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4242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docx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

LGGROUPsystemofficeroom【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

深圳市测绘发展规划子规划三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

(2005~2015年)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

二四年十一月

 

一、前言

现代测绘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核心,致力于获取、处理、管理和分发地球表层与地理位置有关的自然、社会和人文地理空间信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等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测绘科学技术得到了飞跃发展和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测绘科学技术愈来愈成为发展测绘事业和提高测绘服务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测绘事业的发展必须以测绘科技的现代化为前提,坚持科技兴测绘的战略目标,沿数字化、信息化的目标迈进,以测绘科技的现代化带动测绘事业的现代化。

特区成立至今,深圳市测绘行业始终依靠发展和应用测绘科技,为深圳现代化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和保障,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绩,为特区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深圳市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深圳市将继续作为排头兵发挥带头作用、样板作用、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

深圳市测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必须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按照深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设“数字深圳”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为目标,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制定深圳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中长期规划。

二、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也是测绘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先锋。

我国许多测绘科技成果率先在深圳得到应用,这些成果在深圳的应用和实践中又推动了深圳乃至全国的测绘科技水平发展及应用。

(一)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现状

1、大地测量基准框架

“九五”、“十五”期间,深圳市在国内率先通过建立城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和GPS/水准控制网,建立了与我国地心坐标框架(国家GPS2000网)接轨的深圳市地心坐标框架,初步实现了地心坐标框架的动态维护,精化了深圳市的厘米级大地水准面。

深圳市自1990年就开始了对深圳市城市平面控制基准、高程基准的改造建设,精化了厘米级的大地水准面,使城市控制基准基本满足了城市建设的要求。

2001年深圳市已建成了五个GPS连续跟踪站组成的深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并通过试运行,证明了该系统运行稳定,且精度较高。

GPS/水准控制网经专家鉴定其精度达到三四等水准。

这两个系统的建立,为城市各种手段的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和城市工程测量中的GPS水准代替常规水准测量,创造了技术条件,为深圳市大地基准的完善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

深圳市在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和处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已全面实行数字化测绘,建立了综合型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基础地形图采用一体化的GPS(RTK)和全站仪测图技术实行动态修测补测,实地变化发生后三个月内即可反映到地形图上。

1995年以来每三年左右进行一次航空摄影测量,已实现航天航空遥感影像的全覆盖,建成了多分辨率、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库,并在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籍测绘全面采用全数字化和野外测量一体化技术,运用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以及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等手段完成了全市的地籍测量,精度达5cm。

地下管线探测和数字化测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建立了全市的地下管线数据库。

3、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和产品开发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深圳市已建成了全国领先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研究了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建库关键技术和多级比例尺矢量、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库管理技术,形成了相应的建库标准、作业规范和工艺流程。

建立了基于ARCSDE的全市1:

1千至1:

5万系列比例尺地理空间数据库。

在地籍和房地产管理方面,建立了地籍和房地产信息、权属和宗地信息的一体化的地籍数据库和产权数据库。

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用地数据库,规划数据库,地下管线数据库,市政数据库,建筑报建数据库,房地产企业/项目数据库,地名数据库,办文数据库等等。

在海洋测绘方面,深圳市还采用声纳技术等进行了包括水深测量在内的海洋测绘,获得了深圳市海域的海洋测量成果。

在地理空间信息产品方面,深圳市应用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进行了地形图、地籍图、土地利用、国土规划等多种信息地图产品的开发。

1997年全计算机制作出版的《深圳市地图集》和《深圳市挂图》获得了国际制图协会颁发的杰出地图作品奖。

4、地理空间信息分发共享及应用服务

深圳市早在9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基础测绘数据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我国城市基础地理数据数字化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最早的几个城市之一。

目前,全市已建成基于市局—分局—管理所三级联网的深圳市规划国土信息系统,建立了近50个办公地点的局系统计算机网络,开发了规划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建筑报建管理、测绘管理、房地产管理方面的应用系统,以及规划国土局业务案件为主的公文督办管理系统,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覆盖原规划国土局的主要业务,并在局系统内部得到广泛应用。

在信息服务方面,深圳市不仅通过传统的纸质以及磁盘、磁带、光盘等介质提供地形图、地籍、管线等基础空间数据及一些专题数据,还开发了基于万维网的专题信息服务系统。

深圳市从1997年开始建立深圳市房地产信息网,该网是一个集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三位一体的系统,包括公众网站和企业网站两部分,前者于1998年正式接入互联网,专为公众提供广泛的规划、国土和房地产方面的信息服务,日访问量达15000多人次;后者通过提供拨号接入方式,为全市800多家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实现了房地产管理电子政务功能。

(二)深圳测绘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

1、大地测量基准框架

城市大地测量基准框架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使用的部门多且很频繁。

随着深圳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地测量基准框架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直接影响了基础测绘和工程测量的生产。

从技术上,需要研究一套快速、高效的大地点位恢复机制与方法。

同时,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大地测量基准框架进行复测与更新。

卫星信号受障碍物阻挡,已经成为当前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深圳市诸多领域应用的主要阻力,也是某些领域的应用至今还处于空白状态的重要因素。

因此,开展时间空间无缝(全覆盖)的导航定位信息服务已成为深圳市导航定位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政府施政效率的提高,对城市安全、交通、物流与市政管理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大。

解决城市监测(机载、车载、飞艇)的大地测量自动控制问题,是城市大地测量基准框架信息和技术服务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其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城市施工测量、建筑物形变监测、地面形变与沉降监测等城市建设与治理工程对框架技术服务的精度要求很高。

高精度、高效率并重的定位技术服务是城市大地测量基准框架信息和技术服务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深圳市是沿海城市,港口工程、沿岸工程、海洋空间利用、海洋运输、水下工程、水下旅游、水上水下搜救、海洋灾害监测与治理工程等是深圳市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陆海一体化城市活动成为深圳市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海基准统一、近海测绘、浅海水下定位导航及工程测量是深圳市大地测量基准框架及其信息和技术服务不可回避的问题。

2、遥感影像获取手段和处理技术

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光学遥感以及雷达遥感在国内外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是当前及未来都将得到广泛应用的遥感技术,也是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

航天航空遥感影像是基础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的生产的所必需的,也是城市变化监测、城市环境监测、近海环境监测和城市土地利用调查等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其中,航空影像如全色影像、彩色及假彩色影像,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如SPOT5(米)、IKONOS(1米)、QUICKBIRD(米)可直接作为基础地形图的修测、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生产的基础数据;中分辨率多光谱卫星影像如SPOT5(10米)、ETM(15米),合成孔径雷达影像(SAR)如ENVISAT、RADARSAT-1,RADARSAT-2、高光谱卫星影像如Hyperion影像以及高光谱影像和SAR影像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城市环境监测、海洋监测、地面沉降等方面的基础性资料。

城市防灾减灾、应急反应需要全天候的遥感资料。

深圳市应具有航天遥感数据获取体系,并建立自己的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平台体系。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深圳市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城市环境等方面对遥感数据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快速的地形图更新、土地利用的变化监测、要素的自动化提取等问题对遥感影像的数据处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半自动化乃至自动化的遥感数据处理平台是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

3、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服务和应用

深圳市已经拥有包括矢量、栅格和影像等形式的多分辨率的、多时相的海量空间数据。

在防灾减灾、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市政建设、交通管理、应急反应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对地理空间信息有巨大的需求,为政府、企业和全社会提供全面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是深圳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研究和开发重点。

在数据库管理方面,要加强分布式、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对现有的多种数据库进行同一比例尺之间、不同比例尺之间的数据整合,形成面向实体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以满足不同部门对数据的综合需求。

在三维和时空数据库方面,要加强三维数据库和动态数据库的技术开发,建立真三维和四维的空间数据库,有效地管理和表达真三维地理空间信息和时态数据,以满足城市规划和管理对测绘信息的深层次需求。

在标准方面,要加强空间数据标准化研究,形成深圳市的地理空间数据标准体系。

在网络服务方面,要加强开放式、网络化分发服务技术的开发,形成基于网络的政府和社会化分发服务体系,满足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对地理空间数据快速获取的需求。

在内部数据整合的同时,要研究与其他行业数据库的整合技术,满足专业和部门的应用需求。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城市测绘是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必须以现代信息服务科技为支撑,以具有现代信息服务理念意识和现代信息服务技术的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为基础,以建立现代化信息服务技术体系为保证,以广泛的科技合作为桥梁,实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

因此,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以科技人才为本,以建设一支先进的具有现代信息服务意识和技能的测绘队伍为目标。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培养和形成骨干核心力量。

测绘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人才投资是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投资,队伍建设应包括现职人员的科技水平的提高、知识结构的优化、骨干和核心技术人员现代科技管理水平的强化等。

2、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测绘科技成果。

将国内外先进的测绘科技产品应用于深圳的测绘生产。

适当超前引入尖端产品和技术,并尽力在生产中发挥其作用,为推动高新测绘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做出示范。

3、有计划地加强与国内重要的相关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的联系及合作。

通过项目合作、人员互访,提高自身队伍素质,跟踪测绘高科技,确保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始终处于一个高起点、高水平,并走在全国的前列。

(二)规划目标

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的目标是,实现从数字化测绘生产向信息化测绘服务的历史性转变,使深圳市信息化测绘服务成为现代信息服务产业的排头兵。

因此,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的中期目标(2005~2010年)和长期目标(2011~2015年)应当是:

1、解决深圳市大地测量基准框架构建和维护、以及信息和技术服务过程中所需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实现基准框架的高可靠性、高效维护,以及信息的无缝时空全覆盖和技术服务的自动化。

到2010年,全面建成深圳市现代大地测量基准框架及其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

到2015年,建成综合GPS和Galileo技术,辅之以伪卫星技术和GSM技术的深圳市城市连续运行卫星导航定位综合服务系统。

2、在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方面,2010年初步建立多层次高水平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处理平台框架,建立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平台技术体系。

到2015年全面建立多层次高水平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全面建立航空遥感数据获取平台体系。

3、在数据库管理方面,整合并完善深圳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开发三维和动态数据库管理系统。

到2010年基本建立深圳市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技术体系,以满足全社会对深圳市地理空间基础数据的应用需求。

2015年全面建立深圳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技术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快速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4、在地理空间数据分发共享和应用服务方面,整合利用现有的建设成果,对全市范围内基础地理信息的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准确、动态、高效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交换技术体系,使之成为支持各行业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基础。

建成全面实现空间数据存储共享与应用服务网络化的公共地理信息平台。

到2015年,全面建成深圳市地理空间数据分发与应用服务技术体系。

5、在地籍测绘科技应用方面,到2015年之前,制定完善地籍更新测绘技术的有关规定,全面实现不同尺度测绘技术高度集成与融合。

到2015年,深圳市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水平领先于全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一)大地测量基准框架及其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

1、大地测量基准框架的维护

为提高深圳市大地测量基准框架的维护与更新效率,及其自动化水平,需要将组成框架的空间定位控制网、水准控制网和重力测量控制网合而为一。

利用空间定位(GPS/Galileo)控制网的维护和更新技术,代替繁重耗时的水准控制网的维护与更新,从而将需要维护的大地点数量降到最低,抑制大地点的破坏对框架维护的影响。

通过增加连续运行站的密度与数量,改善大地测量基准框架维护的自动化水平。

通过组合多种导航卫星,提高框架的可靠性。

2、基于大地框架的综合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

建成以GPS/Galileo定位技术为主,辅之伪卫星技术和GSM技术的深圳市城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导航综合服务系统。

实现大地测量实时控制和时间空间无缝的导航定位信息服务,满足深圳市基础测绘、国土规划、土地管理、工程建设、形变监测、交通监控、港口管理、公共安全、物流管理等方面对定位导航服务的需要。

不断提高大地测量基准框架的综合信息和技术服务水平。

(1)通过GSM双向数据通信实现城市虚拟中心站网络RTK服务,实现厘米级精度的实时动态定位服务,用于城市实时控制测量、实时大中比例尺测图与修测、工程放样和工程监测。

(2)采用基于固定于建筑物或室内(地下)、飞艇或无人飞机的伪卫星技术,实现城市时空无缝的导航定位和高精度定位服务。

(3)通过INTERNET向用户提供精密相位差分数据。

通过监控中心数据处理服务或用户自身软件处理,进行事后或准实时亚厘米级或毫米级精密定位,满足精密控制点建立和工程建设需要。

(4)通过INTERNET提供坐标系转换与投影变换,提供海拔高程计算、控制点坐标、局部区域矢量化电子地图、以及空间定位代替水准测量技术服务、大地测量数据处理技术服务等多种测绘信息和技术服务。

(5)通过FMHDS方式向区域内播发常规差分卫星导航数据,为各类用户建立船舶、车辆卫星差分导航和车辆监控调度服务。

(6)通过与国家广域差分网或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有关组织联系,成为相应国家连续运行地壳运动监控网的组成部分,或同时成为未来国家广域差分网的组成部分。

(7)通过软件在监控中心跨过各基站工控机,对卫星定位基站等前端设备进行超级管理和控制,实现多层次的基站诊断和信息控制与管理。

(8)建立、提供一套城市动态参考基准,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实时观测、基准站远程数据实时控制、管理与服务,实现网络大地测量技术的实用技术手段。

(9)利用多年积累的连续观测数据资料,分析并监测深圳市地壳形变、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变化,实现城市资源、地质环境信息提取与评估。

(10)通过利用深圳市的GPS基准站提供的近实时的、连续的可降水量的气象信息,提高监测和预报深圳地区中尺度对流天气(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的能力。

3、深圳市陆海大地基准统一与海洋测绘关键技术

为保证深圳市海洋发展与沿海资源利用,需要将陆地大地测量基准框架拓展到近海,研制开发用于水下的定位导航、水下测量工程控制和工程放样的设备。

研究重点包括:

与陆地一致的近海及水下大地测量基准框架扩展技术,陆海高程/深度基准统一与陆海测绘产品信息融合技术,海洋滩涂与海底地形地貌测绘技术,水下导航定位、动态测量控制与工程放样的关键技术及硬软件开发等。

(二)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体系

在通过航空航天平台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的基础上,必须相应地建立起具有较高水平的提供多层次信息报务的影像分析处理系统。

该系统应当包括自动变化检测软件子系统、半自动化数字地图修测子系统以及专题分析子系统等。

1、自动变化检测软件系统

自动变化检测软件系统应当包括自动地发现发生变化的位置、自动地确定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成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图件、建立土地利用专题数据库等功能。

系统应当充分利用地物特征数据库中的特征数据,根据不同类型的影像,确定不同的分析方法,采用有效的变化检测算法。

2、半自动化数字地图修测软件系统

半自动化数字地图修测软件系统应当包括数字栅格地图和数字线划地图的编辑修改、以各类正射影像为背景的复杂地类界的半自动跟踪、地图或专题图的图式符号生成器以及各系列地形图图式符号库等功能。

3、半自动化数据库综合软件系统

从大比例尺到小比例尺的地图综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

开发半自动乃至基本全自动的小比例尺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综合软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该软件应该包括数据库综合规则的定义、图形数据的多种半自动综合、属性数据综合的半自动化和数据综合的一致性检查等功能。

该软件系统还应支持对动态空间数据的综合,综合前后的数据保持一致,并具有可追溯性。

(三)一体化数据库和管理技术体系

1、一体化数据库技术

近年来,地图数据自动综合、数据库整合与融合技术的应用已在国内外取得了很大成效。

加大一体化数据库技术研究和应用是深圳市实现测绘科技发展和应用新突破的关键。

(1)数据库整合技术

数据库整合包括地理空间要素在不同比例尺中的表示方法和编码技术,如相同要素的综合和表达、不同要素的聚集、不同比例尺数据库之间的关联技术等。

要综合运用数据整合技术有效地建立基于地理空间实体的深圳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在不同比例尺之间的一致性。

(2)影像融合技术

包括不同时相、不同分辨率、不同光谱特征的遥感影像的融合技术。

要根据深圳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开发不同影像的多种融合技术,用于深圳市地理空间信息的提取、更新、影像图制作和数据综合分析等。

(3)动态数据库技术

动态数据库管理技术主要针对历史数据和现势数据的管理,实现历史数据和现势数据的关联。

要建立深圳市基础地理信息的时空数据库,用于对空间变化的追溯、分析和预测。

(4)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包括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数据库存储、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的同步和协调技术等,用于网络环境下深圳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的管理。

(5)三维地理信息技术

包括三维地理信息存储技术、三维地理信息重建技术、三维可视化表现和三维分析技术,用于深圳市三维景观重建、地籍和房地产信息管理和规划等。

2、数据库管理系统

(1)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

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对深圳市影像数据的管理,涉及影像数据的检索、查询、显示;正射影像生成,包括控制点影像窗的生成、存贮、调用,影像几何处理模型,按图幅生成正射影像,影像配准,正射影像镶嵌以及各种影像图的制作等。

(2)地形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原有的地形数据库基础上,完成各种比例尺的地形数据库的无缝拼接、动态数据库的查询、漫游和显示以及地形数据分发服务子系统等建设。

(3)地籍和土地利用管理系统

完成深圳市城市和农村地籍数据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多用途地籍子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子系统以及日常土地管理子系统等。

(4)三维城市数据库管理系统

建立基于影像、纹理基础上的深圳市三维建筑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虚拟城市生成系统和相应的三维城市分析系统。

(5)专题数据库管理系统

根据需要建立深圳市绿地环境、城市污染、城市建筑用地等专题数据库,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

开发具有城市绿地环境分析、城市污染分析、城市建筑用地分析等功能的专题应用,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服务。

3、空间分析技术和辅助决策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空间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深圳市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分析决策提供支持。

(1)常规空间分析的应用技术

将常规的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应用相结合,实现这些技术在规划设计等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2)空间统计分析

包括多种Kring方法,用于地理信息如土地利用等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趋势分析。

(3)其他空间分析

包括不确定性理论、神经元网络、自动元胞机等方法,为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应用服务。

(四)地籍测绘技术

地籍信息系统是深圳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管理方面,地籍信息系统越来越显示出其基础性作用,地籍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成为决定其它子系统应用水平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深圳市地籍测绘科技发展瞄准以下问题:

1、不同尺度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土地房屋管理需要不同尺度的图件和数据配合使用。

必须全面研究数字摄影测量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相互融合集成的应用方法,全面保证不同尺度地籍测绘成果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2、建立新技术应用的快速反应机制

为避免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地籍测绘成果的不匹配,给地籍数据的有效更新带来不利影响,应建立新技术应用的快速反应机制,严格控制测绘成果的质量,保证地籍测绘成果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统一性。

(五)地理空间信息管理与共享服务技术体系

地理空间信息管理与共享服务体系是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发挥空间数据的效用,为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基于空间信息的服务。

要按照“鼓励数据公开、提高共享程度、面向应用服务”的原则,构建深圳市地理空间信息管理与共享服务技术体系。

主要内容包括:

1、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技术

在数据公开原则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技术体系研究。

在完成对深圳市相关部门现有软、硬件资源、数据资源优化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基于企业内部网和因特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的改造和升级,建设完整的网络保障技术体系,保障与各相关部门的互连互通。

要运用数据传输采用信道加密技术或数字证书系统确保信息传输安全,实现高速安全的信息交换。

2、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技术

地理空间信息的应用服务主要面向公众、面向管理和特殊应用三个方面。

要加强空间数据转换格式、元数据标准、空间数据分类编码体系及分类方法、空间数据质量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形成深圳市空间数据转换、元数据、空间数据分类编码体系以及空间数据质量方面的技术标准。

要开展数据互操作方面的技术攻关,研究包括系统硬件平台异构和操作系统异构以及地理空间信息异构环境下的数据互操作问题,提供一整套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技术,为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对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有专门要求的应用部门提供服务,建立城市信息共享平台,并形成公众信息中心和政府信息中心,使测绘空间数据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3、地理空间信息分发与应用服务平台建设

地理空间信息分发与应用服务平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