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1104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

《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

5.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政策问题的认定

B.政策目标的认定

C.政策方案的认定

D.社会问题的认定

6.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最早兴起于(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7.“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的观点。

A.理性模型

B.渐进模型

C.精英模型

D.小组意识模型

8.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项公共政策做出价值判断就是(   )A.政策评估

B.政策变通

C.政策规划

D.政策执行

9.公共政策目标具有三个特点,即目标的进取性、目标的整体性和目标的()。

A.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B.主体权威性

C.信息的反馈性

D.空间广泛性

10.“如果反复观察到某种事实,则某个确定的结局将以一个确定的概率发生。

”这一论断,属于()。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可行性分析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40V1.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方法中的类比分析法包括()。

A.人的类比

B.直接类比

C.符号类比

D.幻想类比

2.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  )A.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

B.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C.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其后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3.必要的公共政策资源包括()。

A.财力资源

B.人力资源

C.权威资源

D.信息资源

4.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 )A.决策方案的提出

B.法制部门的审查

C.领导会议讨论决定

D.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5.一般把公共政策议程建立分成()。

A.外在创始型

B.参与型

C.内在创始型

D.动员型

6.在进行政策宣传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A.个性化原则

B.强制性

C.适时原则

D.说服原则

7.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有()A.经验主义

B.理性主义

C.逻辑经验主义

D.后现代主义

8.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力量包括()A.中国共产党

B.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C.各民主党派

D.半官方的政治团体

9.一项公共政策要转化为国家法律,必须由国家()来通过相关法案。

A.立法机关

B.司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社会机构

10.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构成主要包括()A.党的政策

B.行政决策

C.立法决策

D.人大决策

三、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20V1.公共政策在其有效期限内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A.错误

B.正确

2.社会心理承受力与政策能否有效地执行无关A.错误

3.政策实验的选点必须是在全局中具有典型条件的地方,这些典型条件要带有普遍性。

4.

政策系统是一个层次分明的等级系统。

除有总体目标外,还有多个子目标。

在由总目标到具体目标组成的分层目标结构中,实现上一级目标的手段,往往是下一级的目标,或者说下一级目标是上一级目标的手段。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目标——手段链。

从上往下看,是一个目标分解的过程;

从下往上看,则是一个目标实现过程。

A.

错误

5.

作为一门科学,政策科学总是以理性原则为基础,试图运用科学方法建立各种理性模型来改进政策制定,同时也重视政策制定者的经验、直觉、预见、灵感等超理性因素,以及情感、深层心理动机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14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2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政策原定的要求,属于公共政策失真表现中的()。

A.政策表面化

B.政策替换

C.政策缺损

D.政策扩大化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典型的(   )A.替代式政策执行

B.残缺式政策执行

C.照搬式政策执行

D.观望式政策执行

3.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的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

D.史密斯模型

4.涉及由谁采取行动或怎样采取行动的公共政策,属于()。

A.实质性政策

B.分配性的政策

C.再分配性的政策

D.程序性政策

评估者在公共政策执行前后这两个时间点上,分别就有公共政策和无公共政策两种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然后再比较两次对比的结果,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

这种方法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属于(

)。

A.简单“前—后”对比分析

B.“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C.“有—无”公共政策对比分析

D.“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A.合议制

B.合议、三权分立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民主集中制

7.公共政策对象指()。

A.直接政策对象

B.直接政策对象和间接的政策对象

C.直接政策对象、间接的政策对象和其他

D.间接的政策对象

8.执行公共政策的组织因公共政策的终结而被缩减或撤消,属于()。

A.功能的终结

B.组织的终结

C.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

D.以上都不是

9.下列概念中,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   )A.公共产品

B.公共代价

C.公共利益

D.公共要求

10.公共政策的决择实际上就是将有关政策加以()的过程。

A.合理化

B.合法化采纳

C.有序化

D.排列组合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40V1.政策依其涉及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类型()A.

政治政策

B.文化政策

C.经济政策

D.基本政策

2.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构成主要包括()A.党的政策

3.公共政策的终结对象有()。

A.未实施的政策

B.功能的终结

C.组织的终结

D.公共政策自身的终结

C满分:

4.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一般包括()。

A.技术可行性

B.经济可行性

C.政治可行性

D.行政可行性

5.在进行政策宣传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6.政策评估的主体系统包括(  )A.政策制定者

B.专业机构

C.政策执行者

D.专业人员

7.公共政策实施准备包括()。

A.思想准备

B.物质准备

C.计划准备

D.组织准备

8.从一般意义上讲,当今社会,不论中西方,非官方的决策参与者除了政党之外,还有()。

A.利益集团

B.公民

C.大众传媒

D.思想库

9.政策终止是由于()A.政策功能的消失

B.责任与权利的解除

C.组织的缩减或撤销

D.新政策的开始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人大决定

B.基本法律

C.一般法律

D.地方性法规

满分:

三、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20V1.有效的信息沟通能促进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协调.A.错误

2.公众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

3.公共政策,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早已有之。

4.公共政策评估包括对公共政策非预期影响的评估A.错误

5.政府所面临的重要政策问题,大都是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

14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3

40V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权威的分配”。

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安德森

2.公共政策目标具有三个特点,即目标的进取性、目标的整体性和目标的()。

4.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这样做是否行得通、领导或公众是否允许这样做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范畴。

5.政策执行模型中的“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也称()A.互适模型

B.循环模型

C.综合模型

D.博弈模型

6.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模型是()A.理性主义模型

B.混合扫描模型

C.集团模型

D.渐进主义模型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社会问题是政策问题的一部分

B.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必须经过公众议程

C.公众议程对政府议程没有任何影响

D.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程序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8.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西方思想史上两种主要的认识论是理性主义和()A.后现代主义

B.唯物主义

D.经验主义

9.政策监控的客体是(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

10.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的著作是()A.《史记》

B.《战国策》

C.《资治通鉴》

D.《论语》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40分。

40V1.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一般包括()。

2.一般说来,西方国家的官方决策者包括()。

B.行政决策机关

C.行政执行机关

D.法院

3.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从其形式特征看,由()等构成。

A.党的政策

B.人大立法

C.企业决策

D.行政决策

4.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力量包括()A.中国共产党

5.公共政策执行的浴盆模型认为,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分为()。

A.耗损失效

B.早期失效

C.人为失效

D.偶然失效

6.政策执行的手段有()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社会手段

D.法律手段

7.中国的官方决策者包括()。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代表大会

C.国家行政机关

D.国家司法机关

8.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A.政治环境

B.自然灾害

C.经济环境

D.社会心理环境

9.一般把公共政策议程建立分成()。

10.除了公平性外,高质量的公共政策还表现在()等层面。

A.明晰性

B.合理性

C.稳定性

D.协调性

三、判断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20V1.

非正式评估的优势是评估方式的灵活多样;

缺点则是由于评估活动所获取的信息有限,再加上评估活动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因而有失客观公正。

2.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的指标。

它不仅是政策方案设计和择优的基础性依据,同时也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并且为政策评估提供了参照标准。

因此,必须对目标进行深入、全面分析,分清什么是主要目标(必须实现),什么是次要目标(尽可能实现),什么是再次要目标(期望实现)。

3.早期失效过程是可以避免的。

4.公共政策在其有效期限内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5.有效的信息沟通能促进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协调.A.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