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64744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doc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

一:

水处理厂站工艺技术与结构特点

1:

给水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1:

给水处理

1.1:

处理方法与工艺

(1)水中含有的杂质有无机物、有机物、微生物三种;按颗粒大小分为悬浮物质、胶体及溶解物质三种。

(3)常见处理方法

自然沉淀:

粗大颗粒杂质;

混凝沉淀:

混凝药剂除去水中胶体和悬浮杂质;

过滤:

截流去除剩余的细微杂质;或在原水中加药去除水中胶体和悬浮杂质;

消毒:

去除病菌和细菌;

软化:

使硬水软化;

除铁除锰

1.2:

工艺流程与适用条件

原水—简单处理:

水质较好;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浊度和色度较低的湖泊水和水库水;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地表水处理厂常用,适用于浊度小于3ml/L的河流水;

原水—调蓄预沉—自然预沉淀或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高浊度水二级沉淀。

1.3:

预处理和深度处理

预处理分为氧化法和吸附法;深度处理指常规处理后再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去除污染物或消毒副产物的前身物加以去除。

2:

污水处理

2.1:

处理方法与工艺

(1)污染物可分为悬浮固体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有毒物质、污染生物、污染营养物质。

有机物浓度一般用生物化学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来表示。

(2)根据水质类型分为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处置及化学处理法,可根据处理程度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物理处理法:

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和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质的方法,常用方法有筛滤截留、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相应的处理设备主要有格栅、沉砂池、沉淀及离心机等。

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污水中有机物质的方法,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及污水土地处理法等。

化学处理法:

城市污水处理混凝法类同于城市给水处理。

2.2:

工艺流程

(1)一级处理主要针对水中悬浮物质,采用物理方法,污水悬浮物去除可达40%左右,附着于悬浮物的有机物也可去除30%左右。

(2)二级处理以氧化沟为例,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

通常用微生物处理法,生物化学需氧量BOD5去除率可达90%以上,二沉池出水能达标排放。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曝气池是其反应器。

氧化沟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一般不需要设初沉池。

(3)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即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可溶性无机物等。

处理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活性炭吸附等。

2:

给水与污水处理厂试运行

3:

水处理厂站的结构特点

1:

场站构筑物组成

水处理(含调蓄)构筑物;工艺辅助构筑物;辅助建筑物;配套工程;工艺管线。

2:

构筑物结构形式与特点

水处理(含调蓄)构筑物和泵房多采用地下或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是结构断面比较薄,配筋率高,具有较高的抗渗性和良好的整体性要求。

少数构筑物采用土膜结构,面积大且有一定深度,抗渗性要求较高。

二:

水处理厂站工程施工

1: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1:

施工方案与流程

1.1:

施工方案

应包括结构形式;材料与配合比;施工工艺及流程;模板及其支架设计;钢筋加工安装;混凝土施工;预应力施工等内容。

1.2:

整体式现浇钢筋砼池体结构施工流程

测量定位—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垫层施工—防水层施工—底板浇筑—池壁及顶板支撑柱浇筑—顶板浇筑—功能性试验。

1.3:

单元组合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中心支柱浇筑—底层防渗层施工—浇筑底板混凝土垫层—池内防水层施工—池壁分块浇筑—底板嵌缝—池壁防水层施工—功能性试验。

2:

施工技术要点

2.1:

模板、支架施工

(2)安装池壁的最下一层模板时,应在适当位置预留清扫杂物用的窗口。

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部清扫干净,经检验合格后再将窗口封闭。

(3)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6)池壁内模立柱不得同时作为顶板模板立柱。

顶板支架的斜杆或连杆不得与池壁模板的杆件相连接。

池壁模板可先安装一侧,绑完钢筋后,分层安装另一侧模板,或采用一次安装到顶而分层预留操作口的施工方法。

2.2:

止水带安装

(2)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采用叠接。

(3)金属止水带应平整尺寸准确。

(4)金属止水带接头采用折叠咬接或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咬接或搭接必须采用双面焊接。

2.3:

钢筋加工

(3)钢筋连接方式根据钢筋直径、钢材、现场条件确定,主要采取绑扎、焊接、机械连接的方式。

2.4: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

2.4.1无粘结预应力筋技术要求

(1)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严禁采用聚氯乙烯。

(2)预应力筋应采用防腐油脂。

2.4.2: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布置安装

(1)锚固数量和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应保证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不超过50m且锚固肋数量为双数。

(2)上下相邻两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位置错开一个锚固肋,以锚固肋数量的一半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分段数量;计算长度应考虑加入一个锚固肋宽度及两端张拉工作长度和锚具长度。

(3)应在浇筑混凝土前安装、放置,浇注混凝土时严禁踏压撞碰无粘结预应力筋、支撑架、端部预埋件。

(4)无粘结预应力筋不应有死弯,有死弯时必须切断。

(5)无粘结预应力筋中严禁有接头。

2.4.3:

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

(1)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小于25m时,宜采用一端张拉,长度大于25m时,宜采用两端张拉,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分段张拉和锚固。

2.4.4:

封锚要求

(1)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2)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50mm;

(3)封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相应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且不得低于C40。

2.5:

混凝土施工

(1)抗冻、抗渗、抗裂要求。

混凝土施工必须从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供应、浇筑、养护各个环节加以控制。

(3)混凝土浇筑后应加遮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不少于14d。

2.6:

模板及支架拆除

(2)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梁、拱、壳:

跨度≤8m,达到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75%

>8m≥100%

悬臂构件:

≥100%

2:

沉井施工技术

1:

沉井准备工作

1.1:

基坑准备

(2)沉降和位移监测,测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干扰和方便测量的地方。

(3)地下水控制在沉井基坑底下0.5m,岛面高程比施工期最高水位高出0.5m。

1.2:

地基与垫层施工

(2)刃角的垫层采用砂垫层上铺垫木或素混凝土;砂垫层宜采用中粗砂,并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实。

2:

沉井预制

2.1:

结构的钢筋、模板、混凝土工程施工

混凝土应对称、均匀、水平连续分层浇筑。

2.2:

分节制作沉井

(2)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后方可拆模。

3:

下沉施工

3.1:

排水下沉(除粉土、粉砂、粉质粘土之外的土)

(3)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其相邻格仓高差不宜超过0.5m;

(4)用抓斗取土时,井内严禁站人,严禁在底梁以下任意穿越。

3.2:

不排水下沉

3.3:

沉井下沉控制

(1)下沉应平稳、均衡、缓慢,发生倾斜应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随挖随纠,动中纠偏”。

(2)按规定的顺序和方式开挖。

(3)地面四周不得堆放任何东西,车辆来往要减少震动。

(4)沉井下沉监控测量:

高程、轴线位移每班至少测量一次;终沉时每小时测一次,严格控制超沉,自沉速率应小于10mm/8h;大型沉井应进行结构变形和裂缝观测。

3.4:

辅助法下沉

(1)沉井外壁采用阶梯型以减少下沉摩擦阻力,在井外壁与土体之间应有专人随时用黄砂均匀灌入,四周灌入黄砂的高差不应超过500mm。

(2)触变泥浆套助沉时,应采用自流渗入、管路强制压注补给等方法,下沉到位后进行泥浆置换。

(3)空气幕助沉时,开气应自上而下,停气应缓慢减压,压气与挖土应交替作业。

(4)爆破方法开挖下沉时符合有关规定。

4:

沉井封底

4.1:

干封底

(1)稳定保持地下水位距坑底不小于0.5m;

(2)整理好坑底和清除浮泥,对超挖部分应回填砂石至规定高程;

(5)封底前应设置泄水井,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且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封填泄水井、停止降水。

4.2:

水下封底

(5)水下混凝土封底的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大;井内有隔墙、底梁或混凝土供应量应受到限制时,应分仓对称浇筑。

(7)水下封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沉井能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将井内水抽除,并凿除表面松散混凝土进行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

3:

水池施工中的抗浮措施

地下水位较高或雨、汛期施工时,采取措施防止水池浮动。

1:

当构筑物有抗浮结构设计时

(1)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必须采取人工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不少于500mm处;

(2)在水池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规定强度时,应及时施做抗浮结构。

2:

当构筑物无抗浮结构设计时,水池施工应采取抗浮措施

2.1:

下列水池工程施工应采取降排水措施

(1)受地表水、地下动水压力作用影响的地下结构工程。

(2)采用排水法下沉和封底的沉井工程。

(3)基坑底部存在承压含水层,且基底开挖面至承压含水层顶板之间的土体重力不足以平衡承压水水头压力,需要减压降水的工程。

3:

当构筑物无抗浮结构设计时,雨汛期施工过程必须采取抗浮措施

(1)雨期施工常采用的抗浮措施如下:

设防汛墙;基坑四周埋设排水盲管和抽水设备;备有应急供电和排水设施并保证其可靠性

(2)构筑物自重小于其承受的浮力时,应考虑因地制宜措施。

4:

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规定

1:

试验必备条件与准备工作

1.1:

满水试验前必备条件

(2)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施加预应力且锚固端封锚后;砖砌池体防水层施工以后,石砌池体勾缝以后。

(3)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且经验算能安全承受试验压力。

(4)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5)经检查充水、充气及排水闸门不得渗漏。

2:

水池满水试验与流程

2.1:

试验流程

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2.2:

试验要求

2.2.1池内注水

(1)注水宜分三次进行,每次为1/3,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2.2.2:

水位观测

(1)水位标尺测针观测;

(2)注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渗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3)注水至设计水深27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4)初读数与末读数的间隔时间应不小于24h;

(5)测定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需连续测定两次以上;延长观测的时间应在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

3:

满水试验标准

(1)渗水量计算,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

(2)渗水量合格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不得超过2L/(m2*d);砌体结构水池不得超过3L/(m2*d)。

转P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