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1772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0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

三司制度有两种,一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的财政权、加强君权的重要举措,二是明代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故D项错误。

【点睛】由时间排除CD,由“全国有一百零八个郡国一级政区”排除A项。

3.下图所示耕作技术出现于

A.战国

B.西汉

C.东汉

D.唐代

【答案】D

【详解】由图中耕犁的形式可知,这是曲辕犁。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出现于唐代,故D项正确;

战国时期出现的犁耕、西汉时期出现的耦犁、东汉时期的一牛挽犁都是直辕犁,故ABC错误。

【点睛】认真观察图示可知,图示中的犁耕虽然是二牛抬杠的耦犁,但是犁却是曲辕,由此排除西汉,定位唐朝。

4.《宋史·

职官志》载: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宋代政治制度沿袭唐代,基本没有发展变化

B.政事掌握在三省手里,三省长官拥有实权

C.君权被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架空

D.宋代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分散

【详解】材料信息“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说明宋代设立了二府三司分散相权,这使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分散,故D项正确;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宋代政治制度在沿袭唐代制度的同时又有所变化,故A项错误;

“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这说明三省长官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

C项错在“架空”,宋代制度的意图是为了加强君权,故错误。

5.南宋词人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里说:

“公所作,大声鞺鞳(鼓声),小声铿鍧(声音洪亮状),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晏几道,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秦郎(秦观)之下。

”刘克庄意在说明辛弃疾词作

A.题材宽泛,艺术风格多样

B.慷慨悲壮,反映时代特征

C.豪气纵横,洋溢爱国之情

D.个性鲜明,集豪放词之大成

【详解】材料信息“大声鞺鞳(鼓声),小声铿鍧(声音洪亮状),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晏几道,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秦郎(秦观)之下”说明辛弃疾的作品风格即豪放又婉约,即艺术风格多样,故A项正确;

慷慨悲壮、豪气纵横、集豪放词之大成等只反映材料部分信息,故BCD错误。

6.“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

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

”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

A.孟子与墨子的对立

B.老子与韩非子的统一

C.朱熹与陆九渊的对立

D.陆九渊与王阳明的统一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反映的是理学的“格物致知”,其代表人是朱熹;

“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反映的是心学的“本心体悟”,其代表是陆九渊。

由此可知,C项正确;

孟子主张仁政、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故D项错误。

7.明代内阁大学士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

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据此可以看出明代

①内阁大臣地位始终低下

②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③君主专制的强化

④司礼监制约并控制内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详解】“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说明内阁大臣地位也曾提高,故①错误;

“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

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说明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并且加强了君主专制权力,故②③正确;

材料信息没有提到司礼监,并且司礼监没有控制内阁,故④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ACD错误。

【点睛】组合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错误的项目,然后排除这些项目即可。

8.吴承恩塑造了猪八戒这样一个角色:

拥有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物,最重要的,他也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这些;

在取经路上一旦发生问题,他总是急于建议“把白马卖了,给师父买一口棺木”。

在当时,这一角色

A.引发人们美好联想的艺术状态B.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C.体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D.揭示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

【详解】猪八戒是一个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物”,而这符合明代大部分人追求安逸生活的要求,即符合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故B项正确;

人们一想到猪八戒的形象就会想到好吃懒作的形象,故A项错误;

孙悟空的形象体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故C项错误;

《红楼梦》揭示了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故D项错误。

9.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有多条途径,其中一条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企业。

创办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是

A.方举赞

B.陈启源

C.周廷弼

D.张謇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打铁匠出身的方举赞伙同别人开设了打铁小作坊,以后引进机器生产发展为发昌机器厂,故A项符合材料信息;

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周廷弼的苏经缫丝厂、.张謇的大生纱厂都是近代商人、官僚直接投资兴办的民族企业,故BCD错误。

10.下图所示是温州商人吴百亨于1925年创办的品牌,它与当时英国公司的“飞雕”牌形成竞争。

这可以作为

A.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典型案例

B.民族企业与外国资本作斗争的见证

C.“节制资本”实施的一个重要缩影

D.乳业成为民初最大新式产业的证据

【详解】该品牌创立于1925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A项错误;

显然这一品牌是针对的当时英国公司的“飞雕”牌,这体现出民族企业与外国资本的竞争,故B项正确;

“节制资本”是借助国家力量遏制私人资本的膨胀和垄断,实现资本国有,故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民初最大新式产业是纺织业,故D项错误。

【点睛】认真观察图中文字信息和图外的文学信息,理解图中的“白日擒雕”的寓意,本题不难得出答案。

11.鲁迅论及新文化运动时说: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

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据此判断,下列属于“拆掉屋顶”式的言论有

①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

②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③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④孔孟言论,如民贵君轻之说,值得探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拆掉屋顶”指的是彻底破坏房屋,寓意是彻底的反对传统文化。

由此可知,“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等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彻底反对传统文化的信息,故①②符合题意;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对传统文化的宽容,“孔孟言论,如民贵君轻之说,值得探讨”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

12.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崭露头角。

下列关于日内瓦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会议和平解决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B.周恩来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C.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D.达成的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但是没有真正解决,故A项表述不正确,但是符合题意;

这次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在会议陷入僵局的时候,周恩来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故BC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13.社会主义改造一路高歌猛进,为了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经过充分讨论,在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重申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这次党的代表大会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重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会议是1956年的中共八大,故B项正确;

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中共十二大召开于198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于1992年,故ACD错误。

【点睛】把握本题的时间信息“社会主义改造”是解题的关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即可。

14.下图为《深圳特区报》某年2月20日到3月6日连续发表的八篇评论,史称“猴年八评”。

这一系列评论的背景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B.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建经济特区

C.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猴年八评”都是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此时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故C项正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故A项错误;

1980年中共中央批准在深圳建经济特区,故B项错误;

1992年9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D项错误。

15.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进入政治建设新时期。

下列法制建设的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

②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③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

④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1980年8月30日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召开,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由此可知,排序正确的是④③①②,故B项正确,ACD错误。

【点睛】排序类选择题解题技巧,首先判定最早的和最晚的项目,然后排除即可。

16.读“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篇目(部分)表”,判断下列新闻发表于

A.1978

B.1984

C.1992

D.2001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纽约世贸中心被撞、中国加入世贸、“上海五国”元首第六次会晤以及中国申奥成功,都是在2001年,故D项正确;

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2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ABC错误。

17.有学者认为,“但丁是一个特别过渡时代的人物,有的说他是长夜的最后之光,有的说他是太阳的先驱。

现在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来,知道他两样都是:

他是中古文化的结束,也是近古文化的先锋”。

他生活在

A.13-14世纪

B.14-15世纪

C.15-16世纪

D.17-18世纪

【详解】但丁“是中古文化的结束,也是近古文化的先锋”,他跨越了中世纪和近代,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故A项正确;

14-17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是宗教改革时期,17-18世纪是启蒙运动时期,故BCD错误。

18.尽管它的大部分条款只是重申了人们公认的“古老权利”,比如议会应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言论自由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但它首次对历史上形成的宪法性习惯作了总结,并以成文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同时,它明确了某些长期争议不决的宪法问题,如它规定,未经议会许可,国王不得中止法律,不得用法律赦免权等。

“它”是

A.《十二铜表法》

B.《权利法案》

C.《邦联条例》

D.《联邦宪法》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议会应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言论自由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未经议会许可,国王不得中止法律,不得用法律赦免权”描述的是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故B项正确;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故A项错误;

《邦联条例》是美国宣告独立后由13个州结成邦联所制定的根本法,1781年批准,故C项错误;

《联邦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故D项错误。

19.下图为某课学习小结的部分内容。

其主题应该是

A.瓜分世界的狂潮

B.世界连接为一体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信息是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这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故D项正确;

瓜分世界的狂潮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A项错误;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体,故B项错误;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故C项错误。

20.论及某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时,赞之者说他是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提倡者,毁之者说他鼓吹“暴力”。

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详解】法国启蒙先驱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开明君主制,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自由平等,并不“鼓吹‘暴力’”,故A项错误;

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也不“鼓吹‘暴力’”,故B项错误;

卢梭主张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具有彻底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故C项正确;

康德是德国启蒙思想家,故D项错误。

21.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的时候,虽然《共产党宣言》曾经多次再版,但他们始终没有对《共产党宣言》内容作任何修改,而是先后写下了7篇序言,不断地对《宣言》做出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不断地对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和工人运动情况做出进一步的概括和介绍。

这表明

A.社会主义政权的发展

B.阶级斗争学说已经过时

C.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D.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详解】《共产党宣言》虽然多次再版,但始终没有作任何修改,而是在不断地对《宣言》做出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

这说明《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社会主义理论在不断丰富与发展,故D项正确;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社会主义政权还未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是1917年的苏俄政权,故A项错误;

材料信息未体现出“阶级斗争学说已经过时”,故B项错误;

材料信息说明的是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

22.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在短短的一年中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总统。

这得益于他

①果断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②以“炉边谈话”的形式解释新政

③迂回前进又敢于突破的作风

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助推社会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果断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为了让民众理解新政采取了“炉边谈话”的形式,为了使新政措施落实采取了迂回前进和果断突破的策略,这些是罗斯福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总统,故①②③正确;

1935年罗斯福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故④错误。

23.某协定规定:

“对一个和数个成员国武装攻击”将被视为“对全体成员国的攻击”。

通过该协定建立了一个无限期的和范围广泛的军事同盟,美国正式地承担了保障西欧安全的义务,同意向欧洲的重新武装提供资金和设备,由此,美国首次加入这种类型的军事联盟。

该协定是

A.《联合国家宣言》

B.《北大西洋公约》

C.《友好互助条约》

D.《北大西洋宪章》

【详解】由材料信息“美国正式地承担了保障西欧安全的义务,同意向欧洲的重新武装提供资金和设备,由此,美国首次加入这种类型的军事联盟”可知,该协定是1949年的《北大西洋公约》,故B项正确;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于1942年,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故A项错误;

《友好互助条约》一般指的是中苏、中朝、中蒙之间签订的致力于和平的互助条约,材料中体现的是美国的霸权企图,故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北大西洋宪章》,美英签订于1941年,表明彻底摧毁纳粹暴政的决心,并提出了战后世界格局所赖以建立的一系列进步的、民主的原则,故D项错误。

24.1943年7月,盟军开始在西西里岛登陆,这一事件

A.声援斯大林格勒战役

B.推动北非战事顺利结束

C.加速墨索里尼政权的倒台

D.导致北非德意军队陷入两线夹击之中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3年7月开始的西西里岛登陆,打败德意军队,加速了墨索里尼政权的倒台,故C项正确;

斯大林格勒战役在1943年2月就已结束,故A项错误;

1943年5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顺利结束,故B项错误;

1942年美英联军“火炬”两栖登陆,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故D项错误。

25.1994年,经过成员国近8年的多边贸易谈判,共达成18个要求全体成员国“一揽子接受”的协议;

4个不要求全体成员国“一揽子接受”的协议。

此后,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关税下降40%,从平均6.3%降至3.8%。

此次谈判涉及的新议题有

①关税

②知识产权

③服务贸易

④与贸易有关的投资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多边贸易谈判指的是1986年开始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此次谈判涉及的议题有关税、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等十五个议题,其中关税是老议题,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等是新议题。

由此可知,②③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

【点睛】把握题目设问“新议题”是解题的关键,由此排除①关税。

26.【加试题】某学者善读唐诗。

读“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一联,如不知唐人以温泉之浴作为治疗疾病、除寒袪风的风俗,则只能有消夏避暑和罗曼蒂克的情调,而体会不到“春寒”二字的真谛;

又如不知唐代长安城市的建置,市在南而宫在北,则不知白居易“回车叱牛牵向北”何所指,也不能领会杜甫“欲往城南望城北”真实含义。

该学者认为

A.以诗证史,弥补史书阙文

B.诗史互证,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C.诗人的史学素养与文学技巧相得益彰

D.唐诗意境与历史真实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详解】“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和唐人以温泉之浴作为治疗疾病、除寒袪风的风俗相互证,能够体会“春寒”二字的真谛;

知道唐代长安城市的建置,则能理解白居易“回车叱牛牵向北”和杜甫“欲往城南望城北”的真实含义。

由此可知,该学者在强调通过诗史互证,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故B项正确;

材料信息是史诗互证,故A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信息并不涉及诗人的史学素养与文学技巧相互促进,故C项错误;

唐诗意境和历史真实是不是统一的在题意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27.【加试题】故宫的建筑形制严格按照礼仪等级来设计建造,如宫殿顶盖的形制(最尊贵的是重檐庑殿顶,其次为重檐歇山顶)台基的层次、御路石的铺设等等无不如此。

下图所示为故宫某处建筑群,其中解说有误的是

A.这是前朝三大殿,是故宫的政治中心

B.建筑①的宫殿顶盖形制是重檐歇山顶

C.建筑②用于皇帝在大典前作短暂休息

D.故宫最大的御路石铺设在建筑③后面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是故宫的前朝三大殿,这是故宫的政治中心,故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

建筑①是太和殿,其顶盖形制是重檐庑殿顶,故B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

建筑②是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作短暂休息的地方,故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

建筑③是保和殿,其后面有故宫最大的御路石——云龙阶石,故D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28.【加试题】为了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邓小平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这一构想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

③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④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是实现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故①②③④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

29.【加试题】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是希腊最著名的神圣之地。

据说,神殿的石墙曾刻有两句话:

“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和一个神秘的大写字母“E”。

公元前547年,吕底亚国王克罗伊索斯与波斯王居鲁士进行战争时,派使者去德尔菲神殿请求神谕。

这一次,克罗伊索斯讨来的神谕说,有一个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