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程专项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4350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工程专项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测量工程专项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测量工程专项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测量工程专项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工程专项方案.doc

《测量工程专项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工程专项方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工程专项方案.doc

唐山尚座城市花园施工组织设计

第七章主要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第一节施工测量

1.施工测量内容

控制网的测量、轴线(垂直)测量、标高(水平)测量、建筑沉降观测、楼层基准线的测量。

2.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2.1布网原则

2.2.1“先整体、后局部”,以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2.1.2控制点要选在硬度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分布均匀。

2.2控制网布设:

本工程定位依据测绘院提供的建筑角点桩位进行该工程的平面位置确定,并对各角桩进行角度、距离检查、闭合、调整。

为了在今后施工放线中对各轴线能够方便控制和运用,在施工现场将该工程的各轴线进行埋桩控制,控制点、桩点和标记各角、边检测均应满足规程中的精度要求,允许误差1/10000。

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详见右图:

2.2.1平面控制网:

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大,且为群体工程,故考虑平面控制布设成三级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为施工现场方格网。

根据场地情况和平面尺寸,设置50×50m方格网组成首级控制网。

二级控制网为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施工流水段划分组成二级控制网。

待基础垫层施工完毕后,由二级控制网加密,在垫层上弹线放出三级控制网。

2.2.2高程控制网

场地高程控制网应该根据已知标高的水准点的位置、场地建筑物的布局、场地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和施工方案、现场情况等全面考虑进行布设,水准点须和甲方提供的水准点进行联测,高程测量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

布设的原则是:

建筑物附近至少设置三个水准点。

水准路线需闭和,以便校验。

整个场地内,每东西或南北相距100m左右要有水准点,即在场地内任何地方安置水准仪时,都能同时后视到两个水准点,以便使用。

各水准点点位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和地面沉降范围之外,水准点顶面标高应略低于场地设计标高,以便长期保留。

3.轴线投测

3.1基础部分

基础部分轴线测设根据施工现场布置的平面控制桩点进行,利用全站仪进行直接投测定位,并复测闭合检查以满足精度要求。

根据施工流程、工序分阶段地对工程进行轴线控制投测,当基础垫层浇筑完后,再将各主要轴线、边界线、墙宽线位置测设出来,并以墨线的形式在垫层面上弹出各轴线、结构外皮线以及结构外皮的0.5m控制线,作为结构模板的支设依据,施测中必须严格保证精度,防止出现超规范误差。

轴线投测完毕后,首先要检查各主轴线控制点,用经纬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然后再实量各轴线的相对位置,以防控制轴线出现偏差,验线时应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经检查无误后方可交付施工使用。

3.2主体部分

当本工程施工到±0.000m以后,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

4.高程测量

4.1基础部分

高程引测示意图

±0以下基础部分高程控制根据已布设水准点利用水准仪进行分阶段引测控制。

为保证高程控制测量的要求,可采用挑挂钢尺的方法进行。

土方开挖施工时,测量人员应密切配合,及时把临时标高桩施测在土壁或坑底,特别是接近标高底部1m深时,必须昼夜配合,以免土方超挖。

4.2主体部分

根据现场高程控制点进行投测。

待施工到首层后,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三个高程的标准点,通过往返检测合格后(误差在±3mm内为合格),标注红色三角油漆标记为建筑标高。

利用首层标记为标高基准,用检定的钢尺向上传递,并用红色标记做好标记,然后用水准仪往返检测合格后(误差在±3mm内为合格),作为该楼层标高控制依据。

每层的墙摸板拆除后,采用水准仪和钢卷尺在墙上放出该楼层的1000mm结构线。

结构施工测量允许偏差

表7.1-1

项目

允许偏差

国家标准

内控标准

轴线控制网

测角误差

±12"

±12"

边长相对中误差

1/15000

1/15000

基础垫层标高

±15mm

±10mm

轴线竖向投测

每层

3mm

2mm

总高

5mm

3mm

主轴线长度(L)

L≤30m时

±5mm

±3mm

30m

±10mm

±8mm

细部轴线

±2mm

±2mm

墙、柱、梁边线

±3mm

±2mm

门窗洞口线

±3mm

±2mm

标高竖向传递

每层

±3mm

±2mm

总高

±5mm

±4mm

5.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我项目进行的沉降观测只适用于本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结构安全参考,正式沉降观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单位测量,观测点的布置,在结构施工前必须有方案,结构施工中我单位可配合埋设观测点。

5.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准备工作:

工具和仪器应采用精密水准仪及与之配套使用的水准尺。

5.2水准点的设置:

沉降观测应依据稳定性良好的水准点进行,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为相互检查核对,专用水准点埋设数量不少于三个,埋设地点必须稳定,不受施工机具车辆碰压,防止水准点高程变动。

5.3将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或进行往返测量,其闭合差不得超过(n为测段的测站数),水准点高程可根据国家或城市水准点引测,应与该地区水准点联测。

5.4本工程使用高精度DZS3-1型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5.5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在建筑物首层各转角及后浇带两侧,施工时根据建筑物长度确定埋设点数,相邻观测点距离15~30m。

5.6基础底板施工完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四层以上每3层进行观测。

如遇异常情况,可酌情增加观测次数,正式交付使用后,应持续观测一年,直至沉降稳定(<1mm/100天)。

5.7建筑施工期间,当建筑物发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向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并立即进行每日或数日一次连续值班观测。

5.8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观测工作。

本工程为高层建筑,竣工后将沉降观测数据及有关图纸移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自行观测。

5.9沉降观测四定:

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5.10沉降观测点成果整理

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妥善保存,作为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一部分。

整理沉降观测成果,计算出每次观测的沉降量,前后几次观测同点高差和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沉降观测日期、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供设计、施工有关负责人员使用。

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