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3510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

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分析暨2008年高考物理复习

n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n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n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n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分析暨2008年高考物理复习

成都七中杜锋

一、相关抽样数据

2007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综合成绩统计表(全体抽样统计)

类别:

理科

抽样人数:

1836

I卷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系数

标准差

区分度

1

6分

4.931

0.8218

2.296

0.4077

2

6分

4.010

0.6683

2.825

0.3670

3

6分

3.627

0.6045

2.934

0.3049

4

6分

4.837

0.8062

2.372

0.3105

5

6分

1.631

0.2718

2.669

0.2088

6

6分

4.471

0.7452

2.615

0.4800

7

6分

4.173

0.6955

2.761

0.5887

8

6分

4.546

0.7577

2.571

0.3898

9

6分

4.951

0.8252

2.279

0.3596

10

6分

2.212

0.3687

2.895

0.4448

11

6分

3.739

0.6232

2.908

0.5009

12

6分

3.967

0.6612

2.840

0.3832

13

6分

3.660

0.6100

2.926

0.4483

总分

78分

50.755

0.6507

16.549

14

6分

4.850

0.8083

2.362

0.2978

15

6分

2.529

0.4215

2.963

0.3715

16

6分

3.029

0.5048

3.000

0.2697

17

6分

4.980

0.8300

2.253

0.4878

18

6分

2.588

0.4313

2.972

0.4830

19

6分

4.069

0.6782

2.259

0.4968

20

6分

3.600

0.6000

2.399

0.4816

21

6分

1.699

0.2832

2.703

0.2186

总分

48分

27.345

0.5697

10.314

I卷总分

126分

78.100

0.6198

24.134

II卷

II卷

22

(1)

6分

2.763

0.4605

2.183

0.4552

(2)

4分

3.046

0.7615

1.344

0.4933

4分

1.218

0.3045

1.624

0.4673

3分

1.260

0.4200

1.185

0.0109

总分

17分

8.286

0.4874

3.861

23

(1)

8分

4.472

0.5590

2.950

0.5962

(2)

8分

4.189

0.5236

3.243

0.6577

总分

16分

8.661

0.5413

5.557

24

(1)

6分

3.157

0.5262

2.451

0.6321

(2)

6分

2.937

0.4895

2.673

0.6366

(3)

7分

1.733

0.2476

2.711

0.5559

总分

19分

7.827

0.4119

6.657

25

(1)

5分

1.185

0.2370

1.602

0.3923

(2)

10分

1.383

0.1383

2.682

0.4668

(3)

5分

0.187

0.0374

0.774

0.2642

总分

20分

2.755

0.1378

4.031

26

(1)

4分

2.563

0.6408

1.463

0.5090

(2)

8分

3.641

0.4551

2.051

0.4605

(3)

2分

1.165

0.5825

0.984

0.4500

(4)

4分

1.836

0.4590

1.063

0.5234

总分

18分

9.204

0.5113

3.875

27

(1)

4分

2.263

0.5658

1.684

0.5743

(2)

2分

1.194

0.5970

0.980

0.4165

(3)

3分

1.698

0.5660

1.482

0.4856

(4)

3分

0.925

0.3083

1.385

0.5542

(5)

3分

1.393

0.4643

1.495

0.5222

总分

15分

7.472

0.4981

4.939

28

(1)

2分

0.560

0.2800

0.897

0.4350

(2)

3分

1.438

0.4793

1.491

0.6348

(3)

3分

1.468

0.4893

1.132

0.5246

(4)

4分

0.842

0.2105

1.529

0.5225

总分

12分

4.309

0.3591

3.992

29

(1)

2分

0.862

0.4310

0.452

0.4335

(2)

3分

1.418

0.4727

0.971

0.3653

(3)

3分

0.325

0.1083

0.930

0.4317

(4)

2分

0.670

0.3350

0.943

0.2444

5分

0.019

0.0038

0.197

0.1013

总分

15分

3.294

0.2196

2.162

30

(1)

3分

1.685

0.5617

0.850

0.3830

11分

4.404

0.4004

3.022

0.4363

(2)

3分

1.236

0.4120

1.190

0.4702

3分

1.045

0.3483

1.074

0.4616

总分

20分

8.370

0.4185

4.369

31

(1)

2分

1.393

0.6965

0.789

0.5589

2分

0.685

0.3425

0.948

0.4352

2分

0.468

0.2340

0.846

0.4788

3分

0.630

0.2100

1.174

0.4276

(2)

4分

1.960

0.4900

1.472

0.4107

4分

1.954

0.4885

1.692

0.4495

3分

0.415

0.1383

0.620

0.4172

2分

0.742

0.3710

0.523

0.3290

总分

22分

8.246

0.3748

5.181

II卷总分

174分

68.424

0.3932

31.287

全卷总分

300分

146.515

0.4884

51.704

0.9479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系数

标准差

区分度

物理

I卷

48分

27.345

0.5697

10.314

II卷

72分

27.531

0.3824

15.423

总分

120分

54.875

0.4573

23.176

化学

I卷

48分

31.719

0.6608

12.229

II卷

60分

24.279

0.4047

12.145

总分

108分

55.998

0.5185

21.979

生物

I卷

30分

19.036

0.6345

7.071

II卷

42分

16.616

0.3956

8.325

总分

72分

35.652

0.4952

12.834

全卷信度系数:

0.930874|Z|校验值:

0.435

二、物理部分

1、对物理试题的基本评价

2007年是四川省第二次实施自主命题,具有“川味”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的物理试题遵循《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坚持了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择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命题原则,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所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指导思想,注重基础知识,注重全面考查能力,特别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总的来说,试题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过程方法;突出主干知识,引导回归教材;控制试题难度,确保区分度;强调知识应用,体现地方特色。

既注重了“保持稳定”,又体现了“稳中有新,稳中有变”。

试题有一定难度,但没有偏题、怪题。

试卷内容与大纲和教材的主干内容一致。

考查了物理学科的主体内容,全卷考查的知识覆盖了考试大纲中17个单元中的15个(未涉及到电磁场和电磁波、单位制),具有较高的覆盖率,涉及到44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考查了35个,Ⅰ级知识点考查了9个),是131个知识点的三分之一。

这些知识点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学理工类考生所必需掌握的与大学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

各部分知识考查比例为:

力学53分,占44.2%;电学49分,占40.8%;热学6分,占5%;光学6分,占5%;原子物理学6分,约占5%,和大纲和教材内容的比例一致。

特别注重了对牛顿第二定律、力和运动、功能关系、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的设计做到科学严谨、自然完整,正确体现学科内部联系,把物理各部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能够较好地体现出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目标明确。

试题的叙述规范合理,符合四川省现阶段中学教学实际。

能够反映考生现有学习水平和学习潜能。

试题的创新性比2006年有进一步的加强。

试题有鲜明的物理学特点和四川地方特色,既有常规题,也有比较新颖的试题(如22、24、25等题),易中难的比例大约为1:

7:

2,试题与2006年相比总体难度上升。

(2006年Ⅱ卷得分率为0.57,2007年Ⅱ卷得分率为0.38,得分率下降33%)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科学合理,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表现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方面给予了重视。

试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无送分题,整卷难度略大,但试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2)全卷所考查的知识点的覆盖率高,为近几年之最,注重回归教材

在有限的试卷长度中考查了44个知识点,这是非常不易的。

第14题直接来源于教材上的热学演示实验;第15题是教材上《交流电》中习题的引伸、变形和拓展;第16、19题中的各选项都源自教材;第22题第

(1)小题是教材上的分组学生实验。

通过这些试题引导中学物理教学重视教材,在复习中回归教材,落实到教材。

这对促进考生扎实双基,全面复习,减少投机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3)物理试题运用比较常规的物理情景和比较常见设问方式(但常规中见新意,熟悉中有陌生),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

每个试题都有明确的能力立意,对考试大纲中提出的五种物理学科能力分别在不同的试题进行了考查。

如第14、15、16、18、19题侧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如第18题考查考生对概念、公式的适用条件和规律成立条件的理解能力;第17、19、20题侧重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如第17题要求考生在从基本定律开始进行推理的过程中,要避免由于混淆各个物理量的含义而导致推理错误;第18、21、23、24、25题侧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如第23、24题考查考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问题中的物理状态、过程和情景,找出对问题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能力,第25题考查考生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较简单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的能力;第21、22

(2)、25题侧重考查考生的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试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却隐含了对考生能力高低的鉴别。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联系科技,学以致用

第14、15、19题都是具有实际背景的试题;第17题以全国人民都关心、关注的探月的“嫦娥工程”为背景;第25题以考生非常熟悉又喜欢的滑板运动为背景,试题从中学教学和考生实际出发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要关注社会实际,用物理视角观察分析实际问题。

试题贴近生活,关注科技,注重学以致用;重视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注重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的考查;加强了对较复杂的物理过程的分析的考查。

(5)突出学科特点,强调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题与教材联系更加紧密,坚持“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教材”的思想,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实验题的分值为17分,占物理总分的15%。

第22题

(1)问题的实验题来源于学生的分组试验,但又不拘泥于课本有所变化。

既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能力(对实验原理、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能力);,同时又考查了考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本题能有效区分出认真做实验和只做练习不做实验,若学生平时认真做此实验,一定能准确回答。

第22题

(2)问题题第是一个电学的设计性实验,考查考生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突出学科特点,此题比较全面的考查考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此题是难得一见试验好题。

四川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卷是近年来质量较高的试卷,希望能保持下去。

(6)物理试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如下表

表1物理试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查的知识范围

备注

14

6

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关系;内能、热量、做功关系;

热学,中档题

15

6

交流电的产生及规律的应用

电学,容易题

16

6

放射性元素、半衰期、衰反应方程的应用

原子物理学,容易题

17

6

求解月球球的重力加速度,单摆和天体的综合应用

力学,容易题

18

6

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的正确理解

力学,中档题

19

6

光电效应规律、折射率、光速,波长、光子能量综合应用

光学,容易题

20

6

振动和波动图像综合应用

力学,中挡题

21

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的圆周运动

电学,中档题

22

17

1.平抛运动试验

2.用电阻箱测电源的电动势和电阻

力学,电学

中档题

23

16

电磁感应、安培力、平衡的综合运用

电学,中档题

24

19

带电小球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库仑力、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

电学,中档题

25

20

圆周运动、直线运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力学,难题

2、考生答题情况以及反映出的问题

从阅卷情况看,反映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每年高考物理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没有良好物理学习习惯;审题能力,运算能力较差

第23题是一道常见题。

对学生来说,物理情景和设问方式是非常熟悉的,但是有学生还是犯了以下的错误:

①电流的串并联关系不清楚;②力平衡方程只考虑一个安培力;③欧姆定律中电阻关系错误;④审题不仔细,粗心大意,乱用字母,最后结果没有用已知量表达。

该题的得分率为0.536,不是很高。

有较好的区分度,。

把物理成绩中等和中等偏下的考生区分开来

第24题是一道带电物体在电场运动,但要考虑库仑力的问题,看似简单,却要经过深入思考、细致的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3个设问有梯度,由浅入深,又各自独立,互不影响。

考生出现以下的错误:

第一个问:

①没有仔细读题,受力分析漏掉库仑力,造成严重错误,②把写成,③认为水平方向有加速度,画蛇添足,计算错误很多;第二个问:

①把写成②速度为最大的条件叙述错误,如重力等于合力、库仑力等于在重力等;第三个问:

①能量守恒关系或功能关系不清楚,或者理解不深刻,认为电势能的改变量等于库仑力做功或电场力做功,而不是两者之和,②库仑力做功用式子表达,③书写极为不规范,此题的得分率为0.415,该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把物理成绩优秀和中等的考生区分开来。

第25题的是一道以滑板运动为背景经过精心设计的力学综合题,要综合运用圆周运动、直线运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知识求解,物理过程比较复杂,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但此题的设问方式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考生感到入手容易,使低分段考生也能得到一定分数,完全要做正确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此题的得分率为0.147,把物理成绩特别优秀和一般优秀的考生区分开来。

考生出现以下的错误:

①没有认真审题,把题设条件中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当成地面对滑板的支持力,造成第一个问一分未得。

②对研究对象理解不清,无法正确建立动量守恒方程,功能关系方程③运算能力差,无法得出最后结果。

从答题情况看,绝大多数问题是由于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正确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各方面能力不够造成的。

从各题最后的计算结果来看,很多答案不正确而不能得分,暴露出考生的计算准确能力极其薄弱。

(2)实验能力有待加强

考纲对实验能力的重点体现在要求考生在对实验原理理解的基础上,能正确选用有关实验器材,了解实验步骤,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果的能力;能根据要求应用已学过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以及对演示实验和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22题第一个问中:

①很多考生选A或B,表明没有真正理解试验原理,②,电动势和电阻错误,说明考生没有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暴露出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差。

第二个问是考查测量长度的试验,③第三个问,很多考生没有理解题意,暴露出阅读能力差。

实验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实验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切实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3、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物理)的不足与建议

(1)从阅卷的情况来看,试题的思考量和计算量似乎过大,容易挫伤后面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个别试题的叙述是否可以再简练一些,让考生看到物理题愿意下手,敢于去做,而不是放弃。

(3)希望这种风格试卷能够保持下去,使物理试题更具新颖性和时代气息,

4、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启示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择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指导原则,对中学物理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是重中之重,要特别注重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把教材上东西吃准吃透,认真过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养成从基础入手、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合理物理模型的习惯和能力;要特别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认真做好教材中规定的基本实验,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实验迁移能力和设计、解决简单新颖实验情景的能力;提高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考生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考生审题能力和良好的答题习惯,在叙述和分析物理过程、书写物理公式、方程式时使用规范、准确的物理和数学语言,明确各种符号的物理意义,做到思路清晰、叙述准确明了。

三、2008高考物理复习

1.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目标和宗旨是知识结构达到纲举目张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2)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培养物理学科的科学素养;

(3)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

(4)提高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大部分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新知识时往往是陌生的、模糊的,知识是零碎的堆积,如何将学生脑中零碎的堆积转化为图书馆藏书的条目式的结构呢?

第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教材进一步地熟悉,只有熟记于心,才能熟能生巧。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对好的学生是加强和加深,对差生是补课的机会。

第一轮的复习虽然是对教材知识的重复,但已经不是新课意义上的重复,而是在理顺各章节的纲、领关系,归纳每个部分处理问题的方法。

老师要有高屋建瓴的能力。

以纲领为线条讲解,以方法为主线进行习题分析。

一、复习指导思想和复习策略

(1)复习指导思想:

把握方向,确定合理定位;重视基础,加强能力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复习,首先,必须准确的把握住高考的方向,目标、范围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的合理定位;其次,在物理学科的复习中,夯实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重在物理基础的系统复习,重在帮助学生真正意义上对知识网络结构的构建,重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方法、技能的培养与渗透,重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主要涉及到学科内的综合,学科知识与现代生产、现代生活、现代技术的综合,

基础是重中之重,必须重视教材,回归课本。

对于物理来说,不管试题的形式花样怎样变化多端,但物理的本质东西—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是不会改变的。

物理是一门要求学生花精力去“理解”,甚至是“深入理解”的科学,学习物理时较高层次的能力也主要表现在对物理内容理解的深度上、融会贯通的程度上,对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独立分析和处理能力上,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而理解的基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融会贯通,理解能力才能提高。

所以只有牢固了掌握基础知识、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真正理解清楚了,才能弄清其本质,明白了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当然怎样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这些,这也是我们在教学和复习中感到比较困惑的地方),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

所以不能简单地以做习题,题海战术、各种题典秘籍来代替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这样只能使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不全面和支离破碎,当遇到新的物理问题时,考生很难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以教材为主线索,扎扎实实把各部分知识弄懂,理解它们的意义、应用和联系,为第二轮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值得指出的是,每一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所考查的知识点随机性很大,不能有侥幸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