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1103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盘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盘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盘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盘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盘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盘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盘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统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5年中共申请专利4809项,占全国高校专利申请总数的26.5%。

其它大部分高校专利申请数很少甚至空白。

研究报告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我国成果管理体制长期形成的注重成果奖励和论文、轻视申请专利的倾向。

在有关政策和评估条件中,对成果奖励和论文给予了十分明确的指标和肯定,而对于取得专利却没有给予充分的认定。

由此导致接近50%%的科技成果放弃或丧失申请专利的机会。

报告建议,教育部门在各种检查评估指标体系中增加专利项目的比重,将取得专利权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校在职称评定时,将专利权的获得与科研成果奖励的获得同等对待。

据了解,武汉大学出台一项新政策,强调利益导向机制。

在教师评职称时,一项授权发明专利就等同于在《科学引文索引》上发表一篇论文,一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就等同于在《工程索引》上发表一篇论文。

18.1%的高校专利管理无门

抽样调查显示,近5年,36.4%的高校设置了知识产权办公室或在学校科研处下设专利科,45.5%的高校明确学校科研处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人负责专利管理工作,但仍有18.1%的高校既无专门的专利管理机构,也无专人管理专利工作。

10%的高校没有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调查还显示,有72.3%的高校均未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教学机构;

72.7%的高校既未设置知识产权教学必修课,也未设置其选修课。

报告认为,高校是一个知识、人才、成果密集的地方,涉及大量知识产权问题。

建立一个权力集中、机构严密、制度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应成为高校必然的选择。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特点之一是权力集中。

它把全校的知识产权通过主管院(校)长,集学校法人代表(院校长)于一身,这既是管理所必需的,也是知识产权法律所要求的。

特点之二是分口把关。

把学校涉及知识产权的部门分为科研(开发)办、校产办(校办企业、工厂、公司)和图书(学报)出版3个口,根据分工,各司其职,按照知识产权的管理范围实施管理。

特点之三是既具有内部管理职能,又有对外产权申报、评估、处理产权纠纷的法律诉讼职能。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权威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近30%的高校有成果流失

调查数据显示,近30%的高校反映有科技成果流失现象,其中外单位窃取流失占40%,化公为私占10%左右,随人员调配流失占20%,而科技成果多的单位更是“众矢之的”。

报告在分析成果流失的原因时认为:

一是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教师和科技人员发现自己的知识成果是一种财富,加之高薪诱惑和不恰当宣传,一些人便纷纷携成果下海,化公为私或身怀绝技调离。

有的带着多年研究出的职务发明成果跳槽,为别人创造经济效益;

有的把职务发明成果变成非职务发明成果,以低廉价格转让给外单位;

有的研究是连同导师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统统给“分配”走了。

在调查中还发现,当前高校中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和科技人员在“半脱产搞公司”,所经营的为数不少是学校的发明成果,使高校处于防不胜防的境地。

二是管理上有漏洞。

虽然各高校都有科技成果管理机构,但管成果的不管推广,管推广的不负责成果出处,管专利的不管转让,管人事的不知道教师和科技人员有什么成果。

这种相互脱节、互不协调的运行机制,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和漏洞,形成了知识产权流失的暗道。

加之当前高校中校办的、院办的、个人办的、合资办的各种公司林立,如诸侯割据,各占一方,造成一个成果多头经营的局面。

有的公司名义上打着学校的招牌,实际上为某个小单位或个人谋利益;

还有一些公司由于学校管理不严,逐渐脱离学校独立经营,使学校经济利益和知识产权蒙受损失。

三是受害者怯于诉诸法律。

不少高校常常在合同生效后收不回欠款;

有的教师辛勤撰写的材料、专著、科技论文和发明的科技成果,被外单位剽窃或无偿使用;

有的科技成果申请了专利仍被外单位仿制,尽管这些严重侵犯学校及发明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但很少看到高校作为受害者诉诸法律,讨个说法。

有的吃了亏、受了害还蒙在鼓里,有的怯于打官司的艰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尽管高校人才济济、知识资产密集,但却成为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的弱者。

四是急于报奖丧失了申请专利的条件。

由于一些不恰当的政策导向,使重鉴定、重报奖、重发表论文、轻视申请专利成为高校中的普遍现象。

许多教师和科技人员多年辛勤劳动积累搞出的成果,迫不及待地召开鉴定会和申报科技成果奖,并急于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以至于造成丧失申请专利的机会。

即使申请了专利,在进入实质审查过程中,由于在专利申请日前,在成果鉴定和论文发表中已将技术内容基本公开,破坏了申请和授权专利的新颖性条件,这也是高校科技成果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规范高校科研管理,防止科技成果流失,报告建议:

首先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实践证明好的经验,尽快制定一套既有权威性,又有可操作性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保护条例,并以实施细则形式强化其可操作性。

同时,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应该把法制管理贯穿在研究与开发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选题、立项、研究、开发、鉴定、报奖、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推广应用、生产销售、贸易往来各个阶段,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二是建立知识成果科学评估体系和知识成果评估管理机制,对应用性科技成果特别是重大的应用型科技成果,首先要对该成果的价值进行科学的、正确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许可证贸易洽谈。

三是把人与成果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人事部门应从一个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调入、评职、晋升、聘用、调资到其退休或调离的人事管理程序中,把科技成果的状况和执行“保护学校知识产权保证书”的情况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防止和及时纠正违纪行为的发生。

科技管理部门应及时把教师科研状况、动态向人事部门通报,并形成制度。

54.5%的高校未设职务发明专利申请费资助

调查显示,有45.5%的高校设立了职务发明专利申请费资助,额度为1000-4000元,但54.5%的高校未设立此项资助。

当职务发明人获得专利时,有72.7%的高校实施了奖励措施,奖励金额:

发明专利1000-5000元不等,实用新型专利300-1000元不等,外观设计专利200-600元不等。

报告认为,由于申请专利要花费一定的经费,而高校目前普遍还没有设立“发明创造基金”或“专利申请基金”。

若要申请专利,绝大多数得由项目课题组支付经费。

而对于那些无项目经费、又有新颖性的发明创造,则不能申请专利或不能及时申请专利。

教育部第3号令《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拨出专款或从技术实施收益中提出一定比例,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补贴专利申请、维持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费用。

”建议各高校应设立专利基金,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将具有创新水平的项目及时申请职务专利,以确保高校无形资产不流失。

另外,各高校在认真贯彻“一奖两酬”的同时,对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突出的专利给予奖励。

高校还应设立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为高校专利技术的实施提供一项支持措施。

77.2%的高校专利被束之高阁

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数据显示,5年间,全国高校专利申请量18137项,专利授权量8389项,专利实施量1910项。

专利实施量只占授权量的22.8%。

5年间,全国高校申请专利中,发明专利占62.3%,在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占36.6%,而多数发明专利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被束之高阁,成为供品和展品。

为促进专利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报告建议:

首先,高校在进行研究开发以前,应重视对专利文献的检索,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最新技术创新水平和动向。

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全世界专利文献数量每年以超过100万件的速度递增,90%以上的发明创造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

有关资料表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减少创造时间90%、降低成本75%、减少风险60%。

因此,通过对专利文献进行全方位检索和调研,可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别人早已申请专利的技术,以提高研究起点,避免浪费。

其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激励科技人员热心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

据了解,高校科研存在着重实验室研究,轻技术开发;

重论文,轻应用的倾向。

因此论文、样品很多,而能形成商品化的产品很少。

在国内外技术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更少。

建议在职称评定上要向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科技人员倾斜。

第三,高校在进行专利技术创新的时候,应注意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投融资机构结合,在政府政策法规支持下,与其他机构进行联合专利创新。

这样,不仅可以更快更省力地研究出新成果,还有利于高校的专利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专利的实施率。

另外,高校还应注重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与国外著名高校进行联合办学、联合创新,吸收利用外国的先进经验和专利技术,创造出自己的先进技术,并把这些新技术在国内和国外同时申请专利,为我国的专利技术向国外输出并占领国际市场铺平道路。

■名词解释

根据国家《专利法》及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一奖两酬”中的“一奖”,是指职务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的持有单位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奖励。

其中一项发明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两千元;

一项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五百元。

“两酬”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专利权的持有单位实施发明创造专利或者许可其他单位或个人实施专利后,每年从实施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百分之零点五至百分之二、或者从实施外观设计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百分之零点零五至百分之零点二、或者从其他单位收取的使用费纳税后提取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作为报酬,支付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赵敏祥袁木棋曹耀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