亚洲

高原、山地面积广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细看亚洲各分区

非洲

 

以高原为主

地面地伏不大

东南高,西北低

东非裂谷带,海岸线较平直

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刚果盆地;阿特肯斯山脉;东非裂谷带

欧洲

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地形起伏小

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冰川地貌广布,西部海岸线曲折

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北美洲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地形起伏较大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冰川地貌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落基山脉、海岸山脉;中央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拉布拉多高原

南美洲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西部地势高,东部和中部高低相间

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大洋洲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地表起伏和缓

东西高、中部低

大分水岭;大自流盆地(墨累---达令盆地)

南极洲

冰原大陆。

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地表起伏和缓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二、亚洲分区的地形特征:

1、东亚:

东部:

临海,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多平原、丘陵;

西部:

远离海洋,多高原、山地;

地势:

西高东低

2、东南亚:

中南半岛:

北部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分布于河流下游;地势北高南低。

马来群岛:

多山岭,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3、南亚:

北部:

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

中部:

恒河---印度河平原;

南部:

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4、西亚:

高原为主的地形;

平原狭小,主要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有众多火山分布;受新构造运动影响,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也相当频繁;

外力地貌以干旱风沙地貌为主,沙漠分布很广。

5、中亚: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分布:

南部:

帕米尔高原;东部:

天山山脉;中部:

丘陵(哈萨克丘陵);西部和北部:

平原(图兰平原)。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6、北亚:

平原、高原、山地各占约1/3,地势东高西低。

三、中国的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山脉纵纵横,具有定向排列。

1、我国的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①东西走向:

北列:

天山-------阴山;

中列:

昆仑山----秦岭;

南列:

南岭

②南北走向:

贺兰山;横断山

③东北----西南走向:

西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

长白山----武夷山;

东列:

台湾山脉

④西北----东南走向:

阿尔泰山;祁连山

⑤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2、中国的主要地形区: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名称

特点

特点及形成原因

 

高原

青藏高原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世界屋脊”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抬升;

内蒙古高原

地面平坦广阔

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流水侵蚀作用微弱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风力沉积而成

云贵高原

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流水的溶蚀、侵蚀作用

 

盆地

塔里木盆地

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

地处内陆,高山阻挡,地形封闭,气候干旱

准噶尔盆地

沙漠、戈壁广布,边缘有绿洲

深居内陆,地形半封闭,降水少

柴达木盆地

内陆高原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

深处内陆腹地,高山阻挡,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四川盆地

四周群山环抱,内部低山、丘陵起伏,“紫色盆地”

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形成丘陵性盆地

平原

东北平原

沃野千里,黑土肥沃

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泥沙冲积而成

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海河、黄河、淮河泥沙冲程而成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河湖密布,“鱼米之乡”

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而成

四、地表形态的形成:

板块构造学说:

1、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板块运动及其形成的地貌:

 

三、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

(一)、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

气候特征

(水热组合)

气温特征

平均气温高低

气温的变化情况(气温年变化、气温日变化)

热带:

终年高温;

亚热带:

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温带: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特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冬暖夏凉)

降水特征

年降水总量

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

(二)、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对气候的影响

 

自然因素

纬度位置

(气温)

影响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

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大气环流

(降水)

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低气压带和西风带为多雨带,高气压带、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是少雨带。

(注意:

实际上,考虑到海陆分布的情况下,①在信风带控制的地区,大陆东岸,信风从海上吹来,降水机会较多;在大陆西岸,信风从内陆吹来,降水较少。

②在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大陆西岸风从海上吹来,水汽充沛,降水丰富,越向内陆水汽越少,降水减少;大陆东岸,西风从内陆吹来,降水较少。

)因此,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加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海陆

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温)

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海陆位置不同(表面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不同),造成同一纬度地区形成不同的气候。

一般来说,在海洋或近海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多形成海洋性气候。

在内陆远离海洋的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大,降水较少,多形成大陆性气候。

海陆位置

(降水)

地形、地势

(气温、降水)

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的差异: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另外,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洋流

(气温、降水)

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

(气温、降水)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局部小气候。

由于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和破坏森林,改变了大气的成分和温度,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如毁林开荒等。

相反。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会适当地改变大气中水汽含量,使局部气候变得湿润。

以上各种影响因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

 

气温

1太阳辐射(与所处的纬度位置有关)

②大气运动(受冬季风或寒潮的影响程度等,是分析影响我国冬季气温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③下垫面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地形、地势

地面物质组成、植被覆盖率

洋流

④人类活动等(燃烧化石燃料,造成全球变暖;热岛效应;植树造林等改变下垫面的方式)

 

降水

①大气环流(季风环流)

②下垫面

海陆位置(空气中所含水汽量的大小)

地形、地势

洋流

③天气系统(天气状况)

④人类活动等(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

(四)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气温日较差

影响因素

变化规律

纬度

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季节

夏季﹥冬季

海陆位置

陆地(内陆地区)﹥海洋(沿海地区)

天气状况

晴天﹥阴天

 

气温年较差

纬度

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海陆位置

陆地(内陆地区)﹥海洋(沿海地区),即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地形、地势

凹地、谷地﹥高地;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

地面植被状况

裸地﹥草地﹥林地﹥湖泊

天气状况

少雨区﹥多云雨区

补充:

 ☆ 影响日照时数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 

(1).天气状况:

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2).地势:

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数长;

(3).昼长;

☆ 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太阳能)的因素)

(1).天气状况:

晴天云量少,削弱作用小;

(2).地势: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小),削弱作用小;

(3).太阳高度(即纬度):

低纬地区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圈的路程短,削弱作用小; 

☆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

大兴安岭~兰州~昆明一线以西以北地区丰富; 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①降水少,晴天多,削弱作用小,日照时数长; 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③海拔高,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路程也短,削弱作用也小;④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

四川盆地:

多阴雨云雾天气,削弱作用大,日照时数短;

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较:

①气温年较差小。

原因:

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较低;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寒潮)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②气温日较差大,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  高山、高原气候的特征:

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降水少;风力强大。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

 ①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高;白昼长,日照时间长;

 ②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

 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④沙漠广布,增温快。

☆我国西北地区的降水特征:

①新疆西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

受来自大西洋与北冰洋水汽的惠泽,降水较多。

②说明造成南疆和北疆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有一些缺口,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在天山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封闭的吐鲁番(塔里木)盆地,水汽不易进入,并且位于天山背风坡,空气干燥。

 

(五)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的关系:

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移动规律:

①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地区珠江流域,此时,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②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形成长达一个月之久的梅雨天气(准静止锋);

③7—8月,雨带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反气旋控制);

④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总结: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即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4、河流特征的描述方法:

(一)、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水文特征

①流量及其变化:

首先要判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主要取决于气候(降水量的多少)、汇入的支流多少、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植被覆盖率情况

②水位(汛期):

主要取决于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夏汛、冬汛、春汛)

③含沙量

取决于流域内的水土流失状况:

即气候(降水强度)、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物质组成及地形坡度

 

④结冰期

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

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34°N为界);

凌汛形成的条件:

①有结冰期;②流向:

低纬流向高纬;③结冰(冬初)和融冰(春初)时期。

⑤流速

与地势落差或地形坡度有关

⑥水能蕴藏量

流量和流速

影响河流航运条件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一般而言,河流的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江阔水深);水流平稳(地形平坦、降水量多而且均匀的地区);无结冰期;含沙量小;通航里程长,利于通航。

(二)社会经济因素:

①流域或沿岸的经济发达程度;②人口、城市密集程度影响运输量大小

举例:

欧洲西部: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小,水流平缓,其航运价值很大;加上沿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城市众多,运输量大,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将天然河道与运河相连,形成发达的内河运输网络,从而使该地区成为世界内河航运最发达的地区。

 

水系特征

 

①发源地、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②长度与流域面积

③支流数量及分布组合状况(水系的形状)

向心状;扇形状;树枝状;放射状。

④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

⑤河道特征(河道的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曲等)

(二)、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大气降水

(与降水有关)

①年雨型

无明显汛期;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夏雨型

出现夏汛;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③冬雨型

出现冬汛;地中海气候

冰雪融水补给

(与气温有关)

高山永久性冰川融水

夏汛。

主要分布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多为内河流。

季节性积雪融水

有春汛和夏汛两次汛期。

纬度较高的地区:

(如俄罗斯和我国东北地区)

 

地下水补给

常年比较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注意:

形成“地上河”的特殊情况)

地下水不能补给河水的原因分析:

①经济发展,人口增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量减少,地下水的水位下降;②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道,造成河流河床抬高,河流水位上升,甚至形成“地上河”(如黄河下游),导致地下水位﹤河流水位。

湖泊水等水体的补给

湖泊对河流径流起到调节作用:

削峰补枯,使河流水位常年比较稳定

补充:

世界和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一、世界

(一)欧洲:

1.莱茵河:

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自南向北注入北海,河口附近为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

该河流经西欧最发达的经济区----鲁尔区,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

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小,流速平稳,无明显的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

(结合西欧的气候和地形特点: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经的多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2.伏尔加河:

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为世界最长的内流河。

流经俄罗斯经济发达的欧洲部分,航运价值很高。

其水文特征:

为内流河,靠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不大,春季径流量最大(有积雪融水补给),冰期较长。

3.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大河流:

自西向东依次为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

叶尼塞河为二大地形区分界河。

三条大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流经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水文特征:

水量较大(有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越往东大气降水越多,而纬度高且植被覆盖好,蒸发量较小),含沙量较小,冰期长,且河流的下游地区有凌汛,水能丰富。

4.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的河流:

西侧水系流程短,水流急,丰富的水能,而东侧的支流路程较长,水流较缓,流入波罗的海。

二、非洲

1.刚果河:

地处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流经刚果盆地,注入几内亚湾。

水文特征:

水量很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多),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好),无冰期,但水流急,水能丰富。

刚果河两次穿越赤道,要注意流向的变化。

难点:

刚果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