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253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便鼎食满前。

他就叹气着说。

我现在虽然富贵。

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吃着藜藿的蔬菜。

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养爷娘。

这世里断断不能够再有这种日子了。

叫我怎不伤心呢。

孔子说道。

仲由的服事爷娘。

可以说是活着尽了力。

死了尽着追思的了。

三、【闵损芦衣】

孝哉闵子。

衣芦御车。

感父救母。

千古令誉。

周闵损、字子骞。

早丧母。

父娶后妻。

生二子。

母恶损。

所生子衣绵絮。

而衣损以芦花。

父令损御车。

体寒失靷。

父察知之。

欲逐后妻。

损启父曰。

母在一子寒。

母去三子单。

父善其言而止。

母亦感悔。

视损如己子。

李文耕谓闵子留母之语。

凄然蔼然。

从肺腑中酝酿而出。

虽使铁石人闻之。

亦为恻恻心动。

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

卒之全母全弟全父。

一家太和之气。

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

为子者其三复之。

有个孝子。

姓闵名叫损的。

表字叫做子骞。

生他的母亲。

早已亡过了。

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

生了两个儿子。

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

冬天的时候。

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

穿了棉呀、絮呀、做的衣裳。

给闵损穿的衣裳。

里面却是装着芦花的。

有一次、他的父亲叫闵损推车子出外。

可是因为衣裳单薄。

身体寒冷。

一个不小心。

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

他的父亲起初很生气。

后来觉察了儿子是穿了芦花缘故。

便要赶出那个后妻。

闵损却对父亲说。

母亲在此。

无非我一个儿子受着寒冷。

倘若母亲去了。

可怜三个儿子都要受着孤单了。

他的父亲觉得闵损的说话不错。

也就罢了。

他的后母。

从此也感悟懊悔了。

以后看待闵损。

就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

四、【曾参养志】

曾子养志。

请与有余。

母啮其指。

负薪归庐。

周曾参、字子舆。

善养父志。

每食。

必有酒肉。

将彻。

必请所与。

父嗜羊枣。

既没。

参不忍食。

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

母无措。

啮指以悟之。

参忽心痛。

负薪归。

妻为母蒸梨。

不熟。

出之。

过胜母。

避其名。

不入。

学于孔子。

而传孝经。

李文耕谓凡为父母。

未有不望其子之成立。

成立于功名者小。

成立于道德者大。

为子者欲学曾子之养志。

必学曾子之志于道。

悟彻一贯。

三省其身。

不然。

虽多备酒肉。

曲承欢笑。

异于徒养口腹几何。

周朝的曾参夫子。

表字叫子舆。

他的奉养爷娘。

和别人不同。

最能够养他父亲母亲的志向。

每逢吃饭的时候。

必定有酒有肉。

将要收去的时候。

一定问过他父亲。

这个余下来的酒肉。

送给那个。

他的父亲生平喜欢吃那羊枣子。

后来他的父亲死了。

曾参就终身不吃羊枣子了。

有一次、他在山里砍柴。

不料家里忽然有客人来了。

他的母亲因为曾参不在家里。

又没有钱可以备办供客的东西。

弄得没有办法。

就用牙齿咬破自己的指头。

好叫曾参觉悟。

果然曾参在山里。

忽然心头像小鹿撞的痛了一阵。

就慌慌忙忙背了柴回到家里来。

他的妻子替曾参的母亲蒸一只梨子。

没有蒸得熟透。

曾参就把妻子赶出去。

不要他做妻子了。

后来曾参走过胜母的地方。

因为这个地方的名称不好。

就不肯走进胜母的里门。

曾参在孔夫子门下受学。

孔夫子很看得起他。

传了他一部孝经。

内容共总有十八章。

五、【老莱斑衣】

老莱七十。

戏彩娱亲。

作婴儿状。

烂漫天真。

周老莱子、姓莱。

佚其名。

楚人。

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

言不称老。

尝着五彩斑斓之衣。

为婴儿状。

戏舞于亲侧。

并在双亲前弄雏。

欲亲之喜。

又尝取水上堂。

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

以娱亲意。

李文耕曰。

恒言不称老一语。

记礼者原自体贴入微。

得莱子之斑衣弄雏。

乃发挥尽致矣。

以舜之孺慕。

参之养志。

合为一人。

其真爱流溢处。

令人神往不尽。

有个老莱子。

他姓莱。

遗失了他的名字。

只晓得他是楚国的人氏。

生性非常孝顺。

奉养他的父亲母亲。

凡是吃的喝的。

总是用着很甘甜很柔脆的物品。

自然不必说了。

最难得他自己的年纪。

也已经到了七十岁。

但是他平常所说的话。

总没有一句说出自己的老字来。

真合着礼记里父母在。

恒言不称老。

的那句话了。

他又常常穿着了五色灿烂齐整的衣裳。

故意装作小孩子的形状。

在父亲母亲旁边戏着舞着。

并且在双亲面前戏弄小鸟。

做出孩儿顽耍的样子。

要博得爷娘的欢喜。

有时候又取了两桶水挑到堂上来。

故意跌倒在地上。

连那两桶水也倒翻下来。

那衣服都弄得水淋淋的。

他就做出小孩儿哇哇的啼哭声音来。

他的父亲母亲。

这时候那里忍得住。

便哈哈大笑。

快活极了。

六、【郯子鹿乳】

郯子亲老。

双目皆瞽。

入鹿群中。

为取鹿乳。

周郯子、鲁人。

史佚其名。

天性至孝。

父母年老。

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而不得。

郯子顺承亲意。

乃衣鹿皮。

去之深山中。

入鹿群之内。

取鹿乳以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郯子具以情告。

乃得免。

王应照曰。

孝子事亲。

必养其心志。

而不徒养其口体。

鹿乳异味。

因老人偶然思食。

蒙皮入山。

本一片诚孝之心。

发为机智。

得乳归奉。

父母之心顺。

孝子之心安矣。

李文耕谓为反哺至情。

不亦然乎。

有一个贤人。

叫做郯子。

是鲁国里的人。

历史上遗失了他的名字。

他的天性非常孝顺。

父亲母亲年纪老了。

两个人的眼珠子里都有些病。

所以心里常常想吃鹿的乳。

可是一时办不到。

那郯子知道他的双亲有这个意思。

他就打定主意。

穿着了鹿皮的衣服。

扮着鹿、走到深山里。

夹在群鹿的里面。

找些鹿的奶来。

预备做医治双亲眼睛的物品。

不料有几个猎人见了他披着鹿皮。

当他真个是只鹿。

就左手拿着弓。

右手抽着箭。

想射中了这只鹿。

郯子便慌忙立起身来。

赶忙尽情的告诉猎人道。

我不是鹿。

原来我是穿着鹿皮。

到这里找些鹿的奶乳。

去医治父亲母亲眼睛的。

你千万不要错认我作鹿呀。

猎人听到这话。

方才晓到是个孝子。

就放着弓箭不射了。

于是郯子才得免了。

七、【汉文尝药】

汉孝文帝。

母病在床。

三载侍疾。

汤药亲尝。

汉文帝、姓刘、名恒。

高祖第三子也。

初封于外为代王。

生母薄太后。

帝朝夕奉养无倦怠。

太后病三年之久。

帝侍疾。

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

所用汤药。

必先亲尝之而后进。

仁孝之名。

闻于天下。

王应照谓三年之病久矣。

而帝之所以小心侍奉者。

历三年如一日。

仁孝至矣。

夫太后役使满前。

文帝贵为天子。

以天下养。

犹必躬尽子职。

况平人父母。

非子媳谁为服事乎。

事亲之道。

自尽其心而已。

汉朝的文帝。

姓刘。

名字叫做恒。

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

他没有做皇帝的时候。

高祖已经封他在代州地方。

所以又叫代王了。

他原来是庶出的。

养身娘就是薄姬。

后来才称薄太后。

但是文帝的天性。

生成是很孝顺的。

朝朝夜夜。

奉养这位母亲。

从来没有懒惰的意思。

薄太后曾经生病。

足足生了三个年头的长久。

文帝服事他母后的病。

总是殷殷勤勤。

看护得很周到。

夜间睡的时候。

眼睛也没有闭好。

衣带并没有解开过。

所煎的汤药。

必定先要自己亲自尝过了。

才进到薄太后面前、叫母后吃的。

因为他有了这样情形。

所以仁孝的名声。

就传遍了天下。

人人都晓得了。

八、【郭巨埋儿】

郭巨埋儿。

雷震儿活。

天赐黄金。

官不得夺。

汉郭巨、字文举。

子尚幼。

母减食与之。

巨因贫难供母。

子又分甘。

乃乘子出。

进食。

一日、子溺毙。

妻惶泣。

巨曰。

毋惊母。

子可再有。

母不可复得。

盍埋之。

妻不敢违。

遂掘坑三尺。

雷震子苏。

见黄金一釜。

上有字云云。

姜履曰。

埋儿事。

诸儒皆非之。

得林县人所传。

始知子可再有。

母不可复得之言。

割慈忍爱、曲体母心者至矣。

所以惊天地。

泣鬼神。

一釜黄金。

得自凄怆之顷。

而雷苏其子。

破涕为笑。

孰谓皇天无眼耶。

汉朝的时候。

有个姓郭名巨的人。

表字文举。

家里穷苦得很。

他有个儿子还很幼小。

郭巨的母亲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

分给孙儿吃。

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够奉养母亲。

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

如何是好呢。

于是总等着儿子走出的时候。

再到母亲里去进食物。

有一天。

儿子跌在水里死了。

郭巨的妻子惊慌得了不得。

哭着。

郭巨说。

你不要惊动了母亲。

儿子可以再有的。

母亲是不可以再得的。

何不把儿子埋葬了。

郭巨的妻子不敢违背他丈夫的话。

就在地上掘坑。

掘到三尺多深。

忽然一个霹雳。

把儿子震活了。

并且地里有一釜的黄金。

上面有字写着。

说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

九、【江革负母】

江革避难。

负母保身。

乱平贫苦。

行佣供亲。

汉江革、字次翁。

少失父。

独与母居。

遭世乱。

负母逃难。

数遇贼。

欲劫去。

革辄泣告有老母在。

贼不忍杀。

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

行佣以供母。

凡母便身之物。

未尝稍缺。

母终。

哀泣庐墓。

寝不除服。

后举孝廉。

迁谏议大夫。

次翁之孝。

于险阻艰难中。

全人所不能全。

然在次翁。

初不敢料其必全。

只尽其心力。

而造次颠沛。

必于是耳。

孔明鞠躬尽瘁。

宁俞薄鸩橐饘。

正同此一副心事。

忠臣孝子。

所以争光于日月也。

汉朝时候。

有个姓江名革的。

表字叫做次翁。

从小就没有了父亲。

单单剩着江革和他的母亲同住着。

那时候天下不太平了。

盗贼很多。

江革就背了母亲逃难去。

他在路上。

时时碰着这班作乱的盗贼。

要把江革掳去。

和他们一同去做盗贼。

江革总是流着两行眼泪哭诉着说。

我有老母在这里。

要人供养。

我怎么可以和你们一同去呢。

强盗听到这话。

就发了慈悲念头。

也不忍杀他了。

后来江革辗转在下邳地方作客。

穷得连衣裳鞋子也不完全了。

江革就忙忙碌碌的替人家作工。

赚些工钱来供养母亲。

凡是母亲身边要使用的东西。

没有缺少一点。

后来他的母亲死了。

江革哭得很悲哀。

住在母亲的坟旁。

就是睡的时候。

丧服也不除去。

后来有人见到他的品行不错。

就举他做了孝廉。

最后迁到谏议大夫的官。

十、【蔡顺拾椹】

蔡顺丧父。

世乱岁荒。

拾椹奉母。

赤黑分筐。

汉蔡顺、少孤。

事母孝。

遭王莽乱。

拾桑椹。

盛以异器。

赤眉贼问其故。

顺曰。

黑者奉母。

赤者自食。

贼悯之。

赠牛米不受。

母丧。

未及葬。

里中灾。

火逼其舍。

顺抱柩号哭。

火遂越烧他室。

母生平畏雷。

每雷震。

顺必圜冢泣呼。

姜书鉴曰。

人子于丁艰之际。

躬当大事。

处常且难。

不幸遇卒变。

惟有出万死一生之计耳。

君仲母柩逼于火。

抱而号哭。

辟患不为。

非天性激发乎。

至諴感神。

火越他宅。

所全者大。

拾椹犹其余事耳。

汉朝有个蔡顺。

他服事母亲。

非常孝顺。

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

年岁又荒。

没有饭吃了。

他就拾了桑树上结的果子去供奉母亲。

用一个器皿、装着黑的桑子。

又用另一个器皿、装红的桑子。

赤眉贼见了很奇怪。

就问他这是什么缘故。

蔡顺说。

黑的奉养母亲。

红的自己吃。

赤眉贼听了。

也很可怜他的孝顺。

就送他牛蹄和白米。

蔡顺不肯受。

后来母亲死了。

还没有安葬。

忽然那个地方起了火。

火势直逼到他家里来。

蔡顺就抱住了母亲的灵柩大哭。

果然奇怪。

火就跳过蔡家。

烧到别人家去了。

他又因为母亲生平最怕天雷的声音。

所以每逢着有雷声的时候。

蔡顺必定绕着坟、哭着喊着。

十一、【姜诗出妇】

姜诗夫妻。

孝奉甘旨。

舍侧涌泉。

日跃双鲤。

汉姜诗事母孝。

妻庞氏尤孝。

母嗜鱼脍。

又好饮江水。

去舍六七里。

妻往汲之。

值风归迟。

母渴。

诗责遣之。

妻寄止邻舍。

纺绩市珍羞。

使邻母往遗。

久之。

姑遂召还。

舍侧忽涌泉。

味如江水。

每日跃出双鲤。

取以供膳。

子之孝。

不如率妇以为孝。

妇能养者也。

故堂前得一孝妇。

胜得一孝子。

范书录诗妻。

旨深哉。

其言赤眉贼经诗里。

弛兵而过。

曰、惊大孝不祥。

遗以米与肉。

受而埋之。

诗亦卓行君子也。

泉鱼之瑞、宜矣。

有个姓姜单名叫诗的。

很孝顺他的母亲。

他的妻子庞氏。

孝顺他的婆婆。

比他儿子还要好些。

真是个能尽妇道的。

姜诗的母亲。

喜欢吃鱼脍。

又喜欢喝大江里的水。

可是那江水离他的家里有六七里路。

亏得庞氏不怕劳苦。

每每提了汲桶去汲那江水。

挑回家里。

供给他婆婆喝。

有一回。

碰着了大风。

回来得迟了些。

母亲渴了。

姜诗就责着妻子。

把他赶出了。

庞氏就住在邻舍那儿。

用了纺织得来的钱。

买了好的饭菜来。

叫邻舍的妈妈送去给他婆婆吃。

过了好久。

他婆婆仍旧叫媳妇回家了。

后来姜诗房屋的旁边。

忽然涌出了泉水。

水的滋味。

竟和江水一样。

并且泉里每天有两条鲤鱼跳出来。

他们便可拿来做鱼脍。

供给母亲做下饭吃。

十二、【黄香温凊】

黄香九岁。

母丧父存。

温衾扇枕。

奉侍晨昏。

汉黄香、字文强。

江夏人。

年九岁丧母。

哀毁逾礼。

乡人称其孝。

躬执勤苦。

事父尽孝。

夏天暑热。

扇凉其枕簟。

冬日寒冷。

以身温其被席。

父疾。

侍奉尤极其诚。

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官至尚书令。

王应照谓九龄幼童耳。

以常情论。

则扇枕温衾诸事。

犹是父母爱子之所为。

若子于父母。

焉知此哉。

卓哉文强。

既知思母。

又能孝父。

九龄人能恪供子职。

凡老大而不知孝。

与孝而不尽力者。

胥愧死矣。

姓黄名叫香的。

表字文强。

是江夏地方的人。

他年纪才九岁的时候。

便死掉了母亲。

黄香却哀毁过礼。

所以一乡里的人。

没有一个不称赞他孝顺的。

他的家里又很穷。

于是黄香自己做着勤劳艰苦的事情。

一心服事他的父亲。

尽他的子职。

到了夏天的时候。

天气很热。

黄香就把扇子去搧凉父亲所睡的枕席。

到了冬天的时候。

天气很冷。

黄香就用自己身子去温暖父亲所睡被头。

父亲有了疾病。

黄香的事奉。

格外的诚心。

当时江夏的知府官叫做刘护的。

听到有这样的孩子。

非常赞美他的孝顺。

便替他表奏上去。

请朝廷里旌扬他的孝行。

后来黄香举了孝廉。

官做到尚书令。

十三、【董永卖身】

董永家贫。

卖身葬亲。

天遣仙女。

织缣完缗。

汉董永、性至孝。

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

及往偿工。

途遇一妇。

求为永妻。

同至主家。

令织缣三百疋、乃回。

一月完成。

主大惊。

听永归。

至槐阴会所。

妇辞永曰。

吾织女也。

天帝感君之孝。

令我相助耳。

言讫。

凌空而去。

王应照谓父死则葬。

理之常也。

孝子当贫乏无措时。

卖身为之。

亦求心之安而已。

偿工之日。

仙女忽逢。

织缣一月。

已清债累。

此时卖身穷人。

债主不得役之。

且不能学之。

于以知久停亲柩者之罪大矣。

有个姓董名叫永的。

天性非常孝顺。

家里很穷苦。

他的父亲死了。

没有钱筹办丧葬。

董永就出卖自己的身子。

把卖得的钱。

葬他父亲。

等到葬了父亲以后。

便去偿还卖身钱的工价。

走到路上。

忽然逢着了一个女子。

他说自己情愿和董永结为夫妻。

便一同到了债主家里去做工。

债主吩咐他织本色的重绢。

满了三百疋。

抵过了卖身的钱。

方才准他回家。

那里晓得董永得了女子的帮助。

不消一个月工夫。

就统统织成功了。

债主非常奇怪。

就准董永回去。

到了那槐树下。

就是从前和女子相会的地方。

那个女子就辞别了董永说道。

我就是天上的织女。

天帝为了你的孝顺感动了他。

所以叫我来帮助你的。

说完话。

就腾上天空去了。

十四、【丁兰刻木】

丁兰丧亲。

刻木奉养。

张叔击之。

像亦悒怏。

汉丁兰、河内人。

早丧父母。

刻木像。

事之若生。

邺人张叔假物。

兰妻卜筶。

木像不许。

叔醉詈木像。

且击之。

兰归。

见木像色不怿。

询知之。

即奋击张叔。

吏至。

捕兰。

木像为之流涕。

郡嘉其孝通神明。

奏之。

诏图其形。

思亲不见。

而刻木事之。

此不得已之极思也。

而思慕之诚。

木亦通神。

忽而不怿。

忽而流涕。

非孝子精诚所致乎。

至于为亲像被击。

而奋击张叔。

只知有亲。

而不惜以身犯法。

宜郡之嘉其孝而上其事也。

有个姓丁的人。

单名叫做兰。

是河内地方的人。

他的父亲母亲早已亡过了。

丁兰就把一块木头。

雕刻着他父亲母亲的形像。

供在堂上。

早晚敬奉他。

和生前一样。

邺的地方。

有个叫张叔的。

来向丁家里借东西。

这时候。

却巧丁兰不在家里。

丁兰的妻子。

就向着木像面前问筶。

木像不肯允许。

张叔刚刚是吃酒醉了。

就生了气。

骂着木像。

并且又打了木像好几下。

等到丁兰回到家里。

看见了木像的脸色。

似乎很不高兴的样子。

问他妻子。

才晓得这个缘故。

丁兰就用力去打张叔。

衙门里的差人来捉丁兰了。

木像的眼睛里。

竟水汪汪的流下眼泪来。

地方官很佩服他的孝感神明。

就奏明皇上。

皇上下诏。

叫把丁兰的形像画上去。

十五、【陆绩怀橘】

陆绩六岁。

作客归来。

母性所爱。

怀橘三枚。

汉陆绩、字公纪。

吴郡人。

其父康。

曾为庐江太守。

与袁术交好。

绩六岁时。

于九江见术。

术出橘待之。

绩怀其三枚。

及归拜辞。

橘堕地。

术笑曰。

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

吾母性之所爱。

欲归以遗母。

术大奇之。

情到真处。

小节亦关至行。

况六岁之儿。

一橘不忘母乎。

真千古美谈也。

今人席间怀果。

欲娱其儿。

夫一样怀归。

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

怀物与儿。

识者贱之。

怀物奉亲。

人皆敬之。

奇哉陆郎。

可以为法矣。

汉朝末年间时候。

有个姓陆名绩的。

表字公纪。

是吴郡地方的人。

他的父亲。

名叫陆康。

曾经做过庐江地方的知府。

和袁术很要好。

陆绩年纪还只有六岁的时候。

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

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

给陆绩吃。

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

等到告别的时候。

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

不料这三个橘子。

扑陆的从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

陆郎呀。

你来做了小客人。

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

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

陆绩便双膝跪在地上。

回答道。

我母亲的性子。

很喜欢吃这些东西。

因为这个缘故。

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

给母亲吃。

袁术听了这一番话。

觉得大大的希奇。

十六、【孟宗哭竹】

东吴孟宗。

抱竹而哭。

冬月笋生。

母疾平复。

吴孟宗、字恭武。

少丧父。

母老疾笃。

思笋煮羹食。

时冬节将至。

笋尚未生。

宗无计可得。

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

孝感天地。

须臾、地裂。

出笋数茎。

持归作羹以奉母。

母食之而病愈。

人皆以为至孝所感。

脾胃既衰。

饮食无味。

偶思一物。

宛似异常甘美。

急欲得而食之。

此病人常情。

况老而病笃乎。

无如时当冬月。

笋从何来。

宗之哭竹。

非乞灵于竹也。

而竹亦效灵。

情到至处。

不可以恒理测度者每如此。

三国时候。

吴国里有个孝子。

他姓孟。

单名是一个宗字。

表字就叫做恭武。

他年纪小的时候。

就没有了父亲。

单单剩着一个母亲。

年纪已经是很老了。

并且生的病症。

又是非常厉害。

却常想要鲜笋煮羹吃。

这时候冬至节将要到了。

笋还没有生出来。

孟宗没有办法。

可以得到这个鲜笋。

他就跑到竹林中。

双手抱着毛竹。

不觉两行眼泪簌簌的落下来。

竟大大的哭起来了。

那里晓得他有了这样的孝心。

竟能够感动了天地。

一忽儿地下就裂开了。

尖尖的露出几枝笋出来。

孟宗就拿回家里来。

做了笋羹。

给母亲去吃。

等到吃完。

他母亲的病症。

就居然完全好了。

人家都说这是孟宗至孝的感动。

十七、【王裒泣墓】

王裒泣墓。

为母畏雷。

蓼莪废读。

慨念哀哀。

魏王裒、父仪。

为晋文帝所杀。

裒终身未向西坐。

示不臣晋。

母畏雷。

每闻雷。

即奔墓前。

拜泣告曰。

裒在此。

母勿惧。

尝攀墓前柏树号泣。

泪着树。

树为之枯。

读诗至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必三复流涕。

门人尽废蓼莪篇。

王伟元闻雷泣墓。

事之如生。

泪着树枯。

痛之欲死。

哀哀父母之诗。

宜其不能卒读也。

不能卒读蓼莪。

因而门人尽废。

情之剀切感人至矣。

若用情不足者。

又当日与之读蓼莪而念劬劳。

魏国有一个孝子。

姓王名叫裒。

他的父亲名叫王仪。

是被晋文帝杀死的。

所以王裒终身不肯向西面坐着。

表示他是不肯给晋朝做臣子的。

他母亲在世的时候。

胆量是很小的。

所以生平最怕天雷的声音。

等到死了以后。

王裒把他的母亲用衣衾殓了。

就埋葬在山林里冷静的地方。

一碰着风雨天气。

有雷声隆隆响的时候。

王裒就不避风雨。

飞风般跑到坟前。

泪涔涔的拜哭着说。

儿子王裒在这里陪伴母亲。

母亲不要怕呀。

王裒攀了坟前的柏树号哭。

眼泪落到树上。

那个柏树竟就枯了。

王裒读诗经每逢读到哀哀父母。

这几句。

一定流着眼泪。

反反覆覆的玩诵。

因此他的门弟子。

就废去了蓼莪篇不读了。

十八、【王祥剖冰】

王祥至孝。

继母不恤。

剖冰求鱼。

双鲤跃出。

晋王祥、早丧母。

继母朱氏不慈。

数谮之。

祥奉命愈谨。

母嗜生鱼。

时冰冻。

祥解衣。

将剖冰求之。

冰忽自解。

持归供母。

母又思黄雀炙。

复有雀数十。

飞入祥幕。

有丹柰结实。

母命守之。

每风雨。

祥辄抱树而泣。

李文耕谓王休徵继母之变。

几同井廪。

所少者一傲弟耳。

乃求鲤求雀守柰。

至难辄易。

诚孝格天。

而母亦徐化。

不又一底豫之瞽瞍乎。

世有不能化其继母者。

特诚孝之未至耳。

晋朝时候。

有个大大有名的孝子。

姓王名叫祥。

早已没有了亲生的母亲。

他的后母朱氏。

原来不喜欢他的。

并且常常到他的父亲面前。

絮絮聒聒。

造了几句歹话。

去说王祥的不好。

王祥却是奉命愈加谨慎了。

他的后母很喜欢吃着新鲜的鱼。

但是那时候。

河水都冻成坚硬的冰了。

怎么可以得到鱼呢。

王祥便脱下衣裳。

预备剖开冰冻去求鱼。

忽然冰冻自己消解了。

有两尾鲤鱼跳出冰上。

王祥就拿到家里。

烹调起来供给后母吃。

后母又想吃烤黄雀。

忽然间又有数十只黄雀。

飞到王祥的帐棚里来。

他家里有株丹柰树。

结了果。

后母叫他守着。

逢着有风雨的时候。

王祥每每抱了树哭着。

这些丹柰仿佛也有知觉。

竟不至跌落下来的。

十九、【吴猛饱蚊】

吴猛八岁。

家无床帷。

恣蚊饱血。

恐噬亲肌。

晋吴猛、字世云。

豫章分宁人。

年八岁。

事亲至孝。

家极贫寒。

榻无帷帐。

每当夏夜。

任蚊攒肤。

恣渠膏血之饱。

虽多、不敢驱之。

惟恐其去己而噬亲也。

后遇至人丁义。

授以神方。

屡著灵异。

宋政和中。

封真人。

王应照谓父母育子。

为之挥蝇。

为之驱蚊。

痒则搔之。

寒则裹之。

恐惊之而不敢高声。

稍不安。

则直欲分痛。

爱子情深。

何不可作恣蚊饱血观也。

惟孝子还以报亲。

且寓爱物之意。

此其所以有仙格也。

姓吴。

单名叫猛的。

表字世云。

他是豫章分宁地方的人。

年纪才只有八岁。

服事他的父亲母亲。

已经是非常孝顺了。

因为他家里很是穷苦。

所以他们的床上。

都没有挂着蚊帐。

一到了夏天晚上的时候。

蚊虫很多。

嗡嗡的飞来。

叮在他的皮肤上面。

便任凭他饱吸自己的血液。

虽然叮他的蚊虫很多。

吴猛总不用手去驱赶他的。

这是什么缘故呢。

你们仔细的替他想想。

一定是恐怕这蚊虫。

丢掉了自己的皮肤不叮。

必然飞去叮着父亲母亲的皮肤了。

后来吴猛碰着了一个有法术的异人。

名叫丁义的。

给了他神方。

屡次有灵异的表现。

后来在宋朝政和年间。

得封做一个真人。

二十、【黔娄尝粪】

黔娄为令。

父病弃官。

礼斗祈代。

尝粪心寒。

南齐庾黔娄、字子贞。

新野人。

为孱陵令。

到任未旬日。

忽心惊汗流。

即弃官归。

时父易病痢。

始二日。

医者曰。

欲知瘥剧。

但尝粪。

苦则佳。

黔娄尝之。

甜。

心忧之。

每夕、稽颡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