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6457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docx

中外园林史复习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

第一章绪论

1、园林的定义

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2、奥姆斯特德,代表作:

纽约“中央公园”。

他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包括两个主要内容:

一是针对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逐渐被蚕食和破坏的情况,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它、爱惜它、关怀它。

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致力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对大地风致和自然景观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而加强维护与管理。

二是针对大城市的污秽、邋遢和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的办法,即“把乡村带进城市”,建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统。

换言之,城市必须逐步地趋于园林化。

3、“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含义

天人合一有三层含义:

一、人是天地生成的,故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

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应相通、相类和统一。

三、“天人感应”说。

“寄情山水”不仅表现为游山玩水的行动,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同时还反映了社会精英——士人的永恒的山水情结。

“崇尚隐逸”与“寄情山水”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大自然山水的生态环境是滋生士人的隐逸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士人的隐逸行为的最广大的载体。

4、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5、人工山水园:

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6、天然山水园:

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7、按园林隶属关系分: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各自的定义)

皇家园林:

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都可以归属于这个类型。

私家园林:

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的,大抵都可以归入这个类型。

寺观园林:

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8、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

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形式:

囿和台、园圃

囿是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是园林的起源形式之一。

2、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为“贵族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两处“贵族园林”是商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灵台、灵沼”。

3、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如:

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

4、秦代宫苑——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一、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二、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比起战国时燕昭王筑台以求仙的做法更赋予一层意象的联想,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从此以后,皇家园林又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5、上林苑中以植物命名的宫观建筑物

长杨宫、五柞宫、葡萄宫、棠梨宫、青梧观、细柳观、樛木观、椒唐观、柘观等。

6、建章宫的布局及一池三山、图

建章宫的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它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一池三山是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

7、宫、苑的定义

宫:

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与“苑”浑然一体;也有的把部分山池花木扩大为相对独立的园林一区,呈“宫”中有“苑”的格局,建章宫便是一例。

这类皇家园林一般建置在都城或其近郊,山池、花木均为人工经营。

苑:

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

许多宫殿建筑群散布在辽阔的具有天然山、水、植被的大自然生态环境之中,呈“苑”中有“宫”的格局。

这类皇家园林往往内涵广博、功能复杂,如上林苑即具备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军训、生产等项功能,乃是名副其实的多功能的活动地区。

8、东汉西园“列肆”

灵帝“又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绶”,“作列肆于后宫,使诸采女贩卖,更相盗窃争斗。

帝著商股服,饮宴为乐”。

这种“列肆”的做法,应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处皇家园林内的“买卖街”。

9、袁广汉园梁冀的园圃和菟园

袁广汉园:

汉武帝时之茂陵富人袁广汉所筑的私园。

园林规模相当大,人工开凿的水体“激流水注其内”,池中“激水为波潮”,“积沙为洲屿”,足见水池面积辽阔。

人工堆筑的土石假山延绵数里、高十余丈,其体量可谓巨矣。

园内豢养着众多的奇禽怪兽,种植大量的树木花草,还有“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遍”的建筑物。

梁冀的两处私园——园圃和菟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贵戚、官僚的营园情况

其一,广开“园圃”,“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具备浓郁的自然风景的意味。

园林中构筑假山的方式,尤其值得注意,它摹仿崤山形象,是为真山的缩移摹写。

崤山位于河南与陕西交界处,东、西二崤相距约15公里,山势险峻,自古便是兵家必争的隘口。

园内假山即以“十里九坂”的延绵气势来表现二崤之险峻恢宏,假山上的深林绝涧亦为了突出其险势。

足见园内的山水造景是以具体的某处大自然风景作为蓝本,已不同于皇家园林的虚幻的神仙境界了。

梁冀园林假山的这种构筑方式,可能是中国古典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例子。

其二,建置在洛阳西郊的菟园“经亘数十里”,但未见有园内筑山理水的记载,却着重提到“缮修楼观,数年乃成”。

足见建筑物不少,尤以高楼居多而且营造规模十分可观。

东汉私家园林内建置高楼的情况比较普遍,当时的画像石、画像砖都有具体的形象表现。

这与秦汉盛行的“仙人好楼居”的神仙思想固然有着直接关系,另外也是出于造景、成景方面的考虑。

楼阁的高耸形象可以丰富园林总体的轮廓线,成为园景的重要点缀,这在当时的诗文中多有描写,如古诗十九首的“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登楼远眺,还能够观赏园外之景,崔骃《大将军临洛观赋》云:

“处崇显以闲敞,超绝邻而特居。

列阿阁以环匝,表高台而起楼。

”楼阁所特有的“借景”的功能,人们似乎已经认识到了。

9、生成期园林的特点

一、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二、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但无论天然山水园或者人工山水园,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布、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

三、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1、“魏晋风流”

名士们以任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反抗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解放,一方面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的具体行为,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代表案例与特点

案例:

邺城铜雀园、华林园、仙都苑;洛阳芳林园

特点:

一、园林规模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规划设计趋于精密细致

二、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创作,但老庄、仙界的玄虚之景仍然与人间的实景形成分庭抗礼

三、皇家园林受私家园林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

四、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的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3、私家园林从地理位置上有两种:

建在城市里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

张伦园、玄圃、湘东苑、金谷园

4、城市私家园林的特点:

①设计精致化;②规模小型化。

5、精舍:

早期的寺院,又叫“僧伽蓝”,简称“伽篮”。

一般由国王或富人施舍,规模较大,数量也很

多。

汉译“精舍”,意思是佛向僧众说法的学园。

6、寺观园林的三种情况

一、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

二、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三、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7、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

那时,人们在举行祓禊仪式后,大家坐

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

流觞”。

8、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

与生成期相比较,显而易见,这时期的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

1、西内、南内、东内图和主景

西内(太极宫)P182,东内(大明宫)P183,南内(兴庆宫)p189

一、西内太极宫太极宫即隋朝的大兴宫,唐初改名为太极宫并加以扩建。

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南与皇城相接,北抵西内苑,东临东宫,西界掖庭宫,据考古实测,面积约1.9平方米,约相当于北京明清故宫的2.7倍。

建筑布局:

依据周代“前朝后寝”的原则,把宫内划分为前朝与内廷前后两部分。

太极宫有殿、阁、亭、馆三四十所,主要建筑有太极殿、两仪殿、万春殿、凌烟阁等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庞大建筑群,加以山池水榭构成宫内园林前景。

二、东内大明宫东内大明宫是唐太宗为其父高祖李渊专修的“清暑”行宫,因地势比太极宫更利于军事防卫,小气候凉爽也更适合于居住,故,唐高宗以后即代替太极宫作为朝宫。

地理位置:

在禁苑东南、西接宫城之东北隅。

《唐两京城坊考》记其南北五里,东西三里,为长安城在大内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宫殿群,据考古实测,面积为3.3平方千米。

大明宫南半部为宫廷区,北半部为苑林区即大内御苑,呈典型的宫苑分置的格局。

三、南内兴庆宫兴庆宫原名隆庆坊,唐玄宗李隆基为皇太子时的府邸。

李隆基登基后,将于开元二年将兴庆坊扩建为兴庆宫,并移住兴庆宫听政。

建筑布局:

是唐三大内中较为特殊的一处,不硬套传统的“前朝后寝”和以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而呈不规则状,颇类似于后世的自由式建筑布局。

2、禁苑图和主景

禁苑P186禁苑即隋大兴苑,实际上还包括西内苑和东内苑,故又称三苑。

唐朝皇帝“三大内”既有园林之胜,又专门辟地为苑,专供皇帝游观和狩猎。

因此在都城之北建三苑,即西内苑、东内苑和禁苑,亦称大内三苑,成为著名于世的皇家园林风景区。

与宫城太极宫和大明宫相邻,又在都城的北面,就位置而言,属大内御苑。

禁苑禁苑的范围辽阔,是三苑中最大的一苑。

据《唐两京城坊考》载:

禁苑东界浐水、北枕渭河,西面包入汉长城故城,南接都城。

东西27里,南北32里,方圆120里。

南面的苑墙即长安城墙,因此可以说,禁苑实际包括西内苑和东内苑三部分,

禁苑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区和狩猎区。

地形地貌:

高下参差,坡原起伏,林木葱郁。

建有宫观、楼阁、殿院、台亭等20处。

因此也是重要的军事防区。

主要建筑有望春宫、鱼藻宫、梨园等。

3、洛阳陶光园图和主景

洛阳陶光园P185陶光园之西,、长生殿以北是观文殿、同心阁、丽日台、临波阁等建筑,临波阁北有池,池中有两洲,东洲有登春阁,其下为澄华殿,西洲有丽绮阁,其下有凝华殿。

池北有隋代建造的安福殿。

陶光园平面呈长条状,园内横贯东西向的水渠,显然一座水景园。

池中二岛,建登春、丽绮二阁,池北为安福殿。

4、隋西苑图和造园特点及历史意义

P193洛阳城之西侧,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特大型皇家园林。

唐改东都苑,面积大为缩小。

特点:

是一座人工山水园,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工程浩大,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北海”为中心,海中筑三仙山。

沿袭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

五湖,十六组建筑群结合水道穿插构成园中有园。

十六苑依据精确的竖向设计。

历史意义:

它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5、华清宫图和主景

华清宫P200华清宫在今西安城以东35公里的临潼县骊山北麓。

以温泉汤池著称。

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

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

6、隋唐皇家园林的特点

一、大内御苑紧邻于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

二、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

三、不少修建在郊野风景地带的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由于种种原因都改作佛寺,有的还增加佛塔。

四、郊外的宫苑,其基址的选择还从军事的角度来考虑。

7、履道坊宅园

履道坊宅园是白居易在履道坊的宅园,是园主人以文会友的场所。

园和宅共占地17亩,“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

8、唐代别墅园的建置,大致分三种情况:

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

如:

平泉庄、浣花溪草堂。

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如庐山草堂。

依附于庄园而建置,如辋川别业和嵩山别业。

9、文人园林:

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

推而广之,则不仅

是文人经营的或者文人所有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10、佛寺的园林或者庭院园林化的建置情况:

如唐昌观、慈恩寺等。

几乎每一所寺、观之内均莳花植树,往往繁华似锦、绿树成荫。

甚至有以栽培某种花或树而出名的

11、绛守居园池P248

12、隋唐时期(全盛期)造园活动的特点

一、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二、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三、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四、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五、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

六、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

(一)

——宋代

第一节总说

第一节总说

1、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

①筑山:

园林掇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

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西边的万松岭为侧岭,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水体与万岁山呼应。

②置石:

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因此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③理水:

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

河、湖、沼、溪、涧等。

④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

植物品种丰富,包括乔、灌、藤本、水生、草本、药用、果树等等。

⑤建筑:

园林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大部分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

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艮岳称得起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从属于自然景观。

(省略号处自己补充完整)

2、著名的“东京四苑”指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

3、《洛阳名园记》中19处园林及对洛阳19座私家园林景观特点的描述:

①除依附于邸宅的宅院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

②洛阳的私家园林都以莳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而成景的林景,如竹林、梅林、桃林、松柏林等,尤以竹林为多。

③当时中原私家园林的筑山仍以土山为主,仅在特殊需要的地方如构筑洞穴时掺以少许石料,一般少用甚至不用。

④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

4、《梦梁录》、《武林旧事》中提及的私家园林:

  南园、水乐洞园、廖药洲园、云洞园、裴园

5、《吴兴园林记》中提及的私家园林:

韩氏园、丁氏园、莲花庄、倪氏园、赵氏南园、王氏园、

  赵氏瑶阜、赵氏绣谷园、赵氏苏湾园、钱氏园

6、文人园林的风格特征

简远:

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这是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与概括,也是创作方法趋向写意的表征。

疏朗:

国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其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

雅致:

官僚士大夫通过科举取得进身之阶,但出处进退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天然:

宋代私园所具有的天然之趣表现在两方面:

一、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二、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7、佛教禅宗五刹位于西湖的有灵隐寺、净慈寺

8、南宋西湖湖山的布局和景观效果

答:

西湖处在南、北两山的三面环抱之中,经过几代开发,在南宋相当于一座特大型公共园林,环湖一带的众多小园林则相当于大园林中的许多景点——“园中园”。

总的看来,小园林的分布是以西湖为中心,南、北两山为环卫,随地形等的变化,采取分段聚集,大体分为三段:

南段、中段和北段。

南段的园林大部分集中在湖南岸及南屏山、方家峪一带,以行宫御园居多,私家和寺观园林也不少,随地形高低错落布置。

中段起点为长桥,环湖北行至钱塘门,到孤山。

孤山是中段造园的重点和高潮,与南段及中段滨湖园林高潮凝为一体,贯通全局之气脉。

北段自昭庆寺循湖而西,过宝石山,入葛岭,多为山地小园。

借助西泠桥畔的水竹院落衔接孤山,使得北段的园林高潮又与中段的园林高潮凝为一体。

总观三段园林的布置,各园基址的选择均能着眼于全局,因而形成总体结构上疏密有致的起承转合和轻重急徐的韵律。

长桥和西泠桥是三段之间的衔接转折的重要环节。

这许多皇家、私家、寺观园林既因借于湖山之秀色,又装点了湖山之画意。

保俶塔是湖山整体的构景中心,又起到总揽全局的作用。

西湖山水通体既有自然景观之美,而又渗透着以建筑为主的人文景观之盛,无异于一座优许许多多小园林集锦而成的特大型天然山水园林。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

(二)

——元、明、清初

1、元明清在建筑和观赏植物方面的成就。

建筑方面,木结构技术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装修装饰趋于精致,匠师的技术成就偶见于文字流传,如《鲁班经》、《工段营造录》等;清雍正年间由工部颁行的《工程做法则例》,则是民间建筑经验的系统总结。

《花镜》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学专著。

2、元代的大内御苑园林布局:

园林的主体为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个岛屿呈南北一线布列,沿袭着历来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

3、明代的大内御苑:

御花园(图)、慈宁宫花园、万岁山

4、明代的西苑

西苑总体布局:

建筑疏朗、树木蓊郁,既有仙山琼阁之境界,又富水乡田园之野趣,犹如城市中保留的一大片自然生态的环境。

西苑水面大约占园林总面积的二分之一。

扩建工程包括三部分内容:

⑴填平圆坻与东岸之间的水面,圆坻由水中的岛屿变成了突出于东岸的半岛,把原来的土筑高台改为砖砌城墙的“团城”;⑵扩大太液池水面,奠定了北、中、南三海的布局;⑶在琼华岛和北岸增建若干建筑物,改变了这一带的景观。

5、清代的西苑P374

6、畅春园(图)明清以来的第一座离宫御苑P381

7、避暑山庄营建过程(结合清中叶、清末内容)

P386P529避暑山庄的营建,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康熙四十二年(公园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

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二十六景”

第二阶段:

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

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选址此地的原因:

康熙北巡避暑时从当地居民口中探听到一处蒙民牧场,人烟稀少,没有坟墓,蚊虫和蝎子,树木草地繁茂,泉水水质好。

缺点:

没有大面积水域。

整理后的地貌环境:

面积564公顷,开辟人工湖泊和水系,大致环境有以下特点:

1、有起伏的山峦。

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2、湖泊与平原纵横交错,地势由平缓趋向险要,此地貌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

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3、周边有奇峰异石,为山庄提供了良好的借景条件;4、山区的大小山泉沿山峪汇聚入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5、山岭屏障于西北,阻拦了冬天的寒风;加上山峰、树木、湖泊等的有利条件,使该地具备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

8、圆明园营建过程(结合清中叶、清末内容)P388P513

圆明园始建于1708年,最初为康熙赐给雍正的。

1723年雍正登基,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

乾隆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至此园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

道光朝时因国事日衰,财力不足,只做了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圆明园,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

9、扬州影园、苏州拙政园、无锡寄畅园、北京清华园、勺园

影园是以一个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

呈湖中有岛,岛中又有池的格局,园内园外之水景浑然一体。

靠东面堆筑的土石假山作为连绵的主山把城墙隔离开来,北面的客山较小则代替园林的界墙,其余两面全部开敞以便收纳园外远近山水之借景。

园内树木花卉繁茂,很注意以植物成景,还引来各种鸟类栖息。

建筑疏朗而朴素,各有不同的功能。

苏州拙政园P398

无锡寄畅园P402

北京清华园、勺园P414,P416

10、计成《园冶》:

《园冶》明末造园家计成著;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园冶》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11、李渔《一家言》(无心画,尺幅窗)、文震亨《长物志》中与造园有关的内容

《一家言》:

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屋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

《长物志》:

其中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12、元明清初时期造园活动特点

一、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像宋代的文人园一样,全面地满足了文人士大夫的游赏、吟咏、宴乐、读书、收藏、啜茗等的要求。

二、明末清初,在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有的出身于文人阶层,有的出身于叠山工匠。

三、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

四、这个时期,由于经济繁荣,中小地主、商人、手工业主的数量大为增加,地方建筑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地方特色,而园林建筑的地方特色便呈现为园林地方特色的重要标志。

五、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

六、在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较为普遍。

第七章园林的成熟后期

——清中叶、清末

1、三山五园:

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2、园明三园景观特点:

(1)以水景为主,因水而成趣。

水面大、中、小有机结合。

三园都由人工创设的山水地貌作为园林骨架。

(2)建筑,总计一百二十余处,其中一部分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建筑设计形式多样。

(3)叠山理水,与建筑形成有机穿插嵌合。

以求多样变化的形式。

(4)植物,以植物为主题而命名的景点不少于150处,约占全部景点的六分之一。

(5)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

例,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

3、圆明园先后仿建的四处江南名园。

海宁“安澜园”、杭州“小有天园”、苏州“狮子园”、南京“瞻园”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