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1967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docx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doc资料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

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

如何实现高炉炼铁生产的长期稳定顺行,实现优质、高产、低耗、长寿,这是每一个炼铁工作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做好基础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是不二法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下面是马钢炼铁一厂和唐钢炼铁一厂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总结的成功经验,现介绍给大家,建议你们能认真研究,并加以推广运用,希望能对我们的高炉炼铁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一、稳定炉温,缩小硅偏差

高炉生产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在原料求精的基础上追求操作求精,而保持合理而稳定的炉温正是操作求精的重要表现。

前段时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推行了冶炼低硅生铁,而稳定炉温、缩小硅偏差是低硅生铁冶炼的重要条件,就国内高炉的实情来说,降硅必须缩小硅偏差。

这对高炉操作和炼铁生产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缩小硅偏差的意义:

高炉生产需以顺行为前提,但从操作角度看,顺行从何抓起为好?

认为应从炉温稳定性入手,理由有三点:

(1)炉温稳定性可以用生铁硅偏差S值表示,这是一个定量尺度,说得清;

(2)以硅量表示的炉温,虽然也是一个因变量,受种种因素影响,但人们通过长期研究与实践,硅量与调剂手段之间的定量关系已基本摸清,故可控性好,管得住;

(3)抓硅偏差就是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抓顺行。

顺行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早先是指下料顺利,之后发展成为炉料运动正常,气流分布合理。

而现在人们所讲的顺行已经远远超出了顺利的含义,包括了稳定、均衡和强化。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在今天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下,高炉操作的方向盘是什么?

认为抓生铁硅偏差最能牵动全局,它就是方向盘。

首先从高炉操作上看:

抓S,料速必须均匀。

而料速通过上下部调剂,不仅时间上可控,在周向上也是基本可控的。

抓S,负荷调剂、风温或喷煤量调剂必须正确。

而负荷、风温或喷煤量调剂,无论在时间上数量上都是可控或基本可控的。

抓S,必须及时出尽渣铁,这也是可以切实做到的。

抓S,必须正确取用和称量炉料,及时补正误差,这也是可切实做到的。

抓S,必须及时掌握炉内的各种信息,包括渣铁和煤气成分,这也是可以做到或已具备基本条件的。

这就是说,抓S可以把炉内炉外各岗位的工作质量从定量意义上反映出来和联系起来。

其次从炉内因素的关联上和对高炉指标的影响上看:

S值小意味着炉内温度场变化小,从而使软熔带稳定。

有此基础,悬料、结瘤将不易发生,改善煤气利用也易于做到。

S值小意味着滴落带和炉缸的有关化学反应稳定,[Si]的水平可以降低,[Si]的波动也会缩小,无论生铁合格率、优级品率都可提高。

同时[Si]低,还可以减少炉体散热。

S值小意味着高炉下部的热平衡关系或热状况稳定,同时调剂风温和喷煤量的必要性可以消除,固定风温调剂喷煤量的方针便于执行,风温全送率可以提高,热风炉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燃料喷吹量也不会大起大落,平均喷吹率就能提高,喷吹效果也可望改善。

S值小还意味着炉况稳顺,有利于设备的维护,延长高炉寿命;也有利于降低高炉休风率。

这就是说,抓S值可以把炉内的炉料运动、气流分布、热状况和化学反应在相当程度上统一起来;可以把优质、高产、低耗、长寿等指标促上去。

抓S就抓活了高炉操作的全局。

综上所述,从稳定炉温缩小硅偏差入手,能切实地抓住高炉顺行,从而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这已经在国内许多高炉上得到了证明。

2、缩小硅偏差要做的工作

缩小生铁硅偏差是可行的,但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对于如何缩小硅偏差提出以下意见:

(1)欲缩小硅偏差,首先对炉温要有强烈的控制意识。

通常操作人员对炉温急升或猛跌能果断处理,但对趋势缓和,一时并不危及顺行的炉温变化往往忽视,一直到硅量接近标准界限才动手调剂,若操作人员对炉温有强烈的控制意识,及早调剂,就会使炉温波动减小。

(2)欲缩小硅偏差,就要推行TQC(全面质量管理,即人、机、料、法、环)。

稳定炉温,缩小硅偏差,不能局限于炉内操作。

S值是一个工序质量指标,必须由炉内外各岗位的工作质量来保证。

同时,稳定炉温,缩小硅偏差,也不单是一个操作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操作管理问题。

没有TQC,不可能缩小S值,一时缩小了,也不可能持久。

要进一步缩小硅偏差,就要把高炉操作技术和TQC的思想与方法更好地结合起来。

(3)欲缩小硅偏差,必须控制好各个岗位各种操作的管理界限。

对于一些可控性参数,都要逐步建立起比规程更为严格的内控标准和实施方法。

对于可控性差或现实尚不能控制的参数,也要予以监视。

为了使有关参数处于管理状态,必须摸清各种调剂手段在本炉的作用特点,有较清楚的数量概念。

(4)欲缩小硅偏差,必须加强对入炉原料的称量管理。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所有硅偏差小的高炉无不在这方面下功夫。

入炉原料量,特别是焦炭量准确与否对炉温影响很大。

放松称量管理,等于把一个重要的,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的炉温不稳定因素载入高炉。

靠高炉工长动用其他手段调剂已属事后之举,而且要花代价,造成损失。

加强入炉原料的称量管理,主要是:

①减少称量误差;②及时补正;③取用正确,料序无误。

这三方面都要有严格的巡检制度和控制标准。

对于已实现微机控制的称量上料系统,巡检仍不可少。

(5)欲缩小硅偏差,高炉操作人员要勤观察。

不要等到以变化的结果去调剂炉温,要逐步提前到以变化的趋势去调剂炉温,做到早动、小动。

在观察中要特别注意:

①焦炭的质量与水分;②料速;③渣温。

对于料速,不仅要注意小时下料批数,还要注意时间间隔。

对于渣温,尽管因渣量小,炉缸熔渣的热容量只有铁水的60%左右,但炉缸熔池中渣铁的体积比约1.5-1.8,而且渣层更接近风口高温区,故就炉缸热状况而言,熔渣所携带的信息不容忽视。

(6)欲缩小硅偏差,还要加强全厂的生产调度,从原料到渣铁处理,从设备维修到各种专业管理都要协同工作,为高炉运转均衡、稳定生产创造条件。

上述各点都体现了预防第一,事先把关为主的思想。

高炉操作人员要从管结果提前到管因素;以高炉工长为龙头,把炉内外各岗位全部动员组织起来;样样工作都要讲究工作质量。

稳定炉温缩小硅偏差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提高操作技术,改进操作管理的过程。

还应该指出,硅偏差是个工序指标,不象焦比、利用系数、合格率等成果性指标直接反映高炉生产的经济效益,它本身并无价值。

故缩小硅偏差不是目的,而是通向高炉顺行的手段,以便更有把握地去夺取高产、低耗和优质。

硅偏差是“矢”,焦比、产量和合格率等才是“的”,我们是“有的放矢”。

二、高炉实行标准化操作

高炉操作具有很强的工艺性,又是一场“团体赛”。

为使高炉生产达到预定目标,除接受炼铁原理指导,恰当运用实际经验外,三班操作还必须统一协调。

1、重视高炉原料对高炉操作的基础作用

重视原料对操作的基础作用,是高炉操作的首要环节。

它用以处理原料和操作的关系,为高炉的“攻、退、守”划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依据。

对这一环节不重视或认识不统一,高炉操作标准化就无从谈起。

应该指出,重视原料质量变化,善于抓住可能导致失常的苗头或信息,操作上适时采取守势或退却,保持炉况顺行,是一个一再为实践证明了的积极方针。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劣势下的损失,更可以在处境改善后迅速达到高的生产水平。

2、控制合适的炉温

这一环节主要是从稳定炉温出发,处理各种操作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可以量化的关联参数设定管理界限和管理方法。

例如:

(1)生铁硅量控制:

月均硅量0.35%,偏差不大于0.1%;为防炉冷,日均硅量不低于0.30%,连续3炉铁硅量不低于0.25%;

(2)注意料速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吨铁喷煤量变化。

连续2小时料速低于正常,炉温向上,应酌减喷煤量;连续2小时料速高于正常,除增加喷煤量外,还要适当控制冶强;

(3)生铁硫量控制:

普通炼钢生铁硫量不高于0.045%;

(4)渣碱度控制也要根据生铁硫量有一个界限,例如规定压低渣碱度的生铁硫量界限为<0.020%;

(5)变料规则:

两种矿石对换;烧结矿成分变化;焦炭理化性能变化;喷吹煤粉灰分含量变化等,相应的负荷调整量均有规定。

并指明夜班工长应将当班与上一个夜班作负荷比较,及时调回多次变料后造成的负荷差值。

3、控制合适的冶炼强度,保持合理的煤气流分布

这个环节联系着强化与顺行,实质上是用以处理高炉生产几个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利用系数、冶强、与焦比之间的关系。

即n=I/K

经验表明,提高冶强的同时,会使焦比升高,一般冶炼强度提高10%,焦比升高2.0—3.0%,用提高冶炼强度来增产,10分努力可收到7-8分效果。

自然,不同高炉的生产潜力会有所差别。

但一般说高炉的实际值大都落在上述范围内。

反之,若偏差过多,则说明或是生产条件有明显变化,或是高炉已脱出了顺行状态,这就为操作人员对冶强的掌握提供了一个数量概念。

4、保持良好的炉缸工作状况

从操作角度看,高炉有两个部位要特别加以关照,强化程度高时尤其如此。

高炉炉缸是其中之一。

保持良好的炉缸工作状况是一个重要的高炉操作环节。

(1)炉缸是高炉冶炼赖以进行的能量发生地,又是炉料和煤气流运动的动力源,还是冶炼产品的最后加工区。

所谓强化高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强化炉缸工作。

(2)炉缸是炉内接受操作调剂最集中的区域。

风量、风温、富氧、喷吹等操作手段,无不最先在炉缸发挥作用。

“以下部调剂为基础”的操作早为人们所接受。

(3)炉缸是炉内操作与炉前操作的结合部。

对于生产水平较高的高炉,出渣出铁作业给予高炉的影响十分强烈。

(4)炉缸又是操作者获得最多、最重要炉况信息的区域。

风口状况,出渣出铁状况都是操作者极为关心的。

良好的炉缸工作状况可归结为:

均匀、活跃、热量充沛、渣铁顺畅、炉缸干净。

所谓炉缸干净,一是没有(即使有,亦能及时清除的)炉缸堆积现象;二是及时出尽渣铁。

建议作以下规定:

1)高炉的鼓风动能、风口风速要有规定。

2)用最高风温操作,以喷煤量调剂炉温。

但禁止用停煤方法降低炉温。

3)均匀喷吹煤粉,喷枪数不得少于多少支要有规定。

4)对炉前“三率”进行考核:

铁口合格率≥85%,出铁正点率≥85%(实际上稳定在90-95%之间);出铁均匀率:

相邻两炉铁量差小于10t。

5)连续两炉铁出不完,应果断减风。

5、注意高炉顺行敏感区的状况

高炉第二个需要多加关照的部位,是炉身下部至炉腹一带的边缘区域。

这里是高炉“干区”和“湿区”的过渡区,软熔带根部即在其内。

从高炉行程来看,又是煤气流通的阻滞地段。

强化高炉的边缘负荷一般较重。

故这一带的状况如何,对高炉顺行相当敏感。

目前对这一带缺乏直接快速的调控手段,只能通过对炉墙热流强度或冷却水进出温差的监测来发现问题,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围绕这一操作环节的有以下几项管理,目的是保持正常的操作炉型。

(1)正常情况下,冷却水压不低于多少MPa要有规定。

(2)水温差控制:

炉身多少℃;炉腰多少℃;炉腹多少℃;炉缸多少℃要有规定,不同高炉可以有些差别。

(3)当水温差异常时,应及时调整装料制度。

例如,当水温差全面升高时,说明边缘气流过盛或炉墙侵蚀激烈,粘结物脱落,此时除注意降低炉温外,应考虑能否适当加重边缘。

当水温差普遍下降时,说明边缘气流不足,甚至已出现粘结,需要酌情疏松边缘,减轻负荷或洗炉。

当水温差局部升高或下降,则要采取防止管道或偏行的措施。

6、检查工作制度化

目前的生产条件还不能充分保证炉况稳定。

因此必须及时对管理点或重点工作进行检查。

因此需要规定高炉工长的检查制度。

(1)每小时至少察看全部风口1次。

(2)必须参加每次出铁的全过程。

(3)入炉原料“三必看”,焦炭必看、烧结矿必看、生矿必看。

(4)每班检查料仓2—3次;检查焦磅2—3次;目测料车内装料体积2次,并将结果记录在高炉作业日志上。

(5)每班至少检查热风炉操作1次。

(6)每周检查炉顶布料器1次。

(7)对各岗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检查不安全隐患,确保无重大人身设备事故。

(8)接班后认真分析上班操作,订出本班操作方针。

将当班各种原始数据准确及时整齐记录,并做好统计汇总工作。

上述规定看似平常,真正贯彻实施,意义重大。

如果说炉内状况由于检测手段不足较难掌握的话,那么对炉外工作的检查是可以做得细致的。

炉内外操作是一盘棋,做好炉外工作,就可以减轻炉内操作方面承受的压力。

7、加强生产调度

对于有多座高炉生产的炼铁厂,为了保证高炉操作标准化的实施,必须创造一个努力为高炉服务的外部环境,因此加强生产调度十分重要。

其中最要紧的是组织好原料供应,组织好出渣出铁,即把高炉生产的两个对外接口管理好。

(1)严格执行调度纪律。

各高炉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严格按照作业时刻表出渣出铁。

(2)应用工业电视监督渣铁罐对位情况,通过调度总机、对讲机加强内外联系。

在加强生产调度中还需要提及一下调度长的职责。

调度长当班应施行生产厂长的职权,指挥全厂生产。

调度长除指挥原燃料供应、渣铁处理、设备抢修,为高炉创造外部条件外,一般不干预高炉工长的操作。

他与工长的关系表现在:

(1)指挥和检查高炉工长贯彻《高炉操作技术规程》和有关内控标准规定。

(2)抓共性问题,沟通信息。

生产高炉多,往往反映出一些共性的趋势和问题,例如炉温向凉或向热趋势、生铁含硫升降趋势、渣碱度升降趋势、雨天调整水分焦情况等等,调度长巡回全厂,又处于信息总汇的位置,容易最先感受到,及时将这些信息沟通,便于高炉工长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3)做好“六防”,坐阵指挥重大事故的处理。

“六防”是指:

防炉冷、防结瘤、防炉缸烧穿、防低料线作业、防恶性悬料。

当生产指挥中发现重大事故苗头或出现重大事故时,调度长坐阵指挥,与工长一起研究,采取果断措施,使高炉生产尽快恢复正常。

综上可见,所谓加强生产调度,实质是加强对高炉生产的指挥与服务功能。

3、推行“8341”管理法

“8341”管理法,是一种着眼于企业内部现代化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企业管理方法。

1、基本原理

“8341”管理法依据工业工程或工业系统工程原理,以人员、物料、设备、资金、信息等组成的综合系统及其运动状态为对象,以合理配置和利用企业各种资源,充分挖掘和调动企业组织潜力,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把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有机地溶为一体而提出来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

“8341”管理法依据行为管理中的人本原理,从人在管理系统中总是处于管理对象和管理主体的双重地位出发,立足于改变被动管理而成为科学的主动管理和理智的自我控制,着眼于激发人的潜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在人—机—环境的工业生产与管理中,在“人、机、料、法、环”诸生产和管理要素中的主观能动性,有机融合个体心理、群体行为和领导方式为一体而提出来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

因此,“8341”管理法很好地体现技术—技术管理—一般管理、人—设备—工艺—环境—科学管理—传统管理相互融合的现代系统综合特点。

2、基本内容

“8”、“3”、“4”、“1”的具体含义:

“8”是指“振奋、协调、严密、突破”这个八字方针。

“振奋”,就是振奋精神,激发热情,干部和职工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一种不畏艰辛、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协调”,就是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在多工种、多岗位、多工序的复杂生产管理过程中做到上下服从与左右协作,保持全厂工作目标的一致性。

“严密”,就是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连续性、比例性、均衡性和可靠性出发,健全制度,从严考核,以科学求实的态度,严格管理,周密工作,减少和杜绝工作中的偏差和失误,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

“突破”,就是胸怀振兴我工厂、我单位的大志,勇于开拓,争创一流,增强竞争观念,积极进取,无止境地攀登高峰。

“3”是指全厂整个生产过程具体划分为“工艺”、“设备”和“人”三个分系统,称之为三个链条,即工艺链条,设备链条和人的链条。

从认识的形成过程看,工艺链条是出发点,设备链条是基础,人的链条是保证;从工作的开展顺序看,正好反过来,人的链条是起点,设备链条是保证,工艺链条体现效果和结果。

具体地说,三个链条在实施中表现为以下内容:

(1)工艺链条要求:

1)坚持精料方针,把好原燃料入厂关、入机关,加强对主料、辅料、收料、备件、检验各班组的管理,防止人为地造成“病从口入”。

2)很抓操作,把住中间产品和终端产品的质量关。

3)强化检验手段,加强生产、技术、物料等信息的传递,为生产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4)注重技术改进,向技术进步要效益。

(2)设备链条的要求:

采用集中维修、区域负责、点检定修、操检并重,增强设备链条的运转:

1)实行专检、巡检、点检三结合。

2)维修方与操作使用方以班组为单位开展操检联谊活动,共同维护设备。

3)在设备管理中,坚持以工艺链条为中心,不断改进和引进先进设备,做到缝修必改。

(3)人的链条的要求:

把培养“企业的人”和“社会的人”相结合,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做到既出产品又培养人:

1)围绕工艺、设备两个链条的运行,不断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和工作水平。

为此,要完善岗位标准,严格按岗位标准上岗,坚持定向、定期培训,干什么学什么、关键岗位坚持持证上岗,新上项目做到超前培训。

2)建立职工“双文明”表现台账,由单位领导专记职工个人在工作、生产、学习中的表现,职工个人可以查阅,并规定以此作为升级、评优、立功等的参考依据,增强职工自我约束的自觉性。

3)抓落后层,开展“二帮一”活动。

即对各车间重点落后人由二人重点帮助,定期交流,并定期填写活动记录,控制落后层,推动重点人的进步。

4)开展主人翁自我评价活动,每月每个职工对自己工作、生产、学习等方面按照主人翁的条件对照检查,自己评出优、良、平、劣四个等级,提高职工主人翁和自我管理意识。

5)开展党员身边无违纪活动,不仅自己做好,而且要使所在班组和岗位无违纪现象。

“4”是指通过把企业的管理重心向生产第一线倾斜而确立内部管理的有效渠道,即坚持管理工作:

“抓到班组、抓到岗位、抓到夜班、抓到星期天”,也就是四个“抓到”。

具体地说,四个“抓到”的内容和要求是:

(1)企业成立班组建设领导小组。

(2)每年以七项企业管理工作(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规章制度、基础教育、班组建设)为主,对两长(班组长、工会小组长)、五员(政治宣传员、技术质量员、安全员、经济核算员、设备管理员)进行专业管理培训。

(3)每半年进行一次两长五员的检查、评比,奖励优秀的两长五员。

(4)提高班组长的地位和待遇,包括设立班组长津贴,班组长奖金系数高于一般职工,疗养和学习优先、评先立功和升级优先等。

(5)专业科室对班组实行对口管理,即对口培训、对口指导、对口检查、对口考核。

(6)开展干部包班组活动,即挑选有生产和管理经验的干部利用工余时间包班组,重点是关键班组、后进班组和先进班组。

(7)按岗位定期开展劳动竞赛、技术练兵和技术比武、奖励优胜者。

(8)定期开展岗位学、背规程活动,以及开展每周一题或三题的技术学习活动。

(9)厂工艺监督小组分三班进行巡回检查,星期天不休息。

(10)对厂的重大管理决策进行定期抽测和抽查,防止中间梗塞,使厂的各项决策在基层迅速得到落实。

(11)厂调度会、班组班前班后会星期天照常召开。

(12)坚持从严治班组,对违纪情况严格考核。

“1”是指对各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坚持“盯住不放”一个原则。

在管理上不把生产指标完成的好坏作为衡量三个链条的唯一标准,而是在三个链条的运行中发现问题,盯住问题不放,直到彻底解决,以此推动各项指标的提高,这就是向问题要产量、要质量、要指标、要效益的最好手段。

具体地说,在生产活动中,要重点盯住以下问题:

(1)要盯住生产上的关键岗位不放。

(2)要盯住影响全局的因素不放。

(3)要盯住意外事件不放,一是盯住怪数不放,一查到底,搞个水落石出;二是盯住怪事不放,就是对反常现象不放;三是盯住职工中个别的反常情绪不放,以防发生事故。

(4)要盯住纳入计划的各项工作不放,提高计划的严肃性,任何工作一纳入计划就严格考核。

(5)盯住职工中最关心事情不放。

(6)盯住典型事例不放,用典型事例进行借劲、升值、放大。

3、应用程序

“8341”管理法在具体实施时的工作程序如下:

(1)根据“问题就是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的观点,查找、分析企业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认真总结本企业的历史实践,提炼出主要历史经验。

(2)结合本企业的风格和个性特色用高度概括的简洁语言,总结、升华、归纳出表征干部职工取得共识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即对全体人员有凝聚力、向心激励力和约束力的企业精神。

(3)以本企业的终端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标,划分并坚持三个链条。

具体做法是:

1)以生产工艺为主线,确定工艺流向:

①首先画出本厂的工艺流程图;②根据工艺要求,修订原燃料的技术标准;③明确物流方向;④制订和修订工艺规程;

制定工序间衔接的管理方法;

找出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点作重点控制,如工序控制点,安全上的危险源点等;

制定工艺信息的传递和反馈程序;

成立工艺监督机构。

2)以设备为辅线,按工艺流程需要确定设备的分布:

按工艺流程顺序,标出全厂设备分布图;

按照等强原理,根据工艺要求和设备性能,合理配备设备;

按照使用和维修情况,将设备分级管理;

制订设备的点检、巡检、专检程序,标出点检和巡检路线;

设置设备运转、维修记录;

搞好设备的定修和定期联查;

建立设备档案。

3)根据设备、工艺流程的需要,建立以人的行为为主要控制对象的保证体系,围绕本厂岗位标准,开展“三看”活动:

看人的文化、政治、技术、管理素质是否符合该岗位的要求,做到才职相称、人尽其才;

看是否有符合该工种(岗位)的作业(工作)标准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没有的要制订,不符合的要修订;

看该岗位是否有切实可行的经济责任制和考核办法,没有的要制定,不符合的要修定。

(4)以班组为基点,以岗位为具体目标,以夜班和星期天为重要时限,以“到”字为准绳,坚持各项工作都要“抓到班组、抓到岗位、抓到夜班、抓到星期天”:

1)建立以班组建设为核心的保证体系:

成立班组建设领导小组;

班组建立两长五员,建立两长五员管理台帐,制定两长五员的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

专业科室对班组实施对口管理,制定专业科室对口管理的细则和考核办法。

2)建立以岗位经济责任制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使厂的各项指标落实到人:

制订切实可行的岗位标准和岗位作业(工作)标准;

应用目标管理,把厂的各项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

每年制订和修定岗位经济责任制和考核办法;

成立督察小组,分三班巡回查岗。

3)针对“三班倒”的特点,狠抓生产管理中的两个主要薄弱环节和盲区、盲点部位—夜班和星期天:

规定厂、车间领导夜班和星期天必须有人值班,并建立值班日志;

加强小班维修力量,以保证夜班和星期天的设备正常运转;

星期六厂领导专门布置星期天的重点工作及注意事项,并专门组织一次安全、设备检查,减少星期天的隐患;

厂检查组人员星期天不休息。

(5)把向“问题”要产量、要质量、要指标、要效益,作为企业管理的起迄点,通过对各类问题盯住不放,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

为此,每天早会把暴露问题作为重点,并对以前暴露的问题盯住不放,每日过问,直至彻底解决。

开展“三敢”活动,克服自我防卫意识,提倡敢于自我暴露问题,出现问题后要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自我批评,并把暴露问题的多少,作为对单位和个人的考核内容。

把盯住问题不放(暴露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练企业内功结合起来,同丰富、完善企业精神结合起来,从而形成“8341”管理法实施过程的良性循环。

4、应用原则

应用和实施“8341”管理法,应注意和尊循下面一些原则:

(1)“8341”管理法不应视同普通而具体的管理方法、办法或技巧,而应视为是一种把技术和管理、科学管理和传统管理,人和机和环境,硬件和软件,西方现代文明和我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哲学。

该方法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