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60876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讲解第2讲化学计量及其应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可逆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数目和浓度,如2NO2N2O4、2SO2+O2

2SO3、合成氨反应等。

5.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重要推论

相同条件

T、p

T、V

结论

■思维深化——做一做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  )

(2)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3)标准状况下,22.4L的SO2中含有SO2的分子数为NA。

(4)常温常压下,22.4LNO2和CO2的混合气体含有氧原子数为2NA。

(5)2.24L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

(6)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

1023。

答案:

(1)×

 

(2)×

 (3)√ (4)×

 (5)×

 (6)×

【突破陷阱】 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H2O、Br2、SO3、HF、己烷、苯等在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

2.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

(1)17g—OH与17gOH-所含电子数均为10NA。

(2)乙烯和环丙烷(C3H6)组成的28g混合气体中含有3NA个氢原子。

(3)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4)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NO2分子数为0.1NA。

(5)30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NA。

(6)4.5g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的数目为0.3NA。

 (3)×

 (4)×

 (5)√ (6)√

【突破陷阱】 排“干扰”,突破“质量、状况”陷阱

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干扰学生正确判断,误以为无法求解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实质上,此时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3.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

(2)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A。

(3)1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4)1mol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5)50mL12mol/L浓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1)√ 

(2)×

【突破陷阱】 记“组成”,突破“结构”判断陷阱

1.记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的数目,如Ne、D2O、18O2、—OH、OH-等。

2.记最简式相同的物质,如NO2和N2O4、乙烯(C2H4)和丙烯(C3H6)等。

3.记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如N2、CO、C2H4等。

4.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

(1)0.1L3.0mol·

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

的数目为0.3NA。

(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和KCl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之和均为2NA。

(3)0.1mol·

L-1的NaHSO4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之和为0.2NA。

(4)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5)含1molFeCl3的溶液水解形成Fe(OH)3胶粒数目为NA。

(6)1L3.0mol·

L-1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NH3的数目为3NA。

【突破陷阱】 审“要求”,突破“离子数目”判断陷阱

一审是否有弱离子的水解;

二审是否指明了溶液的体积;

三审所给条件是否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如pH=1的H2SO4溶液,c(H+)=0.1mol·

L-1,与电解质的组成无关;

0.05mol·

L-1的Ba(OH)2溶液,c(OH-)=0.1mol·

L-1,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

5.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与“隐含反应”。

(1)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混合物的分子数为2NA。

(2)标准状况下,22.4LNO2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NA。

(3)100g17%的氨水,溶液中含有的NH3分子数为NA。

(4)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突破陷阱】 记“隐含反应”,突破“粒子组成、电子转移”判断陷阱

在“NA”应用中,常涉及以下可逆反应:

1.2SO2+O2

2SO3

2NO2N2O4

N2+3H2

2NH3

2.Cl2+H2OHCl+HClO

3.NH3+H2ONH3·

H2ONH

+OH-

[题组练·

对点提能]

题组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g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

B.1molCu和足量热的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

D.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

解析:

A项,23g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1mol钠~0.5mol氢气,即生成0.5NA个氢气分子,错误;

B项,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是二氧化硫,而非三氧化硫,错误;

C项,标准状况下22.4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氮气和氢气为双原子分子,故1mol混合气体中含2mol原子,即2NA个,错误;

D项,由于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后,铁的价态变为+

,故3mol铁失去8mol电子,即8NA个,故D正确。

D

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2gCH3OH含有的化学键数为0.4NA

B.0.1molFeCl3水解制得的Fe(OH)3胶体中胶粒数是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足量水,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D.0.2gD

O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均为0.1NA

A项,根据甲醇的结构式判断1mol甲醇分子中含有5mol化学键,3.2gCH3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的化学键数为0.5NA,错误;

B项,氢氧化铁胶体胶粒为大量氢氧化铁分子的集合体,0.1molFeCl3水解制得的Fe(OH)3胶体中胶粒数小于0.1NA,错误;

C项,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足量水,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1NA,错误;

D项,一个D

O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均为10,0.2gD

O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均为0.1NA,正确。

题组二 理解公式推论,破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应用

3.同温同压下,xg甲气体和yg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y等于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B.x∶y等于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

C.x∶y等于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

D.y∶x等于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

A项,由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则xg甲气体和yg乙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即

,推出x∶y=M甲∶M乙,故正确;

B项,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而x与y不一定相等,故不正确;

C项,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质量比,故正确;

D项,等质量的甲、乙的压强之比为p甲∶p乙=n1∶n2=

=M乙∶M甲=y∶x,故正确。

B

4.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

甲>乙  B.气体体积:

甲>乙

C.摩尔体积:

甲>乙D.相对分子质量:

[反思归纳]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可概括为“三同定一同,两同见比例”,可用V=n×

Vm及m=V×

ρ等公式推导出:

1.同温同压时:

(1)V1∶V2=n1∶n2=N1∶N2;

(2)ρ1∶ρ2=M1∶M2;

(3)同质量时:

V1∶V2=M2∶M1。

2.同温同体积时:

(1)p1∶p2=n1∶n2=N1∶N2;

(2)同质量时:

p1∶p2=M2∶M1。

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

M1∶M2=m1∶m2。

题组三 练真题·

明考向

5.(2016·

全国高考卷Ⅰ)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A

6.(2015·

全国高考卷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L0.5mol·

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C

 [备考导向]

高考题型是选择题,试题综合性强,覆盖面广。

试题围绕阿伏加德罗常数展开,与气体摩尔体积、原子结构、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及可逆反应等知识结合。

[创新练·

押题预测]

A.100mL1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0.1NA个CO

B.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A,则阳极质量一定减少64g

C.1molCl2与过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11.2L乙醇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为NA

A项,Na2CO3溶液中CO

水解导致CO

数目减少,错误;

B项,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溶解的金属除铜外,还可能有锌、铁等,若阴极得到的电子数为2NA,则阳极减少的质量不一定是64g,错误;

C项,氯气反应后均生成-1价的氯离子,1molCl2与过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正确;

D项,标准状况下,乙醇为液体,不是气体,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分子数大于NA,错误。

C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4g质量分数为4%的H2O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0.08NA

B.反应3H2(g)+N2(g)2NH3(g) ΔH=-92kJ·

mol-1,若放出热量4.6kJ,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

C.常温常压下,28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无法计算

D.6.4gCu与40mL10mol·

L-1浓硝酸作用生成NO2的分子数为0.2NA

A项,34g质量分数为4%的H2O2水溶液中,H2O2的物质的量为0.04mol,0.04molH2O2中含有0.08mol氧原子,由于溶剂水中也含有氧原子,则该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远大于0.08NA,错误;

B项,放出4.6kJ热量消耗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0-(-3)]×

2=0.3mol,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正确;

C项,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故28g混合气体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含2NA个碳原子,错误;

D项,40mL10mol·

L-1浓硝酸中含有HNO3的物质的量为0.4mol,6.4g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铜与浓硝酸完全反应生成NO2时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0.4mol,而浓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为稀硝酸,故0.4molHNO3不能完全反应生成NO2,还有部分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错误。

考点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对应学生用书第11页

1.明确溶液配制过程中的“四数据”

(1)记录质量或体积的数据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如所需NaCl质量为14.6g,不能写成14.60g。

(2)选择合适规格的容量瓶,作答时要标明容量瓶规格。

(3)转移溶液时要洗涤烧杯2~3次。

(4)定容时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2.抓住实验操作中的“五个点”

(1)容量瓶使用前应先检漏。

(2)称量NaOH固体应放在烧杯中称量,不能直接放在纸上称量。

(3)稀释浓硫酸应先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再倒入浓硫酸。

(4)转移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不能直接倾倒。

(5)读数时,眼睛要平视,定容时应使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3.归类记忆溶液配制时引起误差的原因(以配制NaOH溶液为例)

(1)导致cB偏低的错误操作:

垫滤纸称量NaOH固体;

左码右物(用游码);

称量时间过长(潮解);

洗涤或转移时溶液溅出;

未洗涤烧杯及玻璃棒;

超过刻度时用胶头滴管吸出液体;

定容时仰视;

定容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

(2)导致cB偏高的错误操作:

砝码生锈;

定容时俯视;

未等溶液冷却至室温就定容。

(3)定容时俯视、仰视对结果的影响:

务必确保按眼睛→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的顺序,做到“三点一线”。

①仰视刻度线(图1),导致溶液体积偏大。

②俯视刻度线(图2),导致溶液体积偏小。

4.换算关系会推导

(1)气体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标准状况下,1L水中溶解某气体V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

cm-3,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g·

mol-1,则c=

mol·

L-1。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c=

(c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ol·

L-1),ρ为溶液的密度(g·

cm-3),w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g·

mol-1)。

5.两条规律理解透

(1)稀释定律

①如用V1、V2、c1、c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有c1V1=c2V2。

②如用m1、m2、w1、w2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和质量分数,有m1w1=m2w2。

(2)混合规律

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方法:

设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w1和w2的两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①两溶液等质量混合:

w=

(w1+w2)。

②两溶液等体积混合

a.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大于溶剂的密度,则w>

(w1+w2),如H2SO4溶液。

b.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小于溶剂的密度,则w<

(w1+w2),如氨水、酒精溶液。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2)配制硝酸亚铁溶液时,将硫酸亚铁晶体溶解在较浓的硝酸中再加水稀释。

(3)将12.5gCuSO4·

5H2O溶解在95.5mL水中,配制浓度约为0.5mol/L的硫酸铜溶液。

(4)配制质量分数约为10%的稀硫酸可以将10mL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加入盛有162mL蒸馏水的烧杯中。

(5)由明矾溶液制取KAl(SO4)2可以将溶液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6)检查是否漏水是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仪器使用的第一步操作。

(7)配制1L0.010mol·

L-1的纯碱溶液时用精度为0.1g的天平称取1.06gNa2CO3。

(8)在容量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滴加蒸馏水,则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4)√ (5)×

 (6)√ (7)×

 (8)√

2.某实验需用960mL0.2mol·

L-1的稀H2SO4,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H2SO4来配制。

(1)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

(2)应用________mL的量筒量取浓H2SO4________mL。

(3)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标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处和标线相平

d.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4)判断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量取浓H2SO4时俯视读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定容时溶液温度高于室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容量瓶洗涤后内有少量蒸馏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定容时应先用小烧杯沿玻璃棒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________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至________为止。

(1)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 

(2)20 10.9 (3)bc (4)①偏低

②偏高 ③偏高 ④无影响 (5)1~2cm 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题组一 仪器的正确使用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1)(2016·

浙江高考卷)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2)(2015·

福建高考卷)称取2.0gNaOH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2.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A项,托盘天平称量时,应为“左物右码”,错误;

B项,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溶解,正确;

C项,转移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D项,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内,错误。

题组二 有关浓度的换算

3.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气态化合物VL(标准状况),溶于m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w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

L-1,密度为ρg·

cm-3。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M=

B.物质的量浓度c=

C.溶液的质量分数w=

D.溶液密度ρ=

由c=

知D项正确;

知B项正确;

由w=

知C项错误;

将此式变形后即可得到A项中的式子。

4.体积为VL、密度为ρg·

cm-3的某溶液中,含有摩尔质量为M的溶质mg。

若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

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则下列各表示式正确的是(  )

A.c=

       B.m=Vρw

C.w=

D.ρ=

题组三 溶液稀释规律的应用

5.取100mL0.3mol·

L-1的硫酸溶液和300mL0.25mol·

L-1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至500mL,该混合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21mol·

L-1B.0.42mol·

L-1

C.0.56mol·

L-1D.0.26mol·

6.实验室常用98%(ρ=1.84g·

mL-1)的浓H2SO4配制1∶4的稀H2SO4,此稀H2SO4的密度为1.23g·

mL-1,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

A.4.6mol·

L-1B.5.7mol·

C.3.88mol·

L-1D.18.4mol·

实验室配制1∶4溶液的含义是指取1体积的浓硫酸与4体积的水混合。

求算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w%=(1mL×

1.84g·

mL-1×

98%)/(1mL×

mL-1+4mL×

1g·

mL-1)×

100%≈30.9%,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2SO4)=(1000mL×

1.23g·

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