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63475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7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一第15章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无机物(水、无机盐),有机物(蛋白质、糖类、脂质、核酸)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3.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还原糖有: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

0.1g/ml的NaOH乙液:

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

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本实验必须水浴加热.现象为:

砖红色

(2)蛋白质的鉴定

试剂:

双缩脲试剂(A液:

0.1g/ml的NaOHB液:

0.01g/ml的CuSO4)

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颜色变化:

紫色

(3)脂肪的鉴定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①切片要薄②酒精的作用是:

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颜色变化:

橘黄色或红色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C、H、O、N有的含P、S)

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

氨基酸结构通式:

氨基酸的判断:

①同时有氨基和羧基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

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氨基酸的结合方式: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

肽键(—CO—NH—)

3、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结构物质,如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

如绝大多数酶③运输载体:

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④(信息传递)调节作用:

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⑤免疫功能:

如抗体等

4、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5、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③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

18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C、H、O、N、P)

1、核酸的种类:

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2、核酸的功能:

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遗传物质

3、基本单位:

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类别

DNA

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

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碱基

腺嘌呤(A)鸟嘌呤(G)

胞嘧啶(C)胸腺嘧啶(T)

腺嘌呤(A)鸟嘌呤(G)

胞嘧啶(C)尿嘧啶(U)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原核、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核酸的分布: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拟核中。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5、实验: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原理:

甲基绿+DNA—绿色吡罗红+RNA—红色

(2)盐酸的作用: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

(C、H、O)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分为:

单糖(不能水解):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二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

2、脂质: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主要功能

脂质

脂肪

C、H、O

主要储能物质

磷脂

(N、P)

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固醇

胆固醇

细胞膜成分,参与脂质运输

性激素

维持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维生素D

有利于Ca、P吸收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1、水

存在形式

含量

功能

联系

自由水

约95%

1、良好溶剂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它们可相互转化;

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结合水含量越高,抗性较强。

结合水

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2、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

叶绿素(Mg)、血红蛋白(Fe)、甲状腺激素(I)等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1、细胞膜的成分: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约50%,磷脂最丰富)和蛋白质(约40%)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2、膜上蛋白质的作用:

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上的多糖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

二、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①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建立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②相邻两个细胞的下薄膜接触;

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结合。

③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如高等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

三、实验: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实验选材:

哺乳动物或人成熟的红细胞

选材原因:

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②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2、实验原理:

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的浓度,如果把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就得到细胞膜了。

3、实验方法:

见教材P41

四、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和功能

1、主要成分:

纤维素和果胶

2、功能:

支持和保护

3、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的区别:

成分不同,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

1、细胞器概念:

细胞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

2、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差速离心法

二、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线粒体

分布:

动植物细胞都有

形态:

线形、棒状、哑铃状

外膜

结构:

双层膜内膜:

向腔内折叠形成嵴,扩大膜面积内膜和基质中含有多种与

基质:

含少量DNA、RNA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成分:

脂质、蛋白质、DNA、RNA

功能: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及幼嫩茎的皮层细胞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双层膜内膜

基粒:

类囊体堆叠而成,分布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

含少量DNA、RNA,还有许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3、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①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②扩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

③细胞内的物质运输通道

4、高尔基体

分布:

结构:

单层膜,扁平的囊状结构,有小囊泡

功能:

①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②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

③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核糖体

真核、原核细胞都有

无膜结构

合成蛋白质,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分类:

附着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

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内蛋白质

6、溶酶体

单层膜的小球型

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7、液泡

主要分布在植物细胞中

单层膜的泡状结构

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多种物质,

①可以调节植物细胞的内环境,

②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8、中心体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

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丝有关

三、有关细胞器的各种分类

1、根据膜的层数分类

单层膜的细胞器: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双层膜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2、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

3、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中心体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液泡和叶绿体

4、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

5、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四、实验: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对线粒体进行染色:

健那绿染液(将活细胞中线粒体进行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五、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1、合成场所:

核糖体

2:

、合成和运输过程: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3、能量供应:

线粒体

六、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各种生物膜的联系:

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3、生物膜系统的作用:

①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③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分布

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的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二、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三、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双层膜):

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染色质: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核孔: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染色体和染色质

构成分裂前期:

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

DNA+蛋白质染色质染色体

分裂末期:

解螺旋,变细长

关系: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下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存在状态。

四、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控制细胞质中的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细胞核细胞质

为细胞核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遗传和代谢的基本单位,细胞只有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第四章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半透膜:

一些物质(一般是水分子物质)能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选择透过性膜:

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小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

细胞膜就是选择透过性膜

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但半透膜不是选择透过性膜。

一、渗透作用

1、概念:

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的现象。

2、条件:

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

3、原理

溶液A浓度大于溶液B,水分子从BA移动(A中水分子的浓度小于B中水分子)

溶液A浓度小于溶液B,水分子从AB移动。

(A中水分子的浓度大于B中水分子)

归纳:

水分子可以自由进出,并且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的。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高浓度溶液中:

由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低浓度溶液中:

由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的浓度 红细胞吸水膨胀。

在等渗溶液中:

由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的浓度红细胞吸水和失水动态平衡。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三、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细胞壁:

全透性

①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原生质层(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选择透过性

液泡(细胞液):

具有一定浓度

细胞吸水的方式

吸胀吸水原理:

靠细胞内的亲水性物质(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吸收水分

细胞结构特点:

没有形成大的中央液泡

举例:

未成熟植物细胞、干种子等

渗透吸水条件:

成熟的中央有液泡的植物细胞

原理:

具选择透过性膜和浓度差

细胞质有大液泡;

细胞壁具全透性;

原生质层具选择透过性;

实例:

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液具有一定浓度。

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吸水。

实验验证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细胞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3)装片制作方法步骤:

1、滴清水2、取材3、平展4、盖盖玻片5、显微观察:

先低倍后高倍6、滴0.3g/mL蔗糖溶液观察现象7、滴清水再观察现象

四、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23(P63)

I-比血液高20—25倍结论:

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实例2水稻番茄吸收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P63结论:

细胞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实例3结论:

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出和输入有选择性。

P64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而且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

生物膜的概念:

指细胞内所有的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核膜。

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选择透过性。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生物膜的结构特性:

一定的流动性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P66提出:

生物膜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统一的静态结构,称为“三明治”结构模型也称为“单位膜模型”

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得出结论: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P67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新的生物膜模型——流动镶嵌模型P68,为多数人所接受。

流动镶嵌模型结构和成分:

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存在方式:

镶嵌.横跨;

如结构蛋白、载体蛋白、受体蛋白、外膜上的糖蛋白等)。

糖被(包括糖蛋白和糖脂;

作用:

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糖蛋白具有润滑和保护的作用)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

3、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

(其分子的运动有多种形式)

4、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也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5、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

(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运输速度

自由扩散:

(简单扩散)特点: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水、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甘油、乙醇等脂溶性物质曲线表示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特点: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如: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浓度差

曲线表示(一定浓度范围内)

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需要能量;

Na+、K+、Ca2+、Mg2+等离子通过细胞膜;

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

O2浓度

温度

为了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体主要靠主动运输来获取营养物质。

主动运输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膜的主动运输是活细胞的特性,它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主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胞吞(如白细胞吞噬病菌)P72

2.胞吐(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P72

胞吞和胞吐进行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胞吞和胞吐与主动运输一样也需要能量供应,如果分泌细胞的ATP合成受阻,则胞吐作用不能继续进行。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剂。

(少数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们被称为“核酶”)。

2、特性:

催化性、高效性、特异性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PH:

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

(2)温度: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

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

另外:

还受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功能: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注:

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

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

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2、结构:

中文名: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

构成:

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简式:

A-P~P~P

(A:

腺嘌呤核苷;

T:

3;

P:

磷酸基团;

~:

高能磷酸键,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相当脆弱,水解时容易断裂)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ADP+Pi+能量

(1)向右:

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

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

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对概念的理解

反应底物:

糖类(主要)、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

场所:

细胞内

产物:

生成CO2及其他产物

实质: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类型: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实验原理:

⑴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⑵CO2的检测方法

①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⑶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2、实验装置

有氧呼吸装置无氧呼吸装置

装置中NaOH的作用:

除去空气中的CO2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

检测CO2的产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

产生的CO2的多少可由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以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来判断。

3、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

条件

澄清石灰水/出现的时间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有氧

变浑浊/快

无变化

无氧

变浑浊/慢

变灰绿色

4、对比实验:

设置两个或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试验。

三、有氧呼吸

1、场所:

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2、线粒体的结构:

略(见第三章第二节)

3、条件:

有氧的参与、多种酶催化

4、最常利用的物质:

葡萄糖

5、反应式:

6、过程: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C6H12O62丙酮酸(C3H4O3)+4[H]+能量(少)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C3H4O3)6CO2+20[H]+能量(少)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上24[H]+6O212H2O+能量(大量)

7、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四、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

2、条件:

不需要氧参与、需要多种酶的催化

3、最常利用的物质:

4、反应式

酒精式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少)

乳酸式无氧呼吸:

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少)

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