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1068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Abstract:

Probingstudyisakindofstudywaywhichthepresentcoursereforminourcountryadvocates.Theopening,varietyandefficiencyofthenetworkhaveofferedunprecedentedsuperiortermsforlaunchingtheprobingstudybasedonnetwork.Thelearningandteachingmethodsofinformationtechnologythecurrentsituation,directedbythetheoryofconstructivismandthetheoryofcooperationstudy,theauthorstudiedWebQuest,whichisaprobingmodebasedonnetwork.TheauthordesignedandopenedupaWebQuesttemplateanddevelopenthecase“preventionandsolutionofcomputervirus”makinguseofit.Itaimstochangethetraditionalteachingpatterns,developstudents’advancedthinkingabilityandformthelearningwayofindependence,cooperationandexplorationthroughtheWebQuestdesignofhighqualityandtheparcticeguidedbyadvancedtheories.Usingthewebsite,WebQuestprovideslargequantityofresourcestostudentsandteacherstostartexploringactivities,broadroomtostudentsforcooperationlearningandequalcommunication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andafirmstageforevaluationandachievementdisplay.Itcanactasainstructiontolearningandteachinginthestateofweb.

Keywords:

webquest、InformationTechnology、cooperationlearning、learningmethodsofexploration

目次

1导论…………………………………………………………………………………3

1.1、问题的提出………………………………………………………………3

1.2、国内外的现状……………………………………………………………3

1.2.1国外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3

1.2.1国内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4

1.3、研究课题目标、内容和意义……………………………………………8

1.3.1研究的目标…………………………………………………………8

1.3.2研究的内容…………………………………………………………8

1.3.3研究的意义…………………………………………………………8

2webquest概述……………………………………………………………………8

2.1、webquest概念……………………………………………………………8

2.2、webquest模式……………………………………………………………9

2.2.1情境…………………………………………………………………9

2.2.2任务…………………………………………………………………9

2.2.3过程…………………………………………………………………9

2.2.4资源…………………………………………………………………9

2.2.5评价…………………………………………………………………9

2.2.6结论…………………………………………………………………10

2.3、Webquest的理论基础………………………………………………………10

2.3.1建构主义理论………………………………………………………10

2.3.2合作学习理论………………………………………………………11

2.3.3教学策略……………………………………………………………11

3webquest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12

3.1、webquest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形式……………………………………12

3.2、基于webquest的信息技术教学…………………………………………13

3.3、webquest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14

4webquest教学设计案例设计……………………………………………………14

4.1、网页设计的技术和特点…………………………………………………14

4.2、网页设计的案例…………………………………………………………15

5本研究的结论与启示……………………………………………………………20

参考文献……………………………………………………………………………21

致谢…………………………………………………………………………………21

1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的重构基础教育课程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重点。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它需要丰富集约的教育教学资源,需要可以充分对话的学习环境,需要记录学习痕迹的信息工具和便捷的学习成果展示场所,而网络恰能满足这些要求。

因此,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已成为目前人们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1995年,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伯尼·

道奇(BernieDodge)教授提出了webQuest模式,即网络主题探究模式。

它提倡学生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专家、搜索数据库、了解最新的报道,并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2001年我国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大力倡导在各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

目前90%以上的中小学校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学资源。

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己经成为一种共识,顺应了信息时代的要求。

本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主要通过对WebQuest模式的理论研究、基于计算机教学的主题网站开发、应用,探索一条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WebQuest模式,通过在实践中理解、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修正、在实践中发展,逐步把握这个模式,从而应用这一模式,来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1.2国内外现状

1.2.1国外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美国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是根据地方分权的原则进行的。

各州、甚至一州之内的各学区、各学校均保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决定权。

他们的课程大多由州及校董事会或家长委员会规定实施原则,然后再由授课教师根据己定的原则编制、挑选教材,安排上课时间,进行教学、评价与研究改进。

因此,美国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也参差不齐,不同学区不同学校都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但各校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还是基本一致的,即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

美国大部分的中学都实施了程度不同、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教育。

美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计算机意识。

主要培养中学生对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等问题有一大致的了解。

另一个内容是计算机程序设计,通过学习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使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品完成一定的任务,培养逻辑运算和抽象思维能力。

英国于1995年将“信息技术”的概念拓展为“信息与传播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开始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作用和网络资源的开发使用,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工具支持学习和提高传播交流的能力。

为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英国教育机构及时高速学校课程体系结构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

信息技术教育向其他学科教学广泛渗透,使学生能经常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树立牢固的信息观念。

日本是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较早的国家之一,为适应高度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获取、选择、整理、创造和传递信息的基本能力,其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已达较高水平。

1986年4月,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要把“信息运用能力”摆到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加以培养,一再强调教育要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教育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育应当承担的任务在于“积极、认真地培养学生具有应用信息的能力”。

新加坡的信息技术教学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推行“教育电子簿”试验。

1999年,新加坡教育部开始推行“教育电子簿”试验计划。

电子簿实际上就是一种针对中小学教学需要而制作的具有能够完成学习、作业、上网、收发电子邮件等功能的便携式电脑。

其目的在于通过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学习乐趣和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被理解为上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课,也不能被理解为是一种对各种软件产品的“使用”的教育。

各国的信息技术课的价值定位,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信息技术教育从一门纯工具性课程变成一门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1.2.2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特点

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以普通中学整体改革为背景的,课程共设置了“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和“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5个选修模块。

2000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要求“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并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教育部又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了“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

2003年2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出台,并确定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开始实验高中新课程方案。

同年7月,教育部核准五家出版社根据新课标编写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材,并于秋季将这五套教材推进实验区进行课改实验。

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迅速掀起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讨论、学习的热潮,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渐渐注重研究新课程的目标,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学习并总结更多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成功案例。

新课标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确定为课程目标,改变了原有的“技术本位”的观念,又进一步提出了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的理念,增加了许多人文素养的内容,使信息技术教学理念由原来的混乱走向有序,从随意走向规范。

可以看出,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己经摆脱了传统的课程模式,充分借鉴和接受了外国的课程模式,并在体现自身的特色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充分体现了新的教育知识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指导作用。

我国的课程已经从原来的过分追求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转向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开始探索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策略。

总的来看,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跳跃性大、更新快。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教学科目,其内容的变化是极为频繁的,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继之而来的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更新,也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所以,无论对施教者,还是对受教者都存在一个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潮的重新认识与提高的问题。

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地设计并优化教学方案,并以指导者身份,积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实践,建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顺利步入不断更新的知识海洋。

2)技术性高、实践性强。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技术性高、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锻炼。

实践出真知,理论知识,特别是软件应用,不能单凭课堂讲解就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操作,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3)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中学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4)利用网络技术环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因为计算机课堂有良好的硬件条件,教室随时可以联网,就更能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愿望,而且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虚拟课堂,这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此条件将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相结合,形成一个开放的、共享的、无交流障碍的学习共同林。

另外,信息技术教师更可利用技术条件,发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潜在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2、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接受还需时间。

虽然多数教师认可新课标的思想性和前瞻性,对新课改的积极性也很高,但由于新课改的理念与教师们以往的教学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信息技术教师们接受起来遇到很多困难。

随着教师依据新课标而进行的研究增多,他们关注的层面多元化了后,反而造成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组织不起正常的课堂教学来。

他们期望多一些可供参考的优秀教案。

由此可见,对于信息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贯彻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这需要专家和一线教师进一步地沟通。

有教师反映教材的可操作性差,有的觉得现有教材中章节设计过于简单,有的对如何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存有疑问,感到一节课要任务讲解、操作演示,时间己经用得差不多了,相关知识与阅读材料里面的知识要点不知如何处理。

有些学生对新教材也不太理解,他们反映:

“我们上的是语文课吗?

怎么总在不停地讨论、总结方法?

”不可否认,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师还没有做好迎接课程改革的准备。

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似乎关注技术本身更多一些,缺少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规律的深入理解,加之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没有形成较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又不断变化,给教师们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就目前来看,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还未能胜任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学生对新课标也存在困惑。

在采访北京市清河中学时,几位初二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整整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就是学习Excel制表和W6rd文档。

其中的一位学生说:

“我自己家里有电脑,老师没教之前我就会用,而现在也得在课上听讲,课下做作业。

”另外的几名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是从一点不会开始的,学起来稍嫌吃力,学校上机时间短,家里又没机器。

这种学生水平上的参差不齐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目前,关于“信息技术课应教给学生什么”有几种很有代表性的说法:

有人认为应教给学生应用软件的使用,有人认为应该谈及编程等高深的技能,还有人认为重要的是信息素养,即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加工信息的思维以及整合利用信息的策略等才是信息技术课的主旨。

分析一下当前的教学现状,以下几点引人深思:

L)信息技术课=电脑培训?

什么是信息技术,难道学生会用电脑打印文件、制表格、画几幅图就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成果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去上几个月的电脑培训班就能做得到,又何必学校从小学开始就开设信息技术课呢?

信息技术课应该有别于电脑培训班的,应用软件的学习是必要的,但绝对不是全部,更不是目的。

电脑软件的升级换代日新月异,如果是这样,岂不是现在教会学生的知识,等到他们用时已经过时了吗?

费了很大力气训练学生一些行将淘汰的技能,则是教育的一种浪费。

诚然,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应该从学科学习中得到锻炼,不能把信息技术的内涵理解得太狭隘。

2)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无论是强调信息技术课的应用性还是创造性,它所涉及的只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方面,从这个角度说,这些都不是信息技术课最重要的内容。

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才是关键。

毕业后,一部分学生会从事计算机应用类职业,一少部分学生会涉及软件编程,但大多数学生却是在运用网络查阅信息。

电脑作为网络时代的信息传媒(硬件),人们查询、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将变得十分重要。

3)教研问题

我们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层次比较低,研究的焦点往往局限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至于在教材、教法、评估考试等环节,其研究基本是空白。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还不太成熟,管理体制也不太健全,很多地方是由教育行政部直接管理的。

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体制,既没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也没有教学研究的渠道,没有形成教学研究的风气,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与外界联系较少,在孤军奋战。

目前,很多省一级教研室都没有设置专职或兼职的信息技术教研员,因此,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教研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开办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报纸和杂志,多组织和参加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会议等。

要加强中学计算机课程建设,参照其它相关学科的成果,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系统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理论研究,提出明确的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手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体系,这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当务之急。

1.3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意义

1.3.1研究的目标

本文以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工Dreamweaver技术,设计一个WebQuest模式的主题网页。

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高质量的WebQuest设计和先进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生参与设计网页、制作多媒体作品、参与网络管理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操作能力。

1.3.2研究的内容

本文通过对WebQuest模式的背景、现状、结构的阐述,肯定了此模式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实践中现存的问题。

本人把WebQuest引进计算机教学中,通过开发和应用WebQuest,探索适合计算机教学的模式。

1.3.3研究的意义

WebQuest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

这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WebQuest模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WebQuest模式为教师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一种途径。

目前,网络被看作是信息资源的空间,基于资源的学习成为研究的热点。

WebQuest利用网络为教师、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大量的资源,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师生的平等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为评价和成果的展示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对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WebQuest模式概述

2.1webquest概念

WebQuest有2个水平层次:

短周期WebQuest和长周期WebQuest。

短周期WebQuest是专门为1~3课时的课程单元设计的,其教学目标是知识的获得和整合,在每个短周期WebQuest结束的时候,学习者需要处理大量新信息并最终形成对这些信息的认识。

长周期WebQuest一般将持续1周到1个月,在3课时以上,其教学目标是知识的拓展和提炼,在完成了一个较长期WebQuest以后,学习者对知识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能够将知识进行某种方式的转换和迁移,学习者通过制作一些可供他人在线或离线交互使用的多媒体作业来证明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为了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避免漫无目的任意冲浪,每个WebQuest都经过了精心设计。

它赋予学习者以明确的方向,给学习者一个有趣且可行的任务,并提供必须的、能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而且还告诉他们未来的评价方式,以及概括和进一步拓展课程的方式。

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情境(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Recourses)、评估(Evaluation)、结论(Conclusion)等6个部分(关键属性)

2.2WebQuest模式

1情境

情境部分需要实现两个目的:

第一,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习的是什么;

第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所选主题应与学生过去的经验相关、与学生未来的目标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