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4515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浅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例如,以下这首唐诗是相当出名的,作者,祖咏。

这首诗歌就是他在科举考试时的作品。

原文: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

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

“意思已经完满了。

”结果很自然,他没有被录取。

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

这样的情况在历史显然不止出现过一次。

那么有没有想改变这个情况的政治冲动呢?

一直都有。

到了北宋神宗时代王安石变法,对科举应试命题制度作了很大的改动。

王安石也许没想到自己的这一改动对中国历史影响有多大——

“熙宁中王安石创立经义,以为取士之格,明复仿之,更变其式,不惟陈义,并尚代言,体用排偶,谓之八比,通称制艺,亦名举业。

——姚华《论文后编·

目录下》

制艺又叫做“制义”。

由此成为了明、清时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

即八股文,亦称时文、时艺、八比或四书文。

这或许就是科举制度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八股文。

在《儒林外史》这本书里对八股文有直接的射影。

以里面两个人物对八股文的态度为例——

鲁编修虔诚地宣扬:

“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是诗,要赋就是赋,——都是一鞭一道痕,一掴一掌血;

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歪道!

马二先生说生病人听了八股文章——

“分明难过也好过,分明哪里疼也不疼了”。

八股文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使得所有考试文章的处于一个相同的框架之下。

否则,各人有各人的写作风格,必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分高下的情形。

但是后来却成了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由于考八股文,压抑了那些本来不擅长科举科目的人的思想,也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

从而导致了思想上的落后,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

甚至产生像孔乙己那样的科举牺牲者。

但是,《儒林外史》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科举考试从来是一项工具而已。

现在全中国高考也是每年教辅书成堆,很多人天天呼吁要进行高考改革,因为这样做培养不出优秀人才。

然而,就像高考,古代科举制度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平台,出生普通家庭的人想要进入朝廷,高榜题名,然后升官晋爵,光宗耀祖,飞黄腾达,全家富贵,一切的一切,都是依靠科举考试;

从社会角度来说,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让他们明白考科举可以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我们可以想象,在过去那个做官是唯一获取社会地位的年代,如果没有科举,那么那些出身贫寒的学子将永无翻身之日,而子孙也将世世代代地贫穷下去,朝廷也将被家族所垄断。

而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才选官的制度,也使得一些优秀的人能够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

科举从形式上看相当公平,“朝为田舍郎”可能“暮登天子堂”,这种将相本无种、茅屋出公卿的官员选任办法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维持较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考试选才的公平客观性又可以排除人情关系对官员任用的困扰,进而借鉴科举制,建立了现代文官考试制度。

 

而在世界上,中国考试在世界上占有特别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悠久的考试历史。

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考试是中国的一大发明。

在中国考试史上,最重要的是科举考试。

作为中国古代人文活动的首要内容,科举的影响既广且远,它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还远播海外,对东亚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对东亚国家的影响是指历史上日本曾仿行过科举,韩国、越南曾长期实行过科举制度;

对西方的影响是指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这也直接反映出了科举在历史上的优越性。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具有公正、确保阶级流动等优点,百年回眸,我们不光要看到这一考试制度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也不应忽视其考试内容死板、学风浮薄和在阻碍社会发展等负面作用。

在当今社会,在以高考为代表的考试选才制度中,我们要吸取科举制度的精华,选拔真正有才华的人,也不能忘记了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要注意考察内容的灵活性、多样性,因为创新与实践是当今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