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2038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docx

电子琴的电脑音乐制作初级



状态:

离线Re:

zt《电脑音乐与数码录音》——很初级的电脑音乐教程。

初学的朋友来看

前言

提起“MIDI”这个近十年来才流行在音乐界的“新词”,广大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对它并不陌生。

大家都知道“MIDI”指的是电脑音乐制作系统。

电影、电视剧、电视广告以及电视机、收音机中的音乐,很多都是用“MIDI”制作的。

我们几乎天天听到MIDI音乐的声音,大家也经常会拿着自己创作或要演唱的谱子去专业音乐制作室做“MIDI伴奏”。

然而,对于电脑音乐制作的技术,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很神秘的。

似乎只要做电脑音乐,势必需要昂贵的设备、复杂的专业技术和高超的外语、计算机水平,常人难以问津。

MIDI真的有那么神秘吗?

随着电脑、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的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降低、各类高性能的音乐软件层出不穷,电脑音乐已经再不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专利”了。

现在,一台几千元的普通电脑接上一架电子琴,再装上一套专业软件就可以做出非常专业的电脑音乐。

软件在很多方面已经取代了过去那些笨重庞大而昂贵的硬件设备。

现在市场上有关电脑美术制作以及平面设计的资料和书籍相当丰富,而电脑音乐方面却只有很少的几本书籍资料可查。

而且几乎所有的专业软件和设备以及它们的说明书上都是满纸洋文。

几年前,市面上甚至找不到一本和MIDI有关的书,更没有人进行电脑音乐方面的教学。

更有甚者,很多音乐工作室为了“保密”所谓制作技术,在制作音乐的过程中是不准外人进入观看和学习的。

在今天,大部分音乐人依然是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靠着有限的几本书籍在电脑和设备上摸索,不断探索、前进。

好在,现在后来者已经有很多的经验和捷径可以借鉴,特别是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上有了很多关于电脑音乐的网站和论坛。

我们要感谢那些在MIDI道路上不断探索并无私地传授MIDI技术和知识的音乐人以及这些网站和论坛,是他们给我们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和环境,使我们能在很短时间里掌握MIDI的技术,让MIDI不再神秘。

电脑音乐概述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这一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电脑在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一场革命,音乐领域也不例外。

音乐和电脑的结合,给音乐界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在电脑音乐系统出现之前,所有的音乐作品的完成,都是靠乐队演奏员来演奏的。

如果要录制一部弦乐四重奏,就需要找四个演奏员来录音。

如果需要录制交响乐,那就得把整个交响乐团和指挥都请来。

但自从有了电脑音乐,一切都改变了。

在电脑音乐系统的“音源”中,存储着各种各样乐器的音色,而这些音色可以自由地选择并用一个键盘来弹奏,然后分声部录进电脑。

通俗地说吧,你可以先把第一声部的弦乐录进电脑,然后再把第二声部的铜管录进去,再把第三声部的木管录进去,接下去是贝司、定音鼓......然后把它们一起播放。

就这样,借助电脑,一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交响乐团,而且你既是指挥又是演奏员。

一个人的交响乐团成本自然是比请真的乐团来演奏低多了,不用购买各种乐器,不用给乐团成员发工资,也不用担心乐队排练不合自己意图......只需要坐在电脑前,弹弹键盘,动动鼠标,一切就全解决了。

从前的作曲家在创作的时候,不可能一面写一面听乐队演奏的实际效果,只有凭着感觉在谱纸上写作,一般写完后交给乐队试奏,听了实际效果后再修改,直至定稿。

作曲家一般都是借助钢琴来试听和声的效果,但这需要很好的钢琴演奏水平。

而且,在钢琴上,无法试出乐器搭配的效果。

比如,长笛和中提琴一起演奏是什么效果?

贝司加上一支长号再加一支英国管重叠起来是什么效果?

这就只能凭经验了。

而现在有了电脑音乐系统,只要将各声部依次弹进电脑中,一切就又都解决了。

从前,如果作曲家在作品中想要使用的音效是乐队无法发出的声音,那就很麻烦了。

如柴可夫斯基在他的《1812序曲》中,使用了真正的大炮做为特殊音效。

而我们在影视节目中会经常用到各种声音效果,不可能需要飞机声就得弄一架飞机来。

所以从前的拟音师采用各种土法来模仿一些音效,比如用水浇在烧红的铁块上模仿炒菜声、挤压装满面粉的袋子模仿在雪地上走路、晃铁板模仿打雷、转动风箱模仿风声等等,这些土方法既不方便效果又不好。

现在好了,MIDI音源以及音效盘中,存储有大量各种各样的声响:

虫鸣鸟语、飞禽走兽、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应有尽有,可以随时在乐曲或影视节目中使用。

可以说,电脑音乐系统的出现,给音乐领域带来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为音乐的创作、学习和演出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现在的电脑音乐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在音乐领域中,在电影、电视、戏剧等等各方面都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

那么,MIDI究竟是什么呢?

MIDI诞生于1983年。

它的概念并不等同于电子音乐和电声音乐。

最早的电声乐器是在普通琴身上安装拾音器,将琴弦的振动变换成电信号后经放大器放大,通过扬声器发声。

如电吉他、电倍司等。

这种乐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乐器。

1955年,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RCA实验室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合成器。

这台体积庞大的合成器可以说室电子音乐发展的开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1975年,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Altair8800”问世,1976年和1981年,Apple和IBMPC电脑相继问世。

80年代,将计算机与合成器结合起来的“音乐工作站”问世,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自带音序器录音功能的电子合成器。

当时,电子乐器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在规格上并不统一。

由于厂商在设计电子乐器发声部件时并没有统一的音色排列顺序,所以不同品牌、型号的乐器就不能兼容。

比如甲厂商把小提琴音色编为第41号音色,而乙厂商却将小提琴排在第60号,那么用甲设备做好的音乐文件拿到乙设备上播放,原来的小提琴声就可能变成了其他音色,其他各声部可能也都变了音色。

如打击乐中的鼓变成了钹、吊镲成了木鱼,整个乐曲就一塌糊涂了。

于是,1982年,国际乐器制造协会的几十家厂商协商并达成协议,这就是美国SequentialCirtuits公司提出的“通用合成器接口方案”。

1983年正式制定了关于数字乐器的统一标准,这就是“MIDI协议”。

MIDI便由此诞生了。

“MIDI”这四个字母就是“MusicalInstrumentDigitalInterface”的首字母缩写,中文译文为“乐器数字化接口”.也有人说,“MIDI”代表Music(音乐)、Ideen(思想)、Direktzugriff(直接存储)和Instrument(乐器)四个单词的首字母。

MIDI协议规定了一份标准MIDI乐器音色排序表,收录了常用的16类乐器,其中第16类是音效,如电话铃、鸟叫、海浪等。

每类各8种音色,一共有128种音色。

另外还收录了一组打击乐音色,并规定了每件打击乐器在键盘上的键位。

这份标准MIDI(GeneralMIDI)音色排序表简称GM音色表。

从此,所有的标准MIDI乐器面板上都在醒目的位置印制了“GeneralMIDI”的标志,并安装了标准的圆形五针插座,这就是“MIDI”接口。

从此,所有的数字乐器都可以通过MIDI接口相连并互相兼容了。

所以“MIDI”并不是特指哪一种设备或机器,而是电脑音乐设备之间的一种规范和协议,是数字乐器之间的语言。

我们常把MIDI音译为“迷笛”,并习惯于在口头上泛指制作电脑音乐的各种设备。

GM音色表统一了数字乐器的标准,但128种音色毕竟太少,难以满足人们制作音乐的要求,所以又有了GS和XG标准的音色表,它们的音色增加了很多。

现在高档的合成器或音源中都有成百上千种音色,而且音质越来越好。

但无论音色如何增加,它都要包含GM音色表里那128种音色,与其兼容,这样才是标准的MIDI乐器。

我们把一首在GM音源上做的乐曲拿到一台拥有上千种音色的音源上播放,出来的音乐是完全相同的。

但如果把用高级音源做的乐曲拿到只有128种音色的GM音源上播放,如果你用了GM音色表中没有的音色,那么这些声部可能就“哑巴”了,因为GM音源在音色库中找不到它们的音色编号。

因此,MIDI文件本身不是声音文件,而是指令。

说得通俗些,它就是乐谱,这个乐谱进入音源,音源就忠实地按照曲谱发音。

但不同品牌、不同价格的音源发出的声音相差很大,回放出来的效果也会不同。

例如同样一首管弦乐队伴奏风格的MIDI文件,接上一台价格不菲的RolandXV-5080音源来播放,发出的声音气势磅礴、音质纯正。

如果把这台音源拿掉,改用电脑中那块四五十元的声卡来播放(声卡中都存储有标准GM音源),结果就变了:

声音又干又涩,打击乐象拍桌子、敲锅底。

所以MIDI音色最终的音色质量,与音源质量有很大关系。

MIDI系统并不神秘。

一台性能不错的电脑,装上一块质量好的声卡如“SBLive!

”,一个刻录光驱,一对音质不错的音箱,一台MIDI键盘或带MIDI接口的电子琴,两条MIDI连接线,再装上专业的音乐制作软件和软音源,就组成了一套既便宜又实用的电脑音乐制作系统。

因为有了高品质的软音源和功能强大的制作软件,用软件做出的音乐,完全可以媲美专业的音乐工作室。

当然,硬件的稳定性和质量等比起软件仍有优势。

专业的音乐工作室也是包括电脑、音源、键盘、扬声器、录音卡座等,往往还有鼓机、采样器、调音台、DAT数码录音机等等。

关于这些设备以及软件、软音源,我们会在以后的内容中详细介绍。

MIDI的制作过程也根本没什么神秘的。

在电脑上连接好MIDI键盘,装上一个音乐制作软件如Sonar或者是Nuendo,再装上几个软音源,我们就可以制作音乐了。

甚至没有MIDI键盘也不要紧,可以用电脑键盘来模拟,或者用鼠标点击屏幕上的五线谱来输入音符。

先分好声部,给每个声部选好音色,然后按下屏幕上的录音键,跟着节拍器将第一声部录进电脑。

之后,选择第二声部,再按下录音键,随着电脑播放的第一声部弹奏第二声部。

依次类推,将各声部依次输入,然后一起播放。

听一听,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大型乐队就这样诞生了。

如果你觉得这样还是太麻烦,那就再装上一个自动配器软件如“Bandinabox”或“TT作曲家”。

你只需把主旋律输入电脑,定好速度,选择一种适合这个作品的风格比如选“颂歌”风格,然后给每个小节标上和弦,再按一下屏幕上的播放键,奇迹就出现了:

一个庞大的乐队开始自动为你的作品伴奏,而且十分严谨和认真,各声部、鼓点、低音都很十分的规范!

假如你觉得这样太死板,那么就把它存盘,然后在刚才说过的Sonar软件中把它再调出来,就可以对它进行修改了。

你看,哪儿有什么神秘可言呢?

现在的音乐制作软件如Nuendo、Sonar、Cubase等都集MIDI编辑、音频编辑为一身,还都配备了软音源以及软效果器插件。

只需要一台电脑一架琴,几乎就可以完成所有从前靠满屋的昂贵设备才能完成的工作。

在本书以后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MIDI设备的配置、MIDI工作室的组建、音乐软件及软音源的使用、乐曲制作过程与技巧,还将谈一谈数码录音技术以及小型录音棚的配置与组建。

通过本书所讲的内容,你会发现,电脑音乐制作原来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有意思

----摘自midifan

电脑的配置

拥有一套MIDI音乐制作系统是很多音乐工作者和业余音乐爱好者的愿望。

然而由于很多人对MIDI系统不甚了解,对其望而生畏。

其实,配置一套电脑音乐系统,是要根据个人的经济情况和应用目的来选择决定的。

不同价格的设备在规模和质量上都不一样。

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用途及制作目的来配置电脑音乐系统。

如果你配置MIDI系统是为了学习电脑音乐技术和制作歌曲伴奏以及录制声部不是很多的人声或真乐器,制成品主要是用作晚会演出现场,对音质要求不是很高,那么你只需要花几千元,近万元就够了。

装一台带有刻录光驱的电脑,一块千元以内的声卡,一台MIDI键盘或带MIDI接口的电子琴,再装上一套专业的音乐制作软件和软音源,你就可以在家里学习音乐制作并创作乐曲了。

但是,如果你所配置的电脑音乐系统是用于高质量的音乐制作,如为电影,电视剧配乐,为音像公司制作唱片母带等,那么你就需要对你的电脑MIDI系统的各个设备进行精心选择与配置,使音乐达到最佳的质量和效果。

各设备的价格也由其档次和功能等决定。

有的专业音乐工作室,其设备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因此,MIDI制作系统的价格和功能以及设备的型号与品牌等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挑选。

几乎没有两个音乐制作人使用完全相同的设备。

电脑是工作室里最重要的设备。

如果是单纯的MIDI音乐制作,对电脑的要求很低。

当初,主频33的386电脑就能胜任。

因为MIDI文件很小,所需计算量也不大。

当然,现在几乎已经没有单纯的MIDI制作了。

凡是音乐制作都要涉及音频编辑,而音多轨频的编辑、现在的大型软件、软效果器插件、软音源插件和采样器插件,对电脑要求都是很高的。

一般来说,个人的小型音乐工作室里,所有工作都要由电脑来完成。

就现在来言(2004年),主频2.4G以上的Pentium4或赛扬处理器就已经足够了。

建议专业用户选择主频3G以上的处理器。

制作音乐,建议自己装机而不要买品牌机。

因为目前品牌机主要是为家用而配置的,其机箱、扩充位、硬盘、内存、声卡、主板等配置都根本不适合进行专业制作。

自己装机,在配置上可以有更自由的选择,升级和扩充也很方便。

同样的价格,自己装机的档次可以更高一些。

在工作室中,一般不考虑使用笔记本电脑或移动PC,因为这类电脑的声卡等配置更是不适合音乐制作,且升级和扩充都很不方便,工作稳定性也较差。

但有人使用笔记本电脑来做现场,这另当别论。

很多音乐人使用苹果电脑来制作音乐。

由于市场上的苹果电脑均为原装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均为正版,所以系统运行非常稳定。

在国内,目前苹果电脑主要用来运行Protools软件。

这是一个集MIDI制作和音频编辑系统为一身的数码音乐工作站系统,功能相当强大且性能非常稳定。

笔者工作的录音棚使用的便是这种Protools苹果电脑系统。

但由于苹果机价格昂贵,且国内应用软件较少见,目前一般都是在专业录音棚里作为运行Protools的专业设备来使用。

虽然PC兼容机的性能和稳定性较苹果机要差些,但其价格低廉,且各种软件资源十分丰富,所以做为个人音乐工作室,我们一般都是使用PC兼容机和Windows操作系统。

目前,市场上有大小两种电脑机箱。

小机箱是为家用而设计的,外观漂亮,占空间小。

但是,它一般只有一个五寸驱动器机位,且必须使用小主板,扩充也很麻烦。

用来制作音乐的电脑最好使用扩展位多、散热好的大机箱,建议专业用户选择服务器专用机箱。

制作音乐的电脑最好使用Intel原装主板或名牌主板,以保证系统的稳定。

电脑的硬盘要尽量大,因为现在制作音乐往往要加入音频文件以及录制人声,这些文件都十分庞大,一分钟CD音质的音频数据大约需要10M的硬盘空间。

而且,现在新出的音乐软件也越来越庞大,软音源就更大了,有时一套音色装进去就要占几个G的硬盘空间。

另外,各种Wav格式的音效片段也相当庞大。

所以,购买一个80G以上的硬盘是必需的。

如果你打算用电脑进行多轨录音和音频编辑甚至视频处理,建议使用200G以上的硬盘阵列。

如果要安装软音源和录制音频,对内存的要求也很高,原则上越大越好。

因为声卡和软音源都是用内存来存放音色库,录制音频也要用到内存。

实时软效果器在工作时,更是要占用大量的内存资源。

如果内存不够,系统就无法工作。

512M的内存现在已根本不算大,建议专业用户将内存扩至1G以上。

显示器和显卡虽然与音乐制作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考虑到制作音乐要较长时间坐在机器前并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所以应尽量选择好一些的显卡来保证软件运行的视觉流畅,使用好的显示器以保护视力和减少辐射。

建议使用17寸荫栅纯平或TFT液晶显示器。

建议专业用户选择双头显卡,配备双显示器,这样在使用Nuendo等软件时操作会非常方便。

电脑硬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读者手头上已经有一台配置较低的电脑,也是可以用来制作音乐的。

笔者曾在128M内存、20G硬盘的奔三733机器上安装WindowsXP并试运行Nuendo2、Sonar3等软件和FM7、xphraze、orchestral等软音源以及一些软效果器,在音频轨不多的情况下,软件和系统还是可以运行的。

笔者还曾在一台只有32M内存和2G硬盘的奔腾MMX机器上安装Cakewalk6.0并连接了一台YAMAHAPSR电子琴,使用琴中的音色,照样可以做出效果不错的音乐。

做为音乐爱好者,目前的主流机型完全足以进行音乐的制作。

而且我们还可以进行升级,超频等。

但是,如果你想以音乐制作为职业,想让制作出的音乐尽可能更好些,那么,呵呵——当前速度最快的CPU,最大的硬盘和最大的内存。

-

声卡漫谈

声卡是电脑中唯一与声音处理有关的设备,也是最重要的硬件设备之一。

无论你使用外置音源还是使用软音源,声卡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使用声卡上的音色或使用软音源,就意味着所有的声音都要从声卡上出来。

当使用外置的硬音源时,除非你使用昂贵的外置专业刻录机,否则刻录CD时,音源的声音仍要通过声卡返回到电脑,录制为声音文件才能刻录。

录音时,来自话筒或调音台的音频信号更是要经过声卡进入电脑,因此声卡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民用多媒体声卡中都装有音色库。

早期的声卡是采用“FM合成技术”来发音。

根据傅立叶定理,任何复杂的声音波形都可以分解为多个简单的正弦波的迭加。

而FM合成技术正好是相反,它利用数字技术先产生简单波形,再用调制器对它进行调制,从而产生出复杂的音色波形。

因此它很适合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电子音色。

可惜早期声卡上的FM合成器芯片运算器太少,发出的声音现在听来是很难听的。

所以这种声卡很快就被淘汰了。

后来的声卡几乎都采用了“软波表”来发音。

“波表”是由“WaveTable”直译过来的,也是一种音色合成技术。

它是使用真实乐器的采样,放在硬盘或内存里,由合成器调用,经滤波、调制、迭加等处理,再经过D/A转换,还原成我们能听到的声音。

这种音色比起FM合成器的音色要好了很多。

声卡上的这些音色有的是GM标准的,有128种音色。

有的是XG标准,有676种音色,如YMF724声卡。

但说实话,声卡里的音色是根本无法与专业音源相比的,哪怕是大名鼎鼎的“SoundBlasterlive!

”声卡,其自带的SoundFont音色质量也比不上专业的硬音源或软音源。

而专业的音频卡根本不自带音色,现在的音乐人也极少会用到声卡上的音色。

除去声卡中的音色库不提,我们使用声卡主要是使用它的音频处理效果。

在录音时,声卡上的数模转换器将来自麦克风的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回放时则相反。

而声卡完全暴露在电磁环境恶劣的电脑机箱中,所以声卡的质量也就很重要。

专业的录音声卡抗干扰能力很强,有的音频工作站系统使用昂贵的全外置数模转换器来彻底将声音处理芯片与电脑隔开。

目前,集成主板上都已经集成了譬如AC97等板载声卡。

这类声卡档次很低,仅能用于家庭多媒体及娱乐游戏,不可以用来专业制作音乐和录音。

当然,可以通过一些驱动程序来提高AC97的性能使其能够支持现在的音乐软件,但其音质、性能和专业声卡相差太远了。

一般来讲,必须在BIOS设置里将板载的声卡关掉,另行安装独立的声卡。

声卡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都有。

早期的低档声卡录出的人声简直像打电话,我们不予考虑。

我们习惯称声卡为“民用卡”和“专业卡”两种。

说起“民用卡”,那就是创新了。

在民用声卡中,创新声卡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录音质量不错。

该声卡有多个系列,目前创新声卡的最新产品叫做SoundBlasterAudigy2,其“白金版”带有一个前置面板,上面有标准的五针MIDI插座。

但目前其售价较高。

另外,它的“前辈”SoundBlasterLive5.1数码版声卡是初学者不错的选择,且价格已降到相当便宜,只需320元(2003年底山东济南科技市场售价)。

以下是关于SoundBlaster声卡的一些性能指标介绍。

SoundBlasterAudigy2能够完美表现DVD-AUDIO24-bit编码带来的192kHz采样率立体声和96kHz采样率及5.1多声道音频。

这项音乐格式的最新工业标准能带来比传统的audioCD更为纯净的音乐效果,同时能够完美体现原始录音音色的深度和温暖效果。

通过SoundBlaster24-bitADVANCEDHD,音频格式能够达到106dBSNR(信噪比),比传统的格式在传统格式上有飞跃式的提高。

Audigy2处理芯片采用第一流质量的24-bit/192kHz数模转换器(DAC),通过真正的24-bitADVANCEDHD技术能达到完全无噪音的音频纯净度:

106dBSNR。

强有力的Audigy2处理芯片能够在新一代的WindowsMediaAudio(WMA)9Professional系列播放器上实现完全的24-bit/96kHz5.1环绕音频回放和网络上第一种数字5.1环绕音频音乐编码格式。

SoundBlasterAudigy2是现在唯一一款通过THX-Certified认证的民用声卡。

THXCertified意味着SoundBlasterAudigy2通过了THX实验室最为严格的音频质量和表现测试。

我们知道THX是在电影产业中举足轻重的音频标准制定者,通过这一认证表明了SoundBlasterAudigy2将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唯一能提供影院级别音响效果的pc平台解决方案。

CreativeMediaSource能够更加智能的管理你的MP3或者是其他格式的曲库。

SVM(智能声音管理)能够在播放不同音乐的时候智能的调整每首音乐的音量。

AudioClean-Up将提供音乐播放降噪功能,使你即使播放传统的磁带和低采样率的乐曲时也不受到噪音的侵扰。

SoundBlasterAudigy2带来了空前质量的24-bit/96kHz录音能力,同时对ASIO标准软件提供全面支持,这样可以直接使用符合ASIO兼容性标准的音乐硬件。

SoundBlasterLive!

标准版是SoundBlaster系列中最早问世的产品,于1998年第三季度开始逐渐在零售市场出现。

标准版提供了完整的音频主卡和数字I/O子卡,其中主卡采用了以0.35微米工艺制造的EMU10K1音频处理芯片,使其拥有了强劲的运算合成能力。

外部模拟音频输出接口全部采用镀金制造。

数字I/O子卡也设计得细致入微,它提供了超强的音频扩展能力,其主要接口包括DIGITALDIN、SPDIFIn、SPDIFOut、MiniMIDIIN和MiniMIDIOUT五大接口,从而使SBLive!

标准版拥有了数字式输入、输出的强大功能。

应用这些数字接口,可使声音信号达到120dB以上的信噪比、无任何电磁干扰的数字音质和最多8个扬声器的输出连接。

同时还能轻松自如地实现高品质的MD和DAT数字录音。

SoundBlasterLive!

DriveⅡ提供了以下几种接口:

立体声MicIn或立体声LineIn;音量和Line/Mic转换开关和Mic增益控制;立体声耳机插口;立体声耳机音量控制旋钮;SPDIF分线口;电缆SPDIFIn/OutRCA接口;标准5-pin母头MIDI接口,用于MIDIIn和Out;立体声AuxRCA;可选光纤SPDIFIn/Out;DigitalDIN。

在几年前,创新的SoundFont音色还是非常先进的技术,而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专业软音源的问世已经为我们带来了最方便、最优质的音色,因此现在,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再去使用声卡上的音色了。

我们购置声卡的目的主要是音频处理。

应该知道,“民用卡”的设计毕竟是为了家庭多媒体以及游戏娱乐而设计的,而我们音乐制作人对声卡的要求是录音质量。

所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建议专业用户选择专业音频卡。

而且目前专业音频卡的价格也并不算贵,一般两千元内的就很不错了。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款常用的音频卡:

Wave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