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1411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排水工程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③组织相关人员对控制桩、转角桩采用与管道轴线等距离平行移动的方法进行移桩,移桩位置在管道轴线的一侧,施工带边界线内1m的位置,转角桩沿转角的角平分线方向移动。

⑵控制桩平移,增设保护引桩

组织相关人员对控制桩、转角桩采用与管道轴线等距离平行移动的方法进行移桩,移桩位于管道轴线的一侧,施工带边界线内1m的位置,转角桩沿转角的角平分线方向移动。

⑶管沟高程的控制

①用两个高程控制点为一环进行临时水准点测设及校测,其闭合差不大于12L1/2mm(L为两点间水平距离以千米计)。

临时水准点放在稳固的不易被碰到的地方,其间不大于100m,应经常复测。

②以两个临时水准点为一环进行施工高程点测设,施工高程点每次使用前应进行复测。

③控制槽底及管道铺设时,沟槽两帮每隔10m用施工高程点测设一对高程控制桩,标明桩号,钉高程钉画上红油漆标志作为控制辅管高程。

⑷沟槽开挖测量

①沟槽开挖前根据设计及施工方案进行中线定位,采用极坐标法测放管线中线时,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竖向折点及直线段的控制点等位置测设中心桩。

②管线中线每10m一点,桩顶钉中心钉,并在沟槽外适当位置设置栓桩;

根据中线控制桩及放坡方案测放沟槽上口开挖位置线,现场撒白灰线标注,然后在上口线外侧对称钉设一对高程桩,每对高程桩上钉一对等高的高程钉,高程桩的纵向间距为10m。

③开挖过程中,核对中线、高程、坡度、沟槽下口线、槽底工作面宽度等进行检测,并在人工清底前侧放高程控制桩。

④沟槽检底后,依据定位控制桩采用经纬仪投点法向槽底投测管线中线控制桩,采用水准仪将地面高程引至槽底。

⑸管线基础测量

根据检底后管线中心桩及设计基础宽度测放管线基础结构宽度,同时测放管线基础高程控制桩,基础施工后复测基础中线偏差、宽度及高程。

⑹管道安装测量

管道基础施工结束后恢复中线,根据不同管线结构形式及附属设施分别进行安装放线。

4.2.2钢筋混凝土管道施工

4.2.2.1施工工艺流程

开槽→验槽→平基混凝土浇筑→下管→安管→回填中粗砂→回填级配碎石

4.2.2.2施工主要技术要点

⑴测量放线

由专业测量人员会同勘测单位进行测量控制及水准点的交桩手续,接桩后及时组织测量人员对水准点及导线点进行复测,并引测道路中心、雨污水管线中心,引测临时水准点,各点根据现场地形设置保护装置并做好控制点记录。

新旧管线和道路相接处必须实测校核无误后,再行施工;

栓桩桩点采取必要措施严防毁坏。

⑵沟槽开挖

①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雨污水在道路两侧,进行分槽施工,视实际土质情况和开槽深度,采取标准坡度1:

0.33对沟槽放坡,具体施工时,再结合实际土质情况予以调整。

沟槽的开挖和支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要求执行,以保证安全的工作面宽度和边坡坡度,如果受现场实际条件限制确实无法保证一定的开挖宽度,应根据规范加设沟槽支撑等相关措施。

同时应注意对周边现状构筑物的影响和保护。

开槽方式为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人工修边捡底,遇地下管网时,采用人工开挖,槽边不得堆积土方,沟槽土方采用装载机短距离运输或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进行运输。

开挖沟槽槽底净宽度,根据管径大小、埋设深度、施工工艺等确定,具体参照国标图集04S516。

②开挖沟槽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不得扰动基底原状土层。

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2~0.3m的原状土,应在铺管前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如遇超挖或发生扰动,可换填10~15mm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碎石,并整平夯实,其密实度应达到基础层密实度要求。

槽底如有尖硬物体必须清除,用砂石回填处理。

③沟槽开挖应随挖随安装,及时回填压实,以免下雨造成塌方。

深度较深的沟槽底如遇有地下水应设置排水沟,并及时用抽水机抽出积水坑的积水,以免造成基底受雨水浸泡。

④、沟槽在天气晴朗的日子施工,如果施工过程中,突遇雨水应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

⑶验槽

首段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通知设计、监理、建设单位以及质量监督部门共同验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其余各段沟槽,开挖至设计高程时,均应请监理验收并进行隐蔽工程签认。

⑷管基施工

按设计要求参照国标图集04S516P17,采用C15混凝土作为管道基础,混凝土基础的厚度及宽度均按要求施工,混凝土用平板式振捣器振实及抹平。

⑸下管、安管

铺管前应复核样板高程,测定管节中心线,管优位置,放设垫板标高。

排管顺序应自下游排向上游,承口向上游方向.插口向下游方向,答井与管道接口处采用半节短管,带承口的应排在窖井的进水入向,带插口的应排在客井的出水力方向。

平接口采用20号10×

10钢丝网、2.5cm厚1:

2.5水泥砂浆抹带,插入管基深10~15cm,在抹带施工前,将抹带宽度内管外壁凿毛、刷净、润湿。

承插式接口在铺设前,先将管节的承口内表和插口的外表用钢丝刷把油污杂物清除干净,按管径规格选用相应的橡胶密封圈,并套入插口槽内,要求做到四周均匀、平顺、无扭曲,在橡胶圈表面和前节管子的内表涂抹“851”防水涂料,以防渗水。

4.2.3检查井施工

本工程检查井共201座,均采用标准图钢筋混凝土井室,砼材料采用C25、S6,钢筋混凝土盖板,流槽为Mu7.5砖砌。

(1)施工前按设计要求放样,放出井位中心点和浇筑位置,并复核基础面高程、平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钢筋工程

①进场钢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用于工程的钢筋无节疤,不弯曲和没有其它破损。

钢筋保持清洁,无锈蚀、锈屑、氧化皮、油、泥土、油漆、混凝土垢及任何可能影响混凝土与钢筋间结合的其它材料。

堆放钢筋的场地上方要遮盖,钢筋放在木板和支墩上,离地净距大于15cm。

②保持钢筋保护层的垫块用与现浇混凝土同等强度、颜色和配合比的混凝土制成。

③钢筋的安放要求确保位置正确并牢固地固定,保护钢筋位置的支托为同等钢筋或相适应的其他钢制品。

绑扎钢筋的金属丝为20~22#的软铁丝,所有钢筋的交叉处均用软铁丝扎牢,其端头弯入混凝土中。

④施工中先将直钢筋切割到要求的长度,由经验丰富的钢筋工进行冷弯。

严格按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钢筋的切割、冷弯。

⑤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要求,进行钢筋焊接作业。

⑥无论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或以后都不得将已绑扎的钢筋弯曲或拉直。

加工钢筋的允许误差见下表。

钢筋加工允许误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误差

1

剪切长度

±

25mm

2

吊筋、拉杆和螺纹钢

13mm

3

弯头的位置

(3)模板工程

①模板采用轻型组合钢模板,采用厂家订购。

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缝必须达到不漏浆的要求,模板接缝处加设海绵条,海绵条与模板内表面平齐。

紧固采用φ48钢管扣件,钢筋混凝土井壁采用对拉螺栓,钢管扣件支撑。

②根据图纸所示永久工程的真实形状和尺寸测量放样。

模板安装做到位置正确、支撑稳定,有足够的支柱、撑杆和拉条,并能承受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并不受气候的影响。

立模时,模板要均匀、平直地布置,使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均匀。

模板的接缝设计要与结构物的外观相谐调,使竖向和平面的缝均保持平直。

模板不得与结构钢筋直接连接,亦不得与施工脚手架连接,以免引起模板的变形、错位。

③模板内表面涂刷脱模剂,以防止与混凝土的粘结和便于拆模。

在进行涂覆操作时,不得污染邻近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结构。

混凝土在浇筑前,清除模板成型面上的锯末、刨花、灰尘、其他杂务和滞水。

④按图纸要求的位置和高程将预埋件或预留管固定在模板上。

浇筑混凝土前,确定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和数量与设计图一致,安装牢固。

⑤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

已拆除模板和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载。

(4)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吊车吊料斗入模,施工要求与注意事项如下:

①浇筑前,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

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②浇注前,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③对浇注混凝土使用的脚手架,应便于人员与料具上下,且必须保证安全。

④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40cm。

⑤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捣固。

振捣应符合下列规定:

a、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

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

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

每一处振捣完毕后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

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b、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有气泡冒出、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⑥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连续进行,如因故间断,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允许间断时间应经试验确定,若超过允许间断时间,须采取保证质量措施或按工作缝处理。

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观测:

a、随时观察所设置的预埋螺栓、预留孔是否移动,若发现移位时应及时校正。

b、预留孔的成型设备及时抽拉松动。

c、在灌注过程中应注意模板、支架等支撑情况,设专人检查,如有变形,移位或沉陷应立即校正并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浇筑。

⑧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

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抹平,定浆后还应第二遍压光或拉毛。

⑩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要及时洒水养护,天气干燥时还应覆盖养护。

(5)砌体工程

砌体所用标准砖须先浇水湿润。

在混凝土基础上砌砖时,先清扫凿毛基础,并用水冲刷干净,然后在基础面上铺一层10mm厚座浆,再压砖砌筑。

砌砖时,严格按一铲灰、一块砖、一揉挤法砌筑,禁止用灌浆法砌筑。

实心砌体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的砌筑形式。

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并填满砂浆。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厚度以10mm为准。

竖缝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不得出现明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控制厚度为10~12mm。

砂浆采用机械拌合,拌合时间不少于2min,随拌随用,砌筑砂浆采用M7.5水泥砂浆,座浆、抹三角灰、流槽抹面均采用1:

2防水水泥砂浆。

水泥砂浆抹面一般分两道抹面,第一道砂浆抹面后,将表面搓成粗糙面或划出纹道。

待砂浆收水后抹第二道砂浆,再用木板搓平,最后抹光,保证砂浆密实,光洁美观。

检查井爬梯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做到安装牢固、灌浆密实。

(6)检查井周的回填土。

①现浇砼水泥砂浆的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方允许回填。

严禁与浇注井体同步回填。

②井周50cm宽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均应采用无砂大孔混合料或低标号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故本设计在排水检查井(井室、井室盖板、井筒周边)50CM范围内应全部回填C10无砂大孔混合料(配比425#水泥:

石头:

水=0.244:

1.02:

0.05),并振捣密实。

③压实机具:

a按规范配置的压路机具。

b特别要配置小型机械如蛙式打夯机和立式冲击夯等。

c施工中,优先采用立式冲击夯。

④压实工艺:

a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井室周围的回填与管道沟槽的回填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

b当沟槽内每一层回填土压实成型后,用人工将井室周围50cm范围内的松土挖去,换填预先拌制好的无砂大孔混合料或低标号混凝土,并在保证在混合料强度达到要求时才能回料。

c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d在进入道路结构层施工时,除采用压路机碾压外,还应采用蛙式打夯机或立式冲击夯逐层对井周60公分范围内进行补夯,以清除碾压死角。

(7)井框(盖)安装施工

①对井周进行加固:

在井筒安装施工完成后,要对井周进行加固。

具体做法是:

沿井筒周围放加固钢筋箍;

放置预制钢筋砼井圈,注意要将预制砼井圈平面位置及标高调整好(井圈顶至设计路面标高之间的厚度为路面厚,井圈与井室平面位置一致);

井周浇筑无砂大孔混合料或低标号混凝土进行加固(浇筑砼时必需严格采用机械振捣);

用临时盖板将井口盖好。

②对检查井井盖标高的调整

井盖标高的调整具体做法是:

①露出预制钢筋砼井圈;

②确定检查井的井盖标高;

③将检查井盖放置在预制钢筋砼井圈上,井盖底沿井周用4—6个铁制楔型塞,将井盖顶面调至放线标高位置;

④井盖底与预制钢筋砼井圈间用高标号砂浆进行填充;

⑤每调好一座井后,用围护进行隔离,直至砂浆达到强度后方可撤去围护;

⑥井周用砼进行补填,并用冲击夯具进行夯实。

(8)检查井施工的质量监控

①检查井施工质量应作为道路施工重点质量监控对象,检查井的砼底板浇筑及井周回填土,应作为监理旁站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

②当检查井基坑挖好后,基底土质和状态要作为一项必检的隐蔽工程项目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

③检查井底板砼浇筑后在井壁前应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

④井周每一层回填土压实成型后,要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方可进行上一层回填土。

⑤井盖框的安装底用4—6个铁制楔型塞来调整井盖标高这一工序,也要作为一项必检的隐蔽工程项目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井盖框的标高应由监理工程师逐一复核。

⑥其他未尽的施工要求,按有关规范和规定执行。

4.2.4钢带增强PE螺旋波纹管施工

4.2.4.1管道基础

⑴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复测无误后,经甲方与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进行基底垫层的施工。

管道基础采用垫层基础,其厚度按设计要求。

一般土质较好地段,槽底只需铺一层粗砂垫层,其厚度为0.1m,对软土地基或槽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采用200mm厚、颗粒尺寸为5-40mm的碎石或砾石砂铺筑,其上用50mm厚黄砂(中粗)垫层整平,基础宽度与槽底同宽。

⑵基础夯实紧密,表面平整。

管道基础的接口部位应予留凹槽以便接口操作。

接口完成后,随即有相同材料填筑密实。

4.2.4.2管道安装

⑴待用的管材按产品标准逐支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标准不使用,并做好记号,另行处理。

⑵管材现场由人工搬运,搬运时轻抬轻放。

⑶下管前,凡规定需进行管道变形检测的断面管材,预先量出该断面管道的实际直径并做出记号。

⑷下管用人工或起重机吊装进行。

人工下管时,由地面人员将管材传递给沟槽内的施工人员,对放坡开挖的沟槽也可用非金属绳系住管身两端,保持管身平衡均匀溜放至沟槽内,严禁将管材由槽顶边滚入槽内;

起重机下管吊装时,用非金属绳索扣系住,不串心吊装。

⑸管材将插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安装、安装由下游往上游进行。

为防接口合拢时已排设管道轴线位置移动,采用稳管措施。

具体方法可在编织袋内灌满黄砂,封口后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其数量时视管径大小而异。

管道接口后,复核管道的高程和轴线位置使其符合要求。

⑹雨季施工时采取防止管材漂浮措施,管安装完毕尚未回填土时一旦遭到水泡,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发现位移、漂浮、拔口现象,立即返工处理。

⑺管道敷设后,受意外因素发生局部损坏,当损坏部位的长或宽不超过管周长的1/12时,可采取修补措施。

修补方法如下进行:

①管道的外部发生局部或较小部位裂缝或孔洞在0.02m以内时,先将管内水排除,用棉纱将损坏部位清理干净,然后用环己酮刷基面后,涂刷耐水性能好的塑料粘合剂;

并从未使用的管道相应部位取下相识形状大小的板材,进行粘接,用土工布包缠固定(见下图),固化24小时后即可覆土。

②管道外壁损坏部位呈现管壁破碎或长0.1m以内孔洞时用刮刀将破碎的管壁或孔洞完全剔除,剔除部位周围0.05m以内用环己酮清理干净,刷耐水性能好的塑料粘合剂;

再从相同管材相应部位取下相当损坏面积2倍的弧形板,内壁涂粘接剂扣贴在损坏部位,用铅丝包扎固定,如附图所示。

如果管外壁由肋,将损坏部位周边0.05m以内的肋去除,刮平不带肋迹,采取上述相同方法补救。

⑻管道铺设完后,发生损坏的管段损坏范围长或宽超过管周长的1/12时,将损坏的管段或整根更换,重新铺设。

4.2.4.3管道接口

⑴管材接口用内接套管采用焊接连接,与管道上游部位焊接先行完成,与管道下游部位焊接在现场完成。

管道接口连接前必须检查切口平整度,钢带接头质量可靠性,使用清洁干布将焊接配合面擦拭干净。

为便于接口,管外焊接采用管接头处架空或挖槽方法,并对准轴线和标高,插入管道,其焊缝宽度不小于3mm,沿接口焊缝采用多点对称,均匀焊接固定,再先内后外完全焊接,焊缝应饱满、光滑、牢固。

⑵、接口焊接的施工注意事项 

焊接工艺采用电热熔带焊接,电热熔带连接时,必须严格按照电热熔带要求的技术指标和设备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采用的电热熔带必须由生产厂配套供应。

①在焊接前先检查待焊接管材两端面是否切割平整(如端面不平整,应进行修)。

将待焊面控制在管材波谷居中位置,两被焊管材调正到同一轴线(让管材断开部位尽可能对齐);

接口处需留1-3mm间隙,以便于焊接(但最大缝隙一般不超过5mm)。

若达不到要求,则要用工具对接口进行局部修切。

修切工作可以从管外或管内(φ800以上的管道)进行。

焊接区域必须保证清洁、干燥。

不得有尘土和其他杂质存在;

并对焊接区域内、外表面进行打磨处理,除掉氧化表层。

②焊接所用的焊条一般应由管材生产厂配套提供,要求与生产管材所用的聚乙烯材料相同或与管材相融好的材质焊条,要求断面为圆形、该焊条粗细一致并符合所选用焊枪焊接性能的要求。

此焊条还必须要求洁净、干燥、无任何污渍。

③必须强调要使用带热风装置的良好挤出焊机。

焊接时热风装置必须将焊管材接缝端的聚乙烯预热,使挤出的熔融聚乙烯能够与管材融为一体。

所有焊接断面必须饱满,不能有漏焊和断口。

④根据环境条件设定熔料和热风温度;

对熔料保持一定的焊接压力;

有相应缓慢的冷却时间。

4.2.4.4检查井施工

检查井采用国家标准图集,进水井、沉泥井采用平入式检查井。

砌筑各种排水井前必须认真复核其中心位置,高程及井距。

砌筑前将基础面冲刷干净,并定出井中点,划上砌筑位置和砌筑高度,以便操作人员掌握,同时应做好配合砌井的排水工作,沉泥井的砌筑严禁带水作业。

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

砌筑检查井要注意圆度,挂线校核内径、收口段每段检查有无偏移,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2m,井砌完后要及时装上预制井环,安装前应校核井环面与路面标高是否一致,无误后才座浆垫稳,井盖安放面必须平整、稳妥。

污水井均需设置流槽,流槽高度按设计要求。

具体操作如下:

⑴砖砌前,将砖砌部位清理干净,洒水湿润。

对凿毛处理的部位刷素水泥浆。

⑵井室为圆形时,以圆心为控制中心挂线,随砌随检查井室尺寸。

收口时每次收进尺寸,四面收口的不超过3厘米,三面收口的最大可收进4-5厘米。

采用丁砖砌法,两面排砖,外侧大灰缝用“二分枣”砌筑。

砌完一层后,再铺浆砌筑上一层砖,上下两层砖间竖向缝错开,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控制在8—12mm。

⑶砖砌采用“三一”法砌筑,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

若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超过500mm,砖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向灰缝采用挤浆或加浆法,使其砂浆饱满。

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⑷井室中踏步随井室墙体砌筑随安装,位置准确,随时用尺测量其间距,在砌砖时用砂浆埋设牢固,不得事后凿洞补装,砂浆未凝固前不得踩踏。

⑸砖墙勾缝砂浆塞入灰缝中,压实拉平,深浅一致,横竖缝交接处应平整。

凹缝比墙面凹入3~4毫米,勾完一段应及时将墙面清扫干净,灰缝不应有搭茬、毛刺、舌头灰等现象。

⑹各种附件井如位于道路和步道下,井口高度与路面平;

在绿地处,则井口高于地面200mm。

井盖应注上“再生水”字样,井盖涂上绿色标志。

⑺钢筋混凝土盖板安装采用人工安装就位,安装前用设计要求进行座浆。

⑻检查井井盖高程应与路面及室外地面高程接顺。

当检查井位于绿地内时,井盖宜高于绿地20cm。

4.2.4.5管道与检查井衔接

⑴管道与检查井的衔接,采用柔性接口,也可采用承插管件连接,视具体情况。

⑵管件或管材与砖砌或混凝土浇制的检查井相连,可采用中介层的作法,即在管材或管件与井壁相接部位的外表面预先用与管材相同的塑料粘接剂、粗砂做成中介层,然后用水泥砂浆砌入检查井的井壁内。

中介层的做法:

先用毛刷或棉纱将管壁的外表清理干净,然后均匀的涂一层塑料粘接剂,紧接着在上面撒一层干燥的粗砂,固化10-20分钟,即成表面粗糙的中介层。

中介层的长度视管道砌入检查井内的长度而定,可采用0.24m。

⑶管道位于软土地基或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时,与检查井采用短管连接。

即在直接与检查井连接的管段长度采用0.5m,后面再连以不大于2.0m的短管,以下再与整根管连接。

4.2.4.6开挖管道施工保护措施

⑴施工前应对该道路现状管线的管径、位置及高程进行复测,如与本次设计雨水口连接管级延长支管发生冲突,应及时与设计院联系调整,施工时应加以保护,道路改造前对现状雨、污水管道及管道出口进行侧地检查,发现管道、出口有淤塞或损坏时,应及时清通和修复,当管道损坏严重时,应立即更换新管道。

⑵管道均采用开挖施工,管道覆土小于0.7m的管段(桩号K0+350~K0+500)需采取360°

混凝土包管加固措施。

⑶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标高,否则容易发生管道交叉相碰现象。

当垂直净距小于0.3米时,中间用砂填充,填充面积为3Dx3D(D为管道直径),填砂厚度从下面管道顶至上面管道顶。

4.3顶管施工

本标段部分管道采用顶管施工,采用Ⅲ级预应力混凝土管(F型管),F型界面。

管径为DN1200。

4.3.1主要施工方案

4.3.1.1施工顺序

顶管施工顺序:

测量放样→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顶管施工→检查井及内管道施工→回填。

4.3.1.2工作井、接收井施工

本工程工作井、接收井采用倒挂井施工。

工作井采用砖墙和混凝土内衬结合工艺施工,砖墙外侧采用D600高压旋喷桩加固。

采用MU10高压灰砂砖,砖墙厚度为37cm,采用M10砂浆砌筑,分节采用圈梁加固,内衬采用20cm厚C30混凝土浇筑。

砖砌围护井制作完毕后,立即进行井底修整,浇筑30cm厚混凝土底板,井孔周边第一节护壁须高出地面0.2~0.3m,井口采用不低于1.1米高栏杆围护。

挖出的土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