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614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

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XXXX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

总第1课时授课教师:

单元章节

第一单元

课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科目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集体备课主备人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熏。

   2. 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编制,了解进行曲的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教学难点

唱出军歌那种威武雄壮的豪情。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通案

教师个性教案调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复习演唱〈〈中国少先队队歌〉〉

2.导入新课

〈〈中国少先队队歌〉〉属进行曲体裁。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大屏幕上出现文字:

进行曲通常伴随人群进行,有明显步伐特征的音乐,具有统一步伐,鼓舞情绪,把人们团结成一个坚强的整体的作用。

 二、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先完整地听一遍作品,听完后跟钢琴轻轻地哼一遍旋律,(多媒体辅助教学:

出现歌乐谱)。

让同学们走到讲台两侧,对摆放的部分西洋管弦乐器摸一摸,看一看,试着奏一奏,能发出什么声音。

(大屏幕上出现西洋管弦乐队座次图,学生们通过辨别西洋管弦乐器,结合观察乐队座次图,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编制由弦乐器、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四组乐器组成。

2.第二遍参与欣赏

四组队行每组两行变成一个方行。

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每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踏着进行曲的节拍,在场中间表演一番,感受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心中油然而生崇高的爱国情感。

表演完,让同学们通过参与、体验作品,自己总结进行曲的艺术特点。

3.第三遍欣赏(解决难点,不同的乐段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使学生感受作品的结构层次)

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跟老师做拍手动作,第一乐段,每小节击一次,在强拍上击掌。

第二乐段每小节击二次,由助于表现旋律自由摸进,推向第一个高潮。

第三乐段“听!

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

革命歌声多嘹亮!

”两句具有抒情色彩的乐句轻轻拍腿,后面再拍手。

教师提问:

杂哪个乐句上变换了动作?

整首作品变换了几次?

学生们通过参与于欣赏,能准确地回答上述问题。

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感受、分析此首歌曲是单三部曲式结构,了解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法重复、摸进等。

三、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

施特劳斯创作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多媒体辅助教学,看演出录象让学生感受它的进行曲风格)

   学生听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进行比较,说出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问题:

 哪首更庄严有力?

更富有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哪首轻松活泼?

带有舞曲风格?

四、思考与练习

   1. 写出进行曲中常用的节奏型。

 

   X —;  X。

X;   X XX;    X  X   X ;     XXX  XX ;

   2. 按2/4拍要求创编

四小节节奏谱,要求每个同学有自己的独创性。

   例

(一):

   2/4 X —|X XX|X。

X|X —|

   例

(二):

   2/4 X —|X X  X |X XX|X —|

   3. 在创编节奏的基础上,有135三个音创编乐句,也可以用更多的音创编。

   例(三):

   2/41—|3 55|5。

3|1—|

五、小结

 

 

 

教学后记

 

XXXX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

总第2课时授课教师:

章节

第一单元

课题

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

科目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集体备课主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使学生初步掌握“组歌”的概念和“弱起节奏”的特点,让学生感受革命战争时期,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与敌人顽强抵抗的英雄形象以及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情感。

2.通过以歌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体会七言律诗与歌曲旋律的巧妙结合,感受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的胸怀和气魄。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革命战争时期,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与敌人顽强抵抗的英雄形象以及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好音乐与诗歌的配合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通案

教师个性教案调整

 

教学过程

 

一、欣赏《十送红军》

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表达的容和情绪,以及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2、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分为三个乐段,这三个乐段之间有何联系)。

4、再听录音,请学生注意听歌词,谈谈每段歌词有何不同以及衬词的作用。

5、分小组随录音学唱歌曲

二、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教师提问:

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个故事?

请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简要谈谈,教师可展示有关美术作品或播放录像。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表现了何种情绪?

3、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主题容,并讲解“组歌”的概念。

4、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

三、欣赏《游击队歌》

1、简介作者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背景。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战士形象?

通过什么手法来描绘的(可从旋律特点、节奏型、速度上着手)?

3、再听录音,提醒学生注意弱起节奏的特点以及在歌曲中的作用。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记熟主旋律。

四、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

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的油画作品讲解该七言律诗的创作时代背景和诗中蕴涵的深刻意义。

2、教师示朗诵这首诗,然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3、播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谈谈歌曲与诗在情绪、思想容上的联系。

4、教师示,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

然后请学生朗诵。

5、可让学生分组朗诵,并采用互评的方式,取长补短。

 五、小结

 

 

教学后记

XXXX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

总第3课时授课教师:

单元章节

第一单元

课题

《当兵的人》 

科目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集体备课主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让学生感受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2.学会歌曲《当兵的人》,并有感情地演唱。

3.为《当兵的人》设计各种队列活动,并用自编的军乐队打击乐器伴奏音型伴奏,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感受歌曲的鲜明节奏。

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当兵的人》

教学难点

把握好音乐与诗歌的配合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通案

教师个性教案调整

 

教学过程

 

一、欣赏《英雄赞歌》

1、教师提问:

是否有同学知道(或会唱)这首歌?

2、教师讲解歌曲的来源,并简单介绍电影《英雄儿女》的故事梗概。

3、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给他们的感受。

4、播放影片片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塑造的英雄形象。

5、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并谈谈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

这种不同对歌曲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6、请同学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这首歌,记住主旋律。

二、欣赏《再见吧,妈妈》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表现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乐句特点(每一乐句都是在弱拍上起唱),这种特点在歌曲的表现上有何作用。

3、再听录音,注意演唱时的处理,比如说“再见吧,妈妈”要唱得舒展,“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要唱得坚定威武。

尾声要由强渐弱,就像战士挥手告别母亲、告别家园慢慢地走向远方,尤其要注意旋律中颤音的处理。

三、唱歌《当兵的人》

1、播放录音,请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情绪。

2、教师讲解队列歌曲的特点。

3、请学生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曲谱,注意唱出节奏重音和切分音。

4、填词演唱歌曲,直至唱熟。

5、请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

可分组进

6、请学生练习集体踏步、摆臂、敬礼、变换行进方向等队列活动。

7、请学生分成三组合作表演,一组在钢琴或录音伴奏下,演唱歌曲;一组进行队列活动;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

之后可换组练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四、小结本课容

五、布置作业:

练习唱好《当兵的人》

 

 

教学后记

XXXX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

总第4课时授课教师:

单元章节

第一单元

课题

《猎人进行曲》

科目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集体备课主备人

教学目标

1.满怀激情和轻松愉快地演唱歌曲,使学生初步体验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魅

2.以原曲调为基础创编新歌词。

3.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起源与发展。

教学重点

学唱《猎人进行曲》

教学难点

唱准进行曲的节奏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通案

教师个性教案调整

 

教学过程

 

一、一教师播放歌剧《自由射手》录像片段导入新课。

二、采用探究方式师生共同讨论欧洲歌剧艺术的发展概况和有关歌剧《自由射手》的故事以及《猎人进行曲》。

(启发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材料,以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欣赏《猎人进行曲》

大家听到这首进行曲,觉得它跟前面的进行曲子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这是一首有浓郁的德国民间音乐风格特点的歌曲,节奏很活泼,欢快,旋律奔放,流畅。

四、学唱歌谱

1、看书跟着音乐,用“噜”哼唱一下旋律。

2、教师弹奏学生小声跟唱乐谱。

(随时强调有问题处)

3、教师自弹唱,学生感受。

4、生自由练习。

5、齐唱、

6、解决难点。

五、学唱歌词

1、跟琴模唱。

2、自由练习。

3、齐唱。

4、启发学生用满怀激情和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生动地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师伴奏学生歌唱2-3遍)

六、拓展

1、教师围绕音乐表现要素启发学生对《猎人进行曲》音乐艺术形象的表现作用和情感的表达,以及歌曲的进行曲风格进行探讨,初步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

2、体会《猎人进行曲》在歌剧《自由射手》中的表现意义。

初步体验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魅力。

七、小结本课容

 

教学后记

 

XXXX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

总第5课时授课教师:

单元章节

第二单元

课题

欣赏:

《卡门序曲》等

科目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集体备课主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剧唱段《今夜无人入睡》和《卡门序曲》《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起源与发展。

2.随音乐划拍或指挥,并背唱《卡门序曲》主题旋律和《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体会歌剧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3.以歌剧《图兰朵》为例,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歌剧唱段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

能够感受歌剧艺术的魅力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通案

教师个性教案调整

 

教学过程

 

一、欣赏《卡门序曲》

1、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剧《卡门》录像片段并聆听《卡门序曲》,师生共同探究歌剧《卡门》的剧情和序曲音乐特点。

2、再次聆听《卡门序曲》,使学生从音乐艺术形象的角度初步领略其艺术魅力,并知道《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始时的一首明朗而辉煌的管弦乐曲,它仿佛概括了歌剧的容。

3、分析《卡门序曲》的结构(基本属于回旋曲式)。

乐曲主部是一首节日进行曲,它来自歌剧最后一幕的合唱旋律,气氛热烈欢快,由木管和小提琴主奏,音乐把人们带到西班牙斗牛场的喧闹狂热的气氛中。

4、哼唱《卡门序曲》的主题。

二、欣赏《斗牛士之歌》

引导学生随音响边划拍边哼唱“节日进行曲”和弦乐主奏著名的《斗牛士之歌》(第二插部)曲调,使学生体会《斗牛士之歌》雄壮、威武的曲调,与主部音乐“节日进行曲”形成鲜明的对比。

要求学生记住这两首音乐的旋律。

三、欣赏《威廉•退尔序曲》

乐器

音乐主题

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形象

1、简介四幕歌剧《威廉•退尔》剧情,并引导学生聆听《威廉•退尔序曲》

2、边欣赏边列表,分析序曲的结构

3、随《威廉•退尔序曲》主题音乐划拍哼唱,记住主题。

四、欣赏《今夜无人入睡》

1、简介歌剧《图兰朵》剧情,了解欧洲歌剧音乐融入中国民歌《茉莉花》,使学生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

2、并记住《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

五、小结本课容

 

 

教学后记

 

XXXX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

总第7课时授课教师:

单元章节

第二单元

课题

《小草》

科目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集体备课主备人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草》,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歌剧音乐艺术魅力的认识。

初步了解中国歌剧发展的沿革。

2.模仿《歌墟问答》创作歌词,并表演“问与答的对唱”,培养表现与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歌剧,了解中国歌剧音乐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创作歌词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通案

教师个性教案调整

 

教学过程

 

一、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五场歌剧《芳草心》片段,介绍剧情并欣赏歌曲《小草

1、欣赏音乐歌曲《小草》

师:

课前我们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音乐,同时要同学们思考以下一个问题: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它勾起了你怎样的情绪?

2、学生谈感受

4、师小结:

同学们讲得非常好,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小草》,它表达了作者对剧中主人翁的歌颂之情,听了这段音乐,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作用:

是一棵小草,为社会默默贡献。

二、教师指导学生随录音带或听伴奏视唱歌曲《小草》的曲谱和歌词。

1、师:

在唱歌前我们先以二条发声练习曲来开开嗓子。

出示课前准备的小黑板:

发声练习

(1)连音练习

135653|135653|1--||

LuLu

要求:

气息连贯、悠长、柔和。

(2)连音练习

1353|1353|1-||

Lu

要求:

气息连贯、悠长、柔和。

2、在电子琴上选择弦乐合成音色(柔和效果),用中等音量伴奏,指导学生发声。

3、师:

请同学们用第二条发声练习曲为老师的唱领唱,给老师感情提示。

4、学唱《小草》

(1)教唱歌曲

(2)给学生二分钟时间自习视谱

(3)跟伴奏用“Lu”哼唱第一声部旋律(伴奏要求同发声)

(4)师:

请同学们找出贯穿始终的节奏

(5)跟伴奏哼唱第一段旋律。

(6)先用“Lu”跟伴奏轻轻哼唱,再唱歌谱,最后唱歌词。

(7)完成第二段的演唱。

(步骤同上。

要求学生有感情演唱。

(8)创编

请同学为本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并予以表演。

三、师生共同分析《小草》的音乐表现手段(如调式、节拍、结构、旋律、音乐民族风格及其创作手法等),刻划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和精神境界。

四、教师播放(八场歌舞剧)《三姐》片断,重点欣赏《歌墟问答》唱段。

1、学生根据自己搜集有关《三姐》及《歌墟问答》的资料,介绍《三姐》围绕着“歌”而展开的剧情,以及涉及的四类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启发学生以《歌墟问答》曲调为基础,创编新歌词,并分组进行表演。

五、师生共同探究中国歌剧的发展脉络。

六、 小结本课容。

 

 

 

教学后记

 

XXXX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

总第7课时授课教师:

单元章节

第三单元

课题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科目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集体备课主备人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使学生初步掌握撒尼人音乐在旋律、和声上的特点,并在演唱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了解。

教学重点

学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教学难点

唱出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通案

教师个性教案调整

 

教学过程

 

一、学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同学们知道合唱有哪些种类吗?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混声合唱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歌曲介绍:

作于1953年,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这首获得了金质奖章。

这首歌是根据撒尼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

歌曲表现了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

2、学唱歌曲

(1)听唱,小声哼唱。

(2)学习歌词。

(3)女声领唱,其他同学配合。

3、分析曲子:

歌曲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由三个乐段组成(ABA)

第一乐段先由女高音声部呈现第一个音乐素材,然后由男高音声部稍作变化予以重复。

第二乐段由女声领唱切入主题—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而后由混声合唱予以呼应。

第三乐段是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

第二大部分与第一大部分基本上相同,但第一乐段有所减缩,后面又加了一段尾声4、分声部,带上感情唱熟。

5、欣赏《五月蝉虫唱的好》

谈谈听赏的感想?

四、拓展:

(1)介绍侗族大歌:

大歌是古老的歌,很长的歌,很大的歌的意思。

分为普通大歌、声音大歌及叙事大歌三类。

(2)简要介绍傣族和傣族音乐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教学后记

 

XXXX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

总第8课时授课教师:

单元章节

第三单元

课题

欣赏少数民族民歌

科目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集体备课主备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苍山歌声永不落》《月光下的凤尾竹》《边寨之歌》《放马山歌》,向学生介绍苗族、白族、傣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

了解苗族、白族、傣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能够辨别出苗族、白族、傣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通案

教师个性教案调整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苍山歌声永不落》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2、老师介绍苗族和白族的风俗习惯、民歌特色。

3、再听音乐,注意歌曲中的民歌色彩,如倚音、长腔、衬词等。

二、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边寨之歌》

1、播放录音,感受乐曲勾画的情景。

2、教师提问:

是否有人可以听出《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伴奏乐器是什么?

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3、教师介绍民族特色乐器葫芦丝和巴乌。

4、再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思想、音乐风格,并作比较。

三、欣赏《放马山歌》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的体裁和主题容。

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

4、请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衬词“呦哦”在歌曲中的作用?

怎样唱才能体现出歌曲的情绪?

5、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这首歌曲,要唱出韵味。

 四、小结本课容

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

 

XXXX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

总第9课时授课教师:

单元章节

第三单元

课题

欣赏《赶摆路上》等

科目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集体备课主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赶摆路上》《母女夜话》《苗岭的早晨》,将少数民族迷人的风情展现在学生面前。

2.学会用竖笛演奏《瑶族舞曲》,体会它与管弦乐《瑶族舞曲》的不同之处。

3.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豪爽性格。

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歌剧,了解中国歌剧音乐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创作歌词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通案

教师个性教案调整

 

教学过程

 

一、欣赏《赶摆路上》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景。

2、再听录音,引导学生聆听三个声部的不同旋律,感受其和谐的效果。

3、请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

二、欣赏《母女夜话》

1、教师简介作者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什么场景。

教师补充。

3、教师介绍《母女夜话》的来源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4、再听录音,引导学生分辨主奏乐器是哪两种?

这两种乐器分别代表哪两种形象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

1、聆听录音,请学生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和乐曲的主题思想。

2、再听录音,试着分析乐曲的调式、结构、情绪、风格。

四、学吹竖笛《瑶族舞曲》

1、播放管弦乐《瑶族舞曲》,使学生感受这首乐曲的基本情绪和主题旋律,熟悉曲调。

2、请学生谈谈这首乐曲描绘的场景。

3、教师讲解这首乐曲的创作意图、曲式结构。

4、学生练习吹奏主题旋律,注意旋律的流畅,老师可帮助克服技术难关。

5、请学生谈谈竖笛吹奏的《瑶族舞曲》和管弦乐《瑶族舞曲》有何不同?

你更喜欢哪种?

6、让学生练习用三角铁、碰铃按×××|×××|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以此感受乐曲欢快而鲜明的节奏。

7、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用竖笛吹奏,一组用打击乐伴奏,然后互换。

五、音乐活动《快乐的罗梭》

1、播放录音,感受乐曲情绪和主题容。

2、再听录音,听辨乐曲的主旋律以及主旋律出现的次数。

3、请学生说说乐曲中有哪些乐器演奏,教师补充并介绍月琴、阮、琵琶等民族弹拨乐器的形状、音色等。

4、请学生随录音哼唱主旋律并记熟。

5、将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转成两个圈,男外圈女圈,拍掌扭腰起舞,圈顺时针、外圈逆时针,男女相对边唱边舞边换对。

 五、小结

 

教学后记

 

XXXX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

总第10课时授课教师:

章节

第三单元

课题

《啊!

中国的土地》

科目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集体备课主备人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啊!

中国的土地》,感受弱起、三连音等特殊节奏,达到节奏基本准确;感受歌曲表达的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2.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歌曲的表现情绪、情感抒发。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啊!

中国的土地》

教学难点

唱准歌谱

教具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通案

教师个性教案调整

 

教学过程

 

一、唱歌《啊!

中国的土地》

1、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