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纪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0858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纪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纪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纪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纪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纪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纪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纪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纪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纪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纪实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鼓励企业、行业办学。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组织利用资源、技术、信息的优势,举办职业教育和进行专业培训。

企业可以投资举办职业技术院校,也可以与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办学。

对企业投资举办职业技术院校达到一定规模的,可按一定比例返还其上缴的教育费附加,用于学校建设。

企业办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1000人以上,可按该企业应缴总额5%比例返还;

达到3000人以上,可按10%比例返还。

立法保障 

2007年,省人大新修订的《安徽省职业教育条例》指出:

企业可以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也可以委托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

企业事业单位应为职业教育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对上岗实习的学生安排指导人员,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条件,并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

统筹规划2008年,省政府《安徽省职教大省建设规划》重新统筹设计了职业院校建设布局,要求采取“联强、并弱、撤小”等形式,围绕我省主导和重点产业,进行以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能源化工、建材建筑、交通运输、资源环境、现代农业、商贸旅游、医药卫生等为重点的专业结构调整。

计划到2015年,建设300个中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点,100个精品专业示范点,300个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实训基地。

基本完成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

二、部门拉动构建校企合作机制

1合力推进 

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劳保障厅联合颁发的《关于安徽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化职教资源配置,提高职教质量与效益,通过专项建设,组建由市级政府统筹管理、学校、企业参加的职教集团,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

2突出重点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

整合利用现职教资源。

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在全省重点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40个,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的高水平骨干示范学校100所。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村经纪人。

3搭建平台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组建职教集团的若干意见》提出“政府引导,骨干带动,校校联合,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举措,要求以国家级重点中职为龙头,以优质专业为纽带,以校校联合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突破,构建由学校、企业、行业自愿参加,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职教集团。

为有效实施,省教育厅还牵头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事劳动局合作,先后在阜阳、淮北、巢湖等地举办了三场校企对接会,吸引了150余所中职学校、50余家企业、3000多名师生参加。

为中职校企合作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三、校企联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1“校企合一”模式 

学校对口引进企业生产线,建设生产车间,生产与教学合一、教师与技师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

安徽电子工程学校围绕专业办企业,对口引进企业6条生产线,学校建设、企业管理,实践教学,学校各部门也是企业工程部,专业教研室兼为工程项目部,运用校内生产车间,面向社会开展加工、生产、设计、维修、培训等服务。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培育了自身发展的造血功能。

2“学用合一”模式由地方政府牵头。

校企联合创办、企业订单培养、学校菜单教学,学生对口就业。

安徽泾县是宣纸的传承地,为做强宣纸行业,县政府组织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与泾县职高联合开办宣纸工艺专业,企业在校创建宣纸研究所,建立小型宣纸厂,选派专业教师,学校提供场地,入股资金,双方共同设计课程,联合组织教学,学生按企业要求顶岗实习,按用人协议对口就业,学用一致,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3“教学做合一”模式 

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即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教中做的教学理论。

陶行知家乡的安徽行知学校与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联合建成全国首家徽雕艺术学校,开设砚雕、木雕、石雕专业等特色专业,大师进学校、学校入企业,课堂进车间,生产即教学,从作品设计,操刀雕刻,教学全部依照徽砚制作流程进行,教学出作品、作品变产品,产品成商品,培养了大批传承徽雕、砚雕技艺的优秀人才甚至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4“工学合一”模式将企业设在学校,把课堂设在车间,带着问题学知识,在学会“怎么做”的同时,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在实践遇到问题的同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省休宁县德胜—鲁班木工学校,是企业设在休宁一职高的“校内校”,企业在校建车间,师傅驻校任教,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所有工艺流程并独立制作传统的八仙桌和太师椅后方能毕业。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多次报道,2009年美国《时尚先生》杂志推出“中国60个新希望”专题,该校作为“最有希望的”我国惟一入选的中职学校被收入。

推荐词说:

“这个学校很微型,只有一个专业,两个班;

这个学校很牛,它设立了‘匠士学位’,还设计了匠士服;

这个学校很大牌,每年毕业典礼上都有各国驻沪领事馆的外交官们露脸。

其实这个学校很平常,它招收的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

四、集团促动发挥校企合作功用

我省在推行校企合作进程中,通过组建职教集团,调动行业的积极性,牵引行业的自觉性,驱动行业的主动性,鼓励行业的创造性,合力发挥在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培育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实力等方面的有效功用。

1双向介入 

协同提升准劳动者综合素质 

 

(1)德育为先 

我省许多职校在强化校内德育工作的同时,还与集团内行业、企业共同组建德育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学生的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者与企业德育辅导员协同进行道德法制、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安全生产等教育。

在实践岗位道德认知、培养和真实的场景下,促使了学生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行为规范与行为习惯的融合,形成了“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德育机制。

(2)突出技能 

我省通过在集团内校企共建实用、通用、高质、共享的实习基地,加强重点学校、重点专业、重点实训基地、重点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分别在数控、机加工、汽修、电工电子、计算机、能源、化工、建筑、旅游、物流、护理、现代农业等领域,建设了一批具有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多功能的省级重点实训基地。

2009年,全省中职已有66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40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12个国家重点建设实训基地、39个县级职教中心国债建设项目,290个省级“三重”建设项目。

壮大了一批品牌学校、打造了一批特色专业、做强了一批实习基地。

(3)综合评价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马鞍山与芜湖等市还设立素质发展与学业发展两方面的评价目标、指标体系和学生档案。

运用观察记录、个别访谈、作品分析、个人自评,学校、企业,同学、教师、家长、员工互评等方式对学生学(实)习能力、学(实)习过程、学(实)习态度、学(实)习成绩、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综合评价。

并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获取相关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2相互渗透共同提高学生就业实力 

(1)全面融合 

我省许多学校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就业指导委员会等深度合作机制,共同决定职业学校人才规格、培养方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

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实力。

(2)以人为本 

许多学校先按专业大类招生,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根据企业与市场需求、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就业意愿,拟定学生的就业趋向,确定专业学习方向。

同时允许学生转换专业。

允许学生根据就业需要和个人兴趣选择课程。

使学生在校就能获得2-3个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满足学生择业,转业的需要。

(3)共同教改许多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职业分析,共同确定知识技能的应知应会目标,共同设计课程教学环节,在职业岗位中进行直观教学和现场教学,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协同完成既定的基础知识教学任务,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也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实力。

据2007年对我省中职164208名中职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其就业率为96.29%。

2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1)互惠互利为培养以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我省通过职教集团,密切了校企间在人才培养与员工培训、专业设置与产品开发、师资培训与技术支持、产品生产与教学实习、资源使用与资源配置、招工用人与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

(2)合作共赢 

由于学生在校经过了校企共同的教学实践,学生大多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普遍受到企业欢迎。

据2007年调查,当年就业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主要为我省优势产业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和商贸旅游类,而当年我省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正好为这三个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7.85%、97.67%、97.69%。

五振兴行动 

保障校企合作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的校企合作工作,省政府正在制定的《关于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下一步的校企合作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和新举措。

1健全机制要求建立企业、行业全面、全程、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机制。

明确提出政府主导搭建平台,使主要行业和骨干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共同决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建设、课程结构和内容。

2确定主体要求以重点骨干职业院校或大型企业为核心,建设行业性、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

通过制定、完善集团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深化集团内学校间、校企间在人才培养、资源使用、产学合作、技术攻关、招工就业方面的合作。

3明晰职责要求所有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符合有关要求的前提下,都要接受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和职业院校教师进修实践,并保障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主动承担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实习实训和业务进修任务,成效显著的企业,政府给予税费减免、资金奖励、通报表彰等政策激励。

4有效扶持鼓励支持企业在职业院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可面向市场开展生产、服务经营,减半征收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

各级人保部门把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纳入就业工作体系,作为重点工作予以安排。

同时就业服务园区等各类政策支持机构要吸纳学生参与,享受政策优惠;

对学生自主创业的在贷款应予以支持。

我省中职的校企合作探索,与兄弟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今后,我们将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努力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政策落实不完全、总体水平不高等问题,继续求索具有安徽特色的校企合作新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