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126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doc.docx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doc

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以四川省绵阳市安县为例

专业:

社会工作学号:

╳╳╳姓名:

╳╳╳

指导教师: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儿童伴随而生。

现下,隔代教育现象在农村愈演愈烈,这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以问卷调查搜集的四川绵阳安县农村隔代教育数据为基础,对农村隔代教育家庭中的孙辈及祖辈生活现状及其对隔代教育的回应进行了分析,发现农村隔代教育对孙辈及祖辈有较大影响,并以此作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隔代教育;现状;对策

1导言

1.1选题缘由

1、农村隔代教育现象非常普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愈来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队伍不断扩大,其中大部分孩子的教管责任落在了老人肩上,因此形成了大量的农村隔代教育家庭。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2290万人,其中84.6%的由隔代亲人照管。

”[1]

2、农村隔代教育存在诸多弊端。

中科院王极盛教授就曾说隔代教育中隔代家长的素质及心理远远落后于孩子获得教育的需求和当今时代发展。

[2]也就是说祖辈要承担起对孙辈的教育很力不从心。

四川省农调队2004年2月对达县等地区的调查显示,祖辈文盲率高达70%,这说明祖辈的知识储备与孙辈的家庭教育需求严重脱节,这于祖辈于孙辈均存在很多隐患。

3、农村父母及祖辈均忽视隔代教育背后隐藏的危害。

农村隔代教育极大的限制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孩子的生理、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正常发展。

而这些方面的危害具有极大地潜伏性,多数家长却不会将问题归因于隔代教育,家长往往忽视了行为及性格的后天习得性。

其危害的隐藏性警示我们高度重视农村隔代教育。

4、构建和谐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任务。

农村隔代教育下的孩子大多将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后备军,只有他们的综合素质上去了,未来农村发展才更迅速,新农村建设才更有效,也能更优质的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因而高度关注农村隔代教育更显得刻不容缓。

1.2选题意义

本次选题的意义主要落脚于以下三点:

1、引起广大农村年轻父母及隔代家长高度关注隔代教育,加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主动性;

2、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提高隔代教育下孩子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未来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3、整合农村家庭教育合力,提高新生代农民综合素质,促进“三农”发展,加快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3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发展、工业化的深入及城市化的扩张,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愈来愈深刻的认识到隔代教育对孙辈的影响,因而近年来出现了关于隔代教育的相关研究。

就专著而言,隔代教育是,因此相应的著作还较少,笔者在XX中检索,找到由邓志伟创作的《老圃育新苗:

与老人谈隔代教育》、由李石华创作的《隔代教育》、由勾红娟创作的《隔代教育:

隔代不隔心》、由邓丹晴创作的《非常教育6+1》等近10本著作;就期刊来说,关于隔代教育的研究很多,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主题“农村隔代教育”从2000年到2011年可查到287篇相关文章发表,检索主题“农村隔代教育”从2000年到2011年只查到96篇相关文章,其中只有16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面。

纵观已有研究,均是主要是针对隔代教育的现状、原因、影响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1.3.1隔代教育的现状

当前,隔代教育已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农村。

2004年《新闻周刊》报道了在全国范围内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祖辈长大的。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95%和73.45%。

[3]有关部门对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有58%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

[4]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杜鹏教授针对流动人口的外出对其家庭的影响进行了一项调查。

该调查显示:

在被调查的留守子女中,抚养方式主要为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其中隔代抚养的比例高达为48%。

以上的种种数据都反映出了目前农村极为盛行隔代教育,很多孩子的教养责任都落在祖辈身上。

1.3.2农村隔代教育的成因研究

隔代教育的普遍性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及现实基础。

其一,由来已久的中国养育传统及祖辈“含饴弄孙”的传统思想,让隔代教育有了深刻的历史渊源。

过去中国实行大家长式的教育,祖辈习惯掌握决定权,包括对孙辈的教育。

[5]另外,“含饴弄孙”的传统思想也让他们觉得应该担负着抚育孙辈的责任。

其二,年轻父母育儿观念的转变,不再心甘情愿为儿女做牛做马,形成了隔代教育的思想基础。

[6]在曾经的观念中,父母都坚信“一切都为了孩子”。

现下随着自我意识等思想渗透,转换了父母的观念,他们也会在意自己的人生追求,从而渐渐忽略对儿女的教育。

其三,年轻父母曾经相同的隔代教育经历让他们认为隔代教育同样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而忽视了其弊端。

[7]他们曾是由祖辈带大,他们认为自己发展的很好,并且成人成家,所以他们放心将孩子放在父母身边,而自己安心在外上班,只是偶尔回家看看父母和孩子。

其四,父辈在较大的职场和经济压力下无奈的将儿女放在父母身边,形成了隔代教育的现实因素。

[8]现下越来越大的职业压力让年轻父母越来越害怕将孩子带在身边。

他们不仅要养家,还要承担孩子在城市里的教育费用,过大的经济负担颇感无奈,为了以后考虑想要多存些钱款,只有将孩子放在父母身边。

(3)关于农村隔代教育影响分析

现有的研究主要探讨了隔代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有部分学者认为隔代教育有其积极意义。

总结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其一,有利于发挥祖辈们的教育优势。

[9]学者们认为祖辈们有生活经验,生活经历丰富,可以将这些转化为教育优势而促进孩子的社会化进程;

其二,有利于减轻父辈们的压力。

[10]由于有祖辈们照顾孩子,减轻了父辈们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他们可以放心在外务工,将心思全放在工作上。

针对于隔代教育的消极影响,多数学者将关注点放在了孙辈身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孙辈在生活上缺人照顾,学习上缺人辅导,行为上缺人管教,造成心理关怀缺失,安全隐患突显,学习成绩不佳,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

[11]

1.4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纵观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隔代教育问题已引起了部分群体的关注,也有学者及研究人员针对于隔代教育现状、成因及影响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当下关于隔代教育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参考文献。

但是与此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了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理论研究,忽视实地研究。

过于重视理论研究可能导致研究只是在继续重复以往的研究成果。

忽视实地研究既可能导致对隔代教育的研究过于片面,又可能导致原因的分析有失偏颇,甚至有可能脱离实际,研究结果也仅仅停留于表面。

其次,研究地域的笼统性,导致研究分析缺乏针对性。

现下多数研究在地域上没有区分城市与农村的隔代教育,两者间的大环境都不甚相同,因而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等都不应相同,因而其形成的结论可能不具针对性。

再次,研究对象的单一性,导致分析结论过于片面。

已有研究中,调查对象多是将孙辈和祖辈这个有机统一体割裂开来,调查结果往往不是忽视祖辈就是忽视孙辈,因而结论和对策建议可能缺乏全面性。

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内容

1、了解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

2、分析农村隔代教育的成因;

3、分析隔代教育对祖辈和孙辈的影响。

2.2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自填式问卷法进行调查研究。

自填式问卷在省时省力的同时能够避免由于主观方面产生的误差,且它具有很好的匿名性,减轻了调查对象的心理负担,从而很好的保证了所收集的资料的公正客观性。

本次调查以隔代教育中的祖辈和孙辈为调查对象,从四川省绵阳安县宝林、清泉、茶坪、高川等典型外出务工乡镇进行问卷调查。

其抽样采用判断抽样的方式选取65个典型隔代教育家庭,以便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更为合适的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将涉及两份问卷,分别以祖辈、孙辈为调查主题。

关于孙辈的调查主要侧重于了解隔代教育对他们的心理、生理影响,以便从孙辈的角度去探析隔代教育;祖辈的调查主要关注他们对隔代教育的看法,了解隔代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以印证对孙辈的调查。

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所得问卷数据统计,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2.3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2.3.1研究的创新点

(1)方法上的创新:

本研究不仅对以前的文献进行研究,还将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得出对农村隔代教育客观、综合的分析。

(2)视角上的创新:

目前很多研究都着眼于城市隔代教育,而很少关注农村隔代教育。

本研究主要从农村隔代教育着手,并将祖辈和孙辈联系起来进行调研,探析问题所在。

2.3.2研究的难点

本次研究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调查环节。

因为此次调查研究是以农村隔代教育家庭中的祖辈和孙辈为调查对象,在调查时必然会遇到文化水平不高甚至不识字的调查对象以及年龄过小的调查对象,这就需要调查人员充分解读调查问卷,能转化为较为易懂的言词,讲述给调查对象,同时需要调查人员具备良好的耐心。

3农村隔代教育现状分析

3.1相关概念界定

隔代教育:

有学者认为隔代教育就是指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因工作繁忙,或因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祖辈,同时祖辈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的现象。

[12]“也有学者认为‘隔代教育’是在祖辈和孙辈之间进行的,是祖辈对孙辈的成长发生影响的过程,这一影响过程实际上也是祖辈与孙辈的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13]“还有学者认为‘隔代教育’就是指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孩子由其祖辈来抚养的现象。

”[14]综上,隔代教育即指孙辈和祖辈生活在一起,而孙辈的生活、教育等均有祖辈负责的教育方式。

农村留守儿童:

在农村,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需要被留守在家乡并需要成人或委托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

[15]

农村隔代教育:

在农村家庭中,因父母外出务工或经商,孩子和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或寄托在亲戚家,且孩子的教育、成长等均由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负责。

[17]

3.2农村隔代教育现状分析

3.2.1调查地基本情况

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面积1404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人口50万。

现下,安县外出务工人员达6万人以上,留守未成年人共23118人,留守老人共22318人,隔代教育现象比较普遍。

[16]据安县公安局分析研判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者不足20%,积极进取者仅占30%,显现出的隔代教育问题比较突出。

同时,宝林、清泉、茶坪、高川在安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外出务工现象普遍。

因此,这4个乡镇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调查结果也具有普适性。

此次调查中发放的孙辈和祖辈问卷分别为65份,有效问卷分别为62份,有效回收率为95.4%。

其中宝林15份,清泉16份,茶坪16份,高川15份。

3.2.2隔代教育现状分析

3.2.2.1调查对象概况

基本情况的调查主要从孙辈全然由祖辈照顾年限、孙辈性别比例、孙辈上学情况,祖辈身份和祖辈的年龄、文化水平等维度来展开调研。

指标

项目

频数

比例(%)

孙辈

性别

37

59.7

25

40.3

祖辈

性别

34

54.8

28

45.2

祖辈身份

(外)祖父母

60

96.8

其他祖辈

2

3.2

表1孙、祖辈基本特征表

调查的孙辈群体中,留守未成年人中男生占59.7%,女生占40.3%,其中小学生和初中生各占一半。

调查的祖辈群体中,男性占54.8%,女性占45.2%,其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所占比例高达96.8%,仅有3.2%是其他祖辈。

这说明隔代教育中,大多数都是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担负了孩子的教管责任,寄养在其他祖辈或亲戚处的很少。

(见表1)

表2孙辈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的时间调查(T表示时间)

项目

T≤3岁

3岁<T≤7岁

T>7岁

频数

21

23

18

比例(%)

33.9

37.1

29

多数孙辈很早就开始完全由祖辈监护,3岁之前完全由祖辈照顾的占33.9%,7岁之前完全由祖辈照顾的占71%,而7岁之后的仅占21%。

(见表2)而且其中有64.5%的孙辈由祖辈照管了4年以上;孙辈的父母外出务工回家间隔时间相当久,16.1%的父母1年都不回家,且只回来1次的高达35.5%。

表3祖辈的文化水平调查

项目

未读过书

小学

初中

高中/中专

频数

25

21

15

1

比例(%)

40.3

33.9

24.2

1.6

调查中发现,祖辈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文盲率高达40.3%,小学文化占33.9%,高中或中专已是最高学历,仅占1.6%;(见表3)祖辈工作压力大,多数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兼顾对孩子的监护,69.4%的祖辈在肩负照管孙辈的同时仍从事农业生产,搞副业或做临时工的也大有人在,占调查总数的21%,而仅9.6%的祖辈是专职监护孙辈。

(见表4)

表4祖辈的工作情况调查

项目

务农

副业

退休在家

在家附近打工

频数

43

6

4

9

比例(%)

69.4

11.3

6.4

9.7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这段时间是孙辈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极为关键的时期,仅有祖辈的角色作用而过多缺失父母角色作用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社会化发展。

同时祖辈自身观念的落伍和受教育的落后性都不利于孙辈的正常社会化。

调查中发现,农村隔代教育中孙辈的年龄集中在学龄阶段,正是孙辈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农村隔代教育是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3.2.2.2祖辈教育内容单一,忽视对孙辈人际、礼仪的培养

祖辈对孙辈的教学内容单一,甚至处于空白状态。

教育内容集中在数数字、简单加减乘除和识字写字方面,而其他方面的知识祖辈基本很少传授。

由表5知,要给予孙辈简单数学教育的占22.6%,给予识字写字教育的占16.1%,其他方面的教育则很少,仅有1.6%的会进行自然知识教育,2.4%的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内容基本不涉及对孙辈的才艺培养,还有35.5%的祖辈不会对孙辈进行任何关于学习的教育。

表5在学习方面,祖辈对孙辈给予的教育内容

项目

数数、加减乘除

识字、写字

自然知识

才艺

思想品德

没给予教育

频数

14

10

1

0

22

22

比例(%)

22.6

16.1

1.6

0

35.5

35.5

祖辈过分关注孙辈健康及成绩,忽视对孙辈的人际、礼仪培养。

据表6,61.3%的祖辈更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其次是对衣食住行的关注,占38.7%;再次是对学习的关注,占33.9%。

而对行为、礼仪与人际交往的关注相对薄弱,分别为总体的22.6%、9.7%、11.3%。

反映出多数祖辈认为带养孩子,关键在于孩子是否健康、吃好穿暖,而其他则无所谓。

如此教管孙辈,易忽视孙辈发展的全面性,阻碍孙辈正常的社会化。

表6祖辈生活照料层面的关注点

项目

身体健康

衣食住行

行为习惯

学习成绩

礼貌礼仪

人际交往

频数

38

24

22.6

21

6

7

比例(%)

61.3

38.7

22.6

33.9

9.7

11.3

3.2.2.3祖辈教育脱离父母和学校教育

孙辈由祖辈照管时间较长,且和父母相聚时间较少。

调查显示,3岁前开始完全由祖辈照顾的孙辈占33.9%,7岁前由祖辈照顾的占71%,而7岁后的仅占21%,且其中有64.5%的孙辈由祖辈照管了4年以上。

(见表7)孙辈的父母外出务工回家间隔时间多数相当久,16.1%的父母1年都不回家,而只回来1次的高达35.5%。

表7孙辈由祖辈照管时间调查

指标

项目

频数

比例(%)

由祖辈完全监护起始年龄

T≤3岁

21

33.9

3岁<T≤7岁

23

37.1

T>7岁

18

29

和祖辈一起生活的年限

R≤1年

1

1.6

1年<R≤3年

15

24.2

3年<R≤4年

6

9.7

R>4年

40

64.5

祖辈过少和老师交流,孙辈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

祖辈对孙辈的管教多局限于家中,很少主动了解孙辈在学校的情况。

曾和孙辈的老师交谈过的祖辈占54.8%,且其中有41.2%的是老师让去的,14.7%的是老师家访时交谈的。

多数祖辈认为照管孙辈的职责范围仅仅在家中,一旦孙辈去了学校,照管职责就转移给了学校老师,根本没意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

3.2.2.4祖辈管教类型两级分化,孙辈表现较为排斥

在农村隔代教育家庭中,孙辈对祖辈教管的接受度直接影响着祖辈对孙辈的教管效果和质量。

而祖辈的教管内容、方式又反作用与孙辈对祖辈教管的适应度和接受度,制约着祖辈教育的发挥。

因此,了解祖辈的教管方式和孙辈对其的接受度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多数祖辈管教孙辈非常严厉,但仍不乏溺爱型,管教类型两级分化。

严厉型祖辈占45.16%;其次是民主型,占33.87%;权威型占4.84%。

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12.9%的祖辈溺爱、放任孙辈。

(见图1)另外,还有一组数据显示,14.5%的祖辈对孙辈的不良行为是放任的,部分祖辈甚至没意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性,鼓励孙辈继续。

纵观几种类型,民主型是最好的,而其它几种都会限制孙辈发展,尤其是权威型、放任型和溺爱型。

权威下的孙辈易胆怯,缺乏主见、创新力,自我封闭;溺爱下的孙辈易骄纵、自我控制力差、独立性差;放任下的孙辈易形成散漫、自我意识强等缺陷性格。

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

54.84%的孙辈不接受祖辈对自己的教管方式,37.1%的无所谓祖辈的管教方式,而仅8.06%的孙辈是接受祖辈的教管方式。

孙辈对祖辈教管方式的接受态度直接影响了农村隔代教育的质量。

针对于此,笔者做了相关原因调查分析,可以看出:

孙辈中60.72%的认为祖辈的管教啰嗦多余、方式老套、说辞无理,32.14%的认为祖辈不理解他们,7.14%的认为自己没错。

由此可以看出,现下农村隔代教育中,祖辈的管教方式存在问题。

3.2.2.5祖辈负担较重、对孙辈期望过高,孙辈心理负担较大

祖辈文化水平偏低,且在照管孙辈的同时仍要从事生产,力不从心。

调查发现,祖辈文盲率高达40.3%,小学文化占33.9%,高中学历已是最高学历,仅占1.6%;(见表8)69.4%的祖辈在肩负照管孙辈的同时仍从事农业生产,搞副业或做临时工的大有人在,占调查总数的21%,而仅9.6%的祖辈是专职监护孙辈。

表8祖辈文化水平及工作的基本情况调查

指标

未读过书

小学

初中

高中/中专

频数

25

21

15

1

比例(%)

40.3

33.9

24.2

1.6

祖辈对孙辈的未来有过高期许,易给孙辈形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调查中发现,71%的祖辈希望孙辈以后上大学,6.5%的祖辈对孙辈没什么期望,1.6%的祖辈希望孙辈初中毕业后就回家务农。

(见表9)过高的期许,易对孙辈形成较大的心理负担。

而祖辈自身的知识储备及对社会势态的认识落后等因素,又限制了孙辈吸纳知识,滞后了其社会化进程。

祖辈的期望与其对孙辈的知识输出之间的不成比例,更易让孙辈走入一个成长怪圈,能负荷起期望的孙辈发展优异,而不能负荷的孙辈则走下坡路,愈加低迷。

表9您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期望是什么

指标

上大学

打工

回家种田

听话懂事

没期望

频数

44

3

1

10

4

比例(%)

71

4.8

1.6

16.1

6.5

4农村隔代教育对孙辈及祖辈的影响调查

4.1农村隔代教育对孙辈的影响调查

农村隔代教育对孙辈的影响会直接反映到孙辈长大后对社会生产的效力上,且对此全面了解也有利于更好的找寻农村隔代教育的攻克点,更有效的找寻解决好隔代教育的途径,因此笔者着重对农村隔代教育对孙辈的影响作了调查。

4.1.1孙辈与父辈间亲子关系淡薄

由于农村隔代教育家庭的特殊性,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在祖辈与孙辈之间,因为孙辈极少和父辈长期生活在一起,感情交流也较少,极易制约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反而多数的亲子关系相对疏淡。

表10关于隔代教育中亲子关系的调查

项目

很好

一般

很淡

频数

13

21

9

比例(%)

21

33.9

14.5

在亲子关系调查中,可以发现:

认为和父母关系很好的仅占21%,关系一般的占33.9%,关系很淡的占14.5%,还有3成的认为自己或者和父亲或者母亲关系好。

如此发展,亲子关系可能会日渐冷疏,甚至导致亲子隔阂,从而间接导致亲子教育的长期缺失。

(见表10)

表11关于孙辈和父辈3月内通话次数调查

项目

0

1—3

4—6

7—9

10—13

14—16

17次以上

频数

5

9

20

10

8

3

7

比例(%)

8.1

14.5

32.3

16.1

12.9

4.8

11.3

在孙辈及其父母通话次数及通话内容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

两者间的互动次数较少,且互动内容单一,父母更关注孙辈学习成绩。

3个月内不通话的占8.1%,通话1—3次的占14.5%,通话在14次以上也仅占16.1%。

(见表11)相较众多交流话题,父母明显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比例高达66.1%。

(见表12)父母易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忽视掉孩子也要全面赶关注,多方位发展,只关心某一方面,尤其是过分强调孩子的学习,易引起他们的逆反情绪,反而不利于他们的行为与人格健康发展。

表12关于孙辈和父辈交流话题的调查

项目

身体健康

学习成绩

生活琐事

学校的事

你新进的变化

其他方面

频数

24

41

29

17

11

3

比例(%)

38.7

66.1

46.8

27.4

17.7

4.8

4.1.2孙辈有孤僻、内向、人际关系交往力差等性格和心理缺陷

表13对孙辈的性格调查

项目

活泼开朗

冷静稳重

大方热情

害羞

冲动

易焦虑

易毛躁

不合群

频数

16

7

9

11

8

4

6

2

比例(%)

25.8

11.3

14.5

17.7

12.9

6.5

8.1

3.2

农村隔代教育中,由于祖辈的无暇照管孙辈衣食起居之外的事宜,父辈的长期关怀缺失,家长的足够的关注与指导,对处在性格及情感逐渐变化的关键时期的孙辈来说,无疑是较为消极的因素,这极易让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孤僻,从而间接影响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限制他们的正常人际交往能力。

45.2%的孙辈在调查中表明自己很害羞、内向、脾气冲动、易焦虑毛躁,还有3.2%的孙辈表示自己不合群。

(见表13)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好的占调查总体的4.8%,还有32.3%的孙辈也仅仅是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

当询问到他们在遇到委屈时一般向谁倾诉时,17.7%的孙辈选择自己闷在心里。

在问到他们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原因时,有18.2%的孙辈表示他们害怕处在人群中,13.6%的回答说是不想和大家说太多话。

4.1.3孙辈行为偏差,自我控制力较差

7岁之前完全由祖辈照管的孙辈占71%,多数优势被祖辈照管好几年。

而这个阶段对孙辈来说,不管是身体成长还是习惯养成,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