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3251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docx

《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docx

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

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拓宽教师补充渠道,采取紧缺学科教师和高中教师直接招聘、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和教师补员招聘等多种渠道补充教师队伍,极大地缓解了我市教师队伍紧缺局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数量基本满足需求。

同时,认真组织实施教师“国培计划”,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学习,努力提高教师队伍业务能力。

清理借用教师,制定教师调配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职称评定办法等规范教师队伍管理。

在农村新建学校中规划建设教师周转房,部分县区建立了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师津贴,教师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待遇得到提高,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十一五”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是教师队伍数量大幅增加。

不断拓宽教师补员渠道,加大教师补员力度。

自2004年以来,面对教师队伍紧缺现状,采取紧缺学科教师和高中教师直接招聘、实施特岗计划和教师补员招聘多种渠道补充教师队伍。

从2005年起,全市以每年不低于2000名的速度补充中小学教师,到2013年共招聘教师17323名。

专任教师从2006年的40936人增加到2013年的50835人,净增教师9899人。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普九”要求。

二是教师队伍结构改善,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实施教师招聘,大量减少代课教师。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得到改善,教师队伍来源广泛,活力增强,素质得到提高。

同时,认真组织实施教师“国培计划”,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学习,实施校长队伍全员培训,全市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4.36%,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85%,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7.76%,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88%。

三是教师队伍管理进一步规范。

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教师调配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职称评定方案等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并组织对借用教师进行清理归队和完善相关手续。

四是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在农村新建学校中规划建设教师周转房,部分县区建立了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师津贴,提高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待遇,教师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广大教师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兢兢业业、勤奋工作,推进了教育的发展。

二、市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历史欠账大,自然条件差、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教师队伍建设不适应教育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新要求。

(一)教师招不来、留不住,教师队伍不稳定。

一是教师队伍总量仍然不足。

全市现有普通高中学校45所,在校学生97450人,专任教师4564人,师生比1:

21.35;普通初中175所,在校学生279410人,专任教师14205人,师生比1:

19.66;小学1885所,在校学生588368人,专任教师28937人,师生比1:

20.33;幼儿园175所,在校幼儿96790人,教职工2567人,师生比1:

37.71。

全市普通高中师生比低于省定标准8个百分点,幼儿园师生比则仅为省定标准的1/4。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等部门关于制定我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2〕52号)和《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按师生比最低限(幼儿园1︰10、小学1︰23、初中1︰18、高中1︰13.5)计算,全市应有高中教师7218人,初中教师15522人,小学教师25581人,幼儿园教师9679人,合计需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人数58000人,实有51214人,目前全市中小学幼儿教师缺员高达7165人。

总体看,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虽然基本达到省定师生比,但城乡学校分布不合理,学科结构不合理。

特别是难以撤并的“一师一校”难以按标准师生比测算,个别班级虽然学生人数较少,但仍需一名教师。

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市学前教育阶段在校幼儿将达到12万人左右,小学在校学生将稳定在60万左右,初中在校学生在30万左右,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将达18万人以上,高中阶段在校生将增加(8万多人),全市共需增加教师10000余人,教师队伍缺员十分明显。

二是招不来、留不住现象明显。

由于自然条件差,教师待遇低,特别是边远农村地区学校生活条件艰苦,我市教师招聘存在招不来,留不住的情况。

2012年计划招聘教师3672人,实际招聘到位教师2674人,占招聘计划的72.8%。

其中,紧缺教师计划招聘769人,实际招聘499人,占招聘计划的64.88%;特岗计划招聘1456人,实际招聘仅909人,占招聘计划的62.43%;2013年已实施的紧缺教师计划招聘624人,实际招聘291人,占招聘计划的46.63%。

教师招不来现象突出。

我市实施的紧缺教师招聘是教师招聘的一大优惠政策,但每年紧缺教师招聘任务都难以完成,有的学校教师招聘到位后,短期就自动离职。

仅2012年全市减少教师就达1810人。

其中退休、死亡等自然减员600人左右,自动辞职、改行、调往市外等近1200人,占减员数的66.29%。

2013年1-10月已减少教师2208人,其中辞职373人,改行480人,提前退休603人。

镇雄县2011年以来,共招聘中小学教师1185人,但流失数却高达1302人。

彝良县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增教师211名(含23名高中教师),而减员达214人,教师数量呈负增长趋势。

(二)分布不均,结构性缺编突出。

教师区域分布、校际间分布上失衡,城镇学校及交通、生活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相对较多,部分学校出现超编,但存在“学非所教、教非所学”现象。

而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缺编严重。

各阶段教育教师数量不平衡,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音、体、美、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紧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较少。

(三)教师编制管理、调配管理不规范,导致教师隐性流失。

教师编制管理未实行动态管理,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调配管理不规范,有的超编进人。

借用到非教育单位的教师多,有的存在吃空饷的情况。

部分年轻教师将考教师当做改行的跳板,不钻研业务,想尽办法往条件较好的学校流动或是花大量的精力去考公务员。

部分教师因待遇偏低,工作生活条件差,工作压力大,个人发展看不到希望等原因出现“职业倦怠”。

同时由于长期的贫穷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办学条件差以及教师自我充电、更新知识的意识不强,部分转正的民办教师业务水平不高。

全市农村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偏低,存在知识老化、观念落后,教育模式刻板,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与现代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教育教学工作处于维持状态。

部分特岗招聘的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新教师缺乏教师基本技能,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四)学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学校,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学校,存在教师管理不到位或缺位现象。

有的学校校长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低,关心教师的生活学习、专业成长不够。

一些学校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考核中存在主观评价、情面因素等,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平均化,没有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实效性,不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对策及建议

(一)规范教师编制管理,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

根据《义务教育法》关于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体制,推动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县级人事行政部门对县区内公办学校教职工人事管理实施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

县区教育局负责教师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市、县区教育局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考聘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二是落实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实行编制倾斜政策。

同一县区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每两年一次的动态管理,依据各阶段学生数量的变化,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教职工编制标准进行调整,使教师编制与教育发展相适应。

新增编制优先用于补充农村幼儿园教师、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普通高中教师,使所有农村幼儿园正常教学,中小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

三是要强化教师调配管理。

按照“专业对口,岗位对等,有编进人,有岗进人,选调为主,从严把关”的原则,进行教师调配管理。

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严禁教职工在编不在岗。

坚决清理并归还被占用的教职工编制,对各类在编在册不在岗人员要限期归队或与学校脱离关系。

未经教育、人事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跨单位、跨乡镇、跨学校借调在职在编教师。

教师选调主要以公选形式进行,学校教师调动由各学校年初提出进人计划报县区教育局审核,各学校进人时空编的多数指标要实行公选。

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教师数量基本满足,结构合理,分布合理,素质提高。

(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

一是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

每年拿出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的一部分资金,在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建设具有公寓性质的教师周转房,解决教师安居问题。

教师宿舍的产权属于学校,教师可有偿租用,工作调动后随即搬离。

各级政府应在乡村教师住房建设上给予特殊政策,保障建设用地,落实各项优先、优惠政策。

同时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教师住房供给体系,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等多种渠道,解决教师住房问题。

二是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建立边远农村学校教师津补贴制度。

适当提高农村学校(含教学点)中、高级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

对到村级以下小学任教的本科毕业生,优先转正定级。

对在偏远贫困地区连续长期从教的教师子女在市内就学、就业招聘考试等方面予以照顾。

(三)加大普通高中、幼儿教师招聘力度,改善义务教育学科教师结构。

一是继续实施高中紧缺学科教师直接招聘政策,提前部署,提前计划,提前招聘,按照学科需要科学设岗。

同时进一步加大学院定向免费师范生教育工作,加强免费师范生学习情况跟踪管理,确保普通高中教师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二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招聘坚持“控制数量、盘活资源、改善结构”的原则,以实施中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为主,义务教育教师数量充足或剩余的县要盘活资源,通过培训、特长利用等方式,逐步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的现状。

三是加大学前教育教师招聘力度。

鼓励中职学校创造条件,开设学前教育专业,通过联合办学等形式,培养专科学历的农村乡镇、村幼儿园教师。

四是实施大学毕业生从事教育学费代偿政策。

积极鼓励本科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凡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具备本科学历的毕业生自愿到我市村及村以下小学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由县区财政给予学费代偿。

(四)实施城镇教师任(支)教服务期制度和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制度。

一是城镇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要与农村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形式,落实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市直各学校要与农村学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各县区要统筹开展本县区的城镇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工作。

二是参加支教的教师人事关系不变,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参照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补贴标准和报销制度执行。

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农村学校任(支)教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三是按照“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城乡互动、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县区内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和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要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教,严格按照《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规范教师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

二是成立教师培训管理机构(教师培训管理科),组织进行经常性的师德师风教育和督查评议,在教师晋职、晋级、评优、评先、聘任等方面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三是建立学校领导班子考核评价机制。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对群众反映强烈、存在较多问题的中小学领导班子进行整顿,切实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四是大力开展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活动,提高农村教师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的比例,充分发挥优秀教师激励、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七)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一是农村中小学校必须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规定,每年拿出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切实保障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和全员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要推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

重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整合县区教研室、电教室、教仪站及辖区学校优秀师资,建设一支由专家学者、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和专职培训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合理流动的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

三是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培训模式,坚持因地制宜、以校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建立教师校本培训考核检查制度,切实落实学校在承担校本培训中的责任;充分发挥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网络等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促进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提高培训效益。

四是全面实施“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培训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培训,3年内对全市农村教师(校长)轮训一遍。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选派中小学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挂职学习锻炼。

邀请教育发达地区优秀老师到授课,进一步转变我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五是继续开展“国培计划”、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确保每位高中教师都接受过高中各年级新课程内容的培训,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抓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建立一批名师工作室。

(八)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督查力度。

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对县督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现代教育示范学校”评估的范围。

适时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并把督导检查结果作为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