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高三作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4901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高三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0高三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0高三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0高三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0高三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10高三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10高三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10高三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10高三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10高三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高三作文.docx

《10高三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高三作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高三作文.docx

10高三作文

真题再现

【真题再现】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游客问下山的人:

上面有好看的吗?

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

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

问下山的人:

上面有好看的吗?

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

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要求:

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满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700字。

 

一、材料的类型

 

二审题思维

三、立意思维

专家解析

一、命题传承

2010年,北京卷是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作文;2011年是以“鹿特丹世乒赛引发的讨论”为材料作文;2012年是以“铁路巡逻员”为材料作文;2013年是以“爱迪生与手机”为材料作文;今年依然是材料作文,以“老规矩”为材料作文。

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卷近四年来的命题形式均为新材料作文。

从命题内容上看,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突出了北京人命题力求通过作文题让考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去更好地直面生活,注重个人修养,回归传统文化,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颇具现实意义。

从命题方式上来看,新材料作文既给定了考生的思维指向和写作范围,又给了每个考生有话可说的公平机遇。

即便生活中对老北京“老规矩”不了解的考生也能从题目中感受到一些北京“老规矩”的地方特色。

二、试题特点

题目新颖鲜明,切合普通人生活的宗旨,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社会现象,是北京高考作文的一个显著特色。

试题所给材料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北京生活,节奏加快,忙忙碌碌中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些人变得功利和更加自私、空巢老人孤独地守望、铺张浪费、挖掘别人隐私的无良媒体等,均与“老规矩”的规则理念形成了冲突,北京的一些“老规矩”逐渐地被年轻人淡出了人生视野,然而从“老规矩”中体现出来的勤劳、孝道,尊重他人,与人为着、和谐相处等方式却没有被冲淡,回归传统文化必将成为历史的最佳选择。

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传承,传统美德需要我们坚守,在“国学”热度居高不下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顺应历史潮流。

当然,恪守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新潮并不矛盾,在国人素质被视为每况愈下的今天,“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和立意,足较为理想的。

当然,如果从传承与创新方向作更深人的辨让分析,自然可贵。

三、写作构思

1.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在世易时移,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的今天,让“老规矩”失而复得,是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2.从恪守传统美德的角度立意。

我们虽然不认可被讥讽为这是“中华民族最缺德的时代”,但我们也要看到在经历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大部分人的道德水准急剧下降,人的劣根性得到了最彻底的发挥。

我们恪守传统美德刻不容缓。

3.从提升民族整体素质的角度立意。

在外国人的眼里,国人几乎成了“低素质”的代名词。

之所以素质低,与丢失“老规矩”不无关系。

4.从注重个人修养的角度立意。

言行举止体现人的品德修养,“老规矩”正是品德修养的必修课。

5.从重家教、立家风的角度立意。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人的素质和修养之所以有高低之分,家教、家风起了关键作用。

6.从“老规矩”、“古为今用”的角度立意。

专家寄语

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出现了大小作文并存的新形式,分值50分的大作文“老规矩”,不存在审题难度,立意的难度也不大,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挥。

但以下几类作文可能会导致赋分较低,应引起考生的注意。

1.审题不难,但准确度不够。

例如,今年的作文材料中,暗藏着一个“审题点”,考生若是忽视了“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这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这句话,就很难关注“老规矩”失而复得这个问题了。

写作时要关注的是这一变化的“社会现象”,或者只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没有写出对“失而复得”的思考,则立意就欠高远。

其实这个“审题点”也是拉开作文分数的关键点。

2.有话可说,但论述深度不够。

有考生的文章有分论点,有例证、有分析论证,但分论点有交叉关系,或者每个分论点蜻蜓点水,论述不深。

3.好作文难找。

但满意度较高。

从考牛作文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的作文因审题立意出现偏差较去年有所减少,满意度较高,作文的总体质量有所上升,平均分36分。

 

标杆样卷

01样卷一类文上★★★★★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20

20

9

49

时代的发展与历史的呼唤

◎北京一考生

当列车驶过北京的高速公路时,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正以历史的方式催人奋进。

当霓虹闪耀于北京的繁华街市,四台院的欢声笑语正以历史的方式将美丽定格。

当现代人用匆匆的步伐追赶生活的节奏,用经济的发展衡量时代的进步时,那些已然被逐渐淡忘的“老规矩”,正携着历史的呼唤而来。

此刻,我们是否应该驻足,聆听那些昔日的“老规矩”与时代发展碰撞的声音?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碰撞的变奏曲。

孔子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老规矩”是老北京人所遵循的传统与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与更新,有的老规矩已不符合现代人的认知范围与生活方式,有人将其称之为“陋习”并不为过。

老北京有“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的规矩,在现在看来,这种所谓含蓄或矜持实质上并无太大的意义。

在一个提倡张扬个性的时代,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笑的方式、说话的方式,都是值得尊重的。

可是21世纪的今天,我们同样也深刻体会到了社会上人性的涡灭和真情的沦亡。

也许“老规矩”中的美好品质能够常给我们某种回归,真善美的回归,传统道德的回归。

“老规矩”中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当“老规矩”中的污秽被洗涤,当遗失的美好被重拾。

我们才能在这样的变奏曲中蜕去荣尘的外表,成为大写的人。

昨天的习俗走进今天的生活——碰撞的交响乐。

日益繁华的北京城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褪去了老北京的庄重与占朴,成为绚丽都市的代表,随之而来的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竞争的无穷压力。

繁忙中,重温下老北京那些影响多少辈人的规矩,也许会给生活增添几分情调。

放学回家的我们,如果不是进门就直奔厨房,而足同家人长辈打声招呼,彼此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吧!

饭桌上的我们,如果抛弃平常的随意任性,而是谦恭有礼,不再满盘子乱挑,饭菜想必也会更加可口吧!

炎热夏日,从冰柜里存放的各种各样冰淇淋中抽出一支老冰棍,寻回那最初的味道。

这种新鲜而久违的感觉就是重温老规矩时的感觉,它的庄重内涵与现代的集约高效互为辉映,这才是生活!

传统与现代的传承融合——碰撞的主旋律。

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财富,看似简单的“老规矩”往往蕴含着无穷的内涵。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引发热议看似偶然,实则隐含某种必然规律,那就是时代发展得再迅速电不能忘记对优秀传统的铭记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这是时代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历史交给我们每个现代人的使命,“老规矩”教导我们忠厚传家、勤俭持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现代科技、经济发展相融合,继往开来,难道不尾中国梦的汇聚,不是梦想的主旋律吗?

古老皇城根下诞生的“老规矩”是21世纪新时代的过去。

遗忘时间的人最终也会被时间遗忘,必须沟通历史和现实。

“老规矩”不老,它将为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专组句评:

本文抓住“老规矩”与时间的碰撞,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入手,从变奏曲、交响乐、主旋律等三个方面进行思辨,层层推进,严谨而大气。

仿写点:

文采飞扬思路清晰

02样卷一类文上★★★★★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20

20

9

49

守成不如变革

◎北京一考生

春秋战国,兵戈不息,各国诸侯攻伐兼并。

弱者亡,强者胜。

故诸王不爱重宝广招贤士,欲变法以强国。

后商鞅人秦,见孝公,陈治国之道,献变法之策,欲辅孝公称霸天下,一时举国震动。

然兹事体大,故孝公决意廷议定夺。

翌日,鞅入廷朝王,谏曰:

“方今天下纷扰,诸侯兴兵裂土,而拥城据邑者星罗环拱。

秦欲王天下,必厉行改革以振疲弊之势。

”王颔首曰:

“愿闻其详。

”鞅曰:

“燔诗书,明典刑,设郡县。

废豪族之特权,奖攻战之士卒,一以军功授爵。

抑工商之末而重农耕之本。

若此,不出三世,则秦必威震四海,席卷天下。

王默然不语。

忽一人出班高声驳斥:

“商鞅之言差矣!

”众人视之,乃甘龙也。

龙日:

“自古强国之法,莫不效仿先贤之道,谨守先王之法。

而鞅空言变法,自是取祸之道耳,其言大谬也。

”鞅对日:

“卿言差矣。

自古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古法。

故汤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规者不足多。

唯与时推移,除旧规,创新法,方为治世之道也。

”甘龙一时语塞,悻悻而退。

语未毕,复有一人出班请奏,乃杜挚也。

曰:

“商君所言变法有利乎?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古无过,循礼无邪。

”又言:

“臣闻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故变法百害而无一利,望大王三思。

”商鞅叹曰:

“子之识见何其陋也!

变法之利,惠及后世,岂囿于一时之利乎?

昔李悝变法于魏,未数十载,国富兵强,雄于诸侯,此非变法之利乎?

且夫秦自献公以来国势疲弱,若因循守旧,岂非自取灭亡,徒为山东诸国之鱼肉耳。

”杜挚闻言,满面羞惭,不复言语。

王大喜,抚掌而起日:

“子之言真治世良策也。

”遂用商鞅以变法。

后百余年,秦人内立法度而务耕织,外施连横而斗诸侯。

百姓守法,劲卒善战。

危三晋,窥周室。

南吞巴蜀,东慑六国,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及至始皇,奋先世余烈,横扫六国,一匡天下。

乃使蒙恬北击匈奴,筑万里长城以为国门;南取百越、岭南之地,通千里灵渠以为河道。

东封泰山,临海而叹。

此皆秦之伟绩也。

于是余有叹焉。

若非商君谏王除旧规,立新法,焉有后世之强寨耶?

宋人王安石有官: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故日,守成不如变革,信矣!

◇专组句评:

文章采用故事新编方式,再现商鞅变法之朝廷论辩,通过相互提问质疑与辩析,说明了变革的意义。

同时用文言文表达,使文章更符合古人古事古味。

◇仿写点:

构思新颖思辨透视

04样卷一类文中★★★★★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20

19

9

48

重回边城

◎北京一考生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座桃花源,那儿和谐美好,民风淳朴,牛活怡然。

如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远离世俗喧嚣,充满自然、风俗和人性之美。

然而社会飞速发展,现代文明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席卷了我们许多的传统美德,冲击了我们许多的传统文化。

震惊国人的“小悦悦事件”,令人愤慨的“彭字案”,让人痛心的“马加爵案”……一桩桩令人不忍直视的丑闻清楚地摆在国人面前,控诉着社会道德的滑坡。

快节奏的生活让现代人过于浮躁,迷失了本心,古朴的社会风气逐渐变淡走远。

可喜的是,不久前,网友把一些淳朴的“老规矩”贴在网上,呼唤传统礼仪和美德的回归。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古老的民族传统重新吸引人们的眼球,引起了热议。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淳厚古朴的社会风尚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望重建民族的道德风尚。

不由得想起边城,那个安宁美好的湘西占城,环山绕水,民俗原始而自然。

一座座吊脚楼以及热情友好的湘西人民向我们展示了多么和谐恬然、古色古香的画面。

翠翠坐在门前白塔下看着夕阳一点一点落下,困了便和那条大黄狗一同睡去,这样的情景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一座边城,沈从文所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这种人生形式不正是我们如今的社会所需要的吗?

历史在断裂的同时总试图保持一份延续,因为人类需要心灵的寄托,人类需要栖息的精神家园。

“老规矩”的重新回归就是明证。

我们需要重建承继传统,重新唤醒民众灵魂与人性之美。

守护这份传统,保有这份人性,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找到心灵的栖息地,让诚信、友爱、礼貌等如一泓清泉,去抵御外界带来的污浊和焦躁。

我相信有一天.我们将回到边城,那个宁静美丽的世外桃源。

或许,我们也可以和翠翠一样,坐在那座白塔下,静静地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好……

◇专组句评:

文章由传统古朴民风与当今道德滑坡,现代人过于浮躁,迷失了本心进行对比,从而说明老规矩是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观,是我们心是的家园,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仿写点:

情感真挚文笔清雅

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一类文上★★★★★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20

19

9

48

夏家家规

◎北京一考生

老夏家新娶的儿媳,90后.特有范儿。

新媳妇刚进门,房间的喜报还没贴好,婆婆有话。

客厅里,婆媳两人对着墙。

“巧儿,相信你在家也是一个好姑娘。

现在进了我们夏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这不,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夏家虽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可也少不了规矩的。

你先看,我做饭去。

”王婆婆笑眯着眼对媳妇吩咐道。

只见墙上贴着一大张白纸,“夏家家规”四个大字赫然在目。

“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笑不露齿,话不高声……”一条条罗列得甚是详细。

晚饭过后.媳妇巧儿拉着丈夫进了房。

“咱们家怎么还有家规啊?

”“对啊,妈都跟你说了?

”“那么大张纸贴在那,真要遵守吗?

”“嗯,咱妈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你就顺着她老人家吧!

”媳妇顿时咯噔了一下。

“妈,咱家的扫把呢?

”“哎哟,喊那么大声干什么,不就在这儿吗?

”果然,第二天矛盾开始上演。

“吃饭时小点声,嘴巴最好不要发出声音来。

”“昨天上街怎么不跟我说一声?

都什么年代了还要遵守这些家规?

媳妇巧儿在微博上发帖,引来一阵热评。

放着周杰伦的《牛仔很忙》,媳妇嗑着瓜子在沙发上看电视。

“天啊!

亲爱的,你怎么了?

”丈夫回家惊呼。

只见地上拖鞋东一只西一只,桌上零食推成小山似的,厨房里碗没洗,洗衣机里衣服没晾,走道还有水渍。

“呵呵,我好像把家弄得太乱了?

”巧儿看着自已的杰作,还有丈夫生气的表情,心想,家规果然不能犯啊。

王婆婆出门,“王阿姨,你可真有福气,娶了个这么懂事的儿媳。

现在的年轻人啊,整天只知道网购啊、刷微博啊,吃饭也不叫老人,上回我坐公交车,还听见一姑娘在车上高声大叫呢。

你们家媳妇就不同,平时见着也会打招呼,这孩子好!

”婆婆听着邻居这番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时光荏苒,那些年提过的老规矩被“高富帅”、“拼爹”等网络新词冲击着,逐渐被遗忘。

我们的心灵被名誉,物质等绑槊,像漂在大海的浮萍,打扫记忆的房子,才发现岁月如泥沙,而一些老规矩却如磐石。

一个静谧的黄昏,儿子把媳妇巧儿发在微博上的帖子抄下来读给母亲听。

“我们夏家也有家规的……要不,人家会夸我有个懂事的好儿媳吗?

“妈,看来这些老规矩很实用啊!

”儿子见母亲很是自豪,忍不住笑了。

◇名师句评:

本文立意新奇,构思精巧,形式新颖,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个性化的语言彰显了文章主题:

一些老规矩是不能遗忘的。

◇仿写点:

善用小说凸显亮点

优秀作文一类文上★★★★★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18

19

9

46

社会对话老规矩

◎北京一考生

社会与老规矩一直相互依存着,他们各取所需,通过对方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更好的发展。

而现在,社会却不满足于现状,他想追求更快的发展,他认为老规矩过于保守迂腐,拖缓了他前进的步伐。

于是,他不得小去找老规矩。

社会:

老规矩啊,我知道你一直都很谨慎,沉稳,你的善良、秘檄、纯真、健康等都帮了我很多,我很感谢你能陪我到现在。

但我想要更迅速地发展,而你的保守却没法与我同步,所以,我们分道扬镳吧!

老规矩:

没有我,你社会能平稳地发展下去吗?

而没有你,我也成了一堆无以依托的信条。

我们离开对方独自生存,是小会获得更好且更长久的发展的。

你明白吗?

社会:

够了,不管你怎么说,我都不会改变心意的,你走吧!

老规矩:

如果你一意孤行,后果不是你我所能承担的。

但既然你不相信.你就去试试吧!

如社会所愿,老规矩走了。

刚开始,的确如社会所想,没有了老规矩的制约和管柬,整个社会都变得更大胆、自由且有激情。

他们勇敢地争取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快速地进步、发展着。

社会开怀大笑:

果然,没有了老规矩,我发展得更快速,更轻松了。

而一直在社会身边关注着他的老规矩叹息地播着头:

社会,快停下来吧,否则,你会被自已所害的。

社会快速地发展了一段时间后,他却发现,寄托在他之下而生存的人们也因不受老规矩的约束,欲望越发汹涌的膨胀,他们的贪恋、自私、淫秽等肆无忌惮。

在他们眼里,原有的纯真、善良、正直、健康、积极正逐渐被欲望及私利所吞噬。

社会看到:

孩子们不再对长辈们有礼貌;成人们不再热心善良,勤俭节约有担当}朋友或邻里间不再亲切相待;交易不再以诚为道……社会陷人了一片混乱之中,他已不能如以前一样很好地控制住人们了,因为,他失去了老规矩的帮助。

社会怀着急切且忧虑的心情找到了老规矩。

社会:

老规矩,终于找到你了,你快帮帮我吧!

我不该违背我们共同发展的原则,没有了你,我的确失去了方向。

老规矩:

社会啊,你明白了就好。

你要记住,不论你怎样发展,都不能妄想甩掉老朋友我啊!

我们只有共同存在,才能取得长久的共赢啊!

社会:

我们还是携手同行吧,今后我们形影不离。

◇名师句评:

本文采用对话的形式,通过交流,达成共识,获取双赢。

文章立意准确,文体新颖,形式活泼,中心突出。

◇仿写点:

对话交流易达共识

优秀作文一类文上★★★★★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18

19

9

46

心有规矩行自善

◎北京一考生

世易时移,当世之人在这浮世之中生活得越来越浮躁,诸如善良、坚守等一些传统的老规矩都在岁月的洪流中被冲走。

当今社会出现如此多的道德危机,归根到底是心中坚守的规矩被岁月带走了。

孟子有云: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人生在世,当活的问心无愧,而规矩则可以约束我们的行为。

它是心灵的一道门槛,把自私、酒色、贪婪挡在门外,让自己做到我心有主。

有一人名为公子季札,是春秋吴王的四儿子。

一次他带吴国的镇国宝剑出使晋国,出使前先去看望了徐国国君。

徐国国君是个爱剑之人,见到宝剑不免面露喜色。

季札注意到了,便想把这宝剑赠予爱剑之人徐国国君。

但当时他们还有任务在身,时间紧迫,便只能回来后再给了。

未曾想,待他们回来之时,徐国国君却已去世了。

季札执意要把宝剑给继任的徐国国君,而他却说什么也不肯要,季札只好把宝剑插在前任徐国国君的坟上。

有人说季札这是迂腐顽固,又没有当面承诺,这宝剑不赠也罢,更何况徐国国君已经死了。

姑且不谈这想法正确与否,先来看另一个人谢灵运。

他是著名的山水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欺压百姓的官员。

他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赏识,这时他心理上已有了一种不平衡。

政治卜不得志的他索性到处游山玩水,所到之处,凿山挖湖,弄得民不聊生。

后来,皇帝下令逮捕谢灵运,他还武装拒捕,发兵叛逃,最后在广州被结束了生命。

这,就是心中有规矩与无规矩的区别。

季札的心中遵守着诚宴守信的老规矩,所以他不欺于人,不欺于心,这不是迂腐;谢灵运的心中无规矩,所以他放纵自我,自甘堕落。

心中有规矩的人,即使没有外在的规则束缚他,他也会给自己的心中加上一道锁,严于律己,不会让自己的行为逾越道德的界限。

而心中无规矩的人,只注重自己的私人利益,不顾他人死活,最终陷入欲望的泥沼中不肯自拔。

成佛还是成魔,行善还是作恶,都只在一念之间。

若当世之人都可以做到像季札那样坚守心中的规矩,不欺心,不欺人,不欺世,不随波逐流,不放纵自我,不让岁月的洪流冲淡、冲散,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我们理想中的“乌托邦”。

名师句评:

文章立意高远,论述深刻。

以季札和谢灵运为典型论证“心有规矩行自善”这一中心论点,对比论证,说服力强。

仿写点:

正反论证对比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