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268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docx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上期科学教案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

1、植物的身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一.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

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

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

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

4.概括。

归纳:

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5.学生竞赛:

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根和茎的奥秘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根

1.(出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

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认识直根和须根)

三.活动   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猜测)

2.提出问题:

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组装实验装置。

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四.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

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

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

4.设计实验:

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6.回家做实验。

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

(学会横切、纵切)认识导管,明白植物茎能运输水。

五.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根有吸水,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

3.神奇的叶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进行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

一.教学导入

动物和人类的生活都离不开食物,那么植物的“食物”从哪里来?

(学生回答)

你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已经知道,可科学家们确用了200多年的时间才解开这个秘密,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历史。

二.学习科技史(接受式探究)

1.出示的课件讲述海尔蒙的实验。

(接受式探究)

分析:

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来自哪里?

结论:

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一定是从雨水中获得的…

2.课件讲述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分析:

小老鼠的生存与什么有关?

结论:

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浊之气,使空气变新鲜,“污浊之气”是二氧化碳(讨论得出:

查资料知道变新鲜的是氧气,氧气可使小老鼠生存。

3.小结:

从这两个实验中你学到了什么?

从上述两个实验中学到了科学设计实验的智慧,也懂得了科学研究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三.活动1植物与阳光

1.过渡:

植物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

2.观察树木向阳面与背限面的长势

3.提出猜测:

植物生长可能与阳光有关?

4.设计实验:

选两盆同样的豆科植物。

一盆放阳光下,一盆放黑暗中,观察一周,每天测好高度,作好记载。

5.课后或回家做实验,下周同一时间将植物带来比较,交流。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按要求摆放在相应位置。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每天做好记录。

交待记录注意事项。

第2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

1、动物的特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动物有关特征的科学事实。

2.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方面来进行研究。

3.能将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并且能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一、教学导入

1.请学生看单元页思考:

美丽的大自然除了多恣多彩的植物外,还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动物。

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看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提问:

你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么?

3.要对动物运动的特点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从下面的游戏开始吧!

二、活动1   模仿动物的运动

1、说一说,动物的运动各有什么特色?

2、模仿动物的运动。

要求:

选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进行模仿。

方法:

每四大组,每组派一名代表,然后评比。

3、思考:

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的关系稍作阐述。

4.将课前查的资料和大家进行交流,补充动物趣事的表格。

三、活动2   比较动物的生活环境

1、学生观看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

要求:

请说出它们各自生活环境,并比较其不同。

2、交流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的关系。

以禽鸟类为例启发学生将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之间联系起来分析,出示:

鸭足、鸡足、鹰足、鹤足,讲出它们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它们的足,从中发现规律。

扩展至更多动物,请学生根据习性简说它们的形态构造和特点。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动物,通过游戏和看课件,了解到了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是为了动物更好地生存。

放学后,请同学们去搜集动物捕食方面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2、水族的公民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认识鱼的外形特征,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描述。

一.活动1  观察鱼

1.观察鲫鱼,找外表特征。

2.观看视频,找鱼类特征。

3.讨论特征与水中生活的作用。

鱼鳍:

游泳

鱼鳃:

呼吸

鱼鳞:

保护

二.活动2   研究鱼

1.再次观察,自主提问。

引出问题:

鲫鱼的嘴一张一合,是在喝水吗?

2.讨论实验设计。

3.江报实验设计方案。

4.交流、完善你们准备研究什么?

需要什么材料?

打算怎么做?

做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要求:

实验的时候请把实骤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研究报告上。

5.进行实验

6.汇报实验发现

7.补充资料,加深理解,鱼鳃可以过滤水中的氧气。

当水经过鱼鳃时,水中的氧气就渗入到了鱼体内,而二氧化碳就和水一起排出了体外!

三.拓展部分:

1.欣赏金鱼

2.拓展作业:

搜集其其它水生动物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3.吃奶长大的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自主探究哺乳动物与哺乳方式相适应的器官特征。

2.能细致、敏锐地进行观察,能结合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并据此开展更为深入地观察。

3.能根据观察记录和搜集的资料归纳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并据此判别其他动物是否为哺乳动物。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兔子吗?

谁来说说?

2.兔子是否吃奶长大?

二.活动1  观察兔子

1.为了解决兔子是否吃奶长大这个问题,老师将哺乳期的母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带进了课堂,让我们来观察吧。

提出观察的要求:

保持教室安静,边观察边记录,观察两个方面:

兔子的外型;兔子的乳头和吃奶的过程。

2.观察后的情况交流。

3.归纳:

兔子是由兔妈妈生下来,吃兔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

4.还有那些动物也具有兔子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看课件)

5.归纳特征并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

像兔子、牛、熊猫这样由兔妈妈生下来,吃兔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我们叫它哺乳动物。

三.活动2、哪些是哺乳动物

1.下面的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

为什么?

(学生根据资料回答)

海豹     蝙蝠    犀牛

青蛙     鳄鱼   海豚

2、找生活中的哺乳动物?

并说理由。

 

4、飞翔的精灵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飞翔的动物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对比观察,能发现鸽子、蜻蜓、蝙蝠等飞行动物翅膀的特点。

3.能设计实验探究鸟类羽毛的奥秘,能搜集有关鸟类形态结构特点的资料证实它们更擅于空中飞翔。

一.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水中游的,地上走的和跑的,今天一起来研究天上飞的。

(板书:

飞翔的精灵)

讨论:

什么动物可以称为“飞翔的精灵”?

二.活动1  观察翅膀

1.(出示鸽子、张开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标本。

)观察鸽子、蜻蜓、蝙蝠翅膀,找出各自翅膀的特点。

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

鸽子翅膀:

面积大,正羽形成结构繁密的平面,下面有密密麻麻的绒羽。

蜻蜓翅膀:

狭长,膜质,前后翅长短相等,体表没有羽毛。

蝙蝠翅膀:

由连前肢,后肢,尾部之间的皮膜构成的,体表也没有羽毛。

2.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羽毛的秘密。

3.研究鸽子的羽毛

学生设计实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羽毛问题。

教师发放器材和羽毛,学生研究。

汇报、交流后教师小结。

三、活动2  搜集鸟的适合飞行的形态特征的资料

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鸟类形态结构特点的资料。

2、课堂上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3、教师在交流中适时出示鸽子骨骼和其他材料,补充、丰富学生的证据。

四、总结

动物的飞翔,离不开与它运动方式相适应的身体构造。

5、珍稀动物的保护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引下自主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搜集关于珍稀动物及已有保护措施的资料。

2.在交流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简洁、明了地表述,能认真倾听、客观评议。

3.能应用搜集的资料制作简报并进行动物保护的宣传。

一.教学导入

今天我们这节课让我们来开一个交流会,了解珍稀动物的保护。

二.活动1   搜集珍稀动物的资料

1.初步了解我国濒临变绝或已经灭绝动物的名称及特点。

2.讨论动物减少的后果

3.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活动2   保护动物

1.了解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狩猎……

2.阅读指南车信箱: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没川县境内,是保护大熊猫的。

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3.制作保护动物的简报。

4.张贴简报。

第3单元声音

1辨听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的声音分类,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题。

2.通过辨听声音的有关活动,获取提出声音与物体相关的假设的事实。

3.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

一.教学导入

 歌声、琴声、雷声、机器声…

有的让人心旷神怡,

有的令人心烦意乱。

声音世界丰富多彩!

声音世界奥秘无穷!

……

声音我们都很熟悉,可是我们都知道声间产生的奥秘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声音王国,交流我们听到过的声音,分辨这些声音差异,找出发出声音的对象。

二.分辨声音

1.学生倾听不同大小的锣声,高低不同的鼓声和锣声,同一强琴弹奏出结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们从听觉上感性的了解声音的大小和高低之间的差异。

2.让部分学生想出办法让乐器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

注意要求先让学生对比同一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再对比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要求将信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记录表。

 

大小

高低

3.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物体会发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

(建构“音量”、“音调”概念。

4.用其他物体发出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

三.猜一猜发声物体的名称

我们来做一个猜声游戏,先展示放在讲台上的物品,再要求全班学生背向讲台,教师分别敲击讲台上的物品让其发怕同学们猜发声的物品的名称。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发声物体的实验;

2.能通过对不同的发声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3、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一.教学导入

 今天老师为每一小组带来了一件礼物,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是什么东西?

猜对了才准睁开眼哟,(敲鼓)大家一下就猜到了,说明大家对鼓声很熟悉,除小鼓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声音。

今天,就让我们做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使物体发声

1、要研究声音,就得制造声音,把老师给你们的小鼓拿上来,就鼓和你们身边的器材(尺子、文具、鼓)让它发出声音,并观察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2、交流:

你让什么发声了,看到了什么现象?

3、猜测:

这些物体发声了,我们也看到了它们都动了,你认为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有关?

三.观察发声的物体

1.同学们都说声音的产生与动有关,让橡筋发声,看看它是不是在动?

如果动,仔细观察,它的动有什么特点?

2.橡筋发声了,它动了,它的动我们看得很清楚,但是有一些物体发声时现象不十分明显,如我们先前的鼓,再如音叉,你能否有办法让他们发声时的现象体现得更明显,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一些。

3.小组讨论,交流后完善方案。

4.学生动手探究。

5.汇报、交流。

6.归纳小结: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

四.探究液体、气体发声

1.教师演示液体发声实验:

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2.气体发声实验。

五.归纳概括(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观察事实,对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作出猜想与假设。

2.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发现空气、水、一些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一.导入

 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

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我们耳朵的呢?

二.活动1   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1.依据生活中的现象,你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

 2.学生猜想: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物体传播。

 3.对每类猜想进行实验设计:

汇报、交流、完善。

4.学生进行实验。

具体每类实验可以分别按以下探究方式进行。

(1.)固体:

范例引领(可用教材P32第一幅实验场景图:

桌面和空气传声情况的对比实验作为范例)→选定探究材料→按小组制定实验计划→小组合作实验→小组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归纳总结出: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2.)水或液体:

第一个过程:

教师出示材料直观启发学生(石子、铃铛、水、水槽等)→学生讨论实验计划→发放实验材料→实验→汇报交流→得出初步实验。

第二个过程:

教师出示音乐贺卡(或收音机)和塑料袋→提出探究问题→假设→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音乐贺卡在水中和空气中传出的声音对比)→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空气:

提出探究问题→假设→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对比玻璃罩中的闹钟在抽气前后抽气后传出的铃声)→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三.小结

4.控制声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控制声音的研究,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出自己在控制声音方面的想法。

2.尝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声音的控制(放大和减小)问题。

一.谈话导入

声音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美妙的声音让人感到舒服,而有些声音却让我们感到烦躁不安,有些声音我们要使它变大,有些声音我们要尽可能使它减弱,那么我们怎样来控制声音呢?

二.活动1  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1、哪些情况下,我们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2、带着问题阅读教材34页中的4幅放大音量的场景图,启发学生寻找放大音量的主要办法:

与声源、传播途径、传播距离、人耳处等因素有关。

3、交流方法:

学生交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的设想和办法。

4、亲身体验: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用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

5、总结提升;交流活动中的发现,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使声音变大的方法。

三.阅读材料:

噪声

1.阅读

2.哪些声音是噪声,噪声有哪些危害,控制噪声的意义。

3.激发学生产生自觉保护声音环境的动机。

四.活动2 控制噪声

1.教材35页的5幅图中,用到了哪些办法来减少噪声?

2.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3.学生交流分析结果

4.师生共同归归纳减少噪声的途径或方法

5.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办法减少噪声。

第四单元 信息的传递

1、信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搜集有关信息传递史的资料。

2.能够制作资料卡片。

一.教学导入:

1.谈话:

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与外界沟通,互相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思。

2.课件中出示生活中几种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的图片,提问:

图片中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3.我们还不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让我们通过搜集资料来了解吧!

二.活动1  搜集信息传递史的资料

1.学生搜集资料:

教师分发给每组相应书籍,让每组学生查找,信息传递方式。

2.进行资料的汇报:

你们组都搜集了哪些资料?

3,交流:

这么多传递信息的方式,你能对它进行简单的分类吧?

4.课后完善:

除了刚才大家搜集到的这几类方式,还有一些我们没有找到,请同学们回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搜集。

(在课堂上没搜集到的或搜集不具体的由老师作详细交待,提供相关网络或书籍名)

5.指导制作资料卡:

教师出示空白资料卡,指出资料卡内容要点应突出此种传递方式存在的时间,具体操作方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

具备条件最好配以图片。

6.布置任务:

组内分工,对各类信息传递方式的资料进行补充并制成资料卡。

2.书信和标志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用简单的方法书写密信。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出示简单的传递信息的视频。

(一段是远古人类用语言交流而成功狩猎的视频;另一段是古时候快马加鞭送军情的视频。

2.能说说这两幅场景中传递信息的情形吗?

3.你能说出他们传递信息方法各自的优劣吗?

4.教师小结:

很久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的简单方式传递信息。

这些简单的方式容量小,传递距离短而且不能长期保存,而书信可将信息传递的范围更大,信息传递的量更多,信息传递的距离更远。

二.活动1  写密信

1.过渡:

教师提问:

假若视频中送信员携带的军情十分重要,要防止泄露,你有什么好法子?

2.古人很聪明,他们发明了一个好方法—写密信(课件出示古人写密信的过程)

3.你们想不想也学古人的方法,在课堂上来写写密信?

4.学生领取材料进行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

5.活动基本完成时,教师问:

我们的活动有趣吗,此时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6.教师简单讲解写密信的原理。

7.小结:

从写密信的活动中,我们知道这种方式可以用文字传递信息,而且信息的内容可以保密。

三.指南车信箱

1.阅读。

2.了解用明凡写密信的方法。

四.搜集资料

1.过渡:

其实,古人很聪明,除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还有很多其他写密信的方法,你想知道吗?

2.布置任务,课后搜集资料并交流。

3、电报与电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搜集电信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

一.导入

电报和电话的出现可以使人们远距离,快速地传递信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了解电报和电话的历史。

二.活动1 搜集电报和电话资料

1.出示“信息”一课中学生制作的资料卡,按照时间整理出与电抱、电话有关的资料。

2.教师补充资料:

课件出示亨利、莫尔斯发明电报的故事。

3.科学是发展的,只有短短100来年,电话就有如此快速的更新换代,你能回家再查查资料,了解现在最新颖的移动电话有什么特点吗?

(第二节课时进行简单汇报)

三.了解专用电话号码。

1.了解专用电话号码,及其使用的情形。

2.教师讲解随意拨打专用电话号码造成的影响,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电话。

 

4 信息时代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搜集有关信息应用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

2.能合理想象并描绘未来通信。

一.谈话导入:

1.讨论:

信息传递的技术在工作、军事、生活、科技等方面的应用。

(课件出示相应场景)

2.现在,信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

二.活动1  搜集现代信息资料

1.课件出示P47的图片,提问:

这些信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2.让学生出示前段搜集的资料,交流:

你认为现代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3.教师补充介绍较有趣味性的信息传递方式。

4.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称现在进入了“信息时代”?

5.布置任务:

课下搜集你还不知道的现代信息方面的知识。

三.活动2  正确使用互联网

1.交流讨论互联网的作用:

自己曾经利用互联网做过哪些事情,怎么做?

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还希望互联网能发挥哪些作用?

2.正确使用互联网:

(1.)带学生进入电脑教室进行方法指导。

(2.)讲非法网站对青少年的危害,提高学生道德上的警惕性。

四.活动3  畅想未来通信。

1.课件出示:

烽火站传军情、快马传军、电话传信息、互联网传递信息等几种方式。

讨论你通过比较这几种方式,感受到了什么?

2.随着科技发展信息传递方式势必不断更新,未来的人们将怎样传递信息?

3.学生想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第5单元 水的变化

1.不翼而飞的水—烧开水

科学研究

1.会做水沸腾的实验。

2.通过观察测量记录获取沸腾实验中的信息,经过整理、分析解决问题。

科学知识

1.认识沸腾现象。

2.知道水的沸点及沸腾时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汽。

一.导入

我们天天喝开水,烧开水在家熟悉吗?

请大家回想一下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有哪些变化?

指名让学生回答。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可是只有这样一些变化吗?

在烧开水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什么变化,水开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今天老师为各组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也来烧一次开水,好不好?

(板书:

烧开水)

二.活动  烧开水

1.定性观察。

(1)明确实验目的

(2)认识实验装置

(3)动手前的提示:

1、静静观察记录变化。

 2、注意安全

(4)学生实验

(5)根据记录汇报

2.定量观察

(1)提出问题:

水沸腾后温度是多少?

温度会继续升高吗?

水会少吗?

(2)设计实验方案

(3)交待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沸腾时的度数,水有没有变化,注意安全。

(4)学生实验

(5)停止实验:

水少了吗?

少了的水哪儿去了?

是不是真的不翼而飞了呢?

三.分析析整理:

1.教给学生分析方法

2.学生讨论,交流

3.总结:

今天,我们烧了两次开水,知道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汽,同时,我们也认识了沸腾这一现象,知道水沸腾后尽管再加热,温度也不会上升。

四.拓展:

回家用纸杯烧开水

2.飞回来的小水珠

科学探究

1.能制定较规范的研究计划来指导研究杯盖内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2.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会控制实验变量。

3.会分析对比实验的因果关系,得到水蒸汽遇冷凝结的结论。

4.能用实验来探究云、雾的成因。

一.实验导入

实验:

教师在杯子里倒入开水,让学生观察杯盖后,再将杯盖盖在杯子上,1-2分钟后再打开杯盖,让学生观察杯盖内的小水珠,提问:

你能猜想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活动1 研究小水珠的由来

1.教师引导:

水被加热时,水可以变成水蒸汽,那么水蒸汽遇冷后,会变成水吗?

2.学生猜测:

小水珠是水蒸汽变的。

3.设计实验方案:

4.讨论、交流、完善:

明确:

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培养器内的水的温度有不同,其他条件都一样。

5.学生实验

6.交流实验结果:

1号培养器倒入热水没有水珠。

2号培养器倒入冷水有水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